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爸爸的怒吼和掙扎:我教不好我的孩子,精疲力竭!

2021-01-14 媽咪OK

OK媽說:

OK讀小學之前,我一直覺得,不管外部大環境怎麼變化,教育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對OK的培養有一條相對清晰的主線——在順應孩子天性的大前提下,先把各種能力和素養夯實了,把」地基「打穩了比追求進度的快慢更重要。但是到了小學以後,我發現很尖銳的問題出現了,縱然我清楚什麼教育是適合OK的,但整個大環境並不允許孩子「慢慢成長」,各種硬槓槓擺在那裡,如果不想娃掉隊,就必須卯足勁。整個10-11月,我都在陪著他刷題,孩子累,我也跟著累。我內心也一度「迷茫」:為什麼即便是我們有能力為孩子的未來兜底,還是掉進了「系統」的怪圈? 儘管經過兩個月的「焦灼」,我總算是調整好了心態,找尋到了如何平衡的方式(具體的看我明天的文章)。但是今天我仍然想分享這篇儲殷博士在2020新浪教育盛典上的演講,他是中國名牌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四年級小學生的爸爸。他道出了當前教育大環境下的困境和迷茫,道出了家長的心聲。言辭很犀利,但是句句都說在了我的心坎裡。演講者,儲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我是演說家》全國冠軍。

1剛剛主持人說心理教育很重要,生命教育很重要,我一聽就渾身發麻。因為這些年教育改革一個前提就是這個好重要,那個也特別重要,然後我們來加一門考試吧。體育好重要,我麼來考體育;美術好重要,我們來考美術;現在生命教育也很重要……於是,我們的孩子越來越累了!因為哪個重要就要考哪個!我真的覺得好害怕,孩子老讀書,不搞體育,我們就來考體育;孩子老讀書,沒有時間學音樂,我們就來考音樂……來吧,讓我們用考試的方式解決應試教育的問題。

2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做一個中國家長那麼失敗。比如我們剛才講自信,我怎麼教我孩子自信?我自己都不夠自信啊,我孩子小學四年級拿他的數學題給我做,我不會做呀。

我最後只有發出非常虛弱的聲音:

「爸爸是個文科生,找你媽去,你媽是理科生。」

我把題目輔導完已經精疲力盡了,還要教價值觀。

我們今天的教育怎麼了?

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家長的負擔越來越重,社會的焦慮越來越明顯。

可是我們看看今天所講的這一切東西跟10年前講的有任何變化嗎?

沒有任何變化。

上重點高中的名額就那麼幾個,人人都要考大學,985、211就這麼幾個。

我告訴他這不重要嗎?告訴孩子成績不重要?分數不重要?

作為一個家長我說不出口。

我們知道這個時代如何懲罰成績不好的人,不要拿小概率的事件忽悠我們。

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你上不了好大學意味著什麼?

如果成績不重要,北大老師的孩子就別上北大附中,就別上北大附小,把名額讓給我們這些在意成績的人好不好?

你們發現沒有,清華北大都有自己的幼兒園,附小附中,上的不亦樂乎。

然後告訴我們:「你們這些家長要保持淡定!」

你逗我呢?我能相信你嗎?

我都比你差這麼多了,我的孩子比你差這麼多?我們靠什麼?那不得靠玩命嗎。

教育對於我們這些中等家庭而言,不就是通關嗎?

什麼教育是成長啊,成長的前提是你要有機會成長啊。

為什麼海澱區競爭這麼激烈,因為那樣全中國最多的考二代在哪裡。考二代為什麼會那麼累?

因為所有的考一代都知道:考試是硬道理!

3

我再問問大家,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他們會告訴你,教育的第一大目的是:「幫助學生成長」;

但是有沒有人告訴你:在任何一個國家裡,教育都是用來實現社會分層的。

相比於資本,相比於身份,相比於關係……通過考試來劃分人的階層是最合理的事情。

東方國家的考試是幹什麼用的?不是田園牧歌,為了幫助你成長,不!不!不!

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教育是幹這個的。

所有教育專家講的所有的夢想,作為一個家長告訴你們,對我一點用都沒有。

我知道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會面臨什麼樣的結果,我知道我的孩子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會面臨什麼結果?

在我存在這麼重大的壓力之下,你跟我講情懷,我怎麼能夠接受?我怎麼可以接受?

4

教育越來越公平了嗎?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知道我們重點高校裡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減負真的讓孩子更輕鬆了嗎?

不對的,減負的結果就是軍備競賽。

我的孩子在學四五年級的知識;他的同學已經在學初中二年級的知識了。

我的孩子上8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他的同學上2000塊錢一個小時的班……我的小學是無憂無慮玩過來的。

現在我的孩子每天放學非常自覺的上輔導班,寫作業,為成績焦頭爛額,這就是減負的結果嗎?

在出口有限的情況之下,壓縮了公立教育的時間,減輕了孩子在學校裡的負擔,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大家要掏錢在校外去買。

為什麼現在農村孩子競爭劣勢越來越大了?買不起、買不到啊。

我今天不是以一個教育從業者的人員跟大家講這段話,我是一個家長的名義講這段話。

因為我坐在下面聽了那麼多的教育理念裡面,我覺得怎麼跟我身邊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關係。

孩子變得更快樂了嗎?父母變得更輕鬆了嗎?

素質教育除了增加了考試,還增加了什麼?

事情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為什麼沒有人面對真相呢?

5

我非常困惑,我的孩子才四年級,還沒有到初中高中,我的萬裡長徵才是第一步,我的精神狀態就已經有些恍惚了。

這個時代的教育到底是起什麼作用的?

這個時代的教育到底讓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

這個時代的教育是不是把太多的東西轉嫁到了父母身上?

你看,我們要懂輔導功課,我們要有時間接送孩子,我們還要陪孩子共同成長享受歡樂,我得多有錢才行。

我問問大家,設想一個每天工作10個小時的人(這是北京的常態),每天工作10個小時,每個月的房租或者是按揭佔到他工資的40%左右,他還有父母要養,他還有孩子要養,他每天在通勤車上,在地鐵上的公交車上……

我問問你,對這樣的人,我們的教育到底提供了什麼?

所以這樣的人群只有一個結果:不生孩子了。

我們的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藥,生不起了。

6中國的教育改革到今天為止,如果沒有勇氣反思這10年來對家長造成的壓力,如果沒有勇氣去面對現在真正學校課堂中發生的事情。

那麼我們的教育連最基本的誠意都沒有,談什麼改革。

我寧願我的孩子回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時代;

我寧願我的孩子回到我那個時候的教育;

因為在我那個時代的教育,起碼大家不是拼家裡的錢,而是拼誰聰明,誰在課堂的學習效率高。

在我那個時代,起碼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還有時間踢足球,踢足球還不用考試。

我那個時候跳繩是因為我喜歡,而不是因為今天要達到北京市的標準,這個標準不好達到啊,連跳繩我都得送孩子上個輔導班才行。

所以今天我要特別感謝網際網路教育。

網際網路教育的意義就在於它能接地氣,真正反映出大眾的需求。網際網路教育要做的是什麼?就是從這個會場走出去,輻射到真正的老百姓。去了解他們的需求,去滿足他們的需求。用市場和算法的力量來為中國教育真正尋找出路。我總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給普通的家庭,給普通的孩子更多的機會,實實在在的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謝謝大家!

OK媽最後說:

素質教育的出發點是好的,減負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落實到操作層面,中間其實有很多的斷層。如果這個斷層一直存在,那麼教育的分層只會加劇,孩子和家長也只會更加疲憊不堪。昨天深夜,我的好友、曾經也是個學霸,她因為給兒子輔導作業、4年級的兒子死活沒學會,血壓直線上升,她很抓狂,於是給我發來微信:太痛苦了,我現在真的每天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是孩子太愚笨,還是我的能力太不行,怎麼也教不會。我們小時候沒人教,讀書也沒見這麼累。現在每天把孩子接回家後,我就開始擔心孩子作業要做多久,會不會來不及,能不能在10點之前睡下。 這樣的生活真的一點質量也沒有,我覺得我沒意思,孩子也一樣覺得沒意思!和上述演講的儲教授一樣,我同學也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工作很出色,屬於社會的精英,原本在大眾的認知裡,這類人群應該很清晰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教育也會相對有章法,但其實絲毫沒有,作為家長,大家都有著相似的迷茫、焦慮,甚至煩躁!現狀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但我們還是多少該掙扎著做點什麼,那就是儘可能給孩子們在並不寬鬆的環境裡爭取多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從最切實際、最具體的操作出發,無論OK平時安排得有多滿,就目前而言,每個周末我一定給他留出完整的一天,讓他去做他想要做的事!

相關焦點

  • 爸爸你這一腳踢在了我身上,卻疼在了我的心裡,但我不恨你
    我叫紀小希,今年5歲了,今天爸爸給我買了輛自行車,我很高興。我開開心心地出去找小朋友玩,直到天色漸黑回家時,卻看到爸爸陰沉的臉。我愉快地騎過去,本來我想跟爸爸分享我已經學會騎自行車了,可爸爸二話不說上來就是一腳,踹翻的自行車壓在我瘦弱的身體上,我掙扎著爬起來,卻聽著爸爸大吼大叫的罵我,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
  • 一位中產爸爸的怒吼:沒人告訴家長,教育是用來社會分層的!
    演講者是一位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四年級小學生的爸爸。他演講的題目是:《教育,我們這一代父母的迷茫》。他以一名中產家長的身份,闡述了當前教育改革家長的迷茫與困惑。語言很犀利,未必代表主旋律,但是他的困惑和吶喊或許能代表當下很多家長的心聲。
  • 【溫情爸爸】我和孩子的「陪」與「伴」
    2017年11月,一篇名為《孩子,如果爸爸突然……別慌,看爸爸的手繪漫畫》的微信在朋友圈迅速走紅,隨後全國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報導,僅僅幾天就被刷屏了。這篇漫畫的作者正是我,泰禹第二小學1904班陳以庭的爸爸。手繪這些漫畫的初衷,是因為在這之前,長沙某醫院心胸外科一名副主任醫師在公共場所突發心梗,因現場無人掌握心肺復甦的急救知識,這位挽救過無數患者的醫生再也沒有站起來。
  • 「要你們有啥用,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網友:不怕孩子被孤立?
    最近在刷視頻的時候,刷到一個小學生爸爸和老師打電話吵架的視頻上了熱搜,不少網友表示:看的是很過癮,但是這位爸爸不怕孩子被老師孤立嗎?△ 小學生爸爸怒吼老師:要你們有什麼用,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小學生爸爸:「你好,張老師是嗎?
  • 「我是兩個罕見病孩子的爸爸」……
    每天為柴米油鹽吵吵鬧鬧,操心孩子的學業生活,看著他們一點點長大,追逐自己的夢想,找到屬於自己的愛人,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然而命運的風暴卻猝不及防降臨到他們頭上。上小學的以欣被診斷患上了尼曼匹克病,這是一種罕見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和智力都在倒退,而且沒有根治的方法。
  • 「爸爸媽媽,等我走了,把我捐出去好不好」
    在何爸爸眼裡,發病前女兒活蹦亂跳的,身體素質也不錯,他想不通為何十多年來健健康康的女兒會被確診為癌症晚期。這半年多來,小何在廣州、深圳兩地進行了30多次的放療、化療,病情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轉,連身體也開始變得浮腫。2月19日,小何被送進了深圳市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
  • 《抖音》要看我衝破蒼穹讓宇宙聽見怒吼是什麼歌
    抖音要看我衝破蒼穹讓宇宙聽見怒吼是什麼歌?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在玩《抖音》的時候聽到過「要看我衝破蒼穹讓宇宙聽見怒吼」這句歌詞,很多小夥伴都好奇這是什麼歌,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抖音要看我衝破蒼穹讓宇宙聽見怒吼歌曲的相關信息。
  • 寶媽:「孩子和我睡,老公和婆婆睡。這正常嗎?」孩子應該和誰睡
    今天,在某問答欄目看到一位寶媽在問:「孩子和我睡,老公和婆婆睡,這正常嗎?孩子應該和誰睡呢?」這個問題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應該和誰睡?第二,老公和婆婆睡正常嗎?那就和寶寶睡一床也是可以的。睡一床的話也要警醒點,防止壓著寶寶或者擠下床哦。如果爸爸要上班,晚上和孩子睡影響睡眠,爸爸也可以單獨睡一房間,然後孩子就和媽媽睡。現在有的爸爸媽媽都上班的,孩子就是由看護人帶睡。但是帶睡的話至多也就會是四五歲,孩子讀小學後就應該讓他自己睡了。小朋友到了七八歲還不敢自己睡覺,這樣是不好的。
  • 我要教孩子玩這個魔人的小妖精
    收下小編我的膝蓋吧!小編前幾天被視頻誘惑,買了魔方,然後傻眼了。忍不住到處找攻略,然後發現魔方屆圈子很大滴。 小編找到一位很樂於教人的好心人,叫他「魔方爸爸」吧 !霖霖爸爸因工作關係,和兒子聚少離多,所以他非常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時光。他自學魔方數獨,然後教給兒子。兒子在班級裡向小夥伴們展示他玩魔方的本領,小夥伴們都誇他厲害。
  • 方一凡:「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只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
    01最近熱播劇《小歡喜》引發大家的熱烈討論,三個家庭、四個孩子,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在最近的暢言會中,方一凡更是說出了很多「學渣」的心聲。「爸,媽!我真的很喜歡唱歌和跳舞,我也希望你們能夠支持我。媽,你以後別對我那麼兇,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只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
  • 人大教授張鳴:我不是流氓教授
    張鳴這樣解釋自己的發言癖——「我喜歡契訶夫的名言:大狗叫,小狗也要叫——這個世界上大狗很多,豺狼虎豹也很多,大家都可以叫,小狗也有權利叫。」我不是流氓教授今年5月,豆瓣網在介紹張鳴新書發布會的時候,說張鳴宣稱「我是教授,我也是流氓,我是流氓教授。」
  • 八旬美國教授移居中國 免費教孩子學英語
    85歲高齡的美國退休教授理察康奈爾,兩年前隻身來到山西太原,免費教授不同年齡段中國孩子學習英語。「我喜歡中國,喜歡中國文化。我想要教這裡的年輕人學習英語。」理察說,免費教中國孩子學習英語這件事,他會一直做下去。在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從教的40年裡,理察先後去過90多個國家從事學術交流活動,亦經常往返於中美兩國之間。如此經歷,讓他更加了解中國,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超級乾貨 | 程式設計師爸爸: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是這樣教孩子學編程!
    」,是一位程式設計師爸爸分享自己如何教孩子學編程的經歷,非常有意思,裡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和參考!就這樣,我教了一年,不過孩子太小,才一年級,只有兩個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的比較早,畢竟Scratch在熟悉完積木塊之後,自然而然的會開始涉及邏輯思維,有兩個孩子每堂課只靠死記硬背,成果雖然有,但是孩子學得累,我教的也累,我在完成掃盲之後就讓他們別再浪費時間了,我還是希望以興趣為先。這個時候,鄰居向我推薦了劉為可。
  • 孩子只會用哭鬧解決問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鼓勵溝通
    「我這個兒子,打不得罵不得,說他一句就哭上了。有時候事情不順著他的意,他也會嗷嗷大哭。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希望各位寶媽能夠教教我,這孩子到底該怎麼治?」寶媽的問題一經發出,其他寶媽紛紛幫他出招。李玫瑾教授表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強調:「在我們家,什麼事情都要說,而不要哭鬧。如果媽媽跟爸爸哭開了,好不好?,爸爸和奶奶哭開了,好不好?不好吧!咱有事全家人一塊哭,好嗎?不好!所以有事咱們得說。」李玫瑾教授接下來又說:「說又是什麼規則呢?
  • 「你再吼我一遍試試」,面對孩子怒吼,父母該自省防「踢貓效應」
    很多父母可能會在孩子成長某個階段,突然發現,孩子不但不聽話,還要和父母頂嘴、甚至大聲吼叫。但我們否想過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是一時的情緒衝動,還是成長中的必經之路?2、脾氣變得暴躁孩子是爸爸媽媽的鏡子。在父母課堂中我觀察到,那些動輒摔東西,滿地打滾的的寶寶背後,總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父母。親子相處時,不當的情緒釋放模式,會直接導致孩子認為,有情緒就要這樣發洩。像嘟嘟會因為拿不到東西而對媽媽發洩情緒,主要原因是平時媽媽會他發脾氣。
  • 小學生作文《換爸爸》,吐槽爸爸身無分文,媽媽解釋:不是我教的
    但事無絕對,日前還真有一位杭州的小學生,就冒著風險寫下了一篇名為《換爸爸》的作文,並在作文中控訴了爸爸的種種「罪行」。「錢都交給媽媽身無分文,不給他買玩具也不陪他玩,還說玩玩具耽誤學習……等等。」還有網友表示:換爸爸,媽媽同意嗎?也有網友表示:把爸爸嚇壞了。更有網友稱:現在的家長沒有玩商可不行。大家可能都知道智商和情商,那麼玩商是什麼呢?發現《換爸爸》這篇作文的小學語文老師說:「其實爸爸媽媽多陪著孩子玩玩具,對他們的想像力和動手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 賀鴻飛:我的孩子我的班
    羅丹: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廚師,因為爸爸和媽媽都沒時間做一次豐盛的大餐,因為爸爸媽媽都很幫,每天早上一起起床就要去上班,我想當一名廚師,這樣我就可以幫爸爸媽媽做一次豐盛的大餐了,所以我想當名廚師,這是我的夢想。
  • 該不該和孩子談愛情? | 當三歲的孩子說:我要和爸爸談戀愛…
    最開始,孩子會想和爸媽結婚,後來呢,也許他會喜歡上幼兒園裡的某個小朋友,還可能犯上「相思病」,他也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也可能會追著你問:「媽媽,什麼是結婚?你為什麼和爸爸結婚了?你的婚姻幸福嗎?」類似這種靈魂的拷問。 這一切其實都是孩子在預演未來的親密關係、人際交往。
  • 我教爸爸學拼音
    教爸爸學拼音 文 : 禕 念 早些年智慧型手機沒有普及時,人們還只是會簡單的打電話、發簡訊,爸爸就要求我教他學習拼音。爸爸是個時尚而不願與社會脫節的人,對於年輕人玩的滑蓋手機啊,穿的運動休閒品牌啊總是像年輕人一樣追趕潮流。我和媽媽都曾笑話他,「人老心可一點也不老。」最另我佩服的是,他居然還鍥而不捨。在他們那個年代,爸爸的學歷不算低,高中畢業。
  • 一位父親的傷感:孩子不讓我抱…別讓爸爸成為孩子眼裡的「陌生人 」!
    這段時間,有不少奶爸在評論區和小康君傾訴:「離家半年,想死我家寶貝了,但回來這幾天孩子一直躲著我,和我一點也不親,心裡很難受。」在外為家辛苦奔波,回來孩子卻把自己當成陌生人般看待,這擱誰都難受。孩子和父親不親密的情況並不是少數,網上有很多父親吐槽:「想抱抱寶寶,結果一抱他就跑,根本不讓碰,好不容易抱懷裡,孩子使勁掙扎,感覺我跟人販子一樣,我是親爹呀!」「孩子我和老婆一直帶在身邊,就害怕孩子和自己疏離了,可孩子還是越長大和自己的距離越遠,真不知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