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特別想,像電影裡的主角一樣,擁有一種超能力,這樣我就可以回到26年前,殺死我自己……」
這是一段來自趙薇導演的獨白劇《聽見她說——許願》中,楊紫扮演的小雨在她即將26歲生日時,給媽媽錄製的一段內心獨白。
這對母女的故事,看完不禁淚目。
小雨是一位單親家庭下長大的孩子,爸爸的背叛,讓小雨媽媽近乎把所有的恨與愛,全部摻雜在一起,壓在孩子身上:
經常偷看小雨的日記,但是她看到的永遠是,今天天氣很好;
小雨做錯一點事,媽媽會破口大罵,還說罵你就是為了你好;
小雨學校裡所謂最好的朋友,是媽媽安排的眼線。
為了擺脫媽媽的控制,小雨學習特別努力,高考全校第一,選擇了最遠的大學。
當她為終於可以獨立而開心時,卻發現媽媽並沒打算放過自己。
從大學到工作,媽媽的電話無時無刻,從不曾間斷過。如果小雨不接,她就會打給小雨身邊的人,直到接為止。
小雨沒有戀愛的打算時,媽媽又逼著她談戀愛。
但是知道小雨談戀愛後,媽媽又火速找到那個男孩,告訴他配不上小雨,讓他離女兒越遠越好……
幾乎變態與瘋狂的控制讓小雨徹底崩潰,一直壓抑著的感情瞬間決堤。
她控訴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對她,為什麼要折磨她?
因為媽媽,她沒有真正的朋友;
因為媽媽,她失去了愛人的能力;
因為媽媽,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因為媽媽,她對這個世界留戀又想徹底放棄。
最後,對著生日蛋糕,她許下了自己的心願:
媽媽,我很愛很愛你,我也知道你也很愛很愛我,但是你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美國作家蘇茲.盧拉在《母親進化論》一書中說:一個內心匱乏,沒有好好關照自己的母親,就像一輛油箱已經空了的車子,無論如何使勁踩油門,都不過是「空轉」。
日劇《媽媽,不當你的女兒可以嗎?》裡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人。
她的丈夫工作繁忙,常常出差不在家。久而久之,她的世界便開始圍著女兒打轉。
女兒從小到大都是媽媽眼裡的乖乖女,從穿衣到吃飯,從學習到工作,都聽從媽媽的安排。
甚至女兒每次出去約會,媽媽都會全程跟蹤。
為了讓女兒永遠留在身邊,她惡意破壞女兒和男生的關係。
一旦不合心意,就以「生病」來威脅女兒。
當女兒感到害怕、懦弱、壓抑、無法獨自解決任何問題時,她問媽媽:
「媽媽,不當你的女兒可以嗎?」
媽媽聽後瞬間崩潰:「媽媽都是為你著想啊!媽媽是世界上最在乎你感受的人啊!」
這樣的媽媽讓人心酸,她們沒有想過孩子真正的需要和感受,更不會為自己著想和在意過自己的感受。
她們的追求是掌握孩子的衣食住行;
她們的任務是確保孩子遭遇不到一點點的困難和委屈;
她們的世界沒有自己。
劇中的女兒這麼形容自己的母親:
「你就像一隻蠶,拼命地吐著絲,把我一層層地裹起來,束縛成一個堅硬的繭。」
孩子在裡面出不來,只能被迫永遠聽話,留在媽媽身邊。
沒有自我和精神依託的媽媽,內心就如一個空洞,她們以控制孩子為自己填補安全感和滿足感,讓孩子成為她們生活上的依附,感情上的寄託。
這樣的父母,是孩子行走中的包袱,成長中的枷鎖。
作家黃淑文說:最圓滿的親子關係,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時,成就自己。
真正的愛,不是將孩子束縛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我欣賞,自我滿足,自我陶醉。
真正的愛,是慢慢放開孩子的手。
在孩子的世界外欣賞孩子的成長,在自己的世界內,不斷充實自己,積累自己,成就自己。
作家陳丹燕曾記錄過上海灘最後的金枝玉葉——郭婉瑩的一生。
郭婉瑩的丈夫,用現代的話來講是個「渣男」,在她生兒子難產時,丈夫還在外面花天酒地,她沒有抱怨。
三年後,丈夫死於監獄,她的全部家產被充公,生活徹底變得無望而渺茫。
她也沒有抱怨,而是自信滿滿地對孩子說:沒有什麼是媽媽做不到的,也沒有什麼能嚇住媽媽。
即便生活寸步難行,她依然優雅地帶著孩子款款前行。
在清理廁所時,也要穿上乾淨的旗袍;
沒有蒸鍋時,她用一隻黑乎乎的鋁鍋,為兒子蒸出一款帶著彼得堡風味的蛋糕;
她還會用搪瓷罐子,為自己準備愜意的下午茶……
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她依然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去影響孩子,激勵孩子。
這份閃著光芒的愛,帶動著孩子在困境中學會了愛與感恩,學會了對生活依然保有熱氣騰騰的希望和勇氣。
董卿曾在節目中說:
「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對於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品質。」
只有自己活成一束光,才會影響身邊的人,才能讓孩子依著這道光,尋找真正的自己,完成自己的熱愛與夢想,成就最燦爛的人生。
你對自己與生活的態度就是孩子看自己與世界的鏡子。
有一期《奇葩說》上,高曉松說:
我為中國的一些父母感到悲哀,仿佛他們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沒有獨立的人格,他們不配有自己的親密關係,就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
就像文中的兩個媽媽,她們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全部世界,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精神和自由,剝削孩子愛這個世界、他人、甚至自己的能力。
給孩子真正的愛,是要放手,歸還孩子的世界,並將自己置於自己世界的核心,好好愛自己。
就像高曉松說,他的媽媽因為忙著老年合唱團的事,竟然把他的生日給忘了。
然而高曉松特別高興,因為媽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情,這樣就特別好。
愛孩子,記得先愛自己。
愛生活,愛學習,將自己的世界變得陽光動人,孩子的世界才會有熱情、有溫暖、有生命力。
最後用詩人海桑的《給我的孩子》中一些動容的詩句,獻給各位父母: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
你不是我的財富,不是的
如果你一定是財富
那你是時間的財富,是未來的財富
你如此寶貴,我怎能佔為己有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卻仍不準備獻給你我的一生
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
我愛你,僅此而已
作者:孟臣,一個安於簡單的文藝老母,有書,有樂,有筆,便好。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