我國老一代著名記者眼中的開國盛典:宋慶齡講稿最精彩

2020-12-23 中國網文化

我國老一代著名新聞工作者李普位於北京宣武門的家裡,客廳牆壁上掛著他在天安門城樓上報導開國大典時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李普身著無領中山裝,頭戴一頂帽子,在他周圍站著一批開國元勳。作為老一代革命者和著名記者,李普見證記錄了20世紀中國發生的很多大事。1949年新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就是其中最不能忘記的。

開國大典:穿著整齊,站得不「整齊」

1949年9月21日到9月30日,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政治協商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臨時改造成的大廳舉行。李普作為新華社特派記者,隸屬於新聞處,進駐中南海懷仁堂全程採訪,目睹了各個黨派協商民主建國的全過程。

在最後一次政協會議上,李普在主席臺側面為周恩來那天的講話做筆錄。領導人走下主席臺的時候,李普還負責收所有人的稿子。

「我和李千峰兩個人基本上是每天輪流採寫報導,10月1日,正好輪到我採訪」,李普笑言。那天,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上午8時,人民解放軍的受閱部隊已經到達指定地點。10時,30萬群眾陸續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了天安門廣場,廣場上已經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熱情的歡呼聲、嘹亮的歌聲,人們不斷地打聽:毛主席怎麼還不上天安門呢?開國大典什麼時候開始呀?

李普記得,「城樓上的嘉賓們當時大都住在北京飯店和六國飯店,10月1日下午兩點,先一起去中南海勤政殿,交代一遍流程,就來到天安門。毛主席是第一個沿臺階走上城樓的領導人,朱老總緊隨其後,那時還沒有電梯,大家紛紛走上去了。」

李普作為新華社特派記者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當時女攝影家侯波抓拍的一張照片裡,李普站在城樓中間靠東一點,左邊是吳晗,右邊是張奚若。李普還記得那天大家的穿著非常整齊,「共產黨員幾乎都穿中山裝,周總理穿著黑色的呢子中山裝,滿城樓就只有美髯公張瀾穿長衫」,李普那天也穿了一件沒有領子的灰色粗布中山裝。

穿著比較整齊,站的位置卻不那麼「整齊」,李普說,「我的後面站著鄧小平、周恩來、劉伯承、吳玉章等,那時等級不森嚴,都是不整齊地站著,不講誰前誰後。」確實,從一張資料照片上可以看到,鄧小平站在最邊上。

為了採訪,第一次吃安眠藥

下午3點,典禮開始。

當毛主席走到麥克風前面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時候,為了及時拿到主席手裡的公告,李普立刻移到他身後。「毛主席顯得很平靜,稿子沒有任何抖動。那天城樓上也沒有風,晴空萬裡,廣場沸騰著歡呼和掌聲。」讀完公告後,毛澤東手按電鈕,一幅巨大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當時,李普聽到城樓上一片感慨之聲,陳毅說:「在我的有生之年裡,能看到這一天,我已經很滿足了。」

李普同樣激動萬分,他20歲入黨,31歲親見這一幕,而毛澤東主席那鄉音濃重的3個字「成立了」,讓他銘記和感動了一生!

拿到主席宣讀的公告後,李普並沒有馬上離開。因為,雖然領導人的講話稿早就寫好印發出來了,但還是需要他們的親手稿,來核對每一處字詞的小改動。「那天11個人的講話中,陳毅老總的最短,只有5分鐘」,李普說,「其中數宋慶齡的講稿寫得最精彩,她先用英文打草稿,然後翻譯成中文,她有自己的特色,毫無八股氣,生辣漂亮。」李普看見她的手稿上,有的字註上了拼音,因為她不大會普通話,整篇文章,都是用上海味道的普通話念的。

李普印象深刻的是,站在城樓上的老將軍們都比較「沉著和規矩」。讓他至今遺憾的是,那麼多的老將軍,自己居然沒有在現場採訪他們,「這不能不說是留下了太多遺憾」。

事實上,參加開國大典的前一晚,李普非常緊張,害怕自己睡不好覺而第二天沒精神,於是平生第一次吃了安眠藥。「那是第一次,果然睡好了,第二天精神很好」,李普笑言,「現在是每晚必吃,幾十年了。」

身為記者,李普心裡念叨的只是觀察現場,注意現場情況的發展,尋找現場感覺,同時為當天那條新聞打腹稿。於是,他在城樓上走來走去,「大攝影記者侯波為我拍了好幾個不同位置的鏡頭,只是那時候我還不認得她。」城樓本來就不寬敞,又來了很多重要人士,越發顯得擁擠,李普說自己「一會兒扒開這個,一會兒扒開那個,很自由隨便。」

胡喬木改動的一個小細節

領導人講完話,閱兵儀式正式開始。身著戎裝的朱德總司令走下天安門,坐吉普車檢閱了部隊,那時部隊都停留在天安門城樓東。「等朱老總返回城樓,部隊開始行進在天安門前,坦克團、26架飛機、1600匹紅色及白色戰馬,展示解放軍的武裝實力,霎時讓人感受到一個國家政權的威嚴。」

然後是群眾的遊行隊伍,參加遊行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毛澤東以及天安門城樓上所有人都在微笑著招手。李普說:「開國大典的遊行和後來的天安門遊行是不一樣的,除了喊口號,大標語、字牌、花環這些東西都沒有,只有紅旗揮舞,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樸素,很多人將手絹拋向天空。」雖然沒有整齊的著裝,可是那種當家做主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遊行隊伍中口號聲此起彼伏,城樓上的毛澤東也喊起口號呼應著群眾,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口號就是毛主席喊出的「人民萬歲」及工人、農民萬歲。親身出席開國大典現場,李普看到,在主席側面隔了十幾米,安排了另一個麥克風,由榮高棠開始帶領群眾喊口號。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第一版,登載了李普採寫的報導開國大典的文章,文中特別寫道:「毛主席親自按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杆的電鈕,使這一面新國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上升。」有些人覺得不解,寫毛主席「親自按動電鈕」即可,為什麼非要寫「按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杆的電鈕」呢?

關於這句話,還有個小故事。這篇報導見報前,分管新華社的中宣部副部長胡喬木負責審看。胡喬木家住在中南海裡面,李普把稿子送去後就站在旁邊看他審稿。胡喬木看到有關升旗部分內容時,對李普說:「電鈕升旗的那句,要加上一根電線連著的細節,否則雖然你懂我也懂,但有些讀者可能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60多年前的中國百姓中,還有不少人相信神靈,「本來那時社會上就流傳著解放軍能飛簷走壁、神仙保佑之類的故事。如果再親眼見到毛主席遠離旗杆竟能把國旗升起來,那又不知道要編出多少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來。」因此,李普依照胡喬木的建議,在這句話上不嫌累贅,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電鈕和旗杆之間是有電線相連的。

政協會議上,收藏周恩來手稿

因為採訪第一屆政協會議,李普還有幸收藏了周恩來的一份講話提綱。

政協會議的第2天,即1949年9月22日,周恩來向會議作了關於共同綱領的起草經過和特點的報告。

那時,大會所有的報告和講演事先都發了鉛印的文件,唯獨周恩來這個報告沒有文件發出來。李普所在的記者席位靠近主席臺,看到周恩來手裡拿著薄薄的講稿走上臺去,他感到今天的任務不輕鬆,必須詳細做筆記。

果然,周恩來的講話結束後,李普照例走上去收稿子,周恩來對他說:「我實在沒時間寫了,只有這個提綱,現在給你,請你根據你的筆記寫出稿子來,先給我看。」報告中講了8個問題,提綱就僅列了那8條,用鋼筆寫在兩張16開白紙上。

當晚,李普根據周恩來的8條提綱寫出一篇新聞稿交給他,並在報紙上發表。後來此稿收入《周恩來選集》。周恩來的那個提綱也就留在李普的手裡。

開國大典上,收藏毛澤東手跡

另一件文物是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的那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時候,李普站在他後排,宣讀完畢,李普走上前去拿稿子。毛澤東當時伸手給李普,公告上多出一張紙條,是一份中央人民政府全體委員的名單,毛澤東指著那張字條一再叮囑李普:「你小心這張字條,千萬不要弄丟了。照此發表,不要漏掉了。」

原來鉛印的《公告》稿並沒有這個委員的名單,只開列主席和6位副主席的姓名,接著寫「陳毅等56人為委員」,其他55人都省略了。但10月1日上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張治中臨時建議在《公告》裡公布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的名單,這樣更能體現中央人民政府是真正實行新民主主義的聯合政府。

1949年初,各路人士齊聚北平,加上這份附加名單,在國內國際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毛澤東當即明確表態:「好,把56名委員名字都寫上去,可以表示我們中央人民政府的強大陣容。」

李普在另外一份公告稿的鉛印件上,補上了全部名單,而那份由毛澤東籤字,並寫有批語「照此發表」的原件就留在了李普的手裡。《毛澤東建國以來文稿》裡收錄了這個公告,篇末註明「根據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刊印」,就是新華社播發的那篇稿子。這足以證明,李普保存的那份公告就是唯一的原件了。

非常遺憾的是,這兩件珍貴的文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抄家抄走了,至今下落不明。(本文原載《人民政協報》)來源:中國廣播網

相關焦點

  • 曾經六演宋慶齡,著名表演藝術家肖惠芳昨晚去世,享年86歲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2020年6月8日晚上7:06,曾經六演宋慶齡的著名表演藝術家肖惠芳女士因突發腦溢血,在漢口同濟醫院去世,享年86歲。肖惠芳1934年出生於漢口,新中國成立之初加入文工團,後來一直在湖北省話劇團工作。1978年在話劇《大江東去》中首次扮演宋慶齡,並受到宋慶齡本人親切接見。
  • 開國大典上的10位浙大人!
    >竺可楨,字藕舫,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三點典禮開始,主席毛及六位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六人及五十六位政府委員就位,奏《義勇軍進行曲》。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奏國歌、鳴炮,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下是閱兵。自三點三十五分直至六點始畢。然後各機關、學校喊口號,依次散。因人數眾多,至八點半尚未散盡。」
  • 宋慶齡的真實照片,記錄了歷史與家族!
    宋慶齡生前曾說:如果一切事情都要再重複一次的話,我還願意同樣的生活。 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是愛的力量支撐著她,也是愛的力量讓她度過了孤獨漫長的一生,即使寂寞孤獨又如何。 德蘭/文
  • 最完整開國大典彩色視頻,首次公開
    三十萬軍民參加這一曠世盛典。以俄羅斯聯邦檔案部門提供的開國大典彩色影片為基礎,剪輯製作的開國大典影像檔案,是目前公開的關於開國大典的時間最長、內容最完整的視頻,真實還原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六大板塊,集中展現了召開新政協、籌建新中國的歷史進程。
  • 鉤沉|宋慶齡與兒童劇團
    宋慶齡曾說過:「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兒童工作聯繫在一起的。」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宋慶齡一直對少年兒童工作給予熱情的支持。其中,兒童戲劇事業是她關注一個重要方面。1946年秋,宋慶齡在光華大戲院觀看陳白塵的諷刺粵劇《升官圖》,對此劇極為讚賞,便萌生了創辦兒童劇團的想法。幾天後,宋慶齡把著名戲劇家黃佐臨請來,對他說:「對於貧苦兒童,不能只給他們吃飯和穿衣,還要給孩子們精神食糧,要使他們看到未來。」
  • 「如意湖畔心情如意」導演伉儷攜《開國大典》亮相「星空放映」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提起《七七事變》《開國大典》《重慶談判》等這些頗為經典的老電影,眾多70後80後一定不會覺得陌生。活動現場,導演李前寬向大河網記者介紹說。據其介紹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鄭州,「感覺鄭州發展得特別好,走在如意湖邊心情也很如意」。
  • 我國又一開國少將與世長辭,享年105歲,如今只剩7位
    最近我們國家又有一位開國少將去世,享年105歲,消息一經傳出令人悲痛。截至目前,當年被任命為開國將軍的人中只有七位是少將。Jennifer的生平據了解,ennifer是安徽金寨人,曾參加過許多著名的戰役,戰功卓著,為我們國家的開國大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並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前天19:06,六演宋慶齡成名的她離世,曾屢拒演第7次,原因讓人起敬!
    曾經有大量影視作品塑造過&34;宋慶齡的人物形象。很多演員都有非常出色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國家一級演員李羚。還有人記得1989年的那部《開國大典》嗎?其中&34;這個角色就是由肖惠芳扮演的,這部電影成為了一代人的時代記憶。
  • 宋慶齡創辦的「小夥伴藝術團」65周歲「金種子計劃」啟動
    中福會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宋慶齡創辦的「小夥伴藝術團」今年65歲了。19日,在美妙的童聲合唱《為了美麗的地球》的歌聲中,慶祝中國福利會小夥伴藝術團成立65周年活動拉開帷幕。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小夥伴藝術團示範基地學校獲授牌。
  • 精彩而經典的黨課PPT+講稿,強化責任意識 踐行責任擔當
    2020-07-01 08:50:31 來源: 劇說你要來 舉報   這是一篇PPT+講稿
  • 老一代007去世,走好,羅傑摩爾爵士
    著名演員,007電影裡特工詹姆斯邦德的老一代扮演者羅傑摩爾爵士5月23日去世,享年89歲,沉痛哀悼!
  • 老照片:開「120」的宋美齡,坐黃包車的林徽因,坐牛車的宋慶齡
    【參見重慶「時尚」走秀時的宋慶齡】 宋慶齡(左一)、宋美齡(左二)、宋靄齡三姐妹是中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宋慶齡嫁給孫中山,愛國愛民,萬民景仰;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靄齡聯姻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
  • 【992 | 精彩】《中國民歌盛典》之"翻閱經典,記住鄉愁":精彩即將呈現
    聞歌聲而動,為鄉愁而來。《中國民歌盛典》之"翻閱經典,記住鄉愁"將創新運用「線上+線下」「雲端+演播室」的錄製方式呈現,雙時空並行,活動主會場邀請民歌藝術家追根溯源,揭開歌聲背後的故事,同時穿插與知名民歌手的VCR連線以及我國不同地域民歌民俗為主題的原創視頻。利用技術賦能,實現大小屏、多終端聯動,帶領觀眾通過雲端走進民歌非遺傳承人的尋常生活。運用歌聲的感召力讓您有足不出戶便身臨其境的跨時空體驗感和沉浸感。
  • 2017閃亮中國文藝盛典日前在北京國家奧體中心《傳奇劇場》揭曉
    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 青少年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執行副秘書長,著名作家,資深媒體人、夏墨彥先生,李慧女士等各方媒體參加了盛典,此次頒獎盛典節目主持人有:中央電視臺特約主持人常芯芯、娛樂主持人盧淵源、伯藝、侯宇濤、訪談節目主持人劉美希等百家網絡媒體大力宣傳!
  • 開國將帥中著名的三楊,是指哪三位將軍,他們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1955年,我國對那些在土地改革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立下功勞的將軍們進行封賞,立功越多,職位越高的自然擁有的軍銜就越高。如元帥與大將這兩個軍銜最高,授予的人數只有20人,再往下就是上將,中將,少將等等,反正就是越往下越小。然而,在那麼多開國將帥中有三位能徵善戰之將,都姓「楊」因此被毛爺爺戲稱三陽(楊)開泰,吉祥的意思。
  • 隋永清:傳說是宋慶齡的親生女兒?
    來源:《世紀》2011年02期,作者沈海平(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原標題:隋永清眼中的宋慶齡在宋慶齡晚年的照片裡
  • 宋慶齡在上海「雪中送炭」,捐孫中山遺物做義賣
    宋慶齡用英文籤名的音樂劇《孟姜女》英文說明書抗戰勝利後,宋慶齡由重慶回到上海,繼續擔任中國福利基金會主席,從各方面竭誠支援解放區。與此同時,她也在申城熱忱關懷文化界進步人士,積極籌款賑災,盡力救濟貧困兒童。在宋慶齡誕辰120周年紀念之際,我們一起來回顧宋慶齡在上海的那段歷史。
  • 最完整開國大典彩色視頻首次公開
    三十萬軍民參加這一曠世盛典。以俄羅斯聯邦檔案部門提供的開國大典彩色影片為基礎,剪輯製作的開國大典影像檔案,是目前公開的關於開國大典的時間最長、內容最完整的視頻,真實還原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宋慶齡與「三毛」的故事
    1949年春,上海街頭大量流浪兒衣食無著處境悽慘,宋慶齡與中國福利基金會的人員研究後決定,借畫家張樂平筆下的流浪兒童「三毛」的影響,舉辦「三毛樂園會」和「三毛原作展覽會」。遵照宋慶齡之意,中國福利基金會同張樂平聯繫,希望他舉辦「三毛原作展覽會」,在會上舉行義賣,救濟上海街頭流浪兒童。張樂平十分感動,立即一口答應。
  • 宋慶齡穿過的旗袍空降南潯古鎮,還有這些名門望族...
    在張石銘舊宅南軸開展這次特展的展品,絕大多數來自生活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地區的老一代名媛及她們的後代,其中有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名門望族:宋慶齡家族、上海榮氏家族、顧維鈞家族、盛宣懷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