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清華教授教給你這5條方法

2021-03-05 免費心理諮詢與服務

  螞蟻心理 |我們和你一起更好地生活 

在過往的幾期,我們一直在做關於婚姻的話題。

於是好多粉絲在後臺留言:

自己在生活和情感當中,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也就不知道該如何跟伴侶相處。

那麼本期,我們聘請了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來教給大家一套有順序的方法:

教你怎麼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都處在自我探尋中,本質的原因有2個:

一、我們與環境相處,通過尋找內在自我,找到自己在環境中合適的位置;

二、我們需要通過探尋內在自我,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穩定。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這其實是一個異常複雜的過程,因為我們很難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比如之前我們講過的,很多我們處理過的案例:

有的人明明害怕被拋棄、害怕分手,但是卻因為過度害怕,導致做出和自己的需求,截然相反的行為等;

 

再比如有的人明明想要接受別人的好,但是又焦慮我要是接受了這份好,我沒辦法反饋給別人,於是就乾脆迴避、回絕等等。

 

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們總因為各種各樣的情緒理由,外界幹擾,就把自己真正的心聲給弄丟了。然後陷入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茫然之中。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呢?

 

 建立心理安全小屋。

其實,找到自我內心想要什麼,明確自我內心當中的想法,需要一個過程。


而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它與自我內心當中的安全感,密不可分。

 

而能夠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做到堅持,第一步就是構建自我心理的安全感——打造自己的安全小屋。

 

想要了解自己的前提,是要認可自己,接納自己。

 

所以第一步,我們要明確自己的優缺點,清楚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優勢在哪裡,劣勢在哪裡?

然後呢?去做到坦誠和接納。

在我們的內心當中,構建起屬於自己的獨特支撐力,這樣才更能肯定自己的存在,才能更全面地評估自身。

 

很多時候我們活得那麼痛苦,其實就是因為不接納。

不接納自己過去犯的錯,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接納自己不好。正因為不接納,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總想著去填補、去代償。

 

而我們意識不到的是,當我們陷入進自我代償與填補的時候,無形中,我們其實是在否定自己。

 

所以,想要了解自己,我們要先給自己建立自我接納和自我肯定的積極心態,這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礎條件。而自信的建立,反過頭來更能讓我們肯定自我的內在需求。

了解自己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不斷精進,不斷挖掘和總結。挖掘、鞏固自己的優點,積累心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打造屬於自我的心理安全小屋

 

有了信心和安全感,才能擁有穩定的心理能量,才能做到不患得患失,做到堅定勇敢地肯定自己。繼而更勇敢、有力量地去和自己溝通,了解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利用自身大腦特點,進行持續性自我教育。

做好第一步之後,那第二步要做什麼呢?

 

在理性分析完自我,給自己構建了一個安全小屋之後,第二步就是如何做好堅持。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是不明白自己有不足,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狀態不對,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身上的問題。

我們害怕一旦我們認可了這些,自己就完蛋了。

 

所以我們要接納和肯定自己之後,我們要建立自我暗示:

通過這樣的行為來讓自己重新獲得出發的勇氣,讓自己變得更加有能量,更加堅韌,在不斷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與其他身體細胞不一樣的是:

 

人的腦神經細胞更新周期非常慢。


一般的細胞最多32天全部替換一遍,而腦神經細胞往往需要幾個月;第二點是腦神經細胞具有記憶性。

 

因為這兩點的存在,我們才會形成習慣,才會形成強迫,還有持續不斷地情緒困擾。

因為原有的帶有記憶性的腦細胞,還沒被替換掉。而新產生的腦神經細胞,又記住了我們的狀態。

所以人的消極、墮落、不自律等,就來自源源不斷的這些影響。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給自己樹立長期的積極、健康引導。我們可以長時間的積極自我心理暗示,幫助自己形成一種穩定的心理能量。

 

這個過程中,很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

將你想要達到的理想自己,和你自己生活當中的各種習慣,比如:語言習慣、飲食、睡眠、出行、個人衛生等多方面的習慣,綁定在一起,建立起聯繫。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接納自己當下的不足,並且不斷通過心理暗示,去讓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從而就能更好的做到自律。

 

做好階段性評估,活在當下。

那麼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我們該怎樣有力量的,做好持續積累呢?

答:做好階段性的自我評估。

 

過去、現在、未來,我就是我。

 

很多女孩子在戀愛中會有一個狀態:

我上一段感情裡如何如何,在這一段感情裡,我對他如何如何好。兩相對比,想證明自己在這一段感情裡,已經做的足夠多了,對方卻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藉由此來表達對方有問題。

 

這其實就是缺少了階段性的自我評估。

要知道:因為你已經不身處上一段感情之中了,對方沒有義務去研究你兩段感情有什麼區別。

如果人總是沉浸在這種對比裡,無形中,就會丟失最寶貴的東西——活在當下。

 

人們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狀態,因為我們需要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所以我們需要通過階段性的自我評估,來不斷更新自己,確定自己的價值。

 

讓每個階段自己的價值感得到最大化的體現,而不是沉浸在過去的自我評價裡。

 

我們需要給自己設定一些階段的目標,然後進行階段性總結。

 

根據時間去建立起一個對比數據,然後思考自己的成長與不足,充分肯定自己的優點,再繼續下一階段的努力。

 

哥本哈根大學的實驗數據顯示:

一個良好的成長需要一個穩定的自我評估體系。而一個人經歷三個完整的階段性自我評估體系之後,就會感到明顯的自我成長。

 

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會不斷受到挫折和傷害,所以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在整件事上的邏輯和價值是很重要的。

我們要從中不斷汲取力量,吸收教訓,更加堅定的往前走,成為自己心中想要成為的人,

 

保持冷靜,不被僥倖心理捆綁。

 

心理學上有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叫暗視覺效應。

研究的是人對外界的感知:當我們深處暗處的時候,人們對色彩的感知力會變弱,對光源的感知力將變強。

所以當環境非常暗的時候,人是看不見真實的色彩,但是一點點星光,都會讓人更能看見它。

 

這種情況,放在情感層面同樣適用。

 

當人們身處焦慮、恐懼、不安的環境中時,人是很難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們只會因為恐懼、焦慮,而更加注重內心的安全感、欲望。

然後變得更加沉迷,變得越來越抱有僥倖心理。

 

而另一方面,生活中出現的一點點希望,你都會非常珍惜,覺得這就是希望,然後想著抓住不放。

 

這是人身處不安、不順、晦暗環境的時候,所帶來的心理反應。因為求生欲的本能。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不要在有情緒的時候輕易做決定。


因為你眼前所看到的希望,恰恰是你因為無助不安,而產生出來的強烈求生欲。人在情緒波動的時候,最需要做的,是先保持情緒的平穩。

想要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一定不能在身處困境的時候去反思自己,也不能在身處困境的生活中去追求。否則你的追求,會讓你更加盲目,陷入更深的迷茫。

 

所以很多人想要情感挽回的時候,只要發現機會就不放,完全不思考合不合適,恰不恰當,反而讓有機會的事情,完全失去機會,最後懊悔不已。

 

所以在我們情緒狀態不好的時候,要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等一等,緩一緩,事情可能就有了轉機。

 

這能更好地幫我們了解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最後一點:

尋找更好的環境、高級的情感陪伴。

人類擁有高級的文明,智慧的大腦,但是別忘了人本身也是一個動物,我們擁有喜怒哀樂。

 

所以人是無法壓抑自己的主觀感受的,無法摒棄主觀性去生活。所以古人說,「只緣身在此山中」、「旁觀者清」。

 

我們常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時候是一輩子。為什麼呢?

 

答案是:因為環境。

 

所以,我們需要常常反思:如何讓自己身處一個好的環境之中;如何在生活當中,去尋找理性溫暖、智慧通達的人結為陪伴,這是我們需要一直努力的事情。

一個好的陪伴,能夠帶給人堅定、安慰和力量。

 

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給予你好的建議,溫暖的情感支持,客觀的分析,與自己可能就是生命中的一根救命稻草。

所以我要告訴你的是,一個理性的環境,一個冷靜的朋友,能夠帶給你的受益,會變得無窮。

 

人在自我成長過程中,需要更理性、格局更開闊的人的影響。而能夠身處一個不斷給自己帶來積極影響的外界環境,這樣的人,未來的人生路不會很差。

 

所以,若你現在正處在一個不斷被損耗能量的環境中,你不斷因為環境被消耗,卻又無法解決,正陷入無力感之中。

 

那麼在這個時候的你要慢慢在生活中,尋找到一個客觀、理性、溫暖的陪伴。

 

做好這5點,我們將能更加坦然地看待自己,然後自然而然地,也就能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了。

大膽地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吧!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世間所有的恨和痛苦,來源於愛。

所以最終也只能靠愛來解決。

螞蟻心理 | 

我們和你一起更好地生活


我們每篇文章裡的人物,

都源自生活中最真實的故事。

螞蟻心理——平凡人的真實故事。

相關焦點

  • 清華女神顏寧: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做你自己
    30歲時,她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31歲時,她被特聘任命為清華大學教授,在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37歲的領導下,她在過去的裡解決了未解領域的世界問題。顏寧離開清華到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並被聘為該校分子生物學教授雪莉蒂爾曼。
  • 英語到底怎樣才能學好?海量閱讀PK背誦名篇,你用哪個
    可是不知道大家想沒想過,這麼多年我們這麼拼命的學英語,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呢?有的人說,那些考北大清華的學生,高考分都是130、140左右,學得很好啊!!什麼叫英語學得好?就這個觀念想跟大家討論一下。現在有兩種觀點,亦或說是兩種英語的學習方法都很有效果,有的家長就問,我到底用哪種方法呢?先讓我們來看看是哪兩種方法?
  • 39歲清華「美女教授」候選中科院院士 她到底有多牛?
    2016年9月顏寧演講然而,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卻在今年的5月因為「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在國內引發了非議,在此之前,也許並沒有太多人知道顏寧。這件事要始於5月3日一條微博的持續發酵——世界頂尖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近日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
  • 清華施一公:如何提高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我的方法告訴你
    一直是困擾同學們的一大難題,我今天分享清華原副校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獨特方法,他堅持做了幾年,效果非常明顯。建議大家看看。施一公教授的方法並不是每天記多少個單詞,閱讀多少文章,原因就是一般人很難堅持下來。而他的這個方法就是每天看30分鐘當地的英文報紙,如果你在紐約,就看紐約時報的頭版,在華盛頓,就看華盛頓時報。在看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應付,走馬觀花,而是在看報紙的過程中,發現不認識的單詞,一定不能放過,猜一猜,想一想,查一查。
  • 沈向洋創造清華歷史 成為史上首位視頻聘任的清華教授
    去年11月沈向洋離職微軟後,就在本周前幾天,沈向洋續聘清華,在清華的title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說,這是清華大學歷史上第一次以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聘任儀式,校長連線發聘任書。邱勇校長還開玩笑說:「我也是第一次跟向洋博士以這種形式見面,向洋博士在屏幕上很帥,比以前都帥。」之所以是「續聘」,是因為這其實是沈向洋在清華的第二場聘任儀式。2005年,沈向洋首次受聘清華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距今已經過去了15年。
  • 她是才貌雙全的清華女神教授,2020年又拿獎被認可,卻說只想「任性」地活.顏寧: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
    記得去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時,顏寧被滿天飛的消息祝賀,耿直的她形容自己「被賀傻了」,沉迷於備課的顏寧幾乎是朋友圈裡最後一個知道自己得獎的~(這是當時她發的朋友圈) 原本高中分班都選了文科了,可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她敗給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班主任生拉硬拽拖回了理科班,清華生物系這個專業也是父母建議她報的。 將科研當作一生的事業?當時的顏寧可沒想過,她只是被周遭的人推著朝前走。提起當年報考的事,她說,「我高中就覺得我最想幹什麼,肯定幹不成,我想考北大,肯定進不了,所以就報了清華。」
  • 清華女教授對北大才子,撒貝寧被噎得啞口無言,拼命的姑娘不好惹
    這個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做客撒貝寧主持的《開講啦》,帶來了一篇名叫《人生的意義在於你為世界留下什麼》的超級演講,很多觀眾反映在聽完顏寧的演講後,都不約而同地開始深思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有本書的叫做《我不怕成為一個拼命的姑娘》,書名說出了顏寧包括很多成功女性的一腔孤勇和決心。書中有很多成功女性的案例,她們當中有未婚姑娘,有二寶媽媽,有中年婦女。這些正面案例的共同點在於,打磨自己、堅持打磨自己。讀過之後你會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做」,「她們好拼,我這點努力根本不算什麼。」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於是乎,「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在這種潮流下,選拔標準水漲船高,優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針對高中生劍橋英語5級考試已是某些初中升學標配,奧數的區分度不夠了,得從小學編程,簡單如python是基本的,難點的,學學C++。
  • 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碗雞湯能喝嗎?
    沒錯了,今天小編寫這篇,也是想diss一下,這些高知精英,自己站在社會的頂端,享受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社會資源(你們直接能進的清華附小、附中,別人可是要傾盡多年積蓄買學區房才有資格把孩子送進去),你卻還要來呼籲大家「佛系」養娃?????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對此,儲殷教授發文稱: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
  • 張桂梅PK清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傲慢地指點被階層固化壓在山底的人
    對於富貴人家來說,選擇則多得多,條條大路通羅馬,甚至,有的人就生在羅馬。所以說,快樂教育,是有前提條件的。為人父母,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看新聞說,又有學生自殺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健康和心理,馬上就檢討自己是不是管得多了。
  • 怎樣搭配A字裙才能讓自己美美的,我來教你方法
    在你的衣櫃裡邊有一個單品你可不能少——A字半身裙。它不僅能助長你的搭配功力,還能兼顧你的溫暖和時髦。不用擔心厚實的A字半身裙無法幫你塑造美美的身形,在這個秋冬,你也能展現迷人風採。上身搭配什麼,我來教你方法。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2020-12-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清華學霸:我考上了清華。學校怎麼了?名校和校霸,誰成就了誰
    很多高中為了激勵學生努力讀書,會邀請考入名校的學子回到母校演講,分享自己的學習故事、學習方法,用以激勵學弟學妹。這所高中也不例外。為了鼓勵高三學生做好最後的衝刺,該校校長讓班主任聯繫一下去年該校考入清華大學的學長,想要他利用假期,回到學校做一個經驗分享,給學弟學妹們「傳經送寶」。老師作為當年這位清華學霸的班主任,以為自己出面,必然是馬到功成。
  •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鬆緊?教你自檢鬆弛度的方法
    雖說很多女人想縮陰,但是剛開始對於陰道鬆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多是因為在同房過程發現夫妻性生活質量降低,老公感覺女人下面鬆弛,那么女人自己怎麼才能知道自己鬆緊?今天小編要教大家自檢鬆弛度的方法,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 一位教授爸爸的怒吼和掙扎:我教不好我的孩子,精疲力竭!
    我告訴他這不重要嗎?告訴孩子成績不重要?分數不重要?作為一個家長我說不出口。我們知道這個時代如何懲罰成績不好的人,不要拿小概率的事件忽悠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你上不了好大學意味著什麼?如果成績不重要,北大老師的孩子就別上北大附中,就別上北大附小,把名額讓給我們這些在意成績的人好不好?
  • 清華美女教授負氣出走美國?面對網友非議,顏寧淡然活出自我
    那麼,顏寧到底真的如她所說,她的幸福感不是由金錢所衡量的嗎?那她出走「清華」,遠赴美國,真的又是為了什麼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顏寧,看看這位出走「清華」的美女教授,到底有怎樣的人生經歷。
  •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美人臉」?臉上這5條線告訴你,素顏也很美
    擁有一個好看的皮囊,相信是不少女生的心願,而一個好看的皮囊也會讓人產生優越感,在無形中也可以為自己增加不少的自信。那麼該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是「美人臉」呢?臉上這5條線條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擁有這5條線的女生不能說是傾國傾城,但也屬於人間富貴花。
  •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時,你可以做什麼?
    這是昨天,一位讀者在群裡發出的感慨。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類似的問題了。「現在的工作,每天就是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實在無趣。我很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了,可真的讓我辭掉這份工作,我又能做什麼呢?」「最近父母天天都在催我相親結婚,雖然我也知道不能就這麼單著,但一想到要結婚生子,還是會覺得會很排斥很恐慌。什麼樣的婚姻才值得過一輩子,我也不知道。」
  • 95歲清華老教授張禮開直播上課
    張禮(右)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胡嘉仲的協助下上網課。(清華大學供圖)  2月20日上午9:20,背著電腦包、戴著口罩、騎著電動車,32歲的清華物理系助理教授胡嘉仲出發了。「挑戰」,則是教了71年學的張禮一直踐行的「教學黃金法則」。  「張先生的課不像一般基礎課程,所有內容都可以在書本裡找到,先生的課有很多內容是前沿的,需要不斷學習和鑽研,這讓我們覺得非常有挑戰。」十年前,還是學生的胡嘉仲就曾坐在課堂裡聽得如痴如醉。  「在線上課對您來說是一個挑戰嗎?」  「最大挑戰可能是我的年齡讓思維沒有年輕時那麼敏捷了!」
  • 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如果你用各種方式逼自己的孩子學習,努力讓他更優秀,那麼你大概率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沒能力給孩子更多,只能讓他通過學習改變未來的命運。無數家長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自己受再多苦也不願孩子掉隊,在憋著勁、悶著頭,苦苦掙扎的時候,清華教授堂而皇之地說「人要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