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喧囂,都將用寂寞來償還。」——《百年孤獨》
莫言:「我讀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餘華:「《百年孤獨》我讀了三遍,這是一本天才之作。」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很多人剛讀的時候會覺得枯燥,裡面有大量重複的人名,想理清人物關係感覺很困難。其實,如果能靜下心來走進故事裡面,你會發現這部作品很有魅力。
那麼,這本自1967年問世以來,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讓馬爾克斯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百年孤獨》。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影響如此之大,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百年孤獨》。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就是因為它在文學史上開創性的敘事結構和語言藝術,今天我們將之概括為「魔幻現實主義」。書中以其獨特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歷經百年滄桑。書中雖然以光怪陸離的方式介紹了現實生活,但是就其真實性來說,它真是記錄了哥倫比亞甚至是整個拉美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社會。
但就是這樣一本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火遍全世界的書,直到2010年,中國才拿到這本書的版權。馬爾克斯曾經發下狠話:「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不過第一次「見面」確實讓人有點尷尬。1990年,馬爾克斯來到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卻看到中國多家出版社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將他的作品出版,並放到各大書店進行售賣。馬爾克斯十分生氣,對前來看他的文化界人士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文壇泰鬥錢鍾書等人聽後頗為難堪,沉默不語。之後馬爾克斯匆匆結束了中國之行,並放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在此後的20年間,不斷地有出版社機構向馬爾克斯版本以及哥倫比亞駐華使館等提出版權申請,前前後後累計100家,但都未收到回復。取得這位世界頂級文學大師的正式授權,一時間成了國內各大出版社和出版人的夢想之一。直到2010年的新經典文化公司歷經數年,用真誠感動了馬爾克斯,這才拿到《百年孤獨》的中文版權。
《百年孤獨》對於中國作家的影響,可以說最大,特別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那一批作家,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這部小說的影響。對於中國當代的文學史來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也成為藍本,它的風格,它的魔幻現實主義的方式,深刻影響了莫言、陳忠實、賈平凹等一系列作家。尤其是莫言,同樣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創造性地將其魔幻現實主義發揮到淋漓盡致,並將其本土化。而陳忠實,賈平凹等作家也繼承了魔幻現實這一風格。毫不誇張的說,這部小說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當代文學。
莫言在《百年孤獨》中文版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我看《百年孤獨》最強烈的感覺是,馬爾克斯簡直在耗散自己的才華,因為到處都是密集而充滿華彩的段落,每一頁都充滿了爆炸性的句子,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一種高度緊張、凝練的能量。這是本沒有愛情卻非常浪漫的書。孤獨不是沒人陪你說話,沒人陪你玩,就是孤獨。這頂多算是寂寞。孤獨就是你在未知的領域一直徘徊,而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支持。而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覆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於情慾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這裡面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中曾經有過的燦爛終究都要用寂寞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成長。」
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幻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你獨孤嗎?
對《百年孤獨》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