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藝術家,往往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符號」:韓幹的馬、戴嵩的牛、唐寅的美人、鄭板橋的竹……至於近現代,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賓虹的山水,提及這些藝術家時,其「符號」便躍然於眼前。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曾說過:「藝術可被定義為一種符號語言」,他甚至認為,「美必然地、而且本質上是一種符號。」標誌性的「符號」,是一位藝術家創作精神的縮影,更是其藝術的象徵。

不僅僅是書畫,雕刻藝術更是如此。明人王世貞的《觚不觚錄》中記載當地的雕刻名家,云:「今吾吳中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馬勳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呂愛山治金,王小溪治瑪瑙,蔣抱雲治銅,皆比常價再倍。」至於壽山石雕,煌煌巨擘者,亦有著自身鮮明的符號—

楊玉璇以佛教造像以及古獸鈕為「符號」:「漳浦楊玉璇能以寸許琥珀作玲瓏準提,毫髮畢露,見者驚奇」,「是時楊老善雕琢,紐壓羊馬麏麚麙」,「楊璇作紐者八九,韓馬、戴牛、包虎出匣,森森向人,盤礴盡致,出色繪事」。


周尚均同樣以佛教造像與獸鈕為「符號」,又開薄意山水之先河:「(周尚均)石組多立獸,間刻寫意山水。樹木用大渾點,謂之薄意。」


林元珠開創「東門派」,無所不精,又以筋力遒健、鬚髮細膩的古獸為「符號」:行刀流利,精緻活潑;螭虎穿環,飛鰲水獸,尤為精妙。

於是乎,談到楊玉璇,便是他栩栩如生的佛道造像,論及周尚均,則是華貴富麗的鳳鈕;提到林清卿,眼前便浮現疏影橫斜的梅、對月搖影的木芙蓉與秋海棠……這是「符號」的力量,也是藝術的力量。藝海浩瀚,想要在其中「全能」地遨遊,非百年難得之天才所不能,即便是這樣的天才,亦往往先「獨取一瓢飲」。

緣何如此?
投入全身心鑽研者,方能參悟一二門徑,再以此門徑,通於藝術之廣袤世界,正因為不「急於求成」,才」終有大成「。而今日浮躁之世,跟風模仿者眾,所追逐的皆是所謂「流行」程式,隨時間而潮湧,又有幾人能夠沉心鑽研個人「符號」?
「符號」是藝術家風格之象徵,是藝術家態度之表達,是藝術家靈魂之承載,更是創新之所在、思考之精華。他人不可模仿,惟自己方才有味。自古模仿者眾,然而藝術大家之「符號」,從無模仿者可超越。與其庸庸從眾,不妨從此刻始,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符號」。
傳播最新的壽山石資訊,分享精美的壽山石作品。我是壽山石雕手藝人康高為,請關注我,進入我的主頁下方查看更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