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的太陽旗從來不是軍旗:沒有,日本真正的軍旗從沒被繳獲

2021-02-07 百科故事大全

百科故事

眾多抗戰影視劇中,三八大蓋上高挑著太陽旗是日軍最典型的形象,很多人都以為太陽旗就是日軍軍旗,其實太陽旗並不是日軍的軍旗,旭日旗才是日軍的軍旗,而天皇御賜的聯隊旗更是被日軍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整個戰爭期間日軍被消滅了數百萬,但盟軍就愣是沒繳獲過一面聯隊旗。

這是最常見的日軍形象,但太陽旗卻並不是日軍的軍旗

太陽旗、武運旗可都不是軍旗

很多人都以為太陽旗就是日軍的軍旗,其實太陽旗是日本的國旗,「日本」國名的本意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太陽也就自然成了日本的象徵。太陽旗正式名稱是日章旗,日本人則稱為「日の丸」,最早是日本天皇的旗幟,1854年7月江戶幕府發布通告,在民船、商船上使用太陽旗作為國籍標誌,因此太陽旗就逐漸開始成為代表日本的旗幟,1870年正式將太陽旗定為國旗。二戰結束後,由於太陽旗在戰爭中的影響臭名昭著,所以對於是否將太陽旗繼續作為國旗爭議很大,很長時期裡太陽旗都只是代國旗。直到1999年,日本國會通過《國旗國歌法》,才將太陽旗正式確定為日本的國旗。

在二戰期間,中國軍民因為太陽旗酷似狗皮膏藥,所以稱之為「膏藥旗」,而英美盟軍則稱之為「丸子旗」。日軍在步槍的刺刀上掛著太陽旗是很常見的,用來表示所在部隊的身份和位置,但並不是什麼人的槍上都可以掛太陽旗,只有立過戰功的士兵或者軍曹(士官)才有能資格這麼做。

而更常見的是在太陽旗上寫有「武運長久」的武運旗,那則是日本的傳統,士兵出徵前家人會用毛筆在太陽旗右側偏上位置寫上「祝某某君出徵」,正上方橫寫「武運長久」,其餘空白處則是親友、同事的籤名。日本人相信,帶著這樣的武運旗上戰場,就相當於護身符。武運旗的大小規格不一,材質也各有不同。通常武運旗都是士兵貼身攜帶,有些影視劇將武運旗懸掛在辦公室,那就是對日本這種傳統的無知了。

武運長久旗其實不過是護身符

日軍真正的軍旗是旭日旗,就是在太陽旗的基礎上再加上16道紅色的光芒線,為什麼是16道光芒線?這是取自日本皇室16瓣菊花徽記的十六之數。1870年以「太政官布告」的法令形式確定下來,正式名稱是「陸軍御國旗」。旗幟的三邊都飾有紫色流蘇,木製旗杆的頂部則有一個三面體的鍍金大旗冠,旗冠的三面都有日本皇室的16瓣菊花徽記。

16道光芒線的旭日旗才是日本陸軍的軍旗

日本皇室的16瓣菊花徽記

1889年,日本海軍在陸軍旭日旗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將旗幟中心的太陽圖案向左(也就是旗杆方向)偏移,作為海軍的軍旗,也被叫作「軍艦旗」,平時懸掛在軍艦尾部旗杆上,而在艦艏旗杆懸掛的則是太陽旗。艦艏的太陽旗早上升傍晚降,艦尾的旭日軍艦旗則一般不降下來,戰鬥開始後則將軍艦旗升到桅杆最高處作為戰鬥旗。

太陽偏左的16道光芒線旭日旗是海軍軍旗

某部抗戰劇中陸軍軍官的辦公室居然高掛海軍軍旗,實在太無知了

戰場上經常是太陽旗和旭日旗同時使用的

日軍進入北平,隊伍中還是很多太陽旗

天皇御賜的聯隊旗更是比什麼都重要

而在日軍中,旭日旗只不過是陸軍和海軍的標誌,真正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就要算陸軍的聯隊旗了。聯隊相當於團級規模,是日軍單一兵種中最大的作戰單位。聯隊旗就是聯隊的軍旗。

1874年1月20日,以近衛步兵第1、第2大隊為基礎組建近衛步兵第1聯隊。1月24日,以近衛步兵第3、第4大隊為基礎組建了近衛步兵第2聯隊。這是日本陸軍最早成立的步兵聯隊,就在近衛步兵第2聯隊成立的當天,明治天皇親臨駐地,向兩支聯隊親授軍旗。由此,日軍每個聯隊成立時都會有天皇親授軍旗,這就成了日本陸軍的傳統。而每年到了天皇親授軍旗的紀念日,這個聯隊都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稱為「軍旗祭」。

軍旗祭是每個日軍聯隊的盛大節日

天皇御賜的聯隊旗由旗面、旗冠和旗杆三部分組成,旗面就是旭日旗,但周邊一圈有金色繡線,再外面是紫色流蘇(預備役為紅色流蘇),旗面右下角有一小塊白布,白布上寫著聯隊的番號和授旗的天皇名號(後期只有聯隊番號)。旗冠是鍍金的三面體,上面是皇室的16瓣菊花徽記。旗杆則是黑色烤漆旗杆。

聯隊旗是天皇親授,旗冠上的皇室菊花徽記表示天皇御駕親徵。每個聯隊就只有一面聯隊旗,因為地位極為崇高。平時聯隊旗保管在聯隊長室,由聯隊長親自保管。如果聯隊長不在,就由值班的大隊長保管。只要拿出室外,就必須要有衛兵保護。聯隊旗的旗手通常是聯隊裡最優秀的少尉軍官擔任,並且在聯隊的編制中還有一個專門的軍旗護衛中隊,負責保衛軍旗。聯隊旗的地位是如此超然,任何人即便是大將,看到聯隊旗都必須立正敬禮。聯隊旗除了是天皇御賜的聖物,關係部隊的榮譽外,如果丟失或在戰鬥中被敵人奪取,都會被視為整個聯隊的奇恥大辱。更嚴重的是如果聯隊旗丟失,聯隊建制都會被撤銷。

最初,步兵聯隊、騎兵聯隊和炮兵聯隊都有聯隊旗,後來取消了炮兵聯隊的聯隊旗,就只有步兵和騎兵有聯隊旗。步兵聯隊旗為長三尺三寸、寬三尺六寸的長方形,騎兵聯隊旗則是長寬各為二尺的正方形。不過在戰爭中有關聯隊旗的照片保存下來的很少,這是因為聯隊旗上有部隊番號,照片上只要出現聯隊旗就會洩露部隊番號,一般都會被軍方的新聞檢查部門禁止發表,所以很少見到。

兵聯隊旗(左)和騎兵聯隊旗(右)

一支行軍中的日軍部隊,聯隊旗被放在旗套裡

通常情況下,只要聯隊旗沒有完全損毀,就不會重新授予新的軍旗。很多老資格的聯隊,聯隊旗歷經歲月風霜和戰火洗禮,旗面都已經是破破爛爛的,甚至有的連旗面都沒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旗冠、流蘇和旗杆,但只要旗冠旗杆還在,就不能申請授予新的軍旗。而聯隊旗越是殘破,越是說明這個聯隊的歷史悠久,自然戰鬥力也越是強悍。

殘破的只剩下旗冠和旗杆的聯隊旗

按照日軍條令規定,如果遇到有全軍覆沒丟失聯隊旗的危險,則應該焚燒聯隊旗,對此日軍有個專門的術語叫「奉燒」。「奉燒」也不是隨便就一燒了之,而是有嚴格的儀式程序,先由旗手持旗在護旗手的護衛下登上高處,全體官兵對聯隊旗行軍禮;然後旗手收捲起聯隊旗交給部隊主官,再由部隊主官把聯隊旗放入奉燒臺,全體官兵再向聯隊旗致敬;最後由部隊主官親自點火,全體官兵向聯隊旗致敬直到聯隊旗完全焚毀為止。

海軍的軍艦旗不是天皇御賜,所以沒有這麼多講究,軍艦旗如果破損可以立即申請更換新的。如果軍艦沉沒,時間來得及的話,應該降下軍艦旗,沒時間也就只能隨艦沉沒,沒有「奉燒」的規定。

盟軍從沒繳獲過一面聯隊旗

在整個二戰期間,包括中、美、英、蘇等各國盟軍在內,總共消滅了數百萬日軍,但繳獲的太陽旗、武運旗,甚至旭日旗都有,但唯獨天皇御賜的聯隊旗卻一面都沒有繳獲到,當時每支盟軍部隊都極其渴望能繳獲一面聯隊旗,但沒有一支部隊能做到。因為日軍一旦感覺情況不對,聯隊旗有可能落入敵手就會進行「奉燒」,寧可燒毀也不想被繳獲。


上圖》 二戰中盟軍繳獲過太陽旗、武運旗、旭日旗,就是從來沒有繳獲過聯隊旗

在中國戰場,日軍就曾經三次「奉燒」聯隊旗。第一次是1941年10月宜昌戰役中,日軍第13師團104聯隊遭到中國軍隊圍攻,眼看就要全軍覆沒,聯隊長就下令「奉燒」聯隊旗。此後在1944年5月的滇西大反攻中,駐守雲南騰衝的日軍第113聯隊和第148聯隊在中國軍隊的猛烈進攻下,全軍覆沒,日軍稱之為「全員玉碎」,在最後關頭這兩個聯隊都「奉燒」了聯隊旗。


上圖》騰衝戰役中,日軍兩個步兵聯隊全軍覆滅,但在最後時刻燒毀了聯隊旗

在太平洋戰場,日軍第一次「奉燒」聯隊旗是在1942年8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日軍由第7師團第28聯隊為基幹組建的一木支隊被美軍全殲,支隊長一木清直大佐燒掉聯隊旗後自殺。而這個一木清直就是1937年7月在盧溝橋挑起七七事變的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在此後的太平洋戰場上有多支日軍「玉碎」,所以也有過多次「奉燒」聯隊旗。


上圖》瓜島戰役中,日軍一木支隊被全殲,一木最後絕望地燒毀聯隊旗後自殺

二戰期間,日軍絕大多數聯隊旗都不是在戰爭中毀掉的,而是在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8月31日,根據日本新任陸軍大臣下村定陸軍大將的特別命令,全軍各聯隊統一「奉燒」,當時總共燒毀444面聯隊旗,其中在中國境內燒毀了179面。

最終只有一面聯隊旗被保存了下來,那是第321聯隊的聯隊旗,該聯隊是1945年7月23日剛剛成立,也就是說剛剛被授予聯隊旗才一個月。聯隊長後藤四郎大佐在8月23日接到31日「奉燒」聯隊旗的命令後就決心要違抗命令,將聯隊旗保存下來。在「奉燒」聯隊旗的當天,後藤先將全體軍官集中到聯隊長室前,向聯隊旗進行永別禮。然後命令所有軍官先到「奉燒」儀式的現場,只留下自己的心腹旗手有吉勝少尉,兩人迅速取下旗面,藏到早已準備好的小木箱,然後只是把旗冠和旗杆放到軍旗箱中。隨後兩人捧著只有旗冠和旗稈的軍旗箱趕到儀式現場,按照既定程序在全體官兵面前燒毀了軍旗箱。在「奉燒」儀式結束後,有吉再將聯隊旗秘密送到山口縣石城山上的日本神社,交給神社的主持友清歡真。1948年,後藤又秘密將聯隊旗從石城山取回,藏在長崎自己的家中。

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和約》籤訂,日本恢復了國家主權,後藤這才在家中舉行了一次小型的軍旗祭,公開了秘密收藏十多年的聯隊旗。到1959年8月,他又向日本的NHK電視臺公開了這段秘密。1963年3月,在靖國神社宮司筑波藤麿的請求下,後藤將這面「最後的聯隊旗」交給了靖國神社,一直到今日都保存在靖國神社。就這樣,這面聯隊旗就成了如今存世的唯一一面聯隊旗了。

保存在靖國神社裡的唯一一面存世的聯隊旗

日本投降後,所有日軍部隊全部解除了武裝。之後日本重新成立了自衛隊,由於舊日本陸軍在當年戰爭中罪孽深重,遭到了徹底清算,新建的陸上自衛隊軍官主要都是由警察系統或戰前內務省的官僚來擔任,起初連舊陸軍少佐以上的軍官都一律不用,這一規定後來才逐漸放寬,但舊日本陸軍出身的軍官在陸上自衛隊一直都抬不起頭們,這些都說明陸上自衛隊是想要和舊日本陸軍撇清關係,所以陸上自衛隊的旗幟雖然還是太陽加光芒線的旭日旗,但改為8道光芒線,並在旗子周邊加上了一圈黃邊。

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旗幟

但是二戰日本海軍在投降之後還保留著一支掃雷艦部隊,同時由於海軍高層和陸軍矛盾很深,並且曾經反對和英美開戰,所以不僅沒有一名海軍將領被處以死刑,而且對海上自衛隊的組建也比較寬鬆,對歷史的清算也遠沒有陸軍那樣徹底,因此海上自衛隊的「自衛隊艦旗」完全沿用了二戰時的海軍旗,還是16道光芒線,太陽向左偏移的旭日旗,可見,當年軍國主義殘餘依舊陰魂不散。

今天日本海上自衛隊依然沿用當年二戰日本海軍的旭日海軍旗

相關焦點

  • 日本真正的軍旗從沒被繳獲
    眾多抗戰影視劇中,三八大蓋上高挑著太陽旗是日軍最典型的形象,很多人都以為太陽旗就是日軍軍旗,其實太陽旗並不是日軍的軍旗,旭日旗才是日軍的軍旗,而天皇御賜的聯隊旗更是被日軍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 旭日旗就是二戰日軍軍旗?太陽旗就不是?你可能真不了解
    首先,旭日旗與太陽旗,都可以算是日軍軍旗。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軍隊統一的軍旗是八一旗。很遺憾,二戰時期的日軍並沒有統一的軍旗式樣。從廣義上來說,旭日旗和太陽旗都可以算成日軍的軍旗。有讀者老爺或許要反駁,太陽旗是日本國旗,旭日旗才是日軍軍旗。這其實並不對。
  • 日本軍旗的命運與象徵:日本陸軍軍旗為何極難繳獲?
    說到日本的軍旗,稍微看過一些抗日電視劇的人應該都知道,日軍在衝鋒時都喜歡打著一面太陽旗,而且很多影視劇中還會出現日軍指揮官在辦公室裡懸掛一面寫滿人名字的太陽旗。然而這些都不是日軍的軍旗,雖然軍旗文化並非日軍獨有的文化,但是世界各國軍隊也只有日軍如此看重軍旗。在影視劇中出現的寫滿名字的太陽旗叫日之丸寄願書,是日軍士兵出徵前,邀請街坊鄰居和戰友一起在上面寫下祝福的話。
  • 歷史上沒有一面軍旗被繳獲,日本陸軍軍旗為何極難被繳獲?
    說到日本的軍旗,稍微看過一些抗日電視劇的人應該都知道,日軍在衝鋒時都喜歡打著一面太陽旗,而且很多影視劇中還會出現日軍指揮官在辦公室裡懸掛一面寫滿人名字的太陽旗。然而這些都不是日軍的軍旗,雖然軍旗文化並非日軍獨有的文化,但是世界各國軍隊也只有日軍如此看重軍旗。
  • 揭秘抗日戰爭時,中美兩國難以繳獲日本軍旗之謎!
    原來,在日本,士兵攜旗出徵是其軍國主義的一個傳統。出徵前,士兵的親人會用毛筆在太陽旗右側偏上位置寫上「祝某某君出徵」,正上方橫寫「祈武運長久」,其餘空白處則是親友、同事的籤名。日本人相信,帶著這樣的一面太陽旗上戰場,不但可以保佑事主平安,甚至有躲避槍彈的功效。二戰結束後,太陽旗成為日本代國旗。
  • 二戰期間日本軍旗無一面被繳獲,而距離繳獲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中國
    曰軍軍旗雖然在軍中地位異常之高,按說應該加以保護,但是在部隊進攻受挫的時候,日軍會果斷拿出軍旗, 用其引導步兵發起進攻。日軍認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部隊士氣,這 也是日軍歷史越悠久的部隊軍旗越破爛的原因,曰軍部隊幾乎不會修補軍 旗,反而認為軍旗越破爛越能顯示出部隊經歷的血戰之多。
  • 抗戰時日軍為何用軍旗開路?
    這是日本陸軍第一次擁有「軍旗」。紅色旭日:日本陸軍軍旗的樣式變遷日本陸軍的軍旗歷史先得從日軍的士兵補充和編制講起,因為日本陸軍的軍旗只授予步兵和騎兵聯隊,沒有給師團和大隊,這是因為日本實行的是徵兵制,適齡男性都得服兵役,一個市的男人編成一個聯隊,這個聯隊的補充兵都來自這個市。
  •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合影,日本軍旗成為最好戰利品
    海軍陸戰隊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力,而有意思的是,每當馬潤們攻下一座島,他們總會與繳獲的日本軍旗合影,以紀念勝利。 太平洋島嶼眾多,註定海戰與登陸戰將成為主流,而隨著1943年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覆滅,日軍已經很少再組織大規模海戰了,基本都轉為將兵力收縮在陸地上,據島而戰,阻止盟軍擴大在太平洋的活動範圍
  • 趙薇為什麼穿日本軍旗裝?趙薇穿日本軍旗裝拍照是被陷害的嗎?
    趙薇為什麼穿日本軍旗裝?其實,趙薇剛出道的時候也是成名的時候,就因為自己的無知得罪了一些觀眾。那日本軍旗事件怎麼回事?趙薇穿日本軍旗裝拍照是被陷害的嗎?記者說他接到了電話有人說:趙薇穿著日本軍旗服的裝拍攝時裝照在紐約,這件事直接就把所有的網友給激怒了,紛紛的譴責她。
  • 民國國旗與軍旗之爭
    北伐時期的海軍軍旗制式沿用原樣,一如國旗。彼時空軍還沒成軍,沒有空軍軍旗。初期的國民革命軍由粵軍、滇軍、湘軍、豫軍、桂軍、黔軍、川軍等各地方軍改編組成,大多數的地方軍基層軍官並非由軍校畢業,他們來路多樣,成分複雜,很多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會黨人物,那麼會黨文化不免被這些老兵帶到軍中。會黨文化裡面的很多內容,是帶著各種封建迷信的儀式。
  • 熱點 | 南師大誤掛日本軍旗引發眾怒——83年前日軍屠殺的30萬同胞冤魂在看著
    11月14日,二戰時日本陸軍軍旗,在時隔83年後,又一次出現在南京。這面狗血旗,上一次出現時是1937年,帶給南京的是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慘死在日軍的屠刀下,給中華民族留下了近現代史上最痛的傷疤。
  • 直擊平型關大捷老照片:沒有俘虜1名日軍,圖7是繳獲的重要戰利品
    同日,日軍的一個聯隊向靈丘方向移動,而當日軍接近腰站陣地時,115師獨立團1營營長曾保堂舉起了舉起駁殼槍,打響了平型關戰鬥的第一槍,這並不是一場輕鬆的戰役,有的班排甚至全部陣亡
  • 抗戰老照片鬼子在屋頂上舞軍旗,日本兵摟著中國女孩!
    抗戰老照片:鬼子在屋頂上舞軍旗,日本兵摟著中國女孩!圖片上的日軍手拿軍旗在屋頂上面揮舞,每個人手舞足蹈,欣喜若狂,祝賀又一村被他們拿下!
  • 2001年,趙薇披日本軍旗,後來怎麼被洗白的?
    說起來,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引起誤會了。2001年,一張趙薇為雜誌拍照時身披「日本軍旗」的照片在網上火速傳開,而她本人也被指責為「背叛者」。當時,甚至有一些曾遭遇過日軍侵略的南京倖存者給趙薇寫信,表示不敢相信她竟然會公開把「日軍旗」穿在身上,因為這不僅是對倖存者們的羞辱,也是對民族的背叛。由此,趙薇經歷了爆紅之後的第一次人生低谷。
  • 南師大回應校內懸掛旭日旗:學生分不清日本國旗和日本軍旗
    11月14日,在南京師範大學某學院舉行的學生國際文化展示活動中,一位負責日本展位的學生,為展示日本文化,從網上查找關於日本元素的圖片時,將「旭日旗」當成是日本國旗下載列印並掛出。一名負責展出日本文化的學生,分不清日本國旗和日本軍旗?
  • 南京師範校內懸掛日本軍旗,我中華少年危矣!
    沒想到,時隔近百年,這代表著「大日本皇軍」的旭日旗,再次飄揚在中華土地上;沒想到,這旭日旗飄揚的地方,竟是曾遭日軍屠殺30萬的南京,是曾遭日本官兵們肆意淫虐女生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兩輛日軍的汽車吼叫著要開進校門搶劫婦女。華群手握著星條旗要日軍的汽車走開,日本兵衝下車拉開鐵門,華群挺立在門口,像帆船上的桅杆。卡車怒吼著衝過來,華教授急中生智,把手中的星條旗扔在汽車前。汽車停住了,日本兵的汽車輪子不敢碾軋美利堅的星條旗!十二月十七日,是星期五。
  • 建軍節時話「八一」軍旗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產生並逐步定型的,隨著軍事鬥爭形勢和軍隊建設的發展,由多種樣式走向規範統一,最終確定為「八一」軍旗。  第一面軍旗的誕生  1927年,南昌城頭響起劃破夜空的槍聲,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誕生,然而,這支浴血奮戰的隊伍,在初創之時卻沒有自己的旗幟。
  • ...館抗美援朝展覽向公眾開放 92歲志願軍老戰士找到所在部隊軍旗
    「志願軍在入朝的時候兵器真的是『萬國造』,與解放戰爭時期相比,幾乎沒有改變,蘇聯的兵器援助是後來才有的。」展示的兵器裡有中國的中正式步槍,有繳獲的日本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也就是俗稱的「歪把子」機槍,也有美國造M1928A1式湯姆森衝鋒鎗等,類型混雜。「可能看著覺得可以,但當時彈藥不足、槍械老化程度特別嚴重。另外,我們還沒有空中支援,海軍力量幾乎沒有,後勤支援也是差幾個數量級。
  • 軍旗
    今天我感到非常煩悶我想念你我想想夜幕降臨的時候和你踏著星光走去想起了燈光照著樹葉的時候踏著婆娑的燈影走去想起了欲語又塞的時候和你在一起你是我的戰友因此我想念你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 1927年秋收起義,打出第一面軍旗,你知道軍旗的設計者是誰嗎?
    從偉人這首《西江月 秋收起義》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1927年秋收起義的部隊,叫「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而第一面軍旗,是繡有鐮刀和斧頭的。那麼我軍這第一面軍旗究竟是誰設計和製作的呢?軍旗當時參與軍旗設計的有三個人,第一個是何長工,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華容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歲那年參加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隨後乘船遠赴法國勤工儉學。22歲在法國入黨,1924年回國開展農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