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做皇帝很失敗,但在藝術上絕對是大師級別的人物,除了千古流傳的詞,李煜還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是個全才。
今天我們聊聊李煜音樂方面的故事,南唐有專門的宴樂場地,樂工居住的地方叫「仙音院」,演奏的地方叫「仰秣苑」。
「仰秣苑」仿照唐明皇的梨園而建,起初的名字不叫「仰秣」,李煜的皇后大周后建議改名叫「仰秣苑」,取自《荀子·勸學》裡的「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連馬也停食傾聽。
說起大周后,這絕對是個才女,李煜先後娶了大周后、小周后這一對姐妹,二女不僅長得國色天香,更是多才多藝。
大周后名周娥皇,是司徒周宗的長女,通書史,善歌舞,尤工音律,進宮後遇到李煜的父親元宗李璟做壽,她操琵琶,推、揉、彈、挑,餘音繞梁,李璟讚嘆不已,後李煜繼位,封周娥皇為國後,寵冠後宮。
李煜和大周后都喜歡音樂,因此夫妻二人經常帶著一群樂工、歌女、舞女演習樂曲,其中比較有名的便是盛唐大曲《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是唐明皇最得意的作品,唐明皇嚮往仙界,見女幾山後悠然神往,幻想而作,楊玉環作舞表演。
安史之亂起,山河破碎,黔首流離,《霓裳羽衣曲》失傳成為了絕響,正是「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後李煜偶得殘譜,周娥皇和「仰秣苑」樂師曹生繼續搜譜、校勘、訂正、補遺,並且配樂、授曲、解意、演練,最終復原這一人間罕有珍曲。
李煜和周娥皇經常在「仰秣苑」演習此曲,是時,李煜親自吹簫,兼任總指揮,周娥皇操琵琶,曹生司笛,受過專業培訓的宮女載歌載舞,仙樂飄飄,似天外飛來,燕樂嫋嫋,何似天上人間。
《霓裳羽衣曲》全曲分為散序、中序、曲破三個部分,散序為樂器演奏,不舞不歌;中序開始有拍子,且歌且舞;曲破為全曲高潮,聲調鏗鏘,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
一日,李煜和周娥皇正帶領樂工歌女舞女演習此曲,中書舍人徐鉉前來拜見李煜,徐鉉是位才子,也精於音律,李煜便問他,娥皇復原的《霓裳羽衣曲》怎麼樣?
徐鉉答道:「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只不過.......」李煜忙問只不過什麼,徐鉉答道:「我記得,原曲的結尾是舒緩的,現何以變得急促,叫人有逼仄之感,不類大唐氣象」。
一語說中了李煜和娥皇的心事,二人皆是精通音律的高手,復原《霓裳羽衣曲》開心之餘,美中不足的就是結局處,收煞倉促。娥皇更是心有戚戚:「我也不知道這個結尾怎麼出來的,我怕這是天意,是天意藉助我的燒槽琵琶....」
李煜心下黯然,自古社稷式微有異兆呈現,莫非這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樂譜正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是娥皇心緒欠佳、冥冥中前程莫測所奏?還是國運蹇滯、蒼天假法曲以示警?李煜不敢想了。
李煜曾幻想扁舟一葉、春風一棹,萬頃波中得自由,可他終究是一國之君,如今趙宋虎視,國家危矣,這一曲《霓裳羽衣舞》再也演繹不出恢弘氣勢,正是一曲琵琶聲,唱的江心秋月白,數杯飄零酒,惹得司馬青衫溼。
他天性純孝、好生戒殺、恂恂大雅,可惜身在兵戈之世,難成梟雄,亦非雄主,有厭戰之心,索性換服稱臣,偏安江南,詩文燕遊行樂,既然蒼天不佑,那就得過且過,亡國噩夢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