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百年孤獨》:生命是場單人旅行,孤獨是成長的自我蛻變

2020-12-28 廖小花的姐姐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人的一生的生存模式,要麼一個人,要麼兩個人,要麼很多人。

但是人究其一生,從出生到死去,都是孤獨的,無論你在何時何地,有多少人陪著你。

小說《百年孤獨》

在拉丁美洲的某個半島上,一個海濱小鎮,同一座莊園,布恩迪亞家族整整七代人的恩恩怨怨,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拉美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一百多年來的生活畫卷,其中加入的神話故事,宗教傳說等元素,更讓這部書更加充滿了魔幻色彩,值得我們讀者一看。

布恩迪亞家族,從第一代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耕作開始,家族間的各個人就完全沒有任何感情聯繫,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姐妹之間,親子之間,沒有信任可言,沒有感情可言,沒有溝通可言,有的就是永恆的利益,永恆的欲望而已。

這是一篇特別長的小說,小說的結尾,家族只剩下了一個以傳承的男孩,況且這個男孩還長著豬尾巴,他一出生時就被螞蟻給吃掉了,隨後在一陣颶風後,這個家族和其所在的村鎮便永遠消失了。

一、 書中的孤獨解析

1、 信任感的孤獨

在馬爾克斯的小說中,要想在這個大家族中找到一個信賴的源泉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家族裡的人的做人原則就是互相提防,互相準備榨取利益。

一個家族七代人,表面上彼此很和諧,但是接近對方的目的全部都是為了給自己謀取利益,前幾代父母對孩子的約束是為了自身家族的臉面,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則是其中最典型的悲劇。

家族中的男人置女人不管不顧,在外面鬼混,家族中的女人也為了自己的生存想盡一切辦法拿走男性的東西,這是信任感缺失的家族。

2、 心理健全的孤獨

如果,外面大概了解一下小說的內容,我們可以很負責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個家族的成員,有近一半的人的心靈不健全,或者說心理不正常。

其實,從第一代家族成員那時,就埋下了禍根,整個家族的後代其實是由主人叔父和姨母私通的產物,這樣的血液流淌在了家族的血脈中。

到了第三代開始變本加厲,第三代的年輕男主人居然迷戀上了自己的姑媽,還為其失去了生命,第六代的男主人又愛上了自己的姨母。

這樣扭曲的愛情,其實就是這個家族心理不健全的縮影。

3、 與外界世界交往的孤獨

其實,一個家族的延續,自然少不了外界人員的加入,因為沒有外來人們的加入,男女就無法生出孩子來維繫這個家族的血脈。

但是我們發現,和這個家族有著直接血緣關係的年輕一代人們總是渴望追求自己的愛情,不管對方是保鏢,是工人,還是從遙遠的國度義大利來的音樂家,至少他們在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但是家裡的其他人,特別是那些長輩總是一次次地阻止他們的愛情發展,一次次地破壞他們的婚姻和愛情。

這個家族,與外界的交流其實也是孤獨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接納過外界。

全篇小說,孤獨是其主題,也是我們要著重分析的話題。

二、 生命中孤獨的性質作用解析

1、 孤獨是生命的固有常態

英國數學家,思想大家羅素說過:一個人無論再怎麼社交,他的生命永遠還是孤獨的,因為這是自然規律,因為你永遠不可以和別人融合在一起。

是的,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軀,而不是連體嬰兒?

這就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肉體孤獨,我們一開始就註定我們要一個人行走,一個人思考,一個人追尋幸福,沒有人能夠和我們直接融合在一起。

這是無法改變的,生命一直就是孤獨的,我們談戀愛,結婚,終究不是靠別人,還是得靠我們自己,生命永遠在給我們孤獨的平臺和時間。

2、 孤獨是人們絕望的前兆

但是,在不少人眼裡,這樣的生命固有常態卻是他們絕望的前兆。

的確,當你遭受巨大挫折的時候,比如說事業低谷,感情破裂,親人離世等情況,如果你發現此刻沒有一個人陪在你身邊,沒有人可以給你噓寒問暖,沒有人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你必然會感到巨大的孤獨,而這樣的孤獨的下一步就是無助,你會無助到絕望。

3、 孤獨促進人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

人生的終點是哪裡呢?

是孤獨地入土。

因為你的愛人,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不會陪伴著你去入土,你只能一個人走向天堂。

而你為了不想那一刻自己一無所獲,不想那一刻自己一事無成,你就會在你有限的時間內發奮努力,爭取嘗遍人生的所有果實,爭取挑戰人生中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可能擁抱一下小有成就的機會,孤獨從這個方面來看也是我們人生的動力所在。

三、 如何在孤獨中成長?

孤獨,是憂愁的伴侶,也是精神活動的密友。——(黎)紀伯倫

1、一個人的孤獨其實可以很精彩

1)、不要排斥孤獨

我們大部分人對孤獨的第一反應就是排斥,我們很多人其實是完全拒絕我們孤獨的,我們覺得一個人的孤獨是自己無能的標誌,自己沒有朋友的標誌,是自己不會做人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樣的,孤獨並不是那麼糟糕的東西,我們要知道世界上偉大的人們,很多都是孤獨的。

孤獨並不是噁心的東西,也不是討厭的東西,而是取決於你個人態度的東西。

2)、不要畏懼孤獨

與排斥孤獨相對的東西,是畏懼孤獨。

我們做事情做不成的根源表面在於排斥,實則在於恐懼。

我們很害怕孤獨帶給我們的負面效應,雖然這很大部分是我們自己腦子裡腦補的,所以我們變本加厲地排斥它。

克服恐懼的關鍵在於去面對它,我們要知道孤獨其實不可怕,只是我們自己心裡有鬼而已。

3)、孤獨需要立刻行動

孤獨的時刻,其實是我們可以行動的時機,是我們開始著手幹屬於自己的事情的絕妙時機。

在孤獨的時候,在焦慮和恐懼及排斥感疊加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什麼都不要想,立刻去做點事情,無論是什麼都好,就是不要一直躺在床上玩手機。

2、學會忍受孤獨

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周國平

1)、不要去擁抱依賴別人的心態

我們難以忍受孤獨,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我們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我們過於依賴他人。

愛迪生小的時候,他學著鴨子孵蛋的動作遭到了除了其母親在內的所有人的嘲笑,沒有人和他玩,因為覺得他是個怪咖,但是他忍了,他依舊自己玩自己的,最後他發明了電燈。

2)、對自己負責,給人生做規劃

我們要忍受孤獨,我們就應該跳出孤獨,去展望未來,至少為我們的人生做一點規劃。

規劃可以十年期或者是五年期,可以用手機電子稿的辦法,也可以用紙質額度辦法,只要我們敢寫。

3)、音樂和運動

如果你完全無法忍受突如其來的孤獨,那麼你有兩個伴侶,一個是音樂一個是運動。

聽音樂可以有效地緩解孤獨,而運動更能從生理層面幫你完全消除短暫的孤獨,適量的運動使你興奮,興奮的你是不會停下來思考孤獨的。

綜上,孤獨是生命常態,孤獨可以讓人絕望也會振奮人的鬥志。

為此我們要在孤獨中成長,學會看到孤獨的精彩,學會忍受孤獨。

結語

孤獨是什麼呢?孤獨是毒藥還是良藥?

我們可能一輩子不好搞清楚這個問題,其實無論孤獨是什麼,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主要在於我們怎麼去利用孤獨去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成長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喧囂,都將用寂寞來償還。」——《百年孤獨》莫言:「我讀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餘華:「《百年孤獨》我讀了三遍,這是一本天才之作。」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很多人剛讀的時候會覺得枯燥,裡面有大量重複的人名,想理清人物關係感覺很困難。其實,如果能靜下心來走進故事裡面,你會發現這部作品很有魅力。
  • 《百年孤獨》: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百年孤獨》這本書你讀懂了嗎?如果這輩子從此以後只能再讀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我想我的答案會是《百年孤獨》,其實這本書我在讀第一次的時候並沒有讀懂,重讀之後才發現,透過孤獨的表象,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愛。
  • 深度解讀諾貝爾文學獎巨著《百年孤獨》: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
    ——《百年孤獨》 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無論是第幾遍,仍會覺得不少細節讀起來像是第一次讀到,看到布恩迪亞家族一個個很長又很相似的人名,就如同見到了老朋友一般。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貌似是故戲重演,而我卻再看不厭。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他們要麼是徹底地「自我囚禁」,離群索居,與自己以外的人和事劃清界限,將所有的生命活動完全封閉在一個狹小空間之內;要麼瘋狂地「對外侵略」,追求踐踏道德倫理的「情慾」和凌駕於人之上的「權欲」和虛名,對他人的生命自由造成極大的傷害。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中6句經典語錄,道盡現實
    小編看來這句話就是整個人生的旅途,列出行駛的軌跡裡充斥著數不盡的孤獨。或許列車上有著很多人,可是你不知道他們的終點,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終點,或許踏上人生這趟列車,本來就是孤獨的旅行。我確實一度死去,但難以忍受孤獨又重返人世。
  • 豆瓣評分9.2的《百年孤獨》:趨行在人生中,除了孤獨,一無所有
    《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唯孤獨永恆。
  • 《百年孤獨》中的十句話,燦爛終將用寂寞償還,寫出人生孤獨!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來償還。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來償還。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
  • 什麼是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他一生創作了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及《苦妓回憶錄》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他的作品極具吸引力與渲染力,在當時成為眾人最欣賞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喜愛與追捧。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百年孤獨》是一本史詩級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巨作。
  • 郭美美《一百種孤獨的理由》:感知孤獨 成就自我
    或許,這些寫在過去的事,也成為她唱在個人最新主打單曲《一百種孤獨的理由》裡頭的其中一種……曾經唱紅過《不怕不怕》、《我的答鈴》、《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等流行作品的郭美美,可以說在初踏樂壇時,就憑其甜美的歌聲與靚麗的外形,得到過不少樂迷、粉絲的讚許與熱愛。只是,一件非常偶然的同名事件,一下子就讓曾風靡過全亞洲的她,差點毀了自己在華語樂壇裡面努力經營了多年的歌唱事業。
  • 《百年孤獨》:「我們都是水做的。」是什麼意思?象徵了3樣東西
    馬孔多周圍的水——象徵孕育生命在文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是男主人公發現他們小鎮周圍都是水的時候大喊,「見鬼,周圍全是水!」這裡的水其實形容的是孕育生命的東西,這是因為這些水把馬孔多圍住了。而且《百年孤獨》裡還寫了一場雨下來幾年一直沒有停,正是因為那場雨,那個家族才慢慢地衰落。細節,都是細節。有人說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
  • 郭美美《一百種孤獨的理由》:感知孤獨成就自我
    或許,這些寫在過去的事,也成為她唱在個人最新主打單曲《一百種孤獨的理由》裡頭的其中一種……­  曾經唱紅過《不怕不怕》、《我的答鈴》、《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等流行作品的郭美美,可以說在初踏樂壇時,就憑其甜美的歌聲與靚麗的外形,得到過不少樂迷、粉絲的讚許與熱愛。只是,一件非常偶然的同名事件,一下子就讓曾風靡過全亞洲的她,差點毀了自己在華語樂壇裡面努力經營了多年的歌唱事業。
  • 拉丁美洲的孤獨 | 淺讀《百年孤獨》
    我想把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推薦給每一位喜愛文學和歷史的朋友。相信我,這部小說完全值得你生命裡的8小時。
  • 孤獨的深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孤獨是人間常態前段時間有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遊戲風靡中國。遊戲的主角是一隻小青蛙,玩家通過收集三葉草買道具和食物供小青蛙旅行,小青蛙會不定期郵寄照片並帶土特產回家。遊戲操作簡單,卻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
  • 在孤獨的生活中尋找自我,解放自我《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
    一本由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匯成的關於孤獨、寂寞的散文、詩的合集。匯集了諸如梁實秋、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叔本華等19位當代文學大家的33篇經典文章。他們的文字,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無一不彰顯著對生命、對孤獨綿密的思考和體悟。你的孤獨以及你所畏懼的,都將被時光鍛造成鋼。
  • 《百年孤獨》中的世界:是通往《唐吉坷德》的另外一條崎嶇道路
    所以打開《堂吉訶德》的另一種方式:從《百年孤獨》出發。《百年孤獨》這本書是一部充滿著魔幻主義色彩的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當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忽然間就明白了什麼真正的孤獨。譯者奧雷裡亞諾,他最終發現自己是譯文中的角色,而破譯結束之時,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這是怎樣的情境?
  • 《百年孤獨》令人無法忘記的6個經典名句,句句都是人生真相
    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這個開場白機會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百年孤獨》是20世界重要的經典文學巨作之一,自1967年問世以來,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這是一本十分難啃的一本書,讓很多人拿起來翻看幾頁就放下,一直到蒙上一層灰,也沒有讀完。
  • 孤獨深處,便是平靜的釋懷
    孤獨,是李白杯中的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眼前的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孤獨,是杜甫在蕭瑟秋風中縱橫的涕泗,「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孤獨,是杜甫對王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決絕與悽涼的感同身受;孤獨,是元稹對亡妻那份陰陽兩隔的堅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孤獨,是王維和俞伯牙指尖中的琴弦,「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 《百年孤獨》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說透孤獨的本質
    《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百年孤獨》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說透孤獨的本質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 馬爾克斯妻子是《百年孤獨》背後的「作者」,沒她可能就沒這本書
    如果說外祖母是馬爾克斯靈感的來源,那麼妻子梅塞德斯是《百年孤獨》背後的「作者」,甚至可以說,沒有梅塞德斯,就沒有《百年孤獨》。一次馬爾克斯開車帶家人去海灘度假,路上他突然想通了那個纏繞自己十幾年的故事該怎麼寫。於是掉頭回家,走進書屋,在打字機前坐了1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