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第一大教堂,是中國唯一活躍的全國性天主教朝聖中心

2020-12-23 荷小衣的分享

不下雨的秋天,藍天白雲,微風正好,不溫不燥,適合出門。

在上海生活的朋友,如果不方便遠行,附近走走也不錯。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裡面有提到上海佘山森林公園。我去佘山森林公園的時候,特地去看了位於西佘山山頂上的佘山天主教堂,據說,這是是目前中國唯一活躍的全國性天主教朝聖中心。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佘山天主教堂,一座曾經具有希臘式的山頂大堂的聖母大教堂,雖然後來因為擴建原因拆除了。如果你打算在十一期間去佘山森林公園,到了可以去看看這座宏偉的教堂。

這座教堂建於1871年,教堂由法國傳教士始建,葡萄牙籍耶穌會會士葉肇昌設計,是一座集融希臘,羅馬,哥德式建築風格於一身的教堂,部分採用中國傳統手法,宏觀上充分體現了建築學上對稱中不對稱的美學原則。歷經十年的不斷修繕重建後,終於在1935年落成。

整座大堂高17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採用無木、無釘、無鋼、無梁的四無結構。教堂內設3000個座位,可容納近4000名教徒。

從高空俯瞰,教堂宏偉氣勢,坐落在一片蒼翠間,非常的引人注目。

鐘樓高38米,按一定音符排列著8隻大鐘,由紫銅鑄成的聖母像,聖母銅像高4.8米、重1.2噸,頂部圓穹上豎立一銅鑄聖母腳踏毒龍、手託小耶穌銅像,寓意歡迎各地前來的朝聖者。聖母銅像原銅像曾遭到毀壞,是2000年重鑄的。

外牆為清水紅磚砌築,南長北短,東寬西狹,內圓外尖、內石外磚。拱頂為鋼筋混凝土澆築,外頂鋪以碧綠色琉璃瓦。

中西璧合的教堂造型非常的獨特:拱頂,羅馬式甬道、希臘式廊柱、哥德式尖頂;橄欖形鐘樓以色列建築風格;東端小圓頂為西班牙式建築風格,鬥角地磚、中國特色的琉璃瓦。

教堂大廳內擺放著整齊的長椅,殿窗部分鑲嵌著五彩玻璃,大殿最前端是鑲金嵌玉的大理石砌成的大祭臺,祭臺與座堂間用低矮的漢白玉欄杆分隔,花瓷磚鋪地。

佘山天主教堂是上海天主教徒在東南沿海的主要朝聖地,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從20世紀40年代起,就成為為聞名世界的天主教聖地及國內朝聖地。

在教堂建成之後的1942年,中國正處於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羅馬教宗庇護十二世便冊封佘山天主教堂為乙級聖殿,成為遠東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聖殿,與法國羅德聖母大殿齊名。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羅馬教廷又加給了佘山一項特恩,準許給佘山聖母行加冕禮。當時很多趕來參加加冕禮的教徒,場面非常的盛大。

當年的五月則被稱為佘山歷史上第十一個聖母月,自此以後,每年的5月聖母月每年這個時候都有數以萬計來自各地的天主教徒前往佘山朝聖,各地教徒排著長長的隊伍,有序進入教堂做彌撒,盛況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說它是中國境內唯一仍然活躍的全國性天主教朝聖中心,實至名歸。

不過,因為今年特殊情況,教堂從年初到現在都處於暫時關閉狀態,希望到十一的時候,可以恢復開放,如果開放了,進入教堂參觀後不要急著離開,可能會有工作人員會主動和你介紹天主教的起源和聖經的故事,很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上海老照片之佘山教堂,天主教徒朝聖地,遠東第一教堂
    拍攝於1873年,剛剛新建完成的第一代佘山教堂。第一代的佘山教堂屬於希臘式的建築風格,但也融合了不少中國元素。1894年,半山又建了可容500餘人、中國傳統風格聖母堂。拍攝於1935年,教堂內正在做彌撒。如今教堂內部的照片。拍攝於1935年,山腰的三聖亭。在文革中被摧毀,現在的是重建的。重修後的三聖亭。現存在上海佘山天主教堂從1925年開始重建,直到1935年才竣工,基本保持到了現在。有「遠東第一教堂」的美譽,是遠東地區的天主教朝聖中心,同時也是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
  • 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華籍主教與三都澳
    15歲那年,天主教傳入閩東,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傳教的基點,羅文藻經常去聽神甫講道,義大利方濟各會西班牙籍傳教士利安當十分喜歡這個天資聰穎、衣食無著的少年,留他在教堂幫工兼學習教義,羅文藻18歲那年,由利安當神甫施洗入教,取聖名「額我略」。  大凡在社科領域有所成就的人物,一是在此領域功底深厚,學術拔尖;二是吃透國情,理論聯繫實際。羅文藻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籍的第一位主教,確實具備了這兩點。
  • 中國十大最美教堂(二)
    青島聖彌愛爾天主教堂 聖彌愛爾大教堂,「聖彌愛爾」是《聖經》中記載的一位總領天神,他與魔鬼首領戰鬥,打敗了魔鬼,保護了人類。這座教堂是維昌祿主教給取的名字。本地人習慣稱之為「天主教堂」。可容納教徒千人。每年復活節和聖誕節有宗教活動。
  • 哈爾濱雪國之旅第一站——聖索菲亞大教堂
    一說起冬天適合去哪裡玩,那一定會提到哈爾濱,而哈爾濱的地標性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更是一個必打卡的景點了。今天去嗨皮將帶著大家一起去哈爾濱,領略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非凡魅力~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典型的拜佔庭風格式建築,中國十大最美教堂之首,聖索菲亞的名氣甚至超越了哈爾濱。可以說,沒有一張和聖索菲亞的合影,就等同於沒來過哈爾濱,與聖索菲亞的合影可以嘗試多種角度,多種時段。
  • ...王安明 ‖ 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築——天主教成都教區主教公署
    由於該堂是天主教成都教區主教住所,並在西南地區領受教區稱謂最早,教堂建築規模很大,結構堅實,布局合理,是一座已逾百年、中西合璧的天主主教建築,至今保存相當完整。天主教成都教區主教公署地處西南交通樞紐、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成都,教務活動頻繁,在海內外享有盛名,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國務院公布)中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中國的朝聖之路在哪裡?
    茶馬古道實地探訪回來已經一周多了,終於完成了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收集了朋友歐洲「朝聖之路」的感受、以及史學界許多大腕對於「茶馬古道」的看法,藉以說明「茶馬古道」的重要性與歷史意義。後面我們還將分幾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繼續深入探討「茶馬古道」,更多是我們的所見所聞與感受。
  • 騎行318第十九天 鹽井天主教堂(西藏迄今唯一天主教教堂)
    鹽井也是一個在西藏迄今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第一站:西藏唯一天主教教堂天主教堂大門。鹽井天主教堂——西藏境內唯一的天主教堂,位於滇藏公路旁(國道214線),距芒康縣城107公裡,是1865年由法國傳教士鄧得亮神父創建。當時西藏政教合一不允許其它教派的入侵,傳說鄧得亮神父用一牛皮地,一牛角水智取教堂的地皮和水源。
  • 這座西班牙小城是歐洲人朝聖的終點,耶穌的大弟子埋骨的地方!
    四個人最後走到了老城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也經歷了種種心靈的考驗,下面這張圖就是在聖地牙哥老城中心的廣場上啦,他們背後就是聖地牙哥大教堂,據說耶穌的第一大門徒聖雅閣(又叫聖地牙哥或者聖地牙哥)就埋藏在這裡。
  • 中國唯一全石教堂,有多震撼?
    石頭交響曲文 | 丁宥希2015年秋天,一張「十字屋頂大教堂」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這是坐落於廣州市中心的聖心大教堂,當地人都親切的稱呼它為「石室」。聖心大教堂就這樣憑藉著自己的「頭頂」,小小的火了一把。聖心大教堂俯拍呈現一個大十字,攝影師@陳衝然而大家不了解的是,這座始建於155年前的大教堂可厲害了:它由數以十萬計的花崗巖搭建而成,擁有「遠東巴黎聖母院」的美譽。
  • 古代教堂:城市中心,更是停屍房?在大熱天教堂內外依舊很涼快?
    西方社會在進入近代之前,教堂一直是各種人類聚集地的中心,可以說,城市是圍繞著教堂逐漸向外發展起來的。在人們普遍以木頭泥土為自己搭建簡陋狹小的房舍時,就已經用石磚或巨木建造神的殿堂,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最好的材料,竭盡所能地興建和裝飾教堂,以表達人們對神的崇敬之意。
  • 香港主教暗示:梵蒂岡與中國大陸就任命主教達成共識
    他暗示梵蒂岡可能會為中國量身打造有中國特色的主教任命方式。 文章先在「聖神研究中心」網站上發表,後於8月5日在香港教區官方報紙《公教報》網站上刊載(刊載於8月7日出版的紙質版報紙上,網站提前發布)。文章共8000餘字,有中文及義大利文兩種語言版本。 《公教報》是天主教香港教區的官方中文報紙,創刊於1928年8月1日。逢周日出版,內容主要為香港及各地天主教教會新聞。
  • 精選 | 中國唯一全石教堂,有多震撼?
    這是坐落於廣州市中心的聖心大教堂,當地人都親切的稱呼它為「石室」。垂直航拍的視角讓各位新老廣州人眼前一亮,眾人紛紛驚嘆:「從未想過石室還有如此特別的一面。」聖心大教堂就這樣憑藉著自己的「頭頂」,小小的火了一把。
  • 南通第一城基督教堂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9月20日是主日,在早禮拜和晚禮拜中,該堂書雅敬拜團以樂器和伴唱的形式,向全體信徒奏樂並獻唱《我愛中國教會歌》、《虔誠侍奉》;教堂副主任張培生牧師在講道前進行「三自」方面的知識宣講,同時鼓勵傳道人積極撰寫紀念「三自」的論文。南通市第一城基督教堂是目前南通市區唯一教堂、也是市基督教兩會辦公和教牧培訓中心所在地。
  • 色行無戒·中國百年教堂建築:獨樹一幟的文化遺存!
    於是,選出下面《中國百年教堂建築》一組20幅,呈現給大家。這組片子,在2020年第十九屆天津市攝影藝術展覽中獲得長期關注單元銅獎。往遠了不說,正是由於2015年大年初二,邂逅了中國唯一和長城交會的八臺子教堂,並於轉天初三拍下的一張片子,從此,與教堂建築結下不解之緣。八臺子教堂是我拍攝的第一座,正式連續開始專題拍攝教堂是從2016年初。
  • 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索菲亞教堂,為何修建在哈爾濱
    20世紀上半葉,哈爾濱是近代中國最早接受西方建築思潮的城市之一,是各國建築師揮毫潑墨的試驗地,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裡,十幾種歐洲建築風格流派散布在鐵路,行政,宗教,工商,文教,居民及公共建築等領域。從巍峨神聖的洋蔥頭式穹頂到自由抽象的新藝術曲線;從優雅高貴的羅馬柱式到富麗繁雜的巴洛克。。。。。讓她有了「萬國建築博覽之城」的美譽。
  • 澳門大三巴背後的故事:曾是遠東第一所西式大學,牌坊是學校大門
    今天無尾象就來給大家講講澳門打卡的第一站大三巴。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可以說是每個旅客的必到之地。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原為中西合璧的聖保祿教堂,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於聖保祿學院。
  • 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幾座教堂神廟(下)
    首爾宗廟不同於中國的宗廟,它是按照自然地勢建造而成的。根據儒家簡樸的精神,宗廟的正面很長,裝飾簡單,用來裝飾的顏色種類很少。圖片來源網絡德國科隆大教堂圖片來源網絡科隆大教堂建於1248年。位於德國科隆市中心,建立在加洛林王朝希爾德大教堂遺址的上面。
  • 世界最高的教堂,上帝的手指:烏爾姆大教堂
    近日巴黎聖母院大火的災難也引起了人們對歐洲大教堂的興趣。本號曾介紹過多個歐洲大教堂,現在了解一下世界最高的教堂,即德國烏爾姆大教堂。
  • 考古存疑:新發現的使徒教堂既不見於聖經,也不屬於使徒
    將這座建築稱之為「使徒教堂」需要對語言進行一些創造性運用。8世紀的主教聖威利巴爾德(St. Willibald)是第一個提到這座教堂存在的人。作為一個朝聖者,聖威利巴爾德曾經從德國前往聖地。根據猶太教和基督教起源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Judaism and Christian Origins)的新聞稿,「在途中,他經過了一個叫伯賽大的地方。在那裡,他看到了坐落在彼得和安得烈家中的大教堂。」而聖威利巴爾德實際所寫的是:「然後他們前往伯賽大,即彼得和安得烈所來的地方。現在就在他們以前的房子裡坐落了一座教堂。
  • 第四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在蘭開展
    原標題:第四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在蘭開展    12月15日上午,由中國美協、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聯主辦,甘肅省美協、敦煌市政府、深圳市博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四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