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校學生會對枯燥、艱澀的高等數學感到頭疼,西南交通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趙海良將「甄嬛體」應用到高等數學課堂上,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古色古香的「甄嬛體」。趙海良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次用「甄嬛體」講授高等數學是在去年。當時偶然看到家裡人在看《甄嬛傳》,發現裡面的人物對話挺有意思的。
積分路徑為一姣好半圓,人見人愛;
被積函數,憨厚樸實,給人以喜感,但二者同臺,不搭調卻也是真真的。
細細品之,如直接計算,勞心傷神事小,辜負格林美意事大;
若讓他人看了去好生尷尬!若是補一直線圍圓造域,再借green(記者註:格林)巧力,拆補安撫,化繁為簡,想必是極好的!
如此行事,上慰師心,下順生意,也不負格林恩澤。
趙海良表示,同學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網,說明網絡上肯定有吸引他們的東西。作為老師應及時去了解網絡上一些比較有趣的事物,把高深的數學思想,用一種學生們都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或載體傳遞給學生。在不失其嚴謹性的同時,讓學生樂於接受和轉發,藉此讓他們牢記於心,這就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了。
延伸閱讀板書「美過PPT」 7旬教授走紅網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梁昌洪授課的照片走紅網絡,其手寫的課堂板書被網友稱讚「比PPT還好看」。
歲的梁昌洪從教幾十年,是國家級教學名師,一直堅持手寫板書、脫稿講課。他說,「教學就怕認真二字,教師為一堂課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在學生的成長上看到多少回報。」
手寫板書
為讓枯燥的理工科內容生動起來,他在板書裡插入手繪漫畫,網友贊「比PPT還好看」。
梁昌洪是我國微波和電磁領域知名學者。儘管已74歲高齡,他依然活躍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講臺上。為了讓枯燥的理工科內容生動起來,他在板書裡插入手繪漫畫,牛頓、愛因斯坦的頭像都畫得惟妙惟肖,堪稱「西電一絕」。
日前,梁昌洪授課的照片和他的課堂板書在網絡熱傳,獲贊「最美板書」,有網友評價「比PPT還要好看」,「值得欽佩」。
「我從小喜歡繪畫,沒想到無心練就的童子功竟能在教學中派上用場。」梁昌洪說,板書看似書寫慢、耗時長,實際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果、學生才能吸收得好,雖然教師辛苦些、困難些,卻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基礎紮實的學生。「教學就怕認真二字,教師為一堂課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在學生的成長上看到多少回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二學生郭敏智告訴南都記者,無論是研一的公共基礎課《科學的精神與方法》,還是研二的專業課,梁昌洪的課總是一座難求。「梁老師上公共課時,容納100多人的教室座無虛席;講專業課時,不僅學生很積極,很多老師都慕名來聽。」
在該校組織的匿名評課中,電子工程學院的一名學生評價:梁老師的板書條理清晰、工整、速度極快,採用多種顏色的粉筆書寫,富有美感,示意圖、關係圖、對比圖等簡潔明了,已經成為他的「招牌特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吳邊,曾是梁昌洪的學生,如今在同一課題組工作。
吳邊告訴南都記者,他至今記得2003年讀大三時第一次聽梁老師講課的情境,那門《微波技術基礎》當時剛被評為首屆國家精品課程,「兩節90分鐘的大課,梁老師每節要寫滿4塊黑板,課間休息時全部擦掉,然後再寫4塊。」吳邊說,「梁老師的板書很有特點,每塊黑板怎麼用都是提前規劃好的,條理清楚,知識點明確,內容以精取勝。」
脫稿講課
當校長時仍堅持給本科生上課,上課不帶講義,8塊黑板的板書完全脫稿。
自1967年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以來,梁昌洪已在三尺講臺耕耘了半個多世紀。1992年至2002年,梁昌洪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即使行政工作繁忙,他也一直堅持給本科生講課,一學期少則一門課,多則好幾門課,內容涉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複變函數》、《微波技術》、《電磁場》、《微波測量》等。
梁昌洪笑言,講課就像唱戲,只要半個月不講,他就講不了。「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如果不想講課,別說當校長,當個學院院長就可以不講。你要是想講,當什麼都可以講。做別的事情也是一樣的道理。」
吳邊告訴南都記者,梁昌洪對教學始終充滿熱情,並發自內心地享受這件事。梁昌洪上課不帶講義,全程脫稿。「兩節大課,8塊黑板的板書,梁老師都是完全脫稿的。除了板書,梁老師連時間都把握得非常精準,在下課鈴響之前,剛好講完。功夫都在課外。」
學校裡有不少老師見過梁昌洪備課。即使每年講同一門課,梁昌洪從不馬虎,每次備課時他會用幾張白紙將這節課要講的內容重新梳理一番,概括要點,設計板書底稿。每次上課前,他還會提前半小時到教室,在腦海中對內容做最後的回憶梳理,他稱為「心到」。
「知識在更新,教學對象也在變,每堂課都應該不一樣。」梁昌洪說,「史學大師陳寅恪在學術研究中堅持『書中有的不講』,別人講過的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的『三不講』原則,我比不上他,我只能要求自己每門課都認真準備,講之前都重新備課,每次都力爭有新內容、新思想。」
郭敏智告訴南都記者,梁老師的課堂氛圍活躍而嚴肅,「活躍是他鼓勵每一個學生和他進行平等的交流探討;嚴肅是他的課堂從不允許學生上課玩手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梁昌洪在「智慧樹」在線教育平臺開設的《科學的精神與方法》入選,2017年共計58所高校5474人完成了該課程學習。
著作等身
已出版約20本,其手寫教學筆記已由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
除了課堂板書,梁昌洪的教案和講義也均為手寫,筆跡整潔,插畫生動。
該校圖書館曾展覽過梁昌洪手寫的教案和教學筆記21冊,均寫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紙張已經泛黃,但字跡整齊如一,宛如印刷品。在一些學習論壇,有網友分享梁昌洪的手寫講義圖片,引來諸多好評,「資源非常珍貴,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梁昌洪的教學筆記甚至遠播海外。2017年1月,他手寫的教學筆記N oteson the Ellip-soidalFunction已由世界上最大科技出版社之一的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
除了教書育人,梁昌洪畢生重視著書立說。截至目前,他已經出版了《計算微波》、《簡明微波》等科學專著、經典教材、科普讀物和科學精神探索著作約20本。
吳邊說,上述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中。梁昌洪退休後仍筆耕不輟,「每年我們都會收到老師的一本新書,他充沛的精力和對學術的熱情,讓我們非常欽佩。」
甚至,梁昌洪還出版過純手寫版的專著。2012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將梁昌洪所著《計算微波》的手寫稿作為「典藏版」出版,全書共63萬字、935頁,均由梁昌洪一筆一划寫成。
陝西省教育廳在其官微發布《計算微波(典藏版)》的照片,並評價道:「為這樣的手寫珍品點讚……這935頁,不僅是科學與美學的融合,更是大家風範與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體現的是功夫,彰顯的是情懷,流露的是對教育的滿腔熱情!」
據了解,《計算微波》最早出版於1985年10月,是我國第一本計算機與微波相結合的專著。1987年,該書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次年又榮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據《西電科大報》透露,梁昌洪曾「四易其稿,八開紙的手稿就有半尺厚。」
來源:綜合新華網 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