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四山」變身「城市綠肺、市民花園」

2020-12-23 金臺資訊

四月二十四日,北碚區縉雲山生態環道示範段,市民在開滿鮮花的步道上散步。記者 萬難 攝

南山與重慶主城。(本報資料圖片)通訊員 郭旭 攝

四月二十五日,位於銅鑼山的渝北礦山公園經過幾年時間的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目前礦坑整治修復已經完工,部分綠化景觀、護欄、道路建設等還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記者 巨建兵 攝

江北區五寶鎮明月山,護林員正在巡山。(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齊嵐森 攝

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並稱重慶主城「四山」。「四山」縱貫主城南北,被視為「山城重慶的脊梁」「天然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主城「四山」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並將其作為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按照《重慶市主城區「四山」保護提升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全力推動違建整治、生態修復、環境提升等工作的同步快速實施。

如今,「四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環境品質越來越高,逐漸成為重慶主城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市民花園」,一幅「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和諧美麗畫卷躍然眼前。

違建整治

還群眾一個公共生態空間

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縉雲山早晚霞雲奼紫嫣紅,因此而得名。

縉雲山是重慶主城區的重要「肺葉」,也是長江上遊地區寶貴的物種基因庫。因種種原因,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縉雲山曾一度出現違建突出、農家樂無序發展蠶食林地等問題,讓縉雲山的自然生態不堪重負。

決不能讓縉雲山生態遭到破壞!2018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下,縉雲山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正式啟動,按照「1個月完成調查摸底,3個月制定分類處置意見,6個月集中整治,1年時間編制總體規劃、研究政策、推動發展」的工作要求,我市開始全力推進整改工作。

政令既出,各級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其中,整治任務最重的北碚區,抽調了500多名幹部、聘請45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37個工作小組,開啟了綜合整治的第一步——全面排查整治違法建築。

60多歲的李星華、李星庸兄弟倆居住在縉雲山後山大屋基,2012年,因為危舊房改造政策,他們得以重建新房。然而,重建時,相關部門批准建設不到100平方米,但他家卻通過增高樓層一共建了三樓一底900多平方米。

作為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最大的違法建築,李星華起初想著只把違章部分拆除,人工拆了9天,沒有多大進展。「鎮裡的同志上門做工作,希望我能帶頭加快進度。」第十天,李星華喊來了鎮裡統一調度的挖掘機,當天就將自家房子全部拆掉。

據市林業局介紹,目前,縉雲山保護區內各級各方面認定的340處違法建築,整改完成333處,累計拆違8萬多平方米。

我市還以縉雲山綜合整治為契機,同步啟動了主城「四山」範圍違法建築整治拆除,各區縣政府按照有關規定,對轄區內違規建築等進行調查核實,建立問題清單,按照「一案一策」全面整改,逐項銷號。

截至去年底,沙坪垻區拆除中梁山區域內違建974宗,83.84萬平方米;江北區重拳整治明月山區域「四亂」突出問題,拆除違建別墅等建築4500平方米;南岸區強力推進銅鑼山區域違建別墅、南山民宿違建、「火鍋一條街」違建等專項整治行動,整治各類違建586宗,面積達56.26萬平方米……

「『四山』違建亂象已得到全面整治,違退綠進,真正還了群眾一個公共生態空間,讓廣大市民能共享生態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違法建設整治指揮部辦公室一負責人說道。

生態修復

城市綠肺名副其實

主城「四山」生態區位獨特,是我市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重要基石。為此,在《實施方案》中,我市將恢復其「自然」生態功能作為首要任務,著力推動「四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廢棄礦坑積水成湖,一轉眼變身重慶「馬爾地夫」——隨著五一假期即將到來,一些市民開始琢磨去哪玩,不少人把目光瞄向了巴南區紅爐村的一個廢棄礦坑。

這處礦坑,因雨水長期聚集形成了湖泊,由於地質結構特殊,水面呈藍綠色,所以,被人戲稱為重慶的「馬爾地夫」,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玩耍。

「雖然水面很漂亮,但由於以前是礦山,所以周邊生態環境很差。」巴南區一負責人說,礦山礦坑其實就是「四山」的「傷疤」,巴南「四山」管制範圍內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的面積有180公頃,這些礦山和礦坑區域大多泥土砂石裸露,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為了修復好這些區域的生態環境,2019年,巴南區投入1799萬元,設立9個工程修復項目對關閉礦山進行生態修復,目前已完成生態修復面積約32公頃。

其中,紅爐礦坑就採取「採坑回填 邊坡整治 生態園林打造」的方式進行了綜合整治,共修復山體1130畝,整治核心部分土地900畝,栽植了李子32600株、香桃13000株,杭白菊園20萬株。

「我們希望在完成山體修復治理的同時,能帶動當地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該負責人說道。

除了治理礦坑這一「四山」的典型「傷疤」外,我市還實施了「四山」地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逐步增加森林覆蓋率,優化林分結構,豐富林相季相色相,提升森林質量。

渝北區在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為有效兼顧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2019年,該區統籌推進生態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啟動實施了「雙十萬」工程,即新建10萬畝經果林、10萬畝生態林,使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推動了現代特色農業發展。

截至目前,「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已初見成效,主城九區已累計完成營造林76萬畝,「四山」共計退出礦業權68宗,重點對中梁山、銅鑼山片區範圍內的205處塌陷坑實施回填整理,完成礦山治理修復面積約652公頃。

環境提質

打造休閒宜人的市民花園

江北鐵山坪森林公園是銅鑼山脈的一部分,長期以來,鐵山坪著力打造的幽谷鑼鳴、花田覓香、草野星空等「鐵山十景」聞名在外,使其成為不少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而近期,鐵山坪又有了新的看點。

「我們新建了4個觀景挑臺、兒童遊樂園、植物迷宮、臨崖步道及峽江文化廣場,使公園核心景觀鐵山十景之首的『銅鑼朝天』景點全面建成,打造出了一個集觀景眺望、休閒遊樂、文化體驗的特色景點。」江北區一負責人介紹,公園還新建了桃李園、杜鵑園等一批新景觀,為遊客增添了賞花觀景、婚紗攝影、露營休閒、運動健身等休閒體驗,有力改善了公園的空間環境。特別是500畝杜鵑園景觀建成開放,栽植各類杜鵑品種50個200萬餘株,成功打造杜鵑花海景觀,進一步延伸和豐富了「花田覓香」浪漫主題。

實際上,自我市啟動「四山」保護提升工程以來,「四山」提質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推進中。

巴南在銅鑼山和居民區的結合部,依據山腳平緩帶,因地制宜新建了各類公園,共計9萬餘平方米,鋪設步道3000餘米,栽種高大喬木700多棵,大面積補栽播撒灌木草花,有力地改善了周邊環境。

南岸區則大力加強南山、明月山的文化保護和傳承。一方面摸清南山、明月山歷史人文家底,梳理出具有保護價值的文化文物資源,完成南山、明月山歷史建築認定和歷史文化街區劃定等資源普查評定工作。

另一方面,加強對南山、明月山宗教寺院、名人舊居公館、外國機構歷史遺蹟的保護,實施南山一黃山傳統風貌區、黃桷埡及塗山傳統風貌區保護利用修繕工程。利用重慶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有效串聯和對接散落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統一規劃和打造南山—黃山、黃葛古道至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的歷史文化風貌展示帶。

目前,南岸區正加緊推進南山城市山地公園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優化生態管控邊界、推動生態移民搬遷、生態修復實現經濟價值、打造20條特色山城步道、串聯歷史文化資源、構建特色交通體系、共創綠色發展示範等設想,不久的將來,市民將再多一處登山遊憩的絕佳之地。本報記者 王翔

相關焦點

  •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主城區「四山」保護提升實施...
    二、工作任務(一)著力完善「四山」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切實加強規劃統籌,全面梳理「四山」自然人文資源本底,完善「四山」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科學合理利用「四山」資源。1.明確功能定位。「四山」總體定位為「城市綠肺、市民花園」,重點突出自然、人文、民生、休閒四大功能。
  • 重慶主城將建設60條山城步道
    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重慶主城區「綠肺」。因為地處城區,風景名勝雲集,私搭亂建、違規經營現象一度冒頭。  2018年,市委、市政府開展縉雲山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建、探索生態搬遷、謀劃產業升級。去年,《重慶市主城區「四山」保護提升實施方案》出臺,提出著力實施「四山」保護提升工作,保護、修復「四山」自然人文環境,營造「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和諧畫卷。
  • 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坡坎崖治理一年多——坡坎崖「換裝」 市民來「打卡」
    堡坎「變身」綠色「鋼琴鍵」  11月24日,從杭州來重慶遊玩的李菲和同伴打車經過渝中區虎頭巖公園外的長和路,快到隧道口時提前下了車。  李菲被眼前的景觀震撼了。抬頭望去,水泥澆築的格構柱狀堡坎像綠色的「鋼琴鍵」。
  • 重慶軌道交通TOD首批示範項目開展一體化城市設計
    據介紹,近期,重慶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了《關於推進主城都市區城市軌道交通區域綜合開發的實施意見(試行)》,市住房城鄉建委牽頭制定了《重慶城市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實施方案》,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牽頭制定了《主城都市區城市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專項規劃》,三者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主城都市區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的實施機制。
  • 水木濱江花園—城市濱江綜合體
    2.樓盤基本信息:名稱:水木濱江花園行政區域:浦口區區域板塊:江北核心區項目位置:南京市浦口區鎮南河路與橫江大道交叉口3.最新活動4.周邊配套:商業、醫療、交通等商業:除自身所擁有的完善的冰雪大城商業配套以外,身處於江北核心區位置的水木濱江花園享受著這個城市的繁華商業配套,有著先進的醫療配套和完善的交通。
  • 荒坡變花海道路成綠蔭 主城今春整治坡地73塊栽種喬木9萬餘株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7日15時訊(記者 董進)五一小長假期間,住在石馬河燈盞窩片區的市民,總愛沒事就出門轉轉,以往家門口的荒坡如今變身格桑花海。今(7)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城市提升春季行動」專項治理進行一個多月以來,主城共出動17.4萬人次綠化753.2萬平方米,實施園林綠化重點項目77個,道路綠化景觀全面提升。
  • 萬科城市花園 引爆中央公園洋房市場
    導語:6月萬科城市花園首開破百,總價約120萬起上車中央公園,讓其在中央公園乃至整個北區備受關注。好區域 成就好社區城市向北,不變的主旋律自2003年重慶第一次提出「城市向北」的口號,到如今重慶城市發展經歷三次向北的戰略階段,已然過去近20年的時間。
  • 「藝術後花園」變身市民夜遊園:創新模式激活南京夜市經濟
    各類網紅商品亮麗現身,吸引了市民駐足嘗試。 袁冶 攝連日來,在該市鼓樓區舉行的「槳聲燈影閱讀之夜」主題客廳專場活動,吸引周邊民眾出行逛夜市,吃飯、喝咖啡,聽街頭音樂、買書,人間煙火和文化「靈魂」正悄然激活城市的夜消費「引擎」。久違的書攤前,聚集了好多「小書蟲」。
  • 置業指南:盤點重慶主城在售小戶型樓盤
    原標題:置業指南:盤點重慶主城在售小戶型樓盤  小編盤點了重慶主城區部分在售小戶型樓盤,正在置業的市民可以來看看。  羅賓森廣場·尚城華府整個規劃區西側以嘉陵江為界,北側為城市中環快速路,東臨金山大道,南側以禮嘉半島沿江臺地崖為界。
  • 樂享上海時空之變|在上海,195塊「邊角料」空地建成街心花園
    馬路對面通海小區的周老伯說,從前這兒是破房子,周邊沒有可以散步的小花園,最近的公園大概要屬和平公園了,吃過晚飯只能在馬路上走走。童夢園造好後,綠化多了,遛娃也有了去處。昔日是私房 今日成綠肺雖名「童夢」,但花園的受益者,遠不止兒童。
  • 熙岸之光⑱│約3公裡閃耀半徑,主城現象級紅盤的[光芒密碼]
    中海熙岸佔位廬陽北拓戰略高地、四區交匯繁華界點,以約3公裡主城閃耀半徑,核聚城市繁華配套與生態資源富集的優越界面,劃界高端生活場域,滿載城市星生代精英對主城生活的憧憬與熱望。(示意圖)  主城房子很多,但好房子很少,毗鄰河岸的好房子更是鳳毛麟角。
  • 出行更方便 重慶預計今年實現主城軌道、公交全國一卡通
    預計今年將實現主城軌道、公交全國一卡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5日12時訊(記者 劉豔)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加快實現主城公交全國一卡通。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交通局了解到,預計今年將實現主城軌道、公交全國一卡通。據了解,在與其他城市公交卡互通上,重慶城市通卡公司正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同時也在通過行動支付在公交領域的運用,補充和進一步完善現有刷卡方式,以給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乘車體驗。
  • 熊婆婆的花園將辦大型主題花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4日12時15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五一」將至,很多人擔心疫情不考慮去遠方遊玩,那麼重慶主城有哪些耍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4月25日至5月20日,一場名為 「藍色秘境·花園秀」 的大型主題花展將在位於泰山大道的「熊婆婆的花園」拉開帷幕,醫護人員憑有效證件可免票入園。
  • 置業南京主城的末班車即將發車,「性價比之王」來了!
    與此同時,南京土拍市場也是一片火熱,可是不難發現,地價越來越貴,房價越來越高,動輒8成首付或是驗資百萬的主城熱門板塊,讓一眾想要置業南京主城的純剛需慌了!不知手握的車票能否趕上年末的這趟發車呢?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位於南京主城東南側,北連麒麟、西接主城,為南京城市重點發展區域;是繼江心洲之後的又一個一、二級聯動新城開發項目,也是繼南京江北核心區、鼓樓濱江、河西、南部新城之後,距離主城新街口半徑直線距離約12.5km圈內最後的熱土。
  • 這座城市關於公園的想像,都在這片萬畝溼地裡了
    錦城湖浣花溪以湖為核心構建了這座城市的重要肌理,地標建築、產業規劃、國際化的城市配套、高端濱水人居社區,均匯聚於此。湖面越大,營造的生活場景就越豐富,帶給市民的體驗感也就越好,匯聚的城市功能空間就越多,帶給城市的想像空間就越大。
  • 打造「軌道上」的主城都市區!重慶98個軌道交通站場將進行TOD綜合...
    自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2號線)於2005年正式開通運營以來,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豐富了城市公共運輸網絡層次,提升了公共運輸的服務水平,有效促進了城市的空間布局發展。為推進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更好更快實施,保障軌道交通持續健康建設運營。
  • 寧蕪鐵路確定遷出主城,看鐵路與城市的「恩恩和怨怨」
    記者獲悉,中華門地鐵站點周邊城市設計通過審批,待寧蕪鐵路外繞後,這一帶將改造為雨花臺站臺公園,使雨花臺和中華門連成一片,復興城南被割裂的歷史和文化空間。  今年3月底,南京與中國鐵路上海局籤署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框架協議後,研究單位已同步開展初步設計。寧蕪鐵路即將告別主城,南京人既很期待,又有些不舍,畢竟,這條鐵路已穿行城南87年,凝結南京幾代人的記憶,深深嵌入了城市發展歷史。
  • 官方劇透:上海今年將建城市公園街心花園各50座
    截至目前,全市在冊城市公園352座,90%以上的公園已經免費開放,僅有19座專類園、古典園林收費。    鄧建平透露,「當前我們正在研究加大免費開放力度,逐步減少收費公園數量、降低公園門票價格,讓更多的市民群眾享受綠色生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