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傳奇人物之---神僧曇始---中國佛教東傳先行者

2021-01-07 阿虹看世界

曇始,在歷史文獻中又稱惠始、慧始。他生活的年代大約在 360~435年,也就是在十六國末至北魏初期。

現存有關他生平最早的記載是南朝梁慧皎的《高僧傳》和《魏書·釋老志》。另外還見於唐道宣《廣弘明集》和《集神州三寶感通錄》、道世《法苑珠林》、宋祖琇《隆興編年通論》、本覺《釋氏通鑑》、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覺岸《釋氏稽古略》、熙仲《釋氏資鑑》、明心泰《佛法金湯編》以及收錄於《朝鮮金石總覽》的新羅學者崔致遠所撰《鳳巖寺智證大師寂照塔碑》等。

民國初年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載:「沙門曇始,關中人,以鳩摩羅什為師,多異跡,足白於面,雖跣涉泥水,未嘗沾溼,時稱為白足和尚。見《高僧傳》及《雞蹠集》。」

曇始禪師是中國佛教東傳的先行者,是朝鮮、日本佛教文化的鼻祖。他為東亞各國文化的傳播交流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而太原狼虎寺是他東傳佛教唯一可考的基地。

後世人提到他時還與「赤髭」連用,「赤髭白足」。再後來更進一步將「赤髭白足」,「白足和尚」都泛指有道行的僧人。自唐宋到明清詩中多有提及,被世人廣為流傳。

《曇始行狀記》原文

山右石刻叢編

歷代詩詞解高僧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引:「備將迎者皆赤髭白足之侶。」

唐 劉禹錫 《海門潮別浩初師》:「前日過蕭寺,看師上講筵。都上禮白足,施者散金錢。方便無非教,經行不廢禪。還知習居士,發論侍彌天。」

唐 李商隱《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白足禪僧思敗道,青袍御史擬休官。」

唐 李白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詩:「 吳風謝安屐,白足傲履韈。」

宋 蘇軾 《贈江州景德長老》詩:「白足高僧解達觀,安排春事滿幽欄。」

宋 陳師道 《送倫化主》詩:「赤髭白足可憐生,躡蹻擔囊壯此行。」

明 袁宏道 《別黃道元信筆題扇上》詩:「乞飯隨白足,傭經皈大聖。」

清 乾隆皇帝 《清涼石》:清涼山裡清涼石,恰似東坡鑿井泉。白足僧人冀檀施,鞠躬扛動表虔誠。

清 孫枝蔚勝音上人持張虞山書見訪兼示與淮上諸子唱和》:「謝客常晏坐,觀心頗自如。白足忽到門,手持老友書。」

清 厲鶚 《雪後寶石山》詩之二:「塔院微鐘斷煙火,耐寒猶有赤髭僧。」

清 戴璐 《藤陰雜記》卷八:「赤頿爭赴集,白足競駢闐

相關焦點

  • 莊春江 | 佛教僧團的分化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僧團的第二階段分化,不會晚於阿育王時代,而第一階段的分化,當然早於第二階段,但卻不會早於毘舍離七百結集。  僧團的分化,大約一直持續到西元前一世紀初期,大乘佛法萌芽、發展後為止。分化出來的部派,有十八部或二十部之說,實際上,到後來支末的分化,可能還不只這個數量。
  • 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白馬寺
    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 【高僧傳白話】東魏洛都融覺寺釋曇無最 生平歷史紀實
    釋曇無最,俗姓董,武安(今河南安陽)人。靈悟過人,博覽玄籍。少年時就出家修道,名聞朝野,乃佛門之良將,護法之金城湯池。他廣誦經論,特重律藏。
  • 中國漢傳僧服知多少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佛法傳入中國近兩千年,但是在漢族、藏族、傣族等民族間存在著不同的佛教系統,傳流時間也有先後。因此各族的僧侶服裝各不相同。特別是在漢族中由於地區大廣。葛洪作《字苑》,始改從衣。按外國通稱袈裟,此雲不正色。……真諦三藏云:「袈裟此雲赤血色衣」。「 後來印度的佛教,當佛滅後二百年至五百年之間,在教理上分為二十部,在戒律上分為五部。於是三衣顏色各有不同的規定,以標幟自己的宗派。如後漢安世高譯《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述袈裟顏色時說:」薩和多部者,博通敏智,導利法化,應著絳袈裟。曇無德部者,奉執重戒,斷當法律,應著皂袈裟。
  • 佛教:行策、實賢、周夢顏、彭紹升,兩僧兩居士,使淨土再次興盛
    淨士法門逐漸取代禪學的地位,成為在佛教界和社會上最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佛教信仰和實踐,是清代佛教的一個突出特點。總的說來,淨土的興盛與禪學的沉寂是同步的,這個轉折發生在雍正時期。在這個轉折的過程中,長江流域的中下遊地區成為淨土興盛的中心,出現了多個淨土宗的重要人物。
  • 《俠僧探案傳奇》:近年最好看的國產武俠劇
    菲尼今天要強烈推薦這部《俠僧探案傳奇》,真是難得的一部口碑作品!神劇情、好畫面、近幾年看到的最牛武打戲,兄弟情、男女情、陰謀論、冷笑話、腐……樣樣都有。強推!強推!系列共分十部,每部標準時長90分鐘。是的,就如權力的遊戲等美劇模式一樣。而其統一的豆瓣高分,更證明了這系列一以貫之的穩定品質。
  • 李智君 ‖ 「夢」在佛教早期東傳中的媒介作用
    不僅夢通金人的是漢明帝,「漢地有沙門之始也」,亦是漢明帝甚加賞接攝摩騰,於城西門外立精舍以處之。《後漢書·西域傳》則進一步強化了帝王們在佛教東入漢境時的助推作用:「楚王英始信其術,中國因此頗有奉其道者。後桓帝好神,數祀浮圖、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後遂轉盛。」
  • 佛教:獨特姓氏的戒疤漢僧
    據《高僧傳》卷五中說,魏晉時期佛門弟子都是依師承為姓,姓各不同;後來道安大師發現,原來出家人的姓氏太過混亂,不適宜佛教的統一和發展,就提出「佛以釋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從佛之氏,即姓釋。」從此,佛教對中國的社會生活逐漸有了重大影響,漢地僧人的姓氏通稱為「釋」的傳統也流傳了下來。
  • 學術|北魏平城佛教藝術與後秦長安的關係
    據宿白先生研究,第一期僅開鑿五窟,為現編第16-20窟俗稱「曇曜五窟」,開鑿於和平(460-465)初年。「曇曜五窟」的開鑿時間與炳靈寺169窟相距約40年,是繼十六國之後再次大規模開窟造像之始。筆者發現,這兩個地點造像的題材、樣式與風格存在著很多相似因素。
  • 唐朝的佛教文化對日本佛教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有多大
    唐代長安城不但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佛教的中心。長安城內宏偉的佛教寺院、規模空前的譯經事業、諄諄善誘的高僧,吸引著遠道而來的日本學問僧、請益僧。(學問僧,來唐學習佛法的僧侶;請益僧,已在本國學有專長,帶著疑難問題來唐質疑問難的僧侶。)波濤洶湧的東海,並不能阻擋日本僧人追求佛理、質疑問難的決心。
  • 中國第一首以茶為主題的茶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生前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盛唐之下,最後經歷了安史之亂。詩人生平與朝代對照biao一、讀詩、品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名:為了答謝侄子中孚禪師送的玉泉山仙人掌茶,特作此詩。(經常聽說玉泉山的山洞有很多的乳窟,蝙蝠倒掛在清溪之上,看上去像白色的烏鴉)詩的三四句寫仙人掌茶長在乳窟的石崖上,採之服用有的功效,潤肌強骨的功效。詩的五六句寫仙人掌茶樹齡高,樹枝相連,但綠綠蔥蔥。加工方式為日曬。詩的後主要抒情作用。
  • 竟沒想到,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都源於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幾千年了,不僅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漢語的詞語發展也產生了很多的影響。當今我們經常說的詞語,如「真諦」、「在劫難逃」、「當頭棒喝」,都是出自佛教的。來自佛教日常的詞語不看僧面看佛面這句話原本出自吳承恩所作《西遊記》,意思是請看第三者的情面幫助或寬恕某一個人。佛,說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僧是佛往世時候的弟子。無事不登三寶殿漢地佛教信眾心中,「三寶殿」是非常神聖的地方,這個詞語就是源於這個意義,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沒有事情不會上門。
  • 玉泉山 —— 一座舉足輕重的秘密御花園
    屆時,三大頂級重器——磁胎洋彩藍耳百鹿尊、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玉泉山」圖瓶以及洋彩皮球錦紋罐將矚目登場。在此之前,我們邀請了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資深專家連懷恩帶我們追根溯源,探究玉泉山這一舉足輕重的秘密御花園,從而了解更多「玉泉山」圖瓶背後的歷史內涵。
  • 佛教護法神:韋馱菩薩
    韋馱菩薩是佛教的護法神,頭戴盔帽,身披甲衣,手持金剛降魔杵,為武將形象,面對大雄寶殿,關注出入行人的動向。原來韋馱菩薩與哼哈二將、四大天王都是佛教的護法神,共同擔當寺院的保衛工作,但他們各有分工。韋馱,又叫韋琨,韋馱天,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八大將之一,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大將,合起來是三十二將,韋馱菩薩居三十二將之首。
  • 揭秘佛教護法伽藍菩薩武財神關公的前世今生
    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以上是小說中的描述,那麼關羽成為佛教護法菩薩以及武財神,事實經過如何呢?
  • 中國佛教文化常識
    著有《學成語,講故事》、《中國佛教文化傳說》等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佛教的起源,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佛教諸神的由來,佛教的教義和經典,佛教寺院格局和僧眾的生活;作者在參考眾多史料和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簡明易懂的語言來敘述中國佛教的基本知識(如教義、教派、經典以及中國佛教寺院僧眾的儀軌與日常生活),佛教對中國文化(如語言、書畫、文學、戲劇、音樂等)的影響,中國佛教名勝古蹟的來由與傳說等
  • 古代世界的形成(下)——佛教中國化
    (圖片來源:IC Photo)【文化的江山】劉剛/文佛教中國濫觴佛教何時傳入中國?有認為,在秦漢之前,春秋戰國之時。王嘉《拾遺記》說,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國即印度,有術士來朝,「五年乃至燕都」,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三》說是「佛法入中國之始」。
  • 關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供養關公有何功德?
    自隋唐之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北派禪宗神秀大師將關公尊為伽藍護法神以來,漢傳佛教便以關公形象為伽藍護法神的代表,從此,世人便尊稱關公「伽藍菩薩」,至今已有上千年之久。伽藍神具有賞善罰惡、監察戒律、維護寺院清淨,保護修行者等多種神職,一般被供奉在與祖師殿相對應的伽藍殿中。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七: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是唐朝最為著名的三藏法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也是唯識宗的創始者。玄奘大師於公元600年出生在今洛陽偃師陳河村的玄奘寺。玄奘的父母早逝,他於13歲時出家,之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分歧,難得定論,決心去天竺國(今印度的古稱)求經。公元627年玄奘請求唐太宗允許他西行求法,但沒有得到唐太宗批准。
  • 詳解佛教僧服「海青」
    佛教「海青」也就是大袍,是我國僧團中主要的服裝之一。因它的款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也叫做「大袍」。 「海青」這一名詞,在辭源裡解釋它說:吳中稱衣之廣袖者為「海青」。按李白詩:「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蓋言廣袖之舞,如海東青也。今亦稱僧衣曰「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