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親的傷感:孩子不讓我抱…別讓爸爸成為孩子眼裡的「陌生人 」!

2021-02-11 寶貝派

這段時間,有不少奶爸在評論區和小康君傾訴:「離家半年,想死我家寶貝了,但回來這幾天孩子一直躲著我,和我一點也不親,心裡很難受。」在外為家辛苦奔波,回來孩子卻把自己當成陌生人般看待,這擱誰都難受。

孩子和父親不親密的情況並不是少數,網上有很多父親吐槽:

「想抱抱寶寶,結果一抱他就跑,根本不讓碰,好不容易抱懷裡,孩子使勁掙扎,感覺我跟人販子一樣,我是親爹呀!」

「孩子我和老婆一直帶在身邊,就害怕孩子和自己疏離了,可孩子還是越長大和自己的距離越遠,真不知道怎麼辦?」

父親和孩子關係不親密,除了沒有親自養育這一影響因素外,教育和情感表達方式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今天小康君就請高媽媽來給我們講一講如何緩解緊張的父子/女感情!

一個柔與韌並存的獅子座女,用文發聲,直抒我意,願溫暖的文字貼近你心,用文字連接你和我。前幾日,楊爍對兒子魔鬼般的軍訓教育方式引起熱議,雖然後來楊爍發文表示會認真反省,改變一下教育方式和態度。

可網友們並不買帳,依舊紛紛心疼7歲的小雨辰,他還要繼續面對如此暴脾氣的爸爸。

在節目中,我們不難發現,原本與大家相處時活潑有禮貌的暖男楊雨辰,一遇到嚴厲爸爸楊爍,就會變得畏畏縮縮,有意無意地躲閃。

楊爍這種嚴格的隱藏式父愛,讓父子之間的關係顯得有些緊張。他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存在著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會在之後的歲月中將孩子越推越遠。

被忽視的父子/女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忽視親密融洽的父子女關係培養。

電視劇《小歡喜》裡,季楊楊的爸爸忙於事業,一直缺席兒子的成長,卻在高三時回到兒子身邊,強加幹預孩子的生活。

季父不僅否定了兒子的夢想,還把他說的一無是處,因此滋生了季楊楊對父親的怨恨。

眾人面前,季楊揚的一封道歉信,寫滿了對父親的控訴;而季父的一個巴掌,打傷了兒子最後的自尊,水火不容的父子關係雪上加霜。

萬幸的是,後來季父開始反思這段父子關係,也學著全然接受兒子的愛好,去理解和信任孩子。

為了弄清兒子喜歡卡丁車運動的原因,季父去車場感受卡丁車的快感;

很少吃西餐的季父,為了滿足兒子的需要,帶兒子去吃了披薩;

為了了解兒子的想法,藉助網絡的虛擬世界與兒子交心;

……

經過努力,父子關係終於得到了緩和,兩人真正體驗到了父子親情。

而不恰當的相處方式以及溝通障礙形成的層層壁壘,會讓親子間習慣了有話憋著,有傷藏著。

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最想要的陪伴和理解,接納和鼓勵,那麼他們就會躲在自己厚厚的防禦機制裡,一邊害怕讓父母失望,一邊慢慢失去尋求父母的力量,慢慢的親子間疏離得像陌生人。

為什麼父親和孩子的關係

越走越遠?

在2019年,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曾作過一次問卷調查,全國561所高校大學生參與,而調查結果顯示:超5成學生不會和父親說心裡話,近4成學生和父親通話少於5分鐘。

竇文濤曾在《鏘鏘三人行》中說,「越來越多的子女和父母不太熟」。

出現這一現象,源於身為孩子的他們,不管表達什麼,父母的反應大多是忽略、漠視、否認、質疑,甚至打擊。

更甚者,有很多父母「以愛為名」忽視和言語虐待著孩子,並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激勵孩子按照他們要求的目標成長,可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真實的愛。

慢慢的,也就阻斷了親子間的溝通之路。

(圖片來源:pexels.com)

大三的靜靜,她說自己幾乎沒和父親說過一句心裡話。因為父親好像並不關心她的想法,也不會問她喜歡什麼,總是用很冷淡的態度對待她。

靜靜哭著說:「小時候,我最渴望的是父親的認可,高興了就親親我,抱抱我。」

靜靜也曾嘗試著直接問父親「怎麼做才能讓你高興?」

得到的回答卻是「你不給我惹事就是最好的,這一輩子最倒黴的事就是生了你。」

在靜靜心中,這個男人不像父親,更像是個監管者,父女兩人的關係比陌生人還陌生。

張德芬說: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納,如此而已

(圖片來源:pexels.com)

這世上沒有孩子願意成為父母的累贅,也沒有孩子喜歡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視。孩子的天性就是會無條件信任父母,希望得到父母的愛和認可。

在沒有愛的關係中,父母子女間的親密關係形同虛設,留下的只會是冷漠和無情。

為人父母,千萬別把自己活成了孩子眼中不太熟的「陌生人」。

多表達愛與情感

生活裡的我們大多患上了愛的匱乏症,對愛與情感的表達幾乎缺失,也無從開口,日復一日,我們將自己的生活推向了一個冷漠的國度。

王朔在《致女兒》一書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短短幾句話,道出了對父母親情渴望又擰巴的複雜感情。

在父母缺席孩子成長的時光裡,彼此間漸漸活成了陌生的樣子。哪怕心裡有情,但卻嘴上無話。

一次採訪中,歌手信面對鏡頭羞澀的說出,他非常愛他的女兒丸子。可現實情況是,在聚少離多的日子裡,他和女兒相處的時光並不多。

當記者問到父女關係的問題時,信的回答是「陌生、不熟,我們無話可說」。

而女兒丸子的答案更讓人心頭一痛:「不聊,我們蠻不熟的,我知道他的行蹤和一般人一樣,都是從新聞上知道的。」

後來,信給女兒寫了一封信,是這麼說的:

我愛你,但不知道如何表示,我沒有給你完整的家,但我用生命在愛你,你有什麼事不要放在心裡,特別是你現在長大了,我不是一個盡責的爸爸,但我會是你一輩子的真心朋友,只要你快樂我做什麼都願意,問題是,什麼事會讓你快樂,寫下來,先寫三樣就好。」

看完信的丸子,默默落淚,寫下:「旅行、睡覺、珍珠奶茶。」

對於「父母」這一終身職業來說,我們最該上的一課是愛的表達與溝通。

我們需要用切身的陪伴去溫暖孩子的身心,用鼓勵的話語去引導孩子成長,用真誠的分享去滿足孩子對愛的期待,用溫和的觸覺和言語去傳達對孩子的愛意。

為人父母,不要讓那些缺失的陪伴和沒有說出口的愛,使得越來越多的親子關係變得生疏漠然。

不要讓深愛的彼此,慢慢變得互不相識。

王朔在書中對女兒說,「我希望自己與女兒之間最重要的情緒,不是血緣、不是父慈女孝、不是養育與反哺,而是親密。

願每一位父親和子女之間都能用一生的力量說出「我愛你!」

相關焦點

  •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千萬別當這3種爸爸,容易「毀」了孩子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千萬別當這3種爸爸,容易「毀」了孩子 父親在家庭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同時父親的價值觀、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調查發現由父親親自教導帶大的寶寶其智商相對比較高,以後走向社會更容易擔負責任,也更容易成功,但是相對如果父親的教育不恰當卻是會毀了孩子,對孩子的一生都將造成影響。
  • 孩子是父親的影子(爸爸必讀)
  • 「人販子爸爸」走紅,醫院抱孩子舉止怪異,路人:差點報警了
    「人販子爸爸」走紅,醫院抱孩子舉止怪異,路人:差點報警了 網絡上有一位父親就火了,還被網友稱為「人販子爸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醫院的大廳裡,大家都在排隊等著醫生,突然出現了一位男子,懷裡抱著一個小嬰兒。這名男子抱孩子的姿勢都不對,神情慌慌張張地四處張望,舉止十分怪異。
  • 孩子眼裡的騎手爸爸,原來是這麼酷
    父親節就要到了,最近,點我達做了一份外賣騎手調查。這份調查主要集中於親子關係——騎手爸爸陪伴孩子時間多嗎?孩子眼裡的騎手爸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調查結果顯示,約70%的男騎手已經當爸爸了,其中,39%的騎手爸爸生了二胎。
  • 孩子經常對陌生人「自來熟」?家長別高興太早,可能不是性格好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出生後,隨著他們一天天長大,到開始認人的階段,不同的寶寶會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習慣。一種寶寶比較認生,除了是自己熟悉的人,不然誰都別想抱自己,一抱就哭給你看;另一種是「自來熟」的寶寶,誰抱都不哭不鬧,有時候還會對別人展現他們的笑容。
  • 人販子: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2018年新型拐賣防不勝防……
    1、賊喊捉賊一位爸爸帶著孩子在路上走,突然從他身後,跑過來一個陌生女人,伸手就要把孩子抱走。這位父親立刻警惕起來,斷定這個人是搶孩子的人販子。晚上醫生來查房的時候就說,一定要兩個人陪護,一個人護理產婦,一個人看好孩子,而且要把病房的門窗鎖好。回家後不長時間,就看到新聞裡說,小夫妻和公公婆婆帶孩子在醫院,第二天,一位穿著白大褂的人,來到病房說給孩子打卡介苗,家人就放心地讓這個人把孩子抱走了。結果就再也沒回來,想想真的好後怕呀!
  • 我是爸爸不要的孩子嗎?
    因為爸爸不喜歡女孩,於是媽媽帶著翠蘭去外婆家,結果途中遭遇了拐賣。 後來,媽媽帶著翠蘭逃離了買家,一路流浪,直到現在的養父收留了母女二人。 對於親生父親這個詞,趙翠蘭總是嗤之以鼻。 「如果不是他,我和媽媽就不會離開家!」
  • 孩子眼裡最幸福的事是什麼?
    和家人在一起吃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這是我們國家的老傳統,是家庭關係和睦的表現,也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方法。 玩一些簡單的家庭遊戲家庭遊戲,就是有爸爸、媽媽(還可以有其他家庭成員)和孩子一起玩。可以是堆積木,可以是躲貓貓...
  • 成為18個孩子的寄養父親
    卡拉破碎的身影,深深扎進他的心底,變成一聲聲呼喚,要他去尋找那些無力求助的孩子,幫助他們。哈莫克知道,這是神在對他說話,呼召他、做受苦孩子的父親。 願做陌生孩子的寄養父親 將上帝的榮耀帶進層出不窮的悲劇裡那個晚上,永遠改變了哈莫克一家的生活。他不斷想,「如果這個孩子能待在一個愛她的家庭裡,她是不是還會活著?」
  • 該不該教孩子幫助陌生人,看完我就震驚了!
    與其擔心孩子接收到什麼訊息,爸媽可更積極將社會新聞轉成「活教材」。以下是陪伴孩子及親子溝通的要點:  溝通技巧:討論事實,不要傳達偏見。當驚悚的社會事件發生時,人們為了安撫內心的恐懼,並想快速找回掌控感,各式臆測紛紛出爐,企圖快速破解事件。
  • 墨爾本圖書館前2歲孩子當面被搶,爸爸遭暴打
    孩子在凳子上玩了一會想從凳子上下來,當爸爸一隻手在接電話,另一隻手幫孩子時,突然有一個穿長袍的陌生人向他們衝來:陌生人不由分說就要把孩子抱走:而陌生人還追過去搶兩人抱著孩子扭打起來爸爸被拖進附近的灌木叢中
  • 爸爸每天5點半起床為女兒做早餐: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親的不缺席
    一、父愛的滋養,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底色。前幾天,一段視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位爸爸每天凌晨五點半起床為讀小學的女兒蘋果做早餐,而且堅持了一年。評論區瞬間炸開了,不禁羨慕起別人的爸爸別人的老公了。二、父親不缺席,成長更有力童年只有一次,而被父愛包圍著的童年,便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大的底氣。前段時間,河南鄭州的一位爸爸給女兒做手工玩具的視頻,把300萬網友羨慕哭了。
  • 孩子眼裡的父親群像:我的superman,我的超級英雄
    創作主題 《父親節有感》作 者 李虹瑾指導教師 朱睿創作感言 父親節獻上我所有的謝意,謝謝您所有的付出,祝所有父親,節日快樂。創作主題 《我的爸爸》作 者 王迦駱指導教師 陳軼創作感言 我的爸爸很帥,高大威武,我長大了也要成為他這樣的人。
  • 當爸爸成為爸爸的那一天——初為人父的你如何與孩子相處(語音)
    我還沒有成家,但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有很多關於父親的圖畫書感動了我,讓我了解到爸爸這一角色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因為當爸爸成為爸爸的那一天,既誕生了一個新的生命,又讓一個男人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爸爸。從此,他既有了鎧甲,也有軟肋。因為孩子,爸爸們都渴望成為了不起的爸爸。
  • 為什么爸爸帶孩子越長久,孩子越優秀,答案扎心了
    在孩子的心裡,父親的角色誰也替代不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爸爸們千萬不要因一時的偷懶,而造成一生的遺憾啊。每周我都會市裡一趟,給他們帶一些錢和必需品。剛開始,我還沒有發覺孩子的不對勁,但後來發現在孩子眼裡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從剛去的時候,孩子們纏著,到最後愛答不理,在他們的心裡我已經沒有位置了。甚至連一句再見也不願意說。突然發現,我就是公益片裡的取款機爸爸。
  • 貝嫂抱孩子有多優雅,你抱孩子就有多坑娃,別把孩子抱瘸了再後悔
    而這實際上已經是她的媽媽在旁邊叮囑他走路不要內八之後的樣子,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先天骨骼發育不太完整,行動起來有障礙的可憐孩子,對孩子還是蠻心疼的,但接下來我就發現事情可能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當孩子們一起玩完回家的時候,這個小女孩的媽媽一下子就抱起了這個小姑娘,看著女孩媽媽抱著孩子緊緊的雙臂,我一下子就知道了,孩子不是天生腿部有問題,而是被媽媽抱出了問題。孩子是被抱殘的這位家長是怎麼抱孩子的呢?
  • 一位日本父親的自白:當我的孩子們告訴我,他們想成為足球運動員
    這是一位名叫折井的日本父親講述的故事。這位為了兒女奔波的日本父親值得所有人尊敬,平凡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雖然樸實無華,但最是讓人動容。他的教育方式,有沒有給你一些啟發呢?我叫折井,是日本電通的一名職員,負責此次世俱杯賽事的記錄和信息的收集。我有兩個孩子,浩也和美紀。
  • 爸爸是孩子的第一偶像
    「我的爸爸有力氣,會翻筋鬥!我給他打100分!」「我的爸爸很胖,我很喜歡,我給他打100分!」「我的爸爸能吃10碗飯,他總是抱我,我給他打101分!」「我的爸爸是警察,能抓很多壞人,我給他打1000分!」「我的爸爸工作很辛苦,總是要加班,還要輔導我作業,我給他打10000分!」
  •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孩子對父親的感情是無限寬容的
    這樣的日子,進影院,來段親子時光是不錯的選擇。令我驚訝的是,《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同時間段唯一的動畫片。進場以後,發現觀眾席坐了很多帶娃的家庭。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之所以吸引到很多有兒童的家庭,原因有三。
  • 8歲女兒去世,父親到墓地工作,每天親吻孩子墓碑:孩子,有爸爸在你不會孤單
    顧京陽和妻子帶著孩子在北京接受治病,3年時間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最終孩子還是沒能保住,去年7月,小甜心永遠地離開了深愛她的爸爸媽媽。女兒去世後,顧京陽每天都在思念她,他說,女兒從從出生到不幸離世,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和妻子。於是,顧京陽有了在女兒安葬的陵園上班的念頭:「這樣每天我都能見到她,孩子一個人在這裡不孤獨、也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