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媽說:
OK讀小學之前,我一直覺得,不管外部大環境怎麼變化,教育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對OK的培養有一條相對清晰的主線——在順應孩子天性的大前提下,先把各種能力和素養夯實了,把」地基「打穩了比追求進度的快慢更重要。但是到了小學以後,我發現很尖銳的問題出現了,縱然我清楚什麼教育是適合OK的,但整個大環境並不允許孩子「慢慢成長」,各種硬槓槓擺在那裡,如果不想娃掉隊,就必須卯足勁。整個10-11月,我都在陪著他刷題,孩子累,我也跟著累。我內心也一度「迷茫」:為什麼即便是我們有能力為孩子的未來兜底,還是掉進了「系統」的怪圈? 儘管經過兩個月的「焦灼」,我總算是調整好了心態,找尋到了如何平衡的方式(具體的看我明天的文章)。但是今天我仍然想分享這篇儲殷博士在2020新浪教育盛典上的演講,他是中國名牌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四年級小學生的爸爸。他道出了當前教育大環境下的困境和迷茫,道出了家長的心聲。言辭很犀利,但是句句都說在了我的心坎裡。演講者,儲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我是演說家》全國冠軍。
1剛剛主持人說心理教育很重要,生命教育很重要,我一聽就渾身發麻。因為這些年教育改革一個前提就是這個好重要,那個也特別重要,然後我們來加一門考試吧。體育好重要,我麼來考體育;美術好重要,我們來考美術;現在生命教育也很重要……於是,我們的孩子越來越累了!因為哪個重要就要考哪個!我真的覺得好害怕,孩子老讀書,不搞體育,我們就來考體育;孩子老讀書,沒有時間學音樂,我們就來考音樂……來吧,讓我們用考試的方式解決應試教育的問題。
2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做一個中國家長那麼失敗。比如我們剛才講自信,我怎麼教我孩子自信?我自己都不夠自信啊,我孩子小學四年級拿他的數學題給我做,我不會做呀。
我最後只有發出非常虛弱的聲音:
「爸爸是個文科生,找你媽去,你媽是理科生。」
我把題目輔導完已經精疲力盡了,還要教價值觀。
我們今天的教育怎麼了?
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社會的焦慮越來越明顯。
可是我們看看今天所講的這一切東西跟10年前講的有任何變化嗎?
沒有任何變化。
上重點高中的名額就那麼幾個,人人都要考大學,985、211就這麼幾個。
我告訴他這不重要嗎?告訴孩子成績不重要?分數不重要?
作為一個家長我說不出口。
我們知道這個時代如何懲罰成績不好的人,不要拿小概率的事件忽悠我們。
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你上不了好大學意味著什麼?
如果成績不重要,北大老師的孩子就別上北大附中,就別上北大附小,把名額讓給我們這些在意成績的人好不好?
你們發現沒有,清華北大都有自己的幼兒園,附小附中,上的不亦樂乎。
然後告訴我們:「你們這些家長要保持淡定!」
你逗我呢?我能相信你嗎?
我都比你差這麼多了,我的孩子比你差這麼多?我們靠什麼?那不得靠玩命嗎。
教育對於我們這些中等家庭而言,不就是通關嗎?
什麼教育是成長啊,成長的前提是你要有機會成長啊。
為什麼海澱區競爭這麼激烈,因為那樣全中國最多的考二代在哪裡。考二代為什麼會那麼累?
因為所有的考一代都知道:考試是硬道理!
3
我再問問大家,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他們會告訴你,教育的第一大目的是:「幫助學生成長」;
但是有沒有人告訴你:在任何一個國家裡,教育都是用來實現社會分層的。
相比於資本,相比於身份,相比於關係……通過考試來劃分人的階層是最合理的事情。
東方國家的考試是幹什麼用的?不是田園牧歌,為了幫助你成長,不!不!不!
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教育是幹這個的。
所有教育專家講的所有的夢想,作為一個家長告訴你們,對我一點用都沒有。
我知道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會面臨什麼樣的結果,我知道我的孩子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會面臨什麼結果?
在我存在這麼重大的壓力之下,你跟我講情懷,我怎麼能夠接受?我怎麼可以接受?
4
教育越來越公平了嗎?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知道我們重點高校裡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減負真的讓孩子更輕鬆了嗎?
不對的,減負的結果就是軍備競賽。
我的孩子在學四五年級的知識;他的同學已經在學初中二年級的知識了。
我的孩子上8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他的同學上20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我的小學是無憂無慮玩過來的。
現在我的孩子每天放學非常自覺的上輔導班,寫作業,為成績焦頭爛額,這就是減負的結果嗎?
在出口有限的情況之下,壓縮了公立教育的時間,減輕了孩子在學校裡的負擔,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大家要掏錢在校外去買。
為什麼現在農村孩子競爭劣勢越來越大了?買不起、買不到啊。
我今天不是以一個教育從業者的人員跟大家講這段話,我是一個家長的名義講這段話。
因為我坐在下面聽了那麼多的教育理念裡面,我覺得怎麼跟我身邊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關係。
孩子變得更快樂了嗎?父母變得更輕鬆了嗎?
素質教育除了增加了考試,還增加了什麼?
事情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為什麼沒有人面對真相呢?
5
我非常困惑,我的孩子才四年級,還沒有到初中高中,我的萬裡長徵才是第一步,我的精神狀態就已經有些恍惚了。
這個時代的教育到底是起什麼作用的?
這個時代的教育到底讓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
這個時代的教育是不是把太多的東西轉嫁到了父母身上?
你看,我們要懂輔導功課,我們要有時間接送孩子,我們還要陪孩子共同成長享受歡樂,我得多有錢才行。
我問問大家,設想一個每天工作10個小時的人(這是北京的常態),每天工作10個小時,每個月的房租或者是按揭佔到他工資的40%左右,他還有父母要養,他還有孩子要養,他每天在通勤車上,在地鐵上的公交車上……
我問問你,對這樣的人,我們的教育到底提供了什麼?
所以這樣的人群只有一個結果:不生孩子了。
我們的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藥,生不起了。
6中國的教育改革到今天為止,如果沒有勇氣反思這10年來對家長造成的壓力,如果沒有勇氣去面對現在真正學校課堂中發生的事情。
那麼我們的教育連最基本的誠意都沒有,談什麼改革。
我寧願我的孩子回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時代;
我寧願我的孩子回到我那個時候的教育;
因為在我那個時代的教育,起碼大家不是拼家裡的錢,而是拼誰聰明,誰在課堂的學習效率高。
在我那個時代,起碼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還有時間踢足球,踢足球還不用考試。
我那個時候跳繩是因為我喜歡,而不是因為今天要達到北京市的標準,這個標準不好達到啊,連跳繩我都得送孩子上個輔導班才行。
所以今天我要特別感謝網際網路教育。
網際網路教育的意義就在於它能接地氣,真正反映出大眾的需求。網際網路教育要做的是什麼?就是從這個會場走出去,輻射到真正的老百姓。去了解他們的需求,去滿足他們的需求。用市場和算法的力量來為中國教育真正尋找出路。我總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給普通的家庭,給普通的孩子更多的機會,實實在在的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謝謝大家!
OK媽最後說:
素質教育的出發點是好的,減負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落實到操作層面,中間其實有很多的斷層。如果這個斷層一直存在,那麼教育的分層只會加劇,孩子和家長也只會更加疲憊不堪。昨天深夜,我的好友、曾經也是個學霸,她因為給兒子輔導作業、4年級的兒子死活沒學會,血壓直線上升,她很抓狂,於是給我發來微信:太痛苦了,我現在真的每天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是孩子太愚笨,還是我的能力太不行,怎麼也教不會。我們小時候沒人教,讀書也沒見這麼累。現在每天把孩子接回家後,我就開始擔心孩子作業要做多久,會不會來不及,能不能在10點之前睡下。 這樣的生活真的一點質量也沒有,我覺得我沒意思,孩子也一樣覺得沒意思!和上述演講的儲教授一樣,我同學也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工作很出色,屬於社會的精英,原本在大眾的認知裡,這類人群應該很清晰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教育也會相對有章法,但其實絲毫沒有,作為家長,大家都有著相似的迷茫、焦慮,甚至煩躁!現狀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但我們還是多少該掙扎著做點什麼,那就是儘可能給孩子們在並不寬鬆的環境裡爭取多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從最切實際、最具體的操作出發,無論OK平時安排得有多滿,就目前而言,每個周末我一定給他留出完整的一天,讓他去做他想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