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姑娘連續日更第9天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唯一宿命」,是在很早的一期《奇葩說》裡,馬東說的。
當時便覺得作為一個語言節目做到極致的主持人說出這樣話,也真真的是通透,是一種知道了真相依然去熱愛的英雄主義。
今天看一個85後年輕女作家的朋友圈。大意是:解散了十幾個微信群,因為免費的東西(社群)是最不值錢的,所以一言不合,讀者就在群裡開罵。她快的抑鬱症了,她的2019過的很不好。
這個作家,大概3、4年前就開始有少許連結,當時她還不是作家,主業是央企的高級工程師,副業是公眾號博主,文章寫的還不錯。
當時因為我在後臺的留言被加精,她還送了我兩本書,一本是《精進》,一本是《當我們在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後來,她辭去央企工作,專職寫作,公眾號也時常接廣告,廣告也不乏SKⅡ這樣的大牌。
再後來,3年之內出了兩本書,第一本是《願你野蠻生長,最終閃閃發光》。看起來還蠻順的,但今年她文章更新的少了,原以為她有別的事業要忙,原來也沒能逃出馬東那句話的魔咒。
前幾天,邦妮和我分享怎麼看她文章中出現了「要忘恩負義」這個字眼。
其實呢,結合上下文語境,邦妮的意思是,要不困於情、不亂於心、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道聲珍重,各自奔赴前路的意思,也沒毛病。
但一位讀者特別認真,義正言辭的在留言中糾正邦妮的三觀,做人不能忘恩負義、要常懷感恩之心,balabala……也算幹擾到邦妮了。
所以,寫文章,尤其是寫公眾號是有風險的。之所以,還沒有人罵我,當然我的讀者群體素質是很高的,另外重要的原因,第一我寫的不夠多,第二我還不夠紅。
所以,還要不要繼續冒這個風險呢?
2018年2月28日,距離元宵節還有2天。50歲的薛兆豐還沒出新年,就被北大國發院教授汪丁丁在朋友圈公開DISS,「沒有畢業的經濟系學生」。
而在此前不久,薛兆豐已經被另一名北大同事唐方方質疑:根本不是什麼北大教授,連編制都沒有。
隨後,薛兆豐決意離開工作了8年的北大,辭去國發院院聘教授的職位,轉身擁抱網際網路,創下了在得到付費訂閱用戶45萬的最高紀錄。
馬東直言,作為資深傳媒人,他曾和許多文化學者打過交道,卻很少見到有人能像薛兆豐這樣既淺白、又深刻地傳達另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是的,比起埋頭書齋,研究高深學問、尖端科技的科學家,我們這個時代,其實更缺少普及常識、傳播學問的大眾布道者。
回到汪丁丁與薛兆豐的那場學術論戰,下方有位北大學生寫下了評論。
他說自己曾經上過薛兆豐的課,並且能確定地說,「在北大教學能力強於薛老師的教師,幾乎沒有。」
幾位經濟學專家的爭論沒有定論,但薛兆豐作為一名教授給學生埋下了經濟學的種子,讓諱莫如深的經濟學變得淺顯易懂、飛人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種功德,也是這個時代期待的知識分子應有的樣子。
我不敢說自己是布道者,因為我畢竟才疏學淺、閱歷淺薄,我可以用我的方式去發出一束微光,向這個世界贈送溫情。
記得上大學時,我雖然是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但因為喜歡新聞,經常去廣播電視新聞專業蹭課,讓很多其他學院的同學誤以為我是新聞學院的學生。
記得有一次,一位傳媒行業的作家來學校做演講+新書籤售會。在讀者提問環節,一位同學提問:XX老師,以後怎麼才會像你一樣的優秀呢?
對於這樣拍馬屁嫌疑的提問,這位作家仍然沒有敷衍,而是特別認真的回答:同學們,你們將來肯定比我優秀的多,因為你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圖書館有這麼豐富的好書,你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
當時那位作家給我留下的最大印象,不是優秀,而是「誠懇」。
所以,即使我沒有高妙的文筆、非凡的經歷、深刻的思想、卓著的事業,至少有「誠懇」,這一份誠懇就像一點星光,即使只能照亮、溫暖到一個人,它的閃爍便有了價值。
而且,能量是可以傳遞的,當萬千星光亮起時,必將匯成璀璨的星河,華而有實,光而不耀。需要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那麼從我做起。
這就是我的答案。
謝謝你來看我,所有的相遇都是恰逢其時。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