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坎「變身」綠色「鋼琴鍵」
11月24日,從杭州來重慶遊玩的李菲和同伴打車經過渝中區虎頭巖公園外的長和路,快到隧道口時提前下了車。
李菲被眼前的景觀震撼了。抬頭望去,水泥澆築的格構柱狀堡坎像綠色的「鋼琴鍵」。「以前也見過一些立體綠化,但是這麼好看又有新意的,還是第一次看到。」李菲說,虎頭巖公園本來不在行程內,此行可以說是意外之喜。
「以前長和路的堡坎是水泥澆築成的格構柱狀堡坎,質感生硬,缺乏觀賞性,而且堡坎上的坡地雜草叢生。」渝中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樣的坡坎崖不僅影響公園的整體景觀,也影響市民逛公園的心情。
2020年5月渝中區啟動虎頭巖公園及周邊品質提升項目。項目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渝中區採用琴鍵式高低錯落的設計思路改造原有堡坎。「堡坎的柱體造型本來就像鋼琴,我們在每一個『鋼琴鍵』搭配使用佛甲草、鴨腳木、礬根、金邊吊蘭等植物,打造出了2000平方米「鋼琴鍵」垂直立體綠化景觀。」渝中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6月一期提升項目已完工。
70歲的吳群英已經在虎頭巖附近住了近40年。「完全是大變樣。以前這邊都是些坡坡和農田,莫說耍,連走都不好走。」吳群英說,「自從坡坎崖改造之後,我和老伴早晨和傍晚經常來走一走,看到漂亮的花花草草心情也變得愉快。」
光禿禿的山坡成為遊步公園
「打望」黃桷灣立交最佳位置在哪裡?
不是從天空中俯瞰,也不是從橋下仰望,而是從黃桷灣遊步公園內遠眺這座重慶最複雜的立交橋。在公園內,不同位置的觀景平臺讓遊客能全方位「打望」黃桷灣立交。
不過,這裡最開始並不是一座公園,而是一片光禿禿的山坡。
「最開始聽說這裡要建公園的時候,我和很多居民都不相信。」3年前,黃英一家搬到了塗山鎮藍光COCO小區。「當時小區外面就是個坡坡,又是荒地,又是菜地,看著就是髒亂差的樣子。」黃英說,一到下雨的時候,路上到處都是爛泥巴,出行非常不方便。
2018年11月,南岸區決定將坡地改造為公園。「山地坡陡本來是劣勢,但我們通過連點成線、步移景異等景觀手法,在坡地上合理布置了集散廣場、觀景平臺、林下漫步、山間花海等景觀場地,看起來層次分明,劣勢變成了優勢。」南岸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9年11月,黃桷灣遊步公園建成投用。其中立交橋區域綠化面積約5萬平方米,防護綠地區域綠化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共計種植綠化植物喬木3500株,以開花植物為主,如美人梅、紅葉碧桃等;灌木4.6萬平方米,主要有西洋娟、春娟、木春菊等;橡膠跑道68米,登山步道300米。
崖壁之上一覽長江風景
龍洲灣公園北臨龍洲灣商業街,西望長江,是巴南區人氣最旺的城市公園之一。今年,龍洲灣公園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升級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
「過去這裡沒什麼風景,植物也很單一,有的還擋住了長江岸線的風景。」張曉玲在龍洲灣住了十多年對此深有感觸,「特別是原來公園西側的懸崖長滿了雜草,很煞風景。」
2019年10月,巴南區城市管理局對龍洲灣公園進行景觀提升。「為了更好體現坡坎崖特色,我們在不破壞原生植物的基礎上,在西側懸崖邊梳理植被,栽植三角梅,同時在頂道沿線打造觀景平臺和250米長的攬江步道。」巴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後龍洲灣公園的綠化率達到73%,喬木栽植1200棵,灌木栽植6萬平方米,地被栽植3萬平方米。
2020年10月,景觀提升工程全面完工。改造之後的龍洲灣公園有多美?記者沿著步道緩緩上行,抬頭就能看到山頂新建的觀江長廊和休閒大草坪。走進攬江棧道,依欄眺望,長江岸線盡收眼底。來到公園中部,荷花池水清澈見底,金魚暢遊其中。
小資料>>>
2019年10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坡地堡坎崖壁綠化美化實施方案的通知》,啟動實施主城區坡地堡坎崖壁綠化美化地塊309個,面積約1323萬平方米。
截至2020年11月23日,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坡坎崖項目已完成254個,面積1198.9萬平方米,完成工作總量的86.6%。到今年年底,坡坎崖項目將完成工作總進度的90%,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空地覆綠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