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藝術家用「音樂符號」創作美術,畫布就是他的特權

2021-01-18 藝術競爭力

畫布就是他的控制臺:從音樂中走出的「超拼貼」:「於我而言,畫布即是我的音樂控制臺,而書房是我擁有的第一件樂器。」 Nisky在完全投入藝術之前,曾在18歲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樂隊,自此,他從未停止過在音樂上的創作與探索,在形形色色的「超拼貼」運用中找到屬於他在創作上的一種「特權」。

2016 NISKY - To the White Romance 白羅曼司 125x20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從未來主義到非洲原始藝術,從波斯細密畫到中國山水,Nisky俞楊的作品融合了東西文化及不同領域的元素。他的繪畫靈感主要來自於其龐大的知識體系與多元的文化背景,他創造出一種結構繁複、看似混沌、卻完全在掌控範圍之內的獨特的繪畫語言。

Nisky,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Nisky是上海青年藝術家俞楊為自己創造的別名,取自他最喜歡的兩位電影大師Federico Fellini和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名字結尾,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2014 NISKY - Rachelsburg 蕾切爾茨堡 125x20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2015 NISKY - Cantos of Cologne 科隆詩章 200x125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1989年生於上海的他,從小喜歡在空白事物表面進行「破壞」式的塗繪。高中起逐步接受系統的美術學習,大學正式開始繪畫創作。Nisky的創作形式多樣,靈感大都來自於他對美術、音樂、文學與電影的多元理解。

2016 NISKY - Phosphenes 幻視 125x8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2015 NISKY - Holy Mountain 聖山 125x20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近年來受德國先鋒派音樂啟發,Nisky從其創作體驗中更提煉出全新的成熟繪畫概念——「超拼貼」。「超拼貼」超越了拼貼的界限,在重構原始材料的「語法結構」的基礎上,把不同範疇的兩種材料整合成一個「更高層次的統一體」,達到「完全的滲透」。

2016 NISKY - Dreamlesscar 失夢狂飆 125x20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2016 NISKY - Resonance Zone 共振帶 125x200cm D30cm 3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於我而言,畫布即是我的音樂控制臺,而書房是我擁有的第一件樂器。」 Nisky在完全投入藝術之前,曾在18歲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樂隊,自此,他從未停止過在音樂上的創作與探索,在形形色色的「超拼貼」運用中找到屬於他在創作上的一種「特權」。

2016 NISKY - Dreamlesscar 失夢狂飆 125x20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2016 NISKY - Passacaglia 帕薩卡利亞 135x22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Nisky一直堅信,對於創作者,應該選擇「燃燒自己」而非」自我消耗「,他喜歡用創作音樂的態度進行繪畫創作,把自己的每一幅畫看作是一首單曲,同時,又用製作整張概念專輯的思路來統領貫穿整個展覽。

2017 NISKY - Tomorrow dressing a song 明天穿著一首歌 125x200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2016 NISKY - Miss Flower 密思·弗勞娃 121x188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Nisky有一個反常規的畫室,因為畫室內可用於繪畫的區域只有一面牆而已,書和影碟佔據了絕大多數的空間。Nisky在其中著迷於50/60年代的音樂、建築、文學、電影、時尚......在他看來,活躍於50/60年代的每一位創作者似乎都擁有著革新的「特權」。

2016 NISKY - Space Tantalus 空間坦塔羅斯 180x125cm,圖片來源:杜夢堂(上海)

此次在杜夢堂(上海)舉辦的個展「幻視」,是Nisky一次全新的,關於「超拼貼」這一概念的探索試驗。藝術家選擇具有「豐富的矛盾」的材料,保留這種「爭鬥」來避免與傳統相互隔離,讓傳統以此得到全新的生命力。「幻視」將是藝術家自2013年於上海,2014年於紐約,2017年於巴黎之後的第四場個人繪畫作品展。本次展覽將呈現藝術家自2014年至2017年之間創作的一系列的全新作品。

幻視 PHOSPHNES

NISKY個展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14日-12月5日

地址:杜夢堂(上海),中國上海衡山路199號105棟

作者:YT編輯

相關焦點

  • 圖像裡的音樂符號——論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中音樂符號的視覺性...
    試想,倘若失去空間維度的畫面結構,圖像裡的音樂何所依存?顯然,畫布(或壁板)成為圖像裡的音樂詩意棲息的居所,「畫家」則儼然是「音樂」的立法者,他不僅賦予音樂以凝固了的空間化的特徵,而且還要為內置於圖像裡的音樂的時間性找到辯護的合理理由,使音樂視覺呈現的空間性與精神表達的時間性形成感官方面的衝擊和張力。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必然會在作品中留下藝術家的個人印記與個人符號,也就是創作個性。英國大詩人雪萊在他的一篇長詩的序言中說:「凡是他人獨創性的語言風格或詩歌手法,我一概避免模仿,因為我認為,我自己的作品縱使一文不值,畢竟是我自己的作品。」[1]馬蒂斯則說:「對於藝術家沒有比畫一朵玫瑰更困難,因為他必須忘掉他以前畫過的一切玫瑰,才是創造。」[2]從審美角度,任何藝術都應該是獨特的,每一件作品也應該是新穎的,既不雷同他人,也不重複自己。
  • 美術史上開拓浪漫主義藝術的先驅Goya作品選粹
    戈雅是西方美術史上開拓浪漫主義藝術的先驅。早期喜歡畫諷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畫,貪婪的修道士、偷盜、搶劫和接生婆全部被他畫成魔鬼的樣子。粗俗但充滿真理的畫風很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也為他招來各種審判,但他的修道士僱主一直袒護他。
  • 廣美教授否認抄襲米菲兔:所有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創作的詞語
    紅星新聞近日消息,1月15日,有網友發文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馮峰在其近期展出的《鴨兔元旦》中的卡通人物形象,與家喻戶曉的米菲兔高度相似,並曬出對比圖,一時間引發網友熱議:「給米菲兔加鴨嘴巴就當做自己的作品了?」「這到底是藝術解構還是抄襲呢?」網友製作的米菲兔(上)與鴨兔形象對比。
  • 藝術創作要有自己的符號
    卓越的藝術家,往往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符號」:韓幹的馬、戴嵩的牛、唐寅的美人、鄭板橋的竹……至於近現代,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賓虹的山水,提及這些藝術家時,其「符號」便躍然於眼前。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曾說過:「藝術可被定義為一種符號語言」,他甚至認為,「美必然地、而且本質上是一種符號。」標誌性的「符號」,是一位藝術家創作精神的縮影,更是其藝術的象徵。
  • 沙灘就是畫布!他搜集石頭「擺在沙灘上」 成為最治癒的藝術作品
    藝術沒有界限,只要發揮創意,就算在大自然中也能創作。地景藝術家Jon Foreman就非常喜歡自然的藝術形式,他的創作材料大多來自於自然環境,有泥土、石頭等等。 Foreman最喜歡用海邊的小石頭在沙灘上創作~Foreman生活在英國威爾斯的彭布羅克郡(Pembrokeshire),這裡有長長的海岸線。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設立「雨田獎學金」
    今天,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舉辦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美術學院「雨田獎學金·2019屆優秀藝術作品」在逸飛樓大廳頒發,期望學生不忘從藝的初心,不斷拼搏取得更好發展。圖說: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雨田獎學金·2019屆優秀藝術作品」辦法 官方圖頒獎儀式現場,校黨委書記陳立民,校長周斌,原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張雷平,院務部主任李梅,美術學院院長朱剛,副院長石墨以及美術學院全體師生出席並觀禮。六位學生獲得該項榮譽。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人工智慧時代的廣告變革與趨勢
    泛廣告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人工智慧進一步應用到廣告中的前提,為廣告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起點,也為廣告實踐和創作提供了新的方向。1987年畢業於中國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2003年至2006年任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總策展人及副館長,2004兼任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藝術總監,2005年兼任臺灣東海大學美術系客座助理教授。
  • 化學元素周期表符號創作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你見過嗎?
    ©Erwin Redl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奧裔美籍藝術家歐文·雷德爾(Erwin Redl)的燈光互動裝置藝術作品「 GeNeSiS」,此項目位於羅德島大學博普雷化學與法醫學中心的中庭,由480個LED燈板組成。此裝置藝術作品最有趣的地方是它通過元素周期表的符號來演奏詩歌。
  • ​【主題性美術創作系列】
    ​一、    ​匪這個主題根據文獻資料和影視傳達出來的符號,第一印象就是打燒殺砸搶。這些潛伏下來的反動骨幹分子,勾結惡霸地主、反動會道門,網羅反動軍官、舊官僚,聚嘯山林、佔山為王。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形成了一股股猖獗的反動勢力。
  • [藝術跨界]宋洋美術+本田汽車跨界合作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一個女孩游離於海洋的深海之中折射出海底投出的閃耀的光芒,海底炫動而起的波紋狀態如同工業設計上汽車流線波動的造型與汽車奔馳的速度拋物線,一如它的內在。海底的水紋與湖底透出的光芒相互映襯,充滿了智慧與思想的結晶。我覺得很多時候一個創作就如同一個新的生命體,要用心感受這個新事物,發現它的獨特美。
  • 打字機藝術 字母符號成畫筆
    圖說:庫克使用打字機創作的貝多芬肖像。圖/取自庫克IG 文/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現在年輕人可能對打字機沒什麼印象,但有位二十三歲的藝術家用這個古早的東西作畫。
  • 在上海大劇院延續藝術情緣,紀錄片《朱德群》全國首映
    朱德群說:「上海和上海大劇院給我最強烈的感覺是充滿了朝氣。每次回到祖國,都感到一種復興的、騰飛的氣韻。」所以就為畫作定名《復興的氣韻》。  畫作色彩瑰麗,氣勢宏偉,充滿藝術想像力,千變萬化的層次如同音樂般流動,象徵著藝術的多元,更表達了一種復興的理念。據介紹,這幅畫長7.3米,高4.3米,面積達31平方米,是朱德群馳騁畫壇數十年創作的最大一幅作品,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畫代表作。
  • 塞尚:普羅旺斯的紫藍色符號
    他鍾情於魯本斯,揚言要給畫壇飆起色彩颶風。  得知兒子得到美術學校的素描二等獎,父親失聲驚呼:「天才是要餓死的!」  1861年4月,塞尚脫離父親的掌控,到巴黎去尋覓藝術之路。  好像把一支裝滿各種顏色的手槍向著畫布狂掃,情知「濫用顏色」卻又捨不得向時人低頭使他始終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作品落選官方沙龍。
  • 天津美術學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首屆花鳥畫精研創作班招生簡章
    天津美術學院是我國最早的公立高等學府之一,至今已有一百餘年辦學歷史,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在校任教。藝術創作研究中心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三大組成部分之一,致力於藝術創作和研究,擁有強大的科研和創作力量、雄厚的師資團隊以及科研資源等,為學校科研創作、理論研究等工作的強大創新創作平臺。
  • 追憶朱德群藝術人生,紀錄片《朱德群》12月上海大劇院首映
    ,並欣然應邀,為上海大劇院度身創作一幅油畫。「上海和上海大劇院給我最強烈的感覺是充滿了朝氣。每次回到祖國,都感到一種復興的、騰飛的氣韻。」朱德群為畫作定名《復興的氣韻》,前往俄羅斯定製畫布、油墨,耗費半年多時間投入創作。 2003年3月,畫作完成,長7.3米、高4.3米,面積達31平方米,運往上海之前,在法國巴黎國家歌劇院舉辦了將近一個月的預展。
  • 曹林 : 當代藝術的創作理念
    在當代,藝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有了廣泛的共鳴。當代藝術家共處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藝術家蔡國強始終持續探索以火藥創作繪畫的藝術手法,並在煙火設計方面進行創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他為2008年奧運會所做的腳印煙火設計。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提到波普藝術,大家首先蹦入腦海的 就是安迪·沃霍爾與《瑪麗蓮·夢露》
  • 投資藝術 | 視頻 · 佳士得香港秋拍北京及上海預展——上海站
    於拍賣舉行前夕,部分現代及當代藝術、雅逸精品拍品將分別於10月20及21日在北京、10月24及25日在上海率先進行預展,讓廣大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得以於秋拍前近距離品鑑精彩拍品,先睹為快!此次北京及上海的預展均將展出11月香港拍賣的多件現代及當代藝術重要拍品。此外,上海的預展亦將涵蓋精緻名表、珠寶及翡翠首飾拍品;同場還將展出日內瓦瑰麗珠寶及紐約瑰麗珠寶拍賣的精選拍品。
  • "人在旅途—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師生聯展"在滬揭幕
    於俊 攝    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4月10日舉辦「人在旅途——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師生聯展」。圖為展廳內,參觀者正觀摩展現大陸、臺灣的山水景致、人物的油畫作品。 於俊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孔祥俊 胡文君)以大陸和臺灣的風景油畫為主要題材的「人在旅途——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師生聯展」10日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揭幕。  參展藝術家為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進龍、美術系主任程代勒及餘莉蘋、林紋而、黃馨三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