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始,在歷史文獻中又稱惠始、慧始。他生活的年代大約在 360~435年,也就是在十六國末至北魏初期。
現存有關他生平最早的記載是南朝梁慧皎的《高僧傳》和《魏書·釋老志》。另外還見於唐道宣《廣弘明集》和《集神州三寶感通錄》、道世《法苑珠林》、宋祖琇《隆興編年通論》、本覺《釋氏通鑑》、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覺岸《釋氏稽古略》、熙仲《釋氏資鑑》、明心泰《佛法金湯編》以及收錄於《朝鮮金石總覽》的新羅學者崔致遠所撰《鳳巖寺智證大師寂照塔碑》等。
民國初年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載:「沙門曇始,關中人,以鳩摩羅什為師,多異跡,足白於面,雖跣涉泥水,未嘗沾溼,時稱為白足和尚。見《高僧傳》及《雞蹠集》。」
曇始禪師是中國佛教東傳的先行者,是朝鮮、日本佛教文化的鼻祖。他為東亞各國文化的傳播交流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而太原狼虎寺是他東傳佛教唯一可考的基地。
後世人提到他時還與「赤髭」連用,「赤髭白足」。再後來更進一步將「赤髭白足」,「白足和尚」都泛指有道行的僧人。自唐宋到明清詩中多有提及,被世人廣為流傳。
《曇始行狀記》原文
歷代詩詞解高僧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引:「備將迎者皆赤髭白足之侶。」
唐 劉禹錫 《海門潮別浩初師》:「前日過蕭寺,看師上講筵。都上禮白足,施者散金錢。方便無非教,經行不廢禪。還知習居士,發論侍彌天。」
唐 李商隱《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白足禪僧思敗道,青袍御史擬休官。」
唐 李白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詩:「 吳風謝安屐,白足傲履韈。」
宋 蘇軾 《贈江州景德長老》詩:「白足高僧解達觀,安排春事滿幽欄。」
宋 陳師道 《送倫化主》詩:「赤髭白足可憐生,躡蹻擔囊壯此行。」
明 袁宏道 《別黃道元信筆題扇上》詩:「乞飯隨白足,傭經皈大聖。」
清 乾隆皇帝 《清涼石》:清涼山裡清涼石,恰似東坡鑿井泉。白足僧人冀檀施,鞠躬扛動表虔誠。
清 孫枝蔚勝音上人持張虞山書見訪兼示與淮上諸子唱和》:「謝客常晏坐,觀心頗自如。白足忽到門,手持老友書。」
清 厲鶚 《雪後寶石山》詩之二:「塔院微鐘斷煙火,耐寒猶有赤髭僧。」
清 戴璐 《藤陰雜記》卷八:「赤頿爭赴集,白足競駢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