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國旗與軍旗之爭

2021-02-23 史客兒

「史客兒」微信公號:skdyh8

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最後的情節,革命黨孫文在船上接住黃飛鴻飛擲過來的一塊破布,在朝陽中緩緩展開飄揚,原來是染有陸皓東血跡的青天白日旗。孫文脫口輕吟:但願朝陽常照我土,勿忘烈士鮮血滿地……這一幕讓熟知近代史者看得百感交集。影片情節是虛構,但有真實的歷史背景,那就是1895年的「廣州起義」。光緒二十年(1894),陸皓東隨同孫中山經上海往天津,向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上書,要求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以求國家富強。李鴻章當時軍務繁忙,未能接見兩人,其上書也無暇細讀,僅僅針對孫上書文「竊以我國家行西法以來,惟農政一事未聞其法……」給了孫中山一張出國考察農務的護照。陸與孫兩人旋即從天津到北京,再尋機會接觸大臣,但此時滿朝文武之中,大多數官員正熱衷於籌備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隨後九月中旬,中日在東海大東溝發生海戰,以中國戰敗告終,是為甲午戰爭。兩個年輕人深感絕望,從此堅定了推翻清王朝統治、創建民主共和國的決心。上書失敗歸來,孫中山轉赴檀香山,創建興中會,陸皓東則留在國內,從事革命聯絡工作。1895年1月,陸皓東接到興中會回國籌備起義計劃,立即與其他革命志士趕赴香港與孫中山會合。4月,清政府籤下《中日馬關條約》,全國民情激憤,興中會決定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發動乙未重陽日武裝起義,以圖奪取廣州作為革命根據地。陸皓東在會上提出為了團結同志,號召天下,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幟。這個建議獲得孫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的熱烈支持,一致決議用陸皓東在尤列家中設計的革命黨旗幟「青天白日旗」(此時還沒紅底)作為軍旗。興中會以「農學會」名義作掩護,在廣州周邊地區聯絡了團防、會黨以及城內巡防營、水師部分官兵準備一齊舉事,日期選定在10月26日(舊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但因興中會臨時主席黃詠商的姐夫韋寶珊告密,興中會從香港運送的槍械被海關搜獲,損失短槍600餘枝。同時革命黨人遭到大規模逮捕,其中陸皓東和朱貴全、丘四等人英勇犧牲,孫中山再次被迫流亡海外。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潛伏江湖,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廣東人生性倔強,義旗插遍嶺海,殺聲彼伏此起。即使鄉間小兒,心頭壯志便是長大後加入洪門天地會等秘密組織,反朝廷,鏟官府。廣東人年年搞革命、歲歲興作反的風俗習慣遂成。而會黨中人舉事,沿用漢家尚紅習俗,喜紅巾裹頭,紅帶纏腰,以紅旗為令,此謂「漢家赤幟」。十年後的1905年,各革命團體聯合組成的同盟會於日本東京成立。翌年冬,盟內召集幹事編纂革命方略,並討論中華民國國旗方式問題,孫中山主張沿用興中會之青天白日旗,言乙未重陽廣州及惠州三洲田革命軍將士先後為此旗留血,不可不留作紀念。並闡述未來革命軍的主力是會黨中人,為尊崇會黨習慣,清白兩色,再增加紅色為底,謂「青天白日滿地紅」,但其他地方的革命團體並不同意,各抒己見,此事遂擱置。其後,革命黨人在兩廣等地發動的十次起義,如1907年潮州黃岡、惠州七女湖、欽州防城、廣西鎮南關,1908年欽州馬篤山、雲南河口,1910年正月廣州,1911年3月廣州諸役,革命黨人均打出青天白日滿地紅之三色旗為革命標幟,表示為孫組織的革命勢力所發動。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支援,但起義軍旗幟紛亂。如鄂、湘、贛三省用十八星旗,即武漢義師所用。粵、桂、閩、滇、黔數省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江、浙、皖及各省多用五色旗及白旗。還有惠州陳炯明部所用之井字旗;山西的太極八卦旗;中原革命軍的皇漢旗;上海革命軍的九星伴日旗;大漢四川軍政府使用的「漢」字旗;安徽安慶「人」字旗;昆明重九起義勝利後使用「中」字旗;各部旗章各異,頗為複雜。當時,日本人繪製的版畫《南北軍大會戰之圖》中,革命軍打出兩種旗幟,也清楚地顯示「鐵血十八星、青天白日滿地紅」兩派革命黨的武裝勢力迥異。其中意味,倒是頗為微妙。

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後,海軍扯下1888年滿清海軍的黃龍旗,請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應用何種旗式,孫回復用紅藍白三色旗,並派海軍部員鄧世昌之子慰勞沿江艦隊,向海軍將士說明青天白日旗與歷次革命之關係。鄧世昌是廣東番禺人(祖籍地在今廣州海珠區),他的衣冠冢就在現在的廣州天河公園內。其子鄧浩洪自然支持同屬老廣的孫中山,於是落力氣到各艦連蒙帶勸,復令海軍各艦艇全部升青天白日紅旗。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接任臨時大總統,臨時參議院亦遷往北京,為了國旗採納問題,參議院發生劇烈爭議。以蔡元培為代表的革命黨議員們,堅持用青天白日旗作為國旗,湖北省的議員則認為十八星旗與辛亥革命有密切關係,應以此為國旗,以示不忘武昌革命。最後江蘇都督程德全提出,五色在中國傳統中的五行學說中有所反映,且與五德等中國文化使用五數的習慣相符合,代表五個民族的五色以緩和種族革命的意義,亦是政治清明的象徵。最後折中方案是: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以十八星旗作為陸軍旗;以青天白日紅旗作為海軍旗。各有所得,此方案遂得通過,由北京政府正式公布。但孫中山卻是不以為然,只是眾意如此,莫可奈何。1913年,各省反袁失敗,孫中山另組中華革命黨於東京,遂恢復同盟會舊制,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青天白日旗為黨旗,所頒發黨證及委任狀獎狀,即用此項國旗黨旗各一交叉於上。1915年,山東濰縣與廣東各地的中華革命軍,亦統一用此幟。1921年,援閩粵軍自福建打回廣東,孫中山由非常國會當選為非常大總統,宣布廢止五色旗、十八星旗,分別制定青天白日為黨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為軍旗。後來因為北伐問題,孫中山與陳炯明政見不合,互相鬧矛盾,孫被陳炯明驅走,青天白日的旗幟當然也被取締。陳去世前留遺言交代,用五色共和旗裹身。1923年,孫中山派武裝趕跑陳炯明,重新打回廣州,重組大元帥府,就職日正式舉行閱兵授旗禮,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復現於廣州。1924年6月23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以青天白日旗為黨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1925年,以國民黨為首的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1928年11月2日,國民政府第五次國務會議決議制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12月17日公布以青天白日為國徽,青天白日滿地紅為中華民國國旗。從北伐開始,則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陸軍旗。與國旗不同的是,國旗的青天白日居於左上,而陸軍旗的青天白日居於中央,兩者均以紅色為地。1926年,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興師北伐,各省被革命席捲,北洋的五色旗紛紛換上青天白日紅旗。只是事起倉促,各軍各地收編的北洋軍隊與地方部隊,對國民革命認識不深,雖然投效心切但不得其法,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軍旗亂改一通。他們認為,只要青天白日的旗徽有了,其餘無所謂。有些部隊在鐵血十八星旗中間繡個青天白日徽,便認為自己已經易幟;有些半匪半軍的地方軍根本不知道怎麼改,把前清的龍旗搬出來,在龍頭前繡個青天白日徽也算。尺寸更是大小不一,陸軍旗本應按「橫直八與七比例,用紅紗或紅綢布為地,內嵌縮小到四分之一青地,中置國徽為中心」的標準,橫長約1.4米,高約1米,旗杆邊縫10公分白綢條一幅,上下各距旗邊14公分,上面書寫部別番號。如「陸軍第X軍X師X團」。北伐時期的海軍軍旗制式沿用原樣,一如國旗。彼時空軍還沒成軍,沒有空軍軍旗。初期的國民革命軍由粵軍、滇軍、湘軍、豫軍、桂軍、黔軍、川軍等各地方軍改編組成,大多數的地方軍基層軍官並非由軍校畢業,他們來路多樣,成分複雜,很多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會黨人物,那麼會黨文化不免被這些老兵帶到軍中。會黨文化裡面的很多內容,是帶著各種封建迷信的儀式。在前清時期,這是會黨首領籠絡軍心、激勵士氣的手段,如乩童上身,借神佛之口測兇吉,又或「燒符喝水,可避炮彈」。更有甚者聲稱吃子彈硝可以避子彈……會黨中人大都是文盲,自然相信這一套。辛亥革命讓他們有機會進入正式的軍隊服役,但民初戰亂頻繁,軍中生涯莫測生死,這種庇託神靈與迷信儀式的心理安慰,在軍中大行其道。其中很奇怪的現象之一,便是軍旗崇拜,大部分軍人都相信本部陣亡者靈魂就附在軍旗上。故軍隊半夜發生營嘯(軍隊因夜驚而引起的騷亂),部隊長第一件事便是請出軍旗在營中繞行,以安軍心。民國北洋政府時期,陸軍部隊專門設有掌旗官司理軍旗,掌旗官一般挑選高大勇猛者擔任。如蔡廷鍇當排長時,便有一段時間做掌旗官,作戰時他聽長官命令進退,士兵則見旗行動。掌旗官是非常危險的崗位,雙方作戰時,掌旗官是對方首要狙擊的目標,次優目標才是軍官、機槍手、號手。所以軍隊裡面,掌旗官責任重大,生活有特權,比如軍餉特優,平時夥食與本部長官一道。還有許多莫名其妙的規矩,如軍旗不能倒放,打開便得豎立招展,不使用時捲入布套叫偃旗,一般人平時不能隨便觸碰。遇到演習等重大場合時,還會舉行一些相當隆重的「祭旗」「迎旗」儀式。如全軍被包圍,部隊長會抽調僅剩的精銳士兵護旗突圍,不得已時寧可燒毀軍旗,也不能落入敵手……軍旗是部隊榮譽的象徵,是軍隊對外的宣傳。實際上,民國時期的軍人更願意相信,若軍旗平安,即使自己陣亡,軍旗也可以帶他們的靈魂回家,軍旗若落入敵手,自己則成孤魂野鬼。抗戰時,陸軍第23師以一師之眾,持續抵禦日軍一個師團進攻達一個星期,所部幾乎傷亡殆盡。師長李必藩身負重傷,在作戰地圖上寫下遺言:「誤國之罪,死足何惜,願我同胞,努力殺敵。」同時命令副師長李楚瀛帶著師部軍旗與殘兵突圍。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國旗也能像軍旗一樣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1937年10月,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失利,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的420餘人在副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退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女童子軍楊慧敏,看見四行倉庫四周多是日本旗、英國旗,但八百壯士卻因為撤退倉促,沒有自己的旗幟。於是她當天夜裡,搭乘送物資的卡車進入公共租界,將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外面再套上童子軍的制服。小心翼翼穿過馬路,冒著性命之險將這面國旗送到了四行倉庫。當八百壯士看到國旗時,士氣大振。謝晉元在陣地上賦詩一首:勇敢殺敵八百兵,抗敵豪情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倭奴氣不平。」當然也有恥辱的事情。1938年7月18日,日軍出動大量96式中型轟炸機,對南昌機場的國軍空軍部隊進行轟炸。因為處於無法對抗的絕對劣勢,國軍空軍部分戰機只能疏散到其他機場避戰。日軍戰鬥機部隊小川正一中尉見我方機場空蕩無物,便帶領著另外三架96式戰鬥機降落到南昌機場上。小川正一帶頭走出了機艙,和其他幾名日軍飛行員提著隨身攜帶的手槍,竟然在跑道周邊搜尋起來。他們看到了跑道邊尚未被炸彈摧毀的旗杆,上面飄揚著中國軍隊的軍旗。小川正一把旗杆上的軍旗給降了下來,當做了戰利品。幾名日本飛行員還發現跑道附近的隱蔽所裡空無一人,而裡面卻停放著5架中國空軍的伊152和霍克3式戰鬥機和多桶航空燃油。4人最終將整個隱蔽所縱火焚燒。完成這一切後,小川正一帶著手下回到飛機上,重啟發動機揚長而去。如此長的一個過程,竟然沒有遭到機場守軍的任何抵抗,讓人痛心。南昌機場被日軍奪旗事件,是抗戰史上永遠的恥辱。【來源:《同舟共進》2019年第1期 文/陳重陽(文史學者)】

註:本公號所推送的圖文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qq:2434476002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所推送的文章並不代表本公號觀點,請和諧留言。投稿請至:historymook@sina.com

查刊流程操作圖

相關焦點

  • 國旗史話:從晚清到民國,都使用過哪些國旗?
    國旗史話:從晚清到民國,都使用過哪些國旗?古代的中國,並沒有國旗的概念,直到清朝才有所改變。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與西方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在談判籤約、通商貿易等一系列外交活動中,西方國家無不高懸國旗,莊重與威嚴自然而生。而大清國卻無國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
  • 俄羅斯軍艦為何掛英國國旗?不了解俄羅斯軍旗的朋友,很容易搞錯
    曾經有網友好奇地詢問,俄羅斯海軍的軍艦上為什麼會掛著英國國旗呢?其實,如上圖紅色圓圈標示的俄羅斯聯邦海軍艦艇上的這面旗幟,只是外形有些像英國的國旗,而是俄羅斯艦首旗(Гюйс и крепостной флаг.)。俄羅斯艦首旗是紅色矩形旗幟,長寬比為1.5:1,旗面上有白色垂直十字線,寬度與旗寬比例為1/20,藍色斜十字線包裹白色條紋,藍條寬度為旗幟長度的1/10。
  • 揭秘抗日戰爭時,中美兩國難以繳獲日本軍旗之謎!
    二戰結束後,太陽旗成為日本代國旗。由於日本軍隊犯下的累累戰爭罪行,因此,對於是否將太陽旗重新立法確立為日本國旗,一直爭議很大,直到1999年8月,日本國會才最終通過立法,確立了其日本國旗的地位,稱之為「日章旗」。相對於日本國旗,日本軍旗則顯得很神秘。很多人以為日本國旗即是軍旗,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那麼日本軍旗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腦筋急轉彎:國旗和軍旗有什麼一樣的地方?旗手都還不知道……
    腦筋急轉彎:國旗和軍旗有什麼一樣的地方?旗手都還不知道……第一大腦:龍王的孩子和狗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第二腦筋:小陳叫鄰居婦女叫伯伯,但為什麼她從來不生氣?第三大腦:什麼時候螞蟻可以吃到鳥肉?第四腦筋:在看書的時候最煩躁的是什麼?第五大腦:周一上午只上一上午的課,學生們會高興嗎?
  • 南師大回應校內懸掛旭日旗:學生分不清日本國旗和日本軍旗
    11月14日,在南京師範大學某學院舉行的學生國際文化展示活動中,一位負責日本展位的學生,為展示日本文化,從網上查找關於日本元素的圖片時,將「旭日旗」當成是日本國旗下載列印並掛出。一名負責展出日本文化的學生,分不清日本國旗和日本軍旗?
  • 二戰日軍的太陽旗從來不是軍旗:沒有,日本真正的軍旗從沒被繳獲
    這是最常見的日軍形象,但太陽旗卻並不是日軍的軍旗太陽旗、武運旗可都不是軍旗很多人都以為太陽旗就是日軍的軍旗,其實太陽旗是日本的國旗,「日本」國名的本意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太陽也就自然成了日本的象徵。
  • 建軍節時話「八一」軍旗
    2017年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這裡舉行,虎賁雲集,三軍亮劍,建軍以來,首次由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四個軍種官兵組成的護旗方隊肅立在受閱方隊最前端,在200餘名官兵的護衛下,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迎風招展,這是八一軍旗第一次與黨旗、國旗同時出現在閱兵方陣中。
  • 日本軍旗的命運與象徵:日本陸軍軍旗為何極難繳獲?
    每個聯隊從成立開始,補充兵來源地就是固定不變的,聯隊是日本陸軍部隊不會發生下屬變動的最大單位,自然軍旗只頒發給聯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日本的軍旗樣式經過多次變遷:1870年5月15日,日本政府頒發《1870年太政官布告第355號》正式頒布陸軍軍旗的名字為「陸軍御國旗」,制式為長四尺四寸(約1.33米)、寬五尺(約1.51米)的十六芒旭日旗。
  • 抗戰時日軍為何用軍旗開路?
    [摘要]1874年1月23日,明治天皇在日比谷演練場親自把第一面「陸軍御國旗」頒發給近衛步兵第一聯隊和近衛步兵第二聯隊。這是日本陸軍第一次擁有「軍旗」。每個聯隊從成立開始,補充兵來源地就是固定不變的了,所以聯隊是日本陸軍部隊不會發生下屬變動的最大單位,所以軍旗只頒發給聯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日本的軍旗樣式經過多次變遷:1870年5月15日,日本政府頒發《太政官布告第355號》正式頒布陸軍軍旗的名字為「陸軍御國旗」,制式為長4尺4寸(約1.33m)、寬5尺(約1.51m)的十六芒旭日旗。
  • 日本真正的軍旗從沒被繳獲
    這是最常見的日軍形象,但太陽旗卻並不是日軍的軍旗太陽旗、武運旗可都不是軍旗很多人都以為太陽旗就是日軍的軍旗,其實太陽旗是日本的國旗,「日本」國名的本意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太陽也就自然成了日本的象徵。
  • 歷史上沒有一面軍旗被繳獲,日本陸軍軍旗為何極難被繳獲?
    在影視劇中出現的寫滿名字的太陽旗叫日之丸寄願書,是日軍士兵出徵前,邀請街坊鄰居和戰友一起在上面寫下祝福的話。平時由土兵帶在身邊,起到護身符的作用,和真正意義上的日軍軍旗是完全不同的東西。1938年創作的日本知名軍國主義歌曲《日之丸進行曲》 就描繪了一位送子出徵的日本母親從家中翻出當年女兒出嫁時送給家裡的太陽旗,然後由母親做成日之丸寄願書送給兒子出徵的場景。
  • 旭日旗就是二戰日軍軍旗?太陽旗就不是?你可能真不了解
    首先,旭日旗與太陽旗,都可以算是日軍軍旗。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軍隊統一的軍旗是八一旗。很遺憾,二戰時期的日軍並沒有統一的軍旗式樣。從廣義上來說,旭日旗和太陽旗都可以算成日軍的軍旗。有讀者老爺或許要反駁,太陽旗是日本國旗,旭日旗才是日軍軍旗。這其實並不對。
  • 俄羅斯國旗的秘密
    後來為了避免與海軍的軍旗混同,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期間的1794年2月15日,旗杆一側被換成藍色,紅色被移到外側,並正式地被採用為法國的國旗,同年5月20日開始啟用。起初,它的採用並未受到廣泛歡迎,那時的海軍正繼續在君主政體的白色旗之下作戰,同時威脅要叛變。這種式樣的三色旗並不是最早出現的,舉例來說,1791年時的軍隊和1789年後的國衛隊就曾把它作為軍旗。
  • "中華民國″的誕生,及其國慶、國旗、國歌的來歷.
    這不是孫中山一廂情願,而是迫不得已之舉。早在袁世凱率領北洋軍攻打漢陽時,袁與義軍統領黎元洪之間就有電文往來,袁世凱建議雙方在武昌議和,黎元洪則回復,「袁公能歸順革命,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中華共和大總統,非公莫屬。」1912年1月22日,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倘若清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能宣布贊成共和體制,本人將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並且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
  • 美軍儀仗隊的軍旗如何排列,陸軍是老大,陸戰隊蓋過了海軍
    聯合軍種護旗隊的排列順序一般是從右到左排成一列,最右側是美國海軍的步槍護旗手,然後是美國國旗(美國陸軍士兵)、陸軍軍旗(美國陸軍士兵)、美國海軍陸戰隊軍旗(海軍陸戰隊員)、美國海軍軍旗(美國海軍水兵)、美國空軍軍旗(空軍士兵)、美國海岸警衛隊軍旗(海岸警衛隊員)和左側步槍護旗手(海軍陸戰隊員)。
  • 北溪二號之爭:不蒸饅頭爭口氣!華國旗月面展示,德媒這樣報導!
    中國有句俗話,叫「賣了孩子賣籠屜,不蒸饅頭爭口氣」。北溪二號,各方爭持不下,爭的到底是什麼「氣」? 由此可見,美國不惜犧牲歐洲盟國利益,一再祭出制裁大棒,阻止北溪二號工程,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只爭一口「天然氣」,而是一種美國老大的凌人「盛氣」,一種美國早就習以為常的欺凌天下的「霸氣」。 12月3日,五星紅旗成功進行首次月表動態展示,38萬公裡外亮出「中國紅」。德媒NTV電視臺本周評論稱,中國正在發展成為頭部航天國家。
  • 全球總共有198面國旗,為何沒有國家用紫色?專家:想用,但不能
    的確,五星紅旗作為我國國旗值得每一個人尊敬和愛護,它以鮮豔的中國紅和明亮的暖黃色點燃了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情懷。雖然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國旗的歷史遠比它短得多。在公元1200年前的古代社會是沒有國旗之說的,但當軍隊出兵打仗時,會有軍旗。在西方最先使用軍旗的國家是古希臘和古羅馬,而中國古代的軍旗又有聯絡旗、號旗、牙旗等分類。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旗以及國旗所代表的涵義
    1915年12月袁世凱復闢帝制,將中華民國更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並於12月12日加冕登基為皇帝,將民國五年(即1916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廢五色旗,改為中華帝國旗。國旗圖案為十字形紅色框架分割黑白黃藍四色,中華帝國國旗是五族共和旗的變種,由原來的漢、滿、蒙、回、藏依次排列,變更為滿、蒙、回、藏分列四方,漢族一統天下。
  • 把日本國旗穿身上會發生什麼
    日本國旗的正式名稱為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在日本國內的常用名稱為「日の丸」(ひのまる)。公元8世紀時,日本天皇開始使用這面旗幟。而旭日旗帶有紅日和旭日光芒圖案的一種旗幟,是舊日本軍軍旗的一種變體。北京日本大使館外,一條穿著日本國旗的狗。伴隨著兩國關係的風雲變色,在衝突之時,民間便很容易將其破壞以用於發洩。但必須得指出,這種行為各國都會存在,對象也不限於日本。
  • 【墨海揚帆】丨八一軍旗紅(慶祝建軍節專輯)《總第118期》
    延安窯洞爭天下,西柏坡前趕考昂。雄偉三軍多壯大,江山永保戴勳章。 爭分博得迴旋地,奪秒宏開致勝門。把握先機驚敵膽,長纓在手固乾坤。 (4)軍旗今日更加紅,緊伴國旗獵虎雄。岀海巡邏如利箭,守疆穩固撼長空。精兵守土九州盛,壯士愛民天下崇。為國捨身無所懼,強軍屢屢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