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大益華府小區業主將車停在立體機械車庫 車輛竟從四層車位掉下來

2020-12-22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0日訊 青州大益華府小區已經交房有五六年的時間,不過與其他小區一般地下車位的停車方式不同,這個小區採用的是多層機械車位。前兩天,業主王女士家把車停在了自家車位上,可不久之後,一聲巨響,王女士家的車從四層停車位上掉了下來。

自家車從四層停車位上掉下來

青州市民王女士對記者說:「10月1日的晚上八點,我對象停好車以後,就吃飯去了,然後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聽到下面哐當一聲,然後下邊業主就給我打電話,說是我的車已經從車位掉下來了。」

停得好端端的車怎麼會突然掉下來?王女士趕緊下樓到車位旁查看,眼前的一幕讓她難以置信——自己家的車翻了個底朝天,車身已經被壓扁,車玻璃也散落一地。看著迷惑不解的王女士,一位停車的鄰居告訴了她剛剛發生的驚魂一幕。

王女士回憶說:「車位升到四層的時候,下邊的業主開車進去,停好了車以後還沒下來,然後我的車就掉下來了,一個女的剛抱著一個孩子,從這走過去,那個車主出來說,就差一點砸到我的老婆孩子,把我嚇壞了。」

王女士趕緊聯繫小區物業進行處理,但遲遲沒有負責人出面,到了第二天,物業才主動找到王女士,要求挪車。

「物業就到我們家,讓我們把車挪走,說是影響鄰居關係,我說你沒出個解決方案,我不敢挪走,我的車好好停著,就這樣翻下來了,你得給我個解釋。然後10月3日的晚上,半夜一點,物業偷偷地用叉車把車推到這邊來了。」王女士說,小區車位屬於地下機械車庫,當初花了5萬塊錢購買的,一直也是由物業負責管理,自己按時交納相關管理費用,但在使用過程中,問題一直不斷。五年間,已經有不少車輛在停車時發生傾斜甚至被擠壓的情況。

事故原因各執一詞 賠償方案難達成

對於自己的車掉下來的原因,物業這樣給王女士解釋,並且給出了賠償方案。物業給賠五千塊錢,責任三七分,大部分責任在於王女士,說操作不規範,應該是車頭朝裡,王女士當時是車頭朝外。

對於物業的解釋,王女士不能接受,在她看來,自己停車方式固然值得商榷,但事故原因並不在此:「這個車位升到五米多高還震動,這個車一進去就晃動得特別厲害。當時三層的車頭(移位)還差一公分就掉下來了,(我們的車)手剎都拉著。」

王女士的車是2011年購買的海馬騎士,雖然有些年頭,但車況一直不錯,物業給出的五千塊錢的賠償,與她的預期相差巨大。

王女士說,修車大概需要花費四五萬錢,她認為是車位的問題導致事故的發生,所以物業應該要負主要責任,承擔大頭的維修費用,同時,王女士還要求物業要對小區車位進行全面檢修整改。

小區物業負責人李經理表示:「第二天我們找了特檢院,對我們的設備進行了現場勘察和檢測,現場結果證明我們的設備是正常運行,沒有問題的,當天下午市場監管局也對我們設備進行了相關手續的檢驗檢查,證明我們的設備是能正常運行。當時王女士的車雖然拉著手剎,但是前後輪胎都能轉動,相關部門初步鑑定是王女士的車制動存在問題。至於車輛制動問題是在摔之前還是之後出現的,只能找鑑定機構進行檢驗。」

事故發生後,物業請汽修店鑑定車輛價值,估值在1.5到1.8萬之間,這與業主王女士期待的最低3.5萬賠償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對此,李經理建議王女士通過司法程序處理。

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法律服務團律師郭靜說:「如果經過鑑定,停車的這個設備在使用時存在產品質量缺陷,那麼物業公司就要佔主要責任。如果經過鑑定確定該機械停車設備使用時不存在產品缺陷,那麼也並不能夠免除物業公司作為管理人的過錯責任。首先,物業公司在該設備使用時應當有相應管理人員在場,並且應當及時對業主未按照規定停車入庫的行為予以勸阻。」

編後:物業方面認為是王女士停車不規範,導致了事故的發生。眼下,雙方是各執一詞,還得由第三方機構進行鑑定,確定事故的原因。但是,這個事情也暴露出了這種立體機械車位存在的隱患,不管是要在這種車位上停車的車主,還是這種車位的管理方,都應該以此為鑑——車主一定要按規範停車,而管理方也要定期維護檢查,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相關焦點

  • 北京多地路邊停滿車,周邊立體車庫空蕩蕩成雞肋,車主為何顧慮多
    近日,本報陸續接到一些讀者對社區裡機械立體停車設施閒置的投訴。於是記者調查了西城區安德馨居和昌平區天通苑西三區等社區的立體停車設施,探究它們究竟為何閒置?案例1樓間擠進袖珍車庫閒置多日「藏汙納垢」從南門一進入安德馨居東區,記者便感受到小區車位之緊,小區道路兩側的地面停車場車停得滿滿當當,連禁止停車的消防通道都被一輛私家車佔去大半。
  • 小區車庫未售車位突然打上地樁不讓臨停
    小區地下停車庫負一樓大部分未售車位被打上了地樁,無法臨停。家住渝北區象嶼兩江公元小區的胡先生向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反映:小區車庫未售車位一直是用作臨時停車位,上周突然大部分被打上樁子,現在車庫僅剩的一點臨停車位根本停不下,導致小區某出口公路兩旁停滿了車輛,出入十分不便。
  • 每個車位租賃費48000元、租期30年,鄭州這小區的立體車庫很吃香
    「到了晚上七八點,你能想到的停車的地方都被停上了,回來晚的很多車就沒有地方停。」小區居民林先生說。  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郭經理說,小區有近800戶居民,約360輛車。「把犄角旮旯算上,也就能停200多輛車。」郭經理說,車輛有時候佔據著消防通道,解決的方法,最好是能在有限的地面上增加車位。
  • 私家車越來越多 小區車位車庫買還是租?
    如今城市裡的私家車越來越多,可停車位卻越來越難尋覓,許多居民小區裡的車庫、車位往往是一位難求,甚至在一些單位的家屬院附近還出現車輛把周圍道路停滿的狀態。針對這一現狀,購房時是否應該連同小區車位、車庫一併買下?
  • 海口私家車從車庫6樓掉下來 物業:待廠家查明原因
    一聲巨響,29日傍晚6點左右,海口天龍閣小區業主郭先生回到小區後被嚇一大跳,他發現自己的私家車突然從小區智能停車庫六樓連同停車架直接掉落下來,車輛損壞嚴重。 智能停車庫把車「摔」了記者在現場看到,郭先生的車發動機漏油,擋風玻璃碎裂,車頂凹陷,部分零部件脫落,車門也因為巨大的撞擊被震開。
  • 泰安一小區業主停車成難題:車位「只賣不租」,想買車位又沒有產權證
    業主停車犯愁:小區車位只賣不租,不買不讓進小區 「我們業主的車輛都停在小區外面的沿街上,地下車庫基本都是空的。」泰安市大展鴻府小區的業主李先生說,由於小區的車位只賣不租,實行「人車分流」後給沒買車位的業主帶來極大不便。
  • 青島某小區車位不足,物業出方案:抓鬮或一半一半輪流停……
    >而新建小區即使按1:1配置車位,但很多家庭擁有不止一輛車了,車位依然緊張。@小海風吹來:車多車位少的情況下,應該說這是兩個比較公平的方案,每年一輪,不管是輪停還是抓鬮,每家每戶的機率基本上是一樣的,只不過這兩個方案不應該是物業提出來,而應該是業委會提出來然後組織業主大會投票。
  • 「神車位」與車同寬,比車還短 600多萬建的機械車庫成擺設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12月14日 訊日前,家住市區南塘四組團的業主鄭先生向溫都新聞熱線88868886(溫都微信:wd88868886)反映,小區有偌大的地下車庫,但車位上卻沒幾輛車,業主的車子大多停在過道上,「地下車庫停車位都是『瘦身版』的,有的跟車子差不多寬,兩個車輪幾乎要卡著車位進去;有的比車子還短,車頭和車尾都露在車位外面。
  • 業主一口氣買下小區556個車位!隨後竟高價轉賣!
    ,最近他們小區一位業主許某一次購買了556個地下停車位,導致大量沒有買車位的車輛湧向地上,造成路面車位緊張。  在小區車位營銷中心,許某委託的銷售公司正在出售這些車位。    銷售人員介紹,500多個車位已經賣出兩百多個,而且只賣不租。業主質疑:「開放商將五百多個車位賣個一個人,再高價賣給業主,其實是逼著業主們高價買她的車位。」
  • 亂停車業主車輛被禁止出入小區 起訴被駁
    浙江衢州某小區建成後,地面停車位僅有20餘個,遠遠滿足不了全部業主的停車需求。有的業主為圖方便省事,經常隨意將車輛停放在車位之外的小區道路上,既影響了小區的文明形象,又增加了消防安全隱患。為此,物業和相關部門經常對違停業主開展勸導,但收效甚微。
  • 噪音擾民、廠家倒閉……北京多處立體停車庫「癱瘓」,專家怎麼說?
    可沒成想,車庫建成後試運行的第一天,就發現車位移動的噪音太大,居民無法忍受。從那之後,車庫就只開放了位於一層的車位,上面的那層一天都沒用過。在車庫的一個角落,記者看到了一個控制器,上面寫著車庫的建設方是「承德華一機械車庫集團有限公司」,但沒有任何聯繫方式。記者查詢發現,這家公司已於2010年被吊銷營業執照。王先生表示,現在小區停車位仍有缺口。
  • 泰安一小區停車位數量縮水:建機械車位充數,驗收達標後不買就拆走
    王先生給記者提供了一份2020年1月份泰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具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公開信息顯示:該小區總車位879個,其中地上車位88個,地下車庫停車位包括機械車位791個。按照規劃車位數量來看,該小區車位比確實達到了1:1。
  • 小區車庫不能停,業主只能在路邊違章停車,只因開發商一個規定
    近幾個月來,家住武漢市東西湖沿海翡翠公館的業主,因為停車問題很傷腦筋。小區車庫不能停,大家只能在路邊找車位,可因為違章停車,有業主已經連續接到幾張罰單。洪女士家住沿海翡翠公館六期,她介紹從去年八九月份開始,小區地下車位突然停止對業主臨停和短租,只能長租。
  • 南寧一小區業主將車庫改成出租屋 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昨日上午,居住在在水一方小區的滕先生,撥打本報熱線電話5530111反映,小區內很多業主把車庫改變成住房和商鋪,嚴重影響小區居民正常生活。公司入駐之前,就有很多業主將車庫改造後出租,「一個店面大概1000元租金」。一旦有一個業主改造車庫,別的業主看到了,也跟著改造,形成了惡性循環。物業公司這幾年一直在處理小區車庫問題,前前後後的督促整改行動,至少有19次,可車庫業主並不買帳。「我們也不是執法部門,沒有處置權,只能勸說,業主不聽,我們也沒有什麼辦法。」
  • 濱州一小區封鎖地下停車場!業主:車都停馬路上……這麼做對嗎?
    (拉起條幅 封閉地下停車場)近日,濱城區北鎮街道辦事處玉龍湖小區業主向小編反映稱,玉龍湖小區因為疫情防控,封閉了小區地下停車場。業主自己花錢購買的車位和車庫不能用,裡面的車出不來,已經開出來的車也進不去,只能把車停到馬路邊上。
  • 長沙城區新增3家立體車庫 年內將建成百個公共停車場
    記者 徐行 攝 下月中旬開始,開車前往長沙市芙蓉中路八一橋附近辦事的市民朋友們,可以將車停放在芙蓉城立體車庫了。在此處立體車庫投入使用的同時,長沙市芙蓉區都正街和九如巷正在建設的兩處大型地下立體停車場今年也將投入使用。長沙市今年將建成100個公共停車場、2.2萬個泊位,長沙市停車場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立體停車庫佔地少,而且節能、環保、防盜,有望在全市推廣。
  • 停車不再難,福田四個立體機械車庫喜提「準生證」
    4處立體停車庫分別為: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美絲工業區機械式立體車庫、景新花園機械式立體車庫、國銀金融中心機械車庫。此外,會上還通過了福田22處辦公樓夜間車位錯時共享,緩解居民夜間停車難問題。▲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效果圖福田將建國內最大規模新能源公交車機械智能立體停車庫停車難是限制當今城市發展的通病,老舊小區多、辦公商業集聚明顯的福田區更是如此
  • 卷閘門隔開商業地庫和住宅區地庫,買車位才能停到小區地庫?房管...
    楚天都市報1月8日訊(見習記者周浩)近日,武漢市礄口區海爾國際廣場小區萬先生反映,小區實行停車位管控後,沒買車位的業主無法將車停在小區內,只能停放在商業區域地庫,質疑小區藉此兜售車位。萬先生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他住在小區4棟,交房半年。
  • ...業主車輛被禁止自由出入小區,法院:權利的行使必須遵守管理公約
    浙江衢州某小區建成後,地面停車位僅有20餘個,遠遠滿足不了全部業主的停車需求。有的業主為圖方便省事,經常隨意將車輛停放在車位之外的小區道路上,既影響了小區的文明形象,又增加了消防安全隱患。為此,物業和相關部門經常對違停業主開展勸導,但收效甚微。
  • 車輛沒停在車位裡,保安鎖車,車主報警
    周先生:「這個裡面這一邊是沒有車位的,他說裡面是有車位的,但是我沒有進去裡面,我就是這一邊空的我就停在這邊(為什麼不找個車位停)當時因為比較急嘛,當時一點多了,我女兒剛剛掛了三個小時鹽水,我們要馬上去吃飯是這樣一個情況(但這個位置不是車位呀)但是這個位置不影響別人的通行,然後我在想這邊的車過的來,然後這邊當時也有四米的一個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