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基建的推動下,物聯網迎來了跨界融合與規模發展的新周期。
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微軟《IoT Signals》報告,從2019年到2020年,物聯網的應用持續增長,使用該技術的公司從85%激增到91%。其中83%的應用者至少有一個項目已經達到使用階段,而2019年這一比例為74%。
這意味著,物聯網技術已然開始邁入成果轉化與落地的階段。
毫無疑問,物聯網正在重塑整個社會的生產與消費。從製造業層面到零售物流、從醫療保健到農業環保,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系統已深入到各行各業。
與此同時,眾多企業也開始紛紛涉足物聯網產業,掘金萬物互聯帶來的新浪潮與新機遇。中信證券分析預測,物聯網將成為超萬億規模的巨大市場。
伴隨5G市場的發展,WiFi6技術的全面升級,以及雲計算、人工智慧的應用,物聯網成為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關鍵一環,未來5年將迎來蓬勃發展機遇期。
圖片來自網絡
瞄準創新技術,物聯網驅動傳統模式變革
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為引擎的智慧生態新時代正在加速開啟。
尤其伴隨新基建進程的提速,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物聯網」也迎來了發展黃金期。而當前,物聯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智能製造、現代農業、環保、醫療、電力、物流等多個領域。這也意味著,在物聯網新浪潮的賦能下,大量的行業場景即將被重塑構建。
感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市場總監蔣帥就提到,未來以傳統機器視覺搭配人工或純人工的形式已無法滿足當前電子產品元器件的生產,新技術的應用迫在眉睫。
「5G時代用的所有電子類產品都將變得越來越複雜,裡面的元器件數量越來越多,實際設計也越來越複雜,並且標準也會越來越高。傳統設備搭配人工已經達不到客戶要求,必須要上新技術,不然人工成本已經遠遠超過其客戶可以承擔的部分。」蔣帥稱。
在智慧垃圾處理方面, 基於區塊鏈的物聯網技術也在發揮著作用。林客蒎總經理陳桂林表示,其公司首次提出了以區塊鏈思維分布式源頭治理溼垃圾,從而真正實現垃圾「三化」的要求。
「我們搭建的物聯網大數據管理平臺目前已經在與政府相關部門對接。通過這個數據平臺,可了解各個區域的垃圾產生及處理情況。另外,我們採用華為海思物聯網模塊,可遠程操控。用戶不需要擔心垃圾設備的工作情況。區塊鏈的底層架構設計,為未來數位化發展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陳桂林表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哪些行業或服務場景,商業思維的打造都是技術長期沉澱及落地的底層邏輯。某機構投資人就直言,項目技術型的公司很容易在技術思維和商業思維之間架起鴻溝。
直擊行業「痛點」,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
不可否認,技術層面的創新與成熟仍舊是物聯網驅動產業變革的關鍵,但技術商業化應用的前提一定是緊抓行業痛點,深度剖析客戶的需求。
以摩馬智能為例。據悉,摩馬智能為應用開發者提供人工智慧開發平臺,以搭建仿真環境並進行主動學習。其主要面向工業機器人產業,通過AI技術為工業機器人進行科技賦能。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行業的痛點非常明確。一方面,機器人部署時間長成本高,部署效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使用過程中柔性化程度不足。」摩馬智能CEO高芮表示,摩馬智能致力於解決這兩大痛點,不僅服務於機器人本體公司,還服務於機器人集成商,目前也有較好的商業落地。
在智能倉儲、物流等領域,瀚示物聯網率先切準了傳統倉庫、撿貨等效率低下的問題。以此為指引,瀚示物聯網通過數據基建與自動化等方式提供了智慧化的解決方案,目前也與國藥、富士康等多家知名企業達成了合作。
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一個貨位物聯網節點的系統方案,我們主要針對智能物聯網、智能醫藥、新零售等行業,通過WCS接入用戶網絡。我們的產品屬於物聯網智能賽道,通過智能倉儲的智能導購系統解決倉儲管理中的揀貨環節。」瀚示物聯網總經理崔瀚稱。
「我們企業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即是依託在全球物聯網行業豐富的生態資源,從蜂窩無線通信模組入手,實現物聯網核心區塊鏈應用生態構建。」摩聯信息副總裁湯敏表示,全球蜂窩模組的發展在接下來三到五年會達到5億片,這其中,公司目前已經合作的品牌佔到全球的70%。
圖片來自網絡
在湯敏看來,新基建概念推出以來,物聯網、區塊鏈或5G人工智慧技術等都已變成了新型基礎設施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結合起來就能夠解決各個行業過去發展當中的痛點。
而「區塊鏈+物聯網」的生意模式一旦跑通,連接數或者業務規模將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