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巴巴看著這些鐵傢伙佔這麼大一片地方,可就是不能停車,你說氣不氣人!」自從7月份北京主要城區全面實施路側停車電子收費以來,社區內部停車資源充分開發利用的需求陡然上升。近日,本報陸續接到一些讀者對社區裡機械立體停車設施閒置的投訴。於是記者調查了西城區安德馨居和昌平區天通苑西三區等社區的立體停車設施,探究它們究竟為何閒置?
案例1
樓間擠進袖珍車庫
閒置多日「藏汙納垢」
從南門一進入安德馨居東區,記者便感受到小區車位之緊,小區道路兩側的地面停車場車停得滿滿當當,連禁止停車的消防通道都被一輛私家車佔去大半。在東區南部的126號樓附近,記者找到了居民投訴的那個立體停車庫。
這是一個寬約8米、長約5米的橫移式立體停車庫,是記者採訪中發現最袖珍的立體停車設施。雖然所能容納的車位只有8個,但它佔地面積小,剛好能夠「塞進」社區居民樓之間。該停車庫有3層,地面上的2層除去一個交換車位,分別有3個可停車位,地下一層有2個停車位,這樣最多可同時供8輛車停放。停車場的橫梁上貼著停車注意事項和廠家「解決停車難」的廣告詞。立柱上的操作說明顯示,車主只需刷卡便可啟動停車設備,如遇緊急情況可按下緊急按鈕並通知管理員。
位於安德馨居東區南部的「袖珍」立體停車場
可惜的是,這個車庫中一車未停。記者現場看到,入口處用黃色的鐵網擋住,內部也早已成了垃圾的藏身之地。車庫地面積了厚厚的一層灰,角落裡落葉和塑膠袋纏繞在一起,看起來閒置已有些時日。
正在「車叢中」晨練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小區車位根本不夠,兩年前聽說要建立體停車庫,大家都覺得是好事,「哪知道建好以後它會成擺設,不僅沒停上車,還佔了一大塊地,鍛鍊都沒地兒了」。說起此事,老人頗為不悅。據了解,閒置的立體停車庫佔去四個車位,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區車位更顯緊張。住在旁邊的居民對於車庫影響採光和景觀等問題也頗為不滿。
居民樓間「塞進」這麼大個鐵傢伙,擠得老人沒地鍛鍊
案例2
500車位僅停一輛
「立體停車」成雞肋
無獨有偶,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也出現了閒置的情況,但相比僅有8個車位的安德馨居立體停車庫,這個立體車庫的體量大得多。
記者在現場看到,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位於天通苑西三區東北角,與小區僅一街之隔,而且這條街溝通了太平莊北街和天通苑地區的交通幹線立湯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卻沒有帶來預想的經營效果。
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
7月19日記者走進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一位保安正在掃地,後面掛著一條車位預訂出租的橫幅,偌大的停車場十分冷清。其管理與維修服務招標公告顯示,停車庫佔地3795平方米,招標人為北京市昌平區城市管理委員會;而一款停車軟體顯示,該立體停車庫有車位1500個。該車庫目前由北京順天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管理。
該立體停車庫有兩個樓層,每一樓層有兩個停車層,停在二樓的車輛需要靠直升電梯運送。只有地面一樓有車輛停放,二樓整個樓層超過500個車位中,竟然僅停了一輛車。而記者現場注意到,與安德馨居東區相似,其立體停車庫附近的地面停車場上,空餘車位已經所剩無幾,而小區內,幾乎每一棟樓樓下都停滿了車,已經很難找到地面停車位。
7月19日下午,天通苑西三區偌大的立體停車庫二樓只停了一輛車
探因
立體車位定價左右為難
安德馨居和天通苑西三區這兩處立體停車設施都處於停車需求大,車位緊張的社區,為何閒置?
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對面的地面停車場,車停得滿滿當當
帶著疑惑,記者撥通了安德馨居物業的電話,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立體停車庫是2017年建成的。由西城區房屋土地經營管理中心投資建設,建成後歸小區物業管理維護,但目前「不具備停車條件」。據說原先預計建設一個300個車位的大型立體停車庫,但最後只建了一個這麼小的。「可能它是個試點,根據使用情況還將在其他社區推廣。」
該工作人員坦言,小區車位緊張,物業也想啟用該停車場,可這類電動立體停車庫需要專人操作,而車位租金和僱人的費用難以平衡,所以遲遲未用。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小區目前的停車費為每月300元,8個車位每月收取租金2400元,「可現在這個錢根本僱不到人」。且為保障停車場24小時開放,就需要3位停車管理員。這樣一來,物業每月還需要倒貼資金維持立體停車庫的運作,得不償失。
如果說小型立體車庫管理運營成本高缺少規模效應,但天通苑西三區的大型立體停車庫為何閒置呢?記者在天通苑社區網上發現了一些線索。早在今年4月份,便有居民反映該立體停車庫建成後閒置5年,是因為收費不合理:一樓的地面停車場每年收費1800元,二樓收費為3000元。但對此昌平區城管委給予否認:2019年之前由於設施未正式移交,車庫只啟用了一層,其餘未使用。2019年1月份立體停車庫正式移交後,立體車庫所有停車位投入使用。根據立體停車庫經營成本核算,立體停車庫車位統一定價為250元/月。為了給予小區業主優惠,業主辦理立體停車庫車位後,也享受小區內免費通行的相關政策。
而且,近兩個月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的停車費有所下降。日前,記者撥打了該車庫的車位預訂電話,工作人員表示,該立體停車庫一個車位租金為一年2400元,保證有車位;而小區內的路邊停車位一年租金為1600元,儘管沒有固定車位,但車主還是傾向於小區路邊停。
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一樓掛著招租的橫幅
除了租金高,停車不便也讓天通苑西三區立體停車庫失去吸引力。一位住在天通苑西三區23號樓的業主表示,23號樓位於小區較中心的位置,車停在小區裡面很方便,需要用車的時候直接下樓就能開走,若停在立體停車庫,還要走到小區外,再等待管理員為其取車,多花了很多時間。
記者手記
運營模式待創新
記者研究了幾個社區的案例發現,由於立體停車設施前期投資大,如果找不到適合的車位定價和良好的運營模式,則難以為繼。而且機械立體車庫屬於特種設備,維保成本較高。一旦閒置,設施露天放置很快就會造成損壞,隨之技術過時,設施淘汰,再次維修啟用的價值也不大了。最終它就成了小區裡一堆破鐵架子,不了了之。
為此,記者輾轉聯繫到一位大型專業停車管理服務公司的負責人,了解內部情況。
「建一個三層樓、100個車位的立體停車庫50萬起步,而路側的停車場基本不需要成本。」這位負責人表示。從立體車庫的運營者角度分析,他們面臨著收支難平衡問題,除了運營成本,還有巨額的前期投入。立體停車庫造價高昂,特別是一些採用新技術的,一個車位整體造價在1萬元到2萬元之間。
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停車行業人員流失特別快,「送快遞月賺8000元不是夢,但停車管理員的月均工資只有3000至5000元,人力市場就是這樣的行情。」許多管理員工作不久便轉投其他行業,尋求更高的薪資空間。
管理員的流失也意味著立體停車庫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降低。停車場需要按照車流量分配管理員的人數,一個雙層的停車場在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個管理員,兩人負責操作升降機,兩人在入口和出口處負責登記和收費,高峰期則需要增派人手。如果人手少了,前來取車的車主就需要排隊,這會浪費車主更多的時間,進一步降低車主使用立體車位的意願。
車被「懸在半空中」咋辦,這是車主們的一大擔憂
車主們不願意把車停在立體停車庫,除了怕麻煩,還怕出事,萬一自己「被懸在半空中」咋辦?立體停車庫事故的新聞不時出現在報端,也讓一些車主心存疑慮。但他認為不必多慮,據2010年頒布的《機械式停車設備通用安全要求》,機械式停車設備的經常性檢查不應少於每月一次,定期檢查不應少於一年一次。不少大型停車管理公司實行分片負責制,「誰的停車場出了事故,分區從上到下連帶賠償,這樣在每個環節增強責任心,減少事故隱患。」
來源:黨報幫您辦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