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盡力表現的像個隨便的人, 這樣別人就不會認為我孤獨了 。」
孤獨是所有人都擺脫不了的話題了,不論你是單身狗還是秀恩愛者,不論你是獨處時,還是身在喧鬧的人群中,我們都可能在一個突如其來的瞬間,感到一種孤獨。那麼,到底什麼是孤獨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孤獨有兩種狀態:
一是在心情壓抑,或被別人排除在外是產生的空虛和寂寞的感覺。
二是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不同時那種獨立和寧靜的狀態
也就是說,孤獨並非只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它也包含了獨立和自由的積極意義。所以有人才說:周期性孤獨是作為獨立的人的自然結果。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孤獨?
最直接的原因是,人是群居動物,在群體中容易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依賴性。當一個人被別人排除在外的時候,他就會因得不到心理的依賴感而出現不滿足的情緒,於是就會感到孤獨。
當然,以上是所有人的共性。還有其他因素的存在,使得不同的人對孤獨感有著不同的敏感度。比如:
情感缺乏
有的人小時候處在單親家庭,或是因為父母工作的繁忙而缺少足夠的關愛。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時期因為繁重的學習負擔,一個人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應付課業上,缺少與家人情感溝通的時間與機會,變相的形成了一個心理上的隔離。
當他們總是自己一個人,缺少應有的家庭溫暖時,便更容易感到孤單。
依賴的性格
很多時候,成長就是逐漸掌握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心理上擁有更強的獨立意識。但是具有依賴性格的人習慣了依賴父母,依賴他人,當突然需要獨處,比如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居住等等,他們就會感覺無所適從,從而體會到一種深深的孤獨。
與他人缺少想法的共鳴
「人最大的孤獨是: 行走在喧鬧的人群中 周圍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傾訴。」
孤獨並不僅僅是在生活中產生的一種被冷落和被遺棄的心理,有時候當我們與他人相處時,發現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巨大的不同,沒有人能夠真正懂自己時,也會產生孤獨感。
人們為了擺脫孤獨,會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人在困頓的時候,也很容易迷失自己,選擇一些錯誤的方法。典型的有兩種:
一種是控制他人。這種人的邏輯是,你不許逃離我,你必須從屬於我,這樣我就不必面對孤獨和寂寞。其實其背後的心理,是對孤獨深深的恐懼。
另一種則相反,是甘於被他人掌控。他們通過順從和討好他人,來換取別人對自己的接納和認可,避免被拋棄和排斥。受虐狂的背後,其實也是對孤獨的恐懼。
但無論是控制他人,還是放棄自己,換取來的關係註定是脆弱的。因為這樣的關係帶給人的不是快樂和愉悅,而是更多的焦慮。表面上是為了避免孤獨,其實由於不敢展現真實的自己,兩個人不能坦然的面對對方,反而在內心深處感到更深的孤獨。
人與人之間健康的關係一定是真實和坦誠的。我願意和你交往並為你付出,只因為我喜歡這麼做,反之亦然。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具體怎麼做才能避免孤獨感對自己的困擾呢?
1.多出去看看,多與人交流
很多人的孤獨感來自於缺少朋友。多增加一些出去的機會,只有多與外界接觸會獲得更多的人際交往空間,而不是單純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顧影自憐。
2.讓自己忙起來
人在空閒的時候才能有時間進行遐想,這也為孤獨入侵提供了機會。如果你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到了晚上可能就一心想休息了。根本就沒有精力去體會孤獨帶來的痛苦。所以,要是克服短暫的孤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忙的不亦樂乎。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很多人感到孤獨是因為自己沒有什麼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所以,當自己獨處而內心又沒有依附時,就會感到孤獨和寂寞了。當你擁有很多興趣愛好並沉浸在其中時,就容易進入一種心理學稱之為「心流」的忘我狀態,這時你的注意力就不會被孤獨感所困擾,孤獨對你的傷害也就迎刃而解。
4. 把獨處當作了解自我的一個契機
很多人對孤獨懷有一種恐懼的心理,認為這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其實,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孤獨也有很多積極的意義,它也是我們了解自我懂得自我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也許孤獨是愛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他們之中的深邃的愛。
最後,實用菌想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再去做無謂的逃避,而是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各種感受,並把它們當成自己存在過的證據。
你有孤獨的時候嗎?孤獨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呢?
在留言區分享一下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