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 / 嚴歌苓 [畫幾閱讀]

2021-03-01 畫法幾何


這是一部自1998年首次出版已20年的作品

嚴歌苓 《扶桑》

文末有免費電子書獲取方式以及往期內容連接

繼續歡迎各位投稿,有超酷的滑鼠墊相送

      

馮小剛的一部《芳華》在朋友圈刷屏,我卻想推薦她的另一本書《扶桑》,嚴歌苓的書帶著一種「嚴式」調調,通過一個人或是一段故事揭露那個時期人性靈魂最深處的東西,她的書有一種手不釋卷的魔力 ,每次熬夜讀完之後都會在心裡泛起波瀾。

關於扶桑這本書,我不想介紹太多細節的內容,我怕一不小心透露太多劇情,讓你們無意去用心閱讀,這次多講一下嚴歌苓在創作《扶桑》之前的故事。

嚴歌苓寫這本書的開始,是因為一個偶然。某個中午的嚴歌苓與先生約好吃午飯,她在等候先生的閒逛中,偶然的走到舊金山唐人街的一個地下室,在那裡她 看到了這張照片,一個比真人還要大的照片。

       

照片上一位清朝打扮的中國女子,優雅端莊的走在舊金山的街頭,她三寸金蓮,整齊的髮髻,優雅端莊的走在舊金山的街頭,帶著一種神秘的色彩。照片的下方有一行字,說這是當時舊金山最有名的中國妓女。

 

因為這幅照片,勾起了嚴歌苓的好奇心,她覺得這麼雍容華貴的女子不像是妓女,她回去後翻遍有關舊金山淘金時代的史書,讀了兩三年,最後也未能發現這位女子是誰。但是,在讀史料的過程中,她了解了美國當時對華人的驅逐、迫害和歧視,包括美國很有名的小說家「傑克 」都說中國是一種比較低劣的人種,他們像希特勒整個否認猶太人一樣,他們用偽科學的言論和文字說華人無法在美國國土生存,這些文字讓嚴歌苓非常震怒。

從此,她就開始研究第一代中國人在美國各地的移民史,史書中寫到:「中國陸陸續續被拐賣到舊金山的女孩兒有三千多個,跟她們有定期幽會的多是8歲到14歲的白人男孩兒,這些中國女性應該算是他們的第一個情人,或者說是他們的性啟蒙的女性就是中國女人。

這些記載,點燃了嚴歌苓的內心,她很好奇什麼樣的白人男孩子會愛上中國姑娘,可能是中國女人的母性給了他們西方女人給不了的東西,於是便有了《扶桑》。

19世紀60年代的中國女子—扶桑,跌宕起伏的命運讓她淪為妓女,在同一時期美國的聖弗朗西斯科,她遇到了白人少年克裡斯,他們地位懸殊的愛情悽迷且充滿命運的挑戰。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或許也不完全是愛情故事,當我用兩個晚上讀完這本書後,心裡的心疼卻不僅僅是為了扶桑,似乎是那個時期所有的不被尊重的女性。

面對著所有傷害、鄙視、痛恨過她的那些男人,扶桑選擇用跪著的方式寬恕和原諒了他們,還有這個蒙昧她的世界。不知她是否選擇遺忘或是像傻子一樣,忘記傷害,淡淡的微笑面對著每一個蹂躪她的 男人。她將自己放在徒有虛名的婚姻匣子裡,告別了愛情,以及愛情帶來的所有甜與痛。

《扶桑》看似凌亂的語言文字,帶來直擊內心的疼痛,讀第一遍時手不釋卷,但是我絕不會去看第二遍,畢竟虐心一次就好了········


佳句摘錄

你笑,是种放棄:這世界就這麼無緣無故啊, 愛也好,恨也好。

那點醒悟漸漸清晰了:他們不是在自相殘殺,他們是在借自相殘殺而展示和炫耀這古典東方的、抽象的勇敢和義氣。他們在拼殺中給對手的是尊重,還有信賴。某人刀失手落地,另一個等待他拾起。他們借這一切來展現他們的視死如歸,像某些人展示財富,另一些人展示品格、天賦。他們以這番血換血、命換命的廝殺展示一個精神:死是可以非常壯麗的。

在那艘遠洋輪上,十七歲的克裡斯突然懂了那一切。他看著陰暗早晨的海,幾乎嘆出聲來:多麼好的女人,誠心誠意得像腳下一抔土,任你踏,任你在上面打滾,任你耕耘它,犁翻它,在它上面播種收穫。好在於她的低賤;任何自視高貴的女人身上的女性都乾涸了。帶著乾涸死去的女性,她們對男人有的就剩下了伎倆;所有的誘惑都是人為的,非自然的。從這個時候起,女人便是陷阱,女人成了最功利的東西。克裡斯在自己的社會中看到足夠的女性,早已乾涸的女性。這個海洋上的清晨他想,扶桑是個真正的最原本的女性。 那泥土般的真誠的女性。

仇恨是一種悲劇式的壯麗感情。它使人自我感覺正義、神聖、使命所驅。不是你咬我一口,我必定還你一牙的仇恨,那是低級的動物式仇恨。更高和純的仇恨是與生命俱在的,它博大得可以沒有具體敵對面。就像人的博大卻無處施予的愛。這種最高的仇恨可以被許多年地封在那裡,黑暗一片,人甚至從不意識到它的存在。而這片黑暗終於決口,淹沒整個思維和理性時,人要做的,不再是有目的的毀壞;人是為了完成一次感情的壯舉。所有的燒、砸、殺、奸,都是渠道,作為這片黑暗流散輸出的渠道。最初使敵對意識崛起的東西,此時已渺小得近乎消失。人漸漸陶醉在毀壞和殘忍製造的壯觀中。

在克裡斯故世前,他想到了扶桑。他七十五歲了,那一縷黑頭髮還很年輕。他想到扶桑就那樣剪開了他和她,她剪開一切感情愛戀的牽累。或許扶桑從愛情中受的痛苦比肉體上的任何痛苦都深。或許她意識到愛情是惟一的痛苦,是所有痛苦的源起。愛情是真正使她失去自由的東西。她肉體上那片無限的自由是被愛情侵擾了,於是她剪開了它,自己解放了自己。

我們同樣聚向唐人區,在那裡平息剛跨入異鄉的驚魂。在那裡找工作、找房子、找安慰,找個定定心的地方來完成從熱土到冷土的過渡。我們同樣擠住在窄小、失修的屋裡,一群人分擔房租,安全感便是一群人相等的不安,幸運感便是同伴們相等的不幸。然後,我們像你們的後代那樣,開始向洋人的區域一步一探地突圍。

這些東方人的勇猛使他們醒悟到一點什麼。他們漸漸息聲斂氣,眼睛也不再狠狠張開了。  那點醒悟漸漸清晰了:他們不是在自相殘殺,他們是在借自相殘殺而展示和炫耀這古典東方的、抽象的勇敢和義氣。他們在拼殺中給對手的是尊重,還有信賴。某人刀失手落地,另一個等待他拾起。他們借這一切來展現他們的視死如歸,像某些人展示財富,另一些人展示品格、天賦。他們以這番血換血、命換命的廝殺展示一個精神:死是可以非常壯麗的。

你現在看他的眼睛。別再裝著你看不出那藍色中漸漸浮起的靈魂。這註定他和你之間不能再有痛快簡單的男歡女愛。

關注我們並轉發本文

我會把《扶桑》的電子版發送給您

並告訴您怎麼參與我們的讀書計劃

只需簡單的三個步驟

就可以與我們常常共享好書和文章

歡迎各位同學踴躍投稿

我們將幫您把您的閱讀體會分享給更多的人

稿件一經採納會有精美的畫法幾何滑鼠墊送出

-- 往期回顧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一切都已改變,再見再無初見

《追風箏的人》

通往救贖過去的路

《長安十二時辰》

盛唐孤膽英雄的24小時

《蔣勳說紅樓夢》

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白夜行》

行走在白夜裡的靈魂獨白 

《島上書店》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ps:畫幾閱讀推送的圖書內容均來自網際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如果您非常喜歡這本書,歡迎您走進書店支持正版

萬卷書 / 萬裡路

以夢為馬 / 伏案天下


www.huafajihe.com

畫法幾何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嚴歌苓:扶桑是最強大的女人
    近日,其長篇小說《扶桑》再版,引來各方關注。 著名作家嚴歌苓親述創作理念,小說《扶桑》再版,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淘金年代的愛情傳奇,個人與時代,種族與文明的激烈碰撞,帶你領略舊金山早期風貌,思考人性與命運的無常。高曉松、史航助陣,口若懸河、妙語連珠。
  • 嚴歌苓《芳華》之後即《扶桑》!
    光環傳媒董事長耿殿根、高亞麟、嚴歌苓等齊齊亮相。除了回顧多部熱播作品外,光環傳媒更推出數十部影視作品,除了上面說的超級自製IP《山海搜神》,根據嚴歌苓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扶桑》,也是備受矚目。光環傳媒執行總裁王大衛,表示這部小說已經出版了20年了,就像是久別重逢的奇妙緣分一樣。
  • 嚴歌苓:你永遠打不倒一個不反抗的人
    嚴歌苓在鏡子旁邊的沙發上坐下來,從身材上看不出她已經58歲,這或許得益於她早年在成都軍區文工團的芭蕾舞訓練。現在嚴歌苓住在德國,但在國內她的消息不斷,最近就有關於她的小說《扶桑》要被改編成電影的傳言。3月5日,嚴歌苓和高曉松在北大以「糟糕的歷史與優美的文學」為題展開對談。「《扶桑》是我創作中期一部很重要的作品,但它在大陸的傳播不夠廣泛。」
  • 【中文·筆墨】《扶桑》:平靜地走過苦難
    與「扶桑」相遇小說《扶桑》是嚴歌苓以女性為作品中心的代表作之一。3月6日下午,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展開了一場關於《扶桑》的對話,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及著名書評人史航與作者嚴歌苓進行一場「糟糕的歷史與優美的文學」的深入對話。
  • 患有抑鬱症,終身無法生育,美女作家嚴歌苓如何收穫幸福人生?
    嚴歌苓與父親蕭馬 她如痴如醉地讀著父親鎖在書箱裡的《西廂記》:「對於年僅十幾歲的我來說,那些書是有點『黃色』的,但父親並不阻止我閱讀。少女嚴歌苓 原來,男軍官遇到了比他長几歲的女人,並把嚴歌苓寫的信給她看了,那個女人覺得這件事很嚴重。
  • 每周好書:嚴歌苓之《金陵十三釵》_盛大電子書_電子書新聞-中關村...
    作者簡介:    嚴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攻讀寫作碩士學位。嚴歌苓二十歲時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創作有《少女小漁》、《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個女人的史詩》、《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優秀的文學作品。她的作品充滿鮮活的生命力,具有強烈的故事性、畫面性,其生動流暢的語言,細膩準確的描寫,引起了海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深受各界好評。
  • 出身文工團的嚴歌苓,真實經歷比電影更精彩,推薦你讀她這些小說
    電影《芳華》正在上映,今天我們不說導演馮小剛,也不說主演黃軒,我們來談談這部電影的編劇,原著小說作者嚴歌苓。嚴歌苓是當代著名的作家,曾經有雜誌這樣評價嚴歌苓:「如果沒有她,中國電影將失色三分」。電影《金陵十三釵》《少女小漁》《天浴》《歸來》,電視劇《幸福來敲門》《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都是出自嚴歌苓之手。
  • 嚴歌苓新作《畢業歌》出版 電子版移動手機閱讀首發
    昨天(12月18日),該書電子版也已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獨家首發,讀者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來分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移動用戶編輯簡訊「搜畢業歌」發送到10658080,手機即可隨時隨地閱讀《畢業歌》)一、嚴歌苓首次嘗試「諜戰題材」。嚴歌苓的文學作品多數以20世紀的中國歷史為背景,《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一個女人的史詩》《陸犯焉識》莫不如此。
  • 對話嚴歌苓:執迷不悟的賭徒,沒一個是好下場
    嚴歌苓開了個玩笑,「怕人家讀完說我是編的」。嚴歌苓決定親身體驗一下,看看那些所謂技巧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賭徒們會失去理性?  但直到坐在賭桌前,嚴歌苓才發現進入了一個與自己日常生活迥異的世界。  她試著玩「百家樂」,那是澳門賭場很流行的一種玩法,第一把就贏了。但嚴歌苓並沒感受到賭徒們在輸贏間迅速變換的興奮和沮喪,也不想賭下去,利索走人。
  • 專訪嚴歌苓:捍衛文學寫作自由 注重寫作質感
    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越讀越精彩」為主題。作家嚴歌苓一到現場受到大家歡迎,回答問題有板有眼,儀態大方,從容淡定的回答記者提問,每個字都特別清晰,席間穿插一兩句地道英語,涉及政治問題也毫不避諱。張藝謀說:「《陸犯焉識》這部小說我很喜歡,嚴歌苓真的很有才華,很有歷史感。但是我當時買版權的時候就知道,我是衝著後20頁買的。」對於近期剛上映的電影《歸來》嚴歌苓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李笑來的寫作課——嚴歌苓講座
    如果在小的時候,嚴歌苓的父母總是橫加阻攔,感覺嚴歌苓這種對於文學的喜歡很難持續到現在,因為還沒萌芽就被扼殺了。2.大量的優質輸入——讀書或者經歷在很小的時候,嚴歌苓的消磨時間方式就是讀書,可想而知,從小到大得讀了多少的書,直到現在還是持續的大量閱讀。
  • 合作國內大導,外交官老公為其放棄事業,嚴歌苓為何活得如此驕傲
    這些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名字:嚴歌苓。嚴歌苓是位不可多得的多產、高質的華裔作家,也是一位幾乎和國內所有大導合作過的好萊塢編劇。嚴歌苓說,活著就是為了寫故事。比她筆下的女性故事更具傳奇色彩的,是她跌宕豐富的人生經歷。
  • 扶桑
    扶桑走在一片幽深的林子裡,看到那林子裡有一頭大牛,不過已經死了,奇怪的是它死的姿勢,還有它的表情,像是在對著扶桑笑。明明已經死了,但扶桑卻感覺下一秒它就會向她撲來,把她撕得粉碎。扶桑心裡有些焦急,她從來沒經歷過這種事,好像有東西在入侵她的神識。她想要掙脫,忽然一道刺眼的光朝她射來,她緩緩睜開眼睛,呼了一口氣:「原來是一場夢。」
  • 嚴歌苓將陸焉識刻畫為浪子 稱浪子回頭更動人(圖)
    作者嚴歌岺  閱讀提示|電影《歸來》的熱映,讓許多人重新把視角投向嚴歌苓的原著小說《陸犯焉識》。  「文革」結束後,飽經思念的陸焉識和馮婉瑜終於可以團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陸焉識卻發現歲月和政治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一生沉淪、終成庸俗小市民的兒子一直排斥和利用他,才貌俱佳、終成大齡剩女的小女兒對他愛怨糾結,態度幾經轉變,唯一苦苦等待他歸來的婉瑜卻在他到家前突然失憶……  首次男性視角的人性之歌
  • 一道光——讀嚴歌苓《第九個寡婦》有感
    《第九個寡婦》是嚴歌苓的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嚴歌苓寫人寫得好,寫情寫得更好,好像她不是在寫她的故事,好像她是在寫你的血肉,把你半懂不懂,用此前的生命去經歷過的情、愛變成一支歌在你自己的心裡唱,它唱著唱著,你就懂了,原來自己這麼濃濃烈烈地活過。
  • 嚴歌苓:歷盡滄桑,仍有少年模樣
    1993年李安把她的小說《少女小漁》改編成電影,一經上影,隨即囊括了臺灣電影金馬獎導演、編劇、女主角等幾項大獎。剛到美國時,嚴歌苓很不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幾乎從未接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的她,在面對任課老師每天布置的超大閱讀任務時,感到十分崩潰。
  • 嚴歌苓:《陸犯焉識》必須寫,《小姨多鶴》最難寫
    4月15日,「原型與虛構:嚴歌苓的小說創作」主題講座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作家嚴歌苓與《讀庫》主編、人大校友張立憲就嚴歌苓小說創作中的「原型與虛構」問題展開對談。「我想講一講我的哪些作品怎樣從原型變成了虛構文學作品,有哪些作品由於它在虛構的時候產生一些意象,使它變成影像的作品。」嚴歌苓說。
  • 嚴歌苓 | 她用自己寫的故事顛覆了女性小說千百年來的套路
    ▲嚴歌苓而高曉鬆口中這個,顛覆了千百年套路終讓女性獲得解放的人,就是旅美女作家、奧斯卡最佳編劇獎評委嚴歌苓,作為女性作家,嚴歌苓一直致力於對人性尤其是女性這個群體的挖掘與書寫。在嚴歌苓的心目中,每個女人,她內心深處都沉睡著一條溫柔,善良,自我犧牲的小人魚。然而,小漁的善良我們曾經有過,在中國歷史過去的幾千年,女人都有小漁一般的隱忍與善良。
  • 文藝周刊薦讀| 嚴歌苓創作人生談、烏鎮戲劇節啟示錄、三場崑曲...
    在幼年的記憶裡,嚴歌苓還時常跟著父親去公園裡寫生:「父親用他的畫筆來詮釋生活,將他看到的真實景象用藝術的方式折射給我。我很慶幸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閱讀的書籍、欣賞的畫,都讓我的人生獲得豐厚的藝術滋養。」
  • 文周專訪 嚴歌苓:一個小說家的自我修養
    嚴歌苓:我很喜歡我寫的《媽閣是座城》裡的梅曉鷗,她不是一個完全的正面人物,有負面的因素;我也很喜歡長篇小說裡的扶桑,特別代表中國的那種可以從苦難裡堅強地活下去、寬容的女性;我也很喜歡剛剛創作出來的這個護士,那種單純的對自己價值觀的堅守。我覺得每個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我都喜歡,要不然也不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