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這一句話,青年同學可以拿來安慰自己了。書讀不好的人,事業做不成功的,自認為是「大器晚成」,自認將來一定會成功的。其實「大器晚成」這句話,是以物理來講人生,一個大的建築物,不會建造得那麼快。我們現在喜歡用西方的一句話做比喻:「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其實,萬裡長城也不是一天造成的,人類的歷史,更不是一天構成的。
古代的教育,時常引用這句話,不過,現在家庭教育要注意,因為現代的孩子太聰明了,真是嘆為觀止。幾十年前,在我們幼小的時候,笨得不得了,什麼也沒有看過,泥巴是第一等的玩具。幾十年後的現在,那麼多玩具,是我們小的時候做夢也想不到的,所以小孩子都變得特別的聰明了。
但是我發現另外一句古人說的話,似乎也有道理,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很多小孩子,看起來非常聰明,等到讀大學的時候就差了。我教大學的時候,教得連我也煩起來了,因為發現學生比我還笨。打聽之下,這些學生在兒童時期,都是聰明絕頂,長大卻有問題,實在顛倒了。所以我現在發現,「大器」未必「晚成」,這在教育上一定要正當才對。
我經常告訴朋友們,你的孩子太聰明了,教育上要小心。現在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聰明,便高興得很,拼命去培養。實際上,教育孩子和種一棵好花一樣,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澆水過勤,反而害了這個好花苗。教育的道理,也和用兵一樣,「置之死地而後生」,要經過艱難困苦,他才能站得起來;好的環境長大,成績單上的分數非常好看,但這在將來的事業上等於零。幼年的聰明和成績單,並不等於能做事,能創業。所以千萬要注意,大器固然晚成,到底成個什麼,就看小時候的教育了。(《老子他說》)
孟子下一個結論,也是千古不易的鐵則:「其進銳者,其退速。」進步得太快,退下來一定也很快。就教育而言,有些父母,如果自己的子女聰明過度,不能再把他當作聰明去培養,不能使他做超越年齡的進步;寧可培養他的厚重,讓他在知識上的進步慢一點,向下紮根基深厚一點,培養健壯的身體。否則的話,把他當「天才」去教育,到最後會把孩子弄到岔路上,這就是進步得太快,退步得更快。
做事業如此,做學問如此,做工夫談修養也是如此, 不要求急進,太快了不是好事。急進容易落於僥倖,僥倖得來的,就不能長遠保存,一定要工夫到了才行。凡事要慢慢來,這就要記住孟子這兩句名言「其進銳者,其退速」。
現代青年,往往犯了「喜歡快速成就」的毛病,結果基礎不穩固。就像寫毛筆書法,只求快意,草書不像草書,簡直是鬼畫桃符,他自己卻說是創新的書法。假如古代有草聖之譽的米南宮(米芾)見到,恐怕也要跪下來投降了。(《孟子與盡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