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惟金、梁,和金庸相比,梁羽生的小說好看在哪兒呢?

2020-12-20 覃仕勇講史

梁羽生的小說好不好看呢?我先從一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講起吧。

本人生於七十年代,少年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連環畫。

本來嘛,那個時候的連環畫就很受大眾歡迎,充斥遍大街小巷。

因為喜歡看,家裡的連環畫漸蓄漸多,到了三、四年級,就有了好幾百本。

為了能看到更多新書,暑假裡,我就約鄰居家的小夥伴一起把家裡的書扛到鎮上,在新華書店、百貨商店,或者是公銷社等處的店門旁邊過道上席地擺開,再放上幾張小長凳,供過到鎮上趕集的取閱,收取一分到三分錢不等的閱讀費(那時的連環畫平均價格也就二三毛錢一本)。

這一分、二分、三分的價格,是有「行情」的——象我這樣在街上擺書收費的,有好多攤。

連環畫有厚有薄,通常,厚的就收二分,薄的就收一分;但也不絕對,還要看書的內容,如果書的畫面精美、內容精彩,就要在原來基礎上加收一分。

我有一本初定為價格三分,非常搶手,經常是這個看完還沒放下,又有人搶過來看。甚至,一個人坐在凳子上看,他的兩旁和身後都會擠上好幾個人圍著一起看,五六雙眼睛的目光隨著書頁的翻動而移動。

書這麼搶手,我就把它的閱讀費由三分升到四分、五分,最後定格在六分。

之所以價格沒有往七分八分上升,是因為幾天之後,書被偷了,是的,被偷了!

難過是不用說的了,好像心頭被割了一塊肉。儘管這本書幫我賺到的錢,已遠遠多於書自身的定價,但在我生活的那個小鎮,這本書早已經賣絕版了。

差點忘了說,這本連環畫的書名叫《玉弓奇緣》。

讀過梁羽生作品的人大概都知道了,該連環畫就改編自梁羽生武俠小說《雲海玉弓緣》。

這是我最早接觸到與梁羽生武俠小說有關的東西,注意,還不是原著哦。

要知道,《雲海玉弓緣》原著裡面所包含的內容龐大複雜,遠遠超乎想像,根本就不是一本小小連環畫可以囊括得了的。

《玉弓奇緣》不過僅僅擷採了《雲海玉弓緣》中一個大致框架,卻已經如此引人入勝,則原著的精彩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在遺失連環畫《玉弓奇緣》一年多至兩年的時間裡,我還不知道梁羽生這個人,甚至連這個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大概是五年級時候,班上有同學每天拿一期現在已經想不過名字的報紙來學校看,報紙上連載有大俠楊雲聰和飛紅巾的故事,從而在班上引發了一場不小的「武俠潮」。

因為大家都爭著看,又擔心被老師發現,結果,每一期報紙都被傳閱得又髒又皺。

也就在在報紙上,我這才第一次看到了梁羽生的名字。

其實,報紙上連載的也不是梁羽生原著,而是改編後的簡略版《塞外奇俠俠》。

受《塞外奇俠傳》的吸引,我開始到書店購買梁羽生的作品。

由於自身財力不足,購買的數量不多,大概有如下幾種《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俠骨丹心》、《白髮魔女傳》、《雲海玉弓緣》。

其中的最愛是《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

補充一下,《雲海玉弓緣》反倒是最後才購買到的,讀這部書的時候,應該已經是讀高中了(對梁老的書我是真愛,從小學喜歡到高中),回想起小時候遺失的連環畫《玉弓奇緣》,百感交喟,即使此書非彼書,卻也有種失而復得的錯覺。

說了這麼多,最後想表達的一句就是:梁羽生乃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名聲和影響力雖然不及金庸,但其成就卻也是一度空前的。

以金庸和梁羽生論,我是喜歡金庸多一些。但由於讀梁羽生在前,讀金庸在後,而且,對梁羽生的喜歡是在十一二三歲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時,所以,受到的影響卻是梁羽生更多一些。

梁羽生寫景物的手法可謂一流,以《七劍下天山》所描繪的天山風光為例,其以大俠凌末風的視覺寫天山的雄偉壯麗、五光十色,讓人沉醉其中,美不勝收。

梁羽生最讓人稱道的,且令金庸、古龍等其他武俠小說家難望其項脊的,是他的傳統文學素養以及古詩詞的造詣。

金庸本人也坦承自己的文學與歷史根底不及梁羽生的深厚。

梁羽生曾在香港《海光文藝》上以筆名為倭碩之寫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論》,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也是符合實情的。

個人超愛《七劍下天山》開篇詞,曾在某次書法比賽中摘錄全詞,取得過名次,其詞開頭的第一句,「笑江湖浪跡十年遊,空負少年頭」,出手不凡,與後面「酒冷詩殘夢斷,南國正清秋。把劍悽然望,無處招歸舟」幾句連在一起,頗有幾分宋嶽武穆《滿江紅》及《小重山》的詞韻詩風。

說到底,梁羽生作品中,我最愛的還是《萍蹤俠影錄》。

該書寫國恨、家仇、情怨,故事融入了兒女情長、悲歡離合,悽愴慷慨,讓人一詠三嘆,悵然無限。

巧的是,我閱讀此書時,收音機裡也正在播放評書版的《萍蹤俠影錄》。播放時間恰好就在中午十一點到十二點的吃飯時間,全家人一邊吃飯,一邊聽收音機,印象深刻。

《萍蹤俠影錄》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章回的回目,宛如錦鯉翻波,別具音韻美。

且看其楔子:「牧馬役胡邊,孤臣血盡;揚鞭歸故國,俠士心傷」,短短十八字,連用了六個動詞,先聲奪人,卻又恰到好處,既驚豔人的眼球,又緊揪住人的心臟,讓人緊跟其情節發展往下看,真箇欲罷不能。

其後的「陌路遇強徒偷施妙手,風塵逢異士暗戲佳人」、「名士戲人間亦狂亦俠,奇行邁流俗能哭能歌」、「一片血書深仇誰可解;十分心事無語獨思量」等等,不但對仗工整、貼合章回內容,而且在點破線索的同時,又巧設懸念,遠非現在的標題黨可以企及。

新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才華橫溢,胸羅珠璣,他的作品,很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梁羽生與金庸的「武俠」世界
    可以說,《金庸梁羽生合論》一文,是一篇專門針對金庸、梁羽生二人的小說質量,以及對二人小說的創作風格、價值走向進行專業剖析的評論文章,並不乏一定見解。而彼時的梁羽生和金庸,正憑藉新派武俠小說引領風潮,在社會各個階層,以及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都享有盛譽,其二人當時風頭之猛,名氣之盛,一時無兩。
  • 梁羽生的反骨和金庸的肋骨
    但是他很好奇女人意淫起來是個什麼套路,我說那你直接問我就可以了,女人意淫的套路就是,一個男人建功立業之後,可以三妻四妾可是他偏不,他只愛我一個。  這話現在說起來蠻戲謔的,不過回想起少年看武俠小說的經歷,自己也蠻吃這一套的。
  • 金庸古龍梁羽生,3位武俠宗師的3本冷門小說,誰更勝一籌呢?
    大家都知道,金庸、古龍、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三大宗師,代表了武俠小說的最高水平。不過,這三位宗師的水平,誰高誰低,還是有不少爭議的。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36冊)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2.古龍武俠集(共81冊)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鬥,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
  • 閒話武俠故事,金庸、梁羽生的「恩怨」人生
    年輕時金庸金梁二人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號稱「金梁並稱,一時瑜亮」,他們雖說私交不錯,卻也暗暗較上了勁。由於金庸自立門戶,他每日除了寫小說外,還得承攬報刊的編輯、出版、社評、經營等事務,工作十分繁忙,梁羽生與其比之雖然要輕鬆些,但為了生計和未來,二人的交往自然就比原先少了許多。
  • 梁羽生最經典十大武俠小說
    梁羽生系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 被改編成電視劇的3本武俠小說,不是金庸古龍的作品,卻也很好看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都會想到金庸古龍的小說。而在電視劇方面,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也是被改編最多的。幾乎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劇,都出自這兩位泰山北鬥的武俠宗師之手。而除了這兩位的武俠小說,其實也有不少武俠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呢。
  • 金庸古龍之外,還有哪些好看的武俠小說?老書蟲獻上5本精品小說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想到的就是金庸和古龍兩位大師。的確,他們兩人就像是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鬥,星光無限,光芒照應之下,讓其他武俠創作者黯然無光。
  • 金庸筆下的儒俠是郭靖,梁羽生筆下的儒俠是張丹楓,那古龍呢?
    武俠小說為什麼叫武俠小說,是因為小說由武和俠兩大元素組成。武,指武功、技能;俠,即俠者、大俠。
  •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談到武俠小說時,金庸和古龍總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他們開了中國武俠的新紀元,是武俠小說界的泰鬥,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那麼問題來了,一些喜歡比較的人會問這兩人誰才是武俠小說界真正的代表,誰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成就更高?金庸和古龍,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金庸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從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除了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外,武俠小說界的大師還有哪一些?
    除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外,堪稱武俠小說界創作大師的,還有王度廬、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宮白羽這幾位。 實際上,和以上這幾位相比,金庸、古龍、梁羽生只能稱為「小字輩」,甚至,金庸、古龍、梁羽生能有如此大的成就,那是站在這幾位大師肩膀上的緣故。 先說一下這幾位最負盛名的代表作。 現在說王度廬的名字,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一說電影《臥虎藏龍》,估計全世界大部分華人都聽說過。
  • 梁羽生被改編為電視劇的7本武俠小說:劇版蠻不錯,原著更精彩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創者,與金庸、古龍合稱「武俠三大宗師」。雖然說現在武俠小說沒落了,只有金庸的小說較為暢銷了。但對老武俠迷來說,梁羽生的影響力未必遜色於金庸。當年很多人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就是梁羽生的小說。有的朋友看梁羽生小說,還不是直接單行本,而是在雜誌上看到的連載。那種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的感覺,真是難以忘懷。
  • 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金句頻出,展現百味人生
    這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給他的長篇小說所寫就的一幅對聯,提到了他的14本小說。 金庸開創了一個屬於武俠的時代,作為那個時候最為特殊的存在跟他一樣作為那個時代奠基人的還有古龍與梁羽生。 金庸、古龍、梁羽生構成了那個時代中國人共同的武俠記憶,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武俠文的年代。
  • 【紀念金庸】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
    30年間,當代新派武俠小說在港臺地區發揚光大,梁羽生、金庸、古龍三家鼎立,各顯神奇。到了1980年代中期,梁羽生、金庸封筆,古龍逝世後,武俠小說的創作便進入了「後金庸時代」,並一直持續到今天。作為上世紀60年代武俠小說界的「武林盟主」,金庸以曲折動人的故事,懲惡揚善的主題收穫了一大批讀者的同時,還善用反諷使故事增添了詼諧幽默的氣息。不同於梁羽生一直致力於描寫人間正道,金庸在《鹿鼎記》等作品中,用韋小寶等背離儒教正統和俠義精神的人物揭示了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並進行批判。因此,他的創作跳脫了前人的精神框架,使武俠更接近人性的本質,人物和故事也都更貼近現實。
  • 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各自的優劣及魅力體現在哪兒?
    答:金庸的小說好看。老實說,古龍也算是才氣橫溢了,他硬是在金庸、梁羽生已經打造好的武俠環境和武俠格局裡殺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很不簡單。據說,金、梁兩位讀了他的作品,也讚賞不已。古龍的東西好在哪兒呢?要我說,主要有三點。一、句式新,多運用長短句,近於現代詩結構,很多句子意義雋永,頗堪回味。
  • 梁羽生武俠小說《鬼穀神邪義俠》,搞笑風趣,其實是李涼的楊小邪
    今天青莓就和大家說一部掛名梁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偽作,《鬼穀神邪義俠》,本書通篇輕鬆幽默,簡單刺激,搞笑有趣,實際也是我們熟悉的一位武俠小說家的代表作。梁羽生武俠小說青莓前面已經說過了,梁羽生先生武俠小說的語言大都詩詞歌賦皆有,以章回小說的形式來陳述,多用詩詞歌賦和民歌俗語,富有神採,透露著中國文人獨有的文藝範
  • 閒說金庸與新派武俠小說
    想來,我如今的近視眼,也是拜武俠小說所賜。父親當年也愛讀金庸、梁羽生的小說,他是鄉鎮幹部,有條件借到這些書。父親喜歡在夜裡讀書,倚著床,就著檯燈看武俠小說,是父親八小時外最愉快的享受。通常到夜裡十點半,父親就關燈,掩卷,睡覺。這時,睡在隔壁房的我就偷偷爬起來,施展輕功,溜進父親房間,將書竊來,返回,趴在床上,以被子罩住全身,借著手電筒的光,與書中的俠客們相會。
  • 梁羽生比肩金庸和古龍,欣賞他這10句名言,了解他的武俠世界
    提到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可能你會脫口而出兩位:金庸,古龍,而另外兩位則是梁羽生和溫瑞安。1924年3月22日,梁羽生出生,今天是他96歲誕辰,讓我們用他武俠世界裡的10句名句,來紀念這位才華橫溢的武俠小說家吧!
  • 梁羽生寫太極的2本武俠小說,水平一般,意義卻非同小可
    梁羽生先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創者,是早期風靡大江南北的武俠宗師。年輕朋友可能覺得梁羽生「徒有虛名」,覺得梁羽生武俠小說無法與金庸古龍相提並論,但是老武俠迷卻很痴迷梁羽生小說。 梁羽生寫了大量武俠小說,而且很多小說都互相聯繫,構成一個個系列。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天山系列、萍蹤俠影系列。
  • 梁羽生《老翁雙淫女》:百家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十五部
    今天,青莓要和大家說一部冒名梁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偽作,出版社給出的名字很有味道,青莓都不好意思直接寫在文章標題裡。這部武俠小說偽作就是1998年4月太白文藝出版社掛名梁羽生先生出版的三冊本《老翁雙Y女》。梁羽生《老翁雙淫女》:百家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十五部登場。百家武俠,千本偽作,真品易得,偽作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