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有一個問題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興趣。有很多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問題是:你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有人說,當我給男朋友送上一份厚禮,高興地等著他甜蜜的讚美時,沒想到回來的卻是一聲巨響:「你會過上這樣的生活,做這些沒用的事情嗎?」說完,滿眼都是不屑。那一刻,自己的心跳至冰點,失望至極,孤獨狂襲。
有人說心情低落時,翻看通訊錄和微信好友簿,卻找不到一個能聽他們閒聊的人,不禁感到難過;也有人說,生活在繁華的都市裡,周圍是熙熙攘攘的景象,人們匆匆忙忙,步步緊逼,但他們與自己無關,內心被迷茫、不安和焦慮纏繞,成為最無助和孤獨的人。
因此,寂寞的人說起秋風總是有點蕭瑟,這常常讓我們感到畫面的失落。每個人都可以在不經意間與孤獨產生共鳴。它是我們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和正常狀態。它是關於孤獨,孤獨生活的味道,孤獨的深層含義,以及我們如何處理與孤獨的關係。事實上,有很多事情可以通過別人的故事和故事來探索、發現、傾聽和理解。
人的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人不孤獨,因為生活本質上是孤獨的。生活是獨白。從你突破千千萬萬隻蝌蚪中的困難那一刻起,你就等待著另一隻像你一樣突破困難的蝌蚪來迎接,然後你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在媽媽肚子裡孕育了10個月後,當你終於來到這個世界上,離開這個世界,回到塵世上的時候,你仍然是孤獨的,沒有同伴。一個人來,可憐地走。
著名作家周國平曾說過「最可貴的是寂寞」,當一個人真正面對自己,開始思考時,他就開始成熟。孤獨是我們生命成熟的唯一門檻。只有經過孤獨的仙歷,我們才能從成長走向成熟,從迷茫走向清醒,從冷漠走向開放。如果生活是一種修行,那麼孤獨就是一個道場。每個人都註定會有一個盛大的會議,度過短暫的歲月,安撫靈魂,安全地重生和成熟。因為孤獨是成熟生活最好的禮物。
這本書基本上記錄了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臺灣的一些作品,我不知道為什麼。臺灣作家的話語中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就像島上的薄霧。他們像耳語一樣在字裡行間徘徊。他們覺得自己的話總是那種淡淡的花香。他們從不公開,但那種感覺會悄悄地走進你的心裡去,讓你一起沉下去,安靜下來。
但我想孤獨不是終點,不是宿命,我們學會孤獨,獨自體會著孤獨,放空一切雜念,感悟人生,在與天地間的交流中升華靈魂。儘管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這也給了我們生活的動力,那就是找尋知音,讓內心不再寂寞,從而無所顧忌地生活,享受人生的每一天,讓輪迴到來前,能一直開心健康地活著,去迎接幾十年後的下一個新的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