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成長

2020-12-28 貓叔談史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喧囂,都將用寂寞來償還。」——《百年孤獨》

莫言:「我讀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餘華:「《百年孤獨》我讀了三遍,這是一本天才之作。」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很多人剛讀的時候會覺得枯燥,裡面有大量重複的人名,想理清人物關係感覺很困難。其實,如果能靜下心來走進故事裡面,你會發現這部作品很有魅力。

那麼,這本自1967年問世以來,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讓馬爾克斯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百年孤獨》。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影響如此之大,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百年孤獨》。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就是因為它在文學史上開創性的敘事結構和語言藝術,今天我們將之概括為「魔幻現實主義」。書中以其獨特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歷經百年滄桑。書中雖然以光怪陸離的方式介紹了現實生活,但是就其真實性來說,它真是記錄了哥倫比亞甚至是整個拉美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社會。

但就是這樣一本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火遍全世界的書,直到2010年,中國才拿到這本書的版權。馬爾克斯曾經發下狠話:「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不過第一次「見面」確實讓人有點尷尬1990年,馬爾克斯來到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卻看到中國多家出版社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將他的作品出版,並放到各大書店進行售賣。馬爾克斯十分生氣,對前來看他的文化界人士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文壇泰鬥錢鍾書等人聽後頗為難堪,沉默不語。之後馬爾克斯匆匆結束了中國之行,並放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在此後的20年間,不斷地有出版社機構向馬爾克斯版本以及哥倫比亞駐華使館等提出版權申請,前前後後累計100家,但都未收到回復。取得這位世界頂級文學大師的正式授權,一時間成了國內各大出版社和出版人的夢想之一。直到2010年的新經典文化公司歷經數年,用真誠感動了馬爾克斯,這才拿到《百年孤獨》的中文版權。

《百年孤獨》對於中國作家的影響,可以說最大,特別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那一批作家,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這部小說的影響。對於中國當代的文學史來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也成為藍本,它的風格,它的魔幻現實主義的方式,深刻影響了莫言、陳忠實、賈平凹等一系列作家。尤其是莫言,同樣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創造性地將其魔幻現實主義發揮到淋漓盡致,並將其本土化。而陳忠實,賈平凹等作家也繼承了魔幻現實這一風格。毫不誇張的說,這部小說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當代文學。

莫言在《百年孤獨》中文版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我看《百年孤獨》最強烈的感覺是,馬爾克斯簡直在耗散自己的才華,因為到處都是密集而充滿華彩的段落,每一頁都充滿了爆炸性的句子,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一種高度緊張、凝練的能量。這是本沒有愛情卻非常浪漫的書。孤獨不是沒人陪你說話,沒人陪你玩,就是孤獨。這頂多算是寂寞。孤獨就是你在未知的領域一直徘徊,而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支持。而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覆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於情慾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這裡面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中曾經有過的燦爛終究都要用寂寞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成長。」

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幻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你獨孤嗎?

對《百年孤獨》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百年孤獨》這本書你讀懂了嗎?如果這輩子從此以後只能再讀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我想我的答案會是《百年孤獨》,其實這本書我在讀第一次的時候並沒有讀懂,重讀之後才發現,透過孤獨的表象,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愛。
  • 《鯨背上的少年》: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
    「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十一種孤獨》知道世界上最孤獨的歌聲是什麼嗎?是來自一頭白鯨Alice的吟唱。鯨在海洋中尋找同類、求愛,靠的都是鯨歌。
  • 《百年孤獨》中的十句話,燦爛終將用寂寞償還,寫出人生孤獨!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同樣你積累的知識越多,整個人就越厚重,看起來就很有「味道」。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同樣你積累的知識越多,整個人就越厚重,看起來就很有「味道」。
  • 豆瓣評分9.2的《百年孤獨》:趨行在人生中,除了孤獨,一無所有
    《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但在爾克斯看來,生命又註定是一場悲劇,因為在龐大的輪迴面前,每個人都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唯孤獨永恆這本書寫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視角,但是同一的感受就是孤獨。
  • 「熬過孤獨,會變好的」
    那時候,覺得人生特別孤獨,熬不下去的時候,只能把眼淚捂在被子裡。但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總有些心情,無人能懂,總有些故事,開不了口。於是,你挑著生活的擔子,一路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直到你習慣了肩膀上的重量,直到你不再抱怨為什麼沒有人趕來幫你。為生活奔波的人,哪個沒有嘗過孤獨的滋味。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中6句經典語錄,道盡現實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寫這篇小說之前,馬爾克斯一直是一個不溫不火的作家。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震驚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文壇。一時間馬爾克斯名噪一時,成為了世界級的作家。這部作品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之作,今天就給大家總結6句裡邊的經典描寫,來一睹為快吧。
  • 《百年孤獨》:「我們都是水做的。」是什麼意思?象徵了3樣東西
    就是之前母牛瘋狂的繁殖,後來下來一場雨,母牛都病了,就沒有繼續再繁殖下去。而且《百年孤獨》裡還寫了一場雨下來幾年一直沒有停,正是因為那場雨,那個家族才慢慢地衰落。細節,都是細節。有人說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生命是場單人旅行,孤獨是成長的自我蛻變
    3、 孤獨促進人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人生的終點是哪裡呢?是孤獨地入土。因為你的愛人,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不會陪伴著你去入土,你只能一個人走向天堂。而你為了不想那一刻自己一無所獲,不想那一刻自己一事無成,你就會在你有限的時間內發奮努力,爭取嘗遍人生的所有果實,爭取挑戰人生中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可能擁抱一下小有成就的機會,孤獨從這個方面來看也是我們人生的動力所在。三、 如何在孤獨中成長?
  • 逢迎不必言深,孤獨本是常態
    女人因優秀而孤獨,男人因孤獨而優秀,這個世界上,唯一扛得住歲月摧殘的就是你的才華。這個世界的溫柔,來自於你的強大,逢人不必言深,孤獨本是常態,倘若深情被辜負,餘生孤獨又何妨。我哪有能力顧及所有人的感受啊,我自己的心情我都照顧不好。孤獨何曾枉情深,薄酒一杯慰空魂。
  • 孤獨是人生的禮物:我們終會成長
    問題是:你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時候?有人說,當我給男朋友送上一份厚禮,高興地等著他甜蜜的讚美時,沒想到回來的卻是一聲巨響:「你會過上這樣的生活,做這些沒用的事情嗎?」說完,滿眼都是不屑。那一刻,自己的心跳至冰點,失望至極,孤獨狂襲。
  • 《百年孤獨》中的世界:是通往《唐吉坷德》的另外一條崎嶇道路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孤獨是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只不過是要看自己應該如何理解孤獨,如何與孤獨和平共處,如何在被孤獨感侵蝕的時候保持情緒的冷靜。馬爾克斯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閱歷,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再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讓我們看到生死的邊界之後更加珍惜生命。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 馬爾克斯妻子是《百年孤獨》背後的「作者」,沒她可能就沒這本書
    在閉關之前,馬爾克斯把整個家和5000美元丟給妻子。梅塞德斯則發話:「斷什麼都不能斷馬爾克斯的稿紙!」到第9個月的時候,錢就花光了,妻子則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書寫完後,馬爾克斯和妻子一起來到郵局,準備把手稿寄給出版社,但他們連郵費都付不起了。
  • 《百年孤獨》令人無法忘記的6個經典名句,句句都是人生真相
    馬爾克斯對於人生的理解是十分冷酷的,這本書給每一個浮躁的人都裝上一顆敬畏的心,也是寫給任何事情放不下的人的錦囊之書。6句驚豔眾人的話都有哪些?1、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 《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了莫言20年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智利大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盛讚馬爾克斯,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還有人把《百年孤獨》稱之為「拉丁美洲的《堂·吉訶德》。不知所謂,還是撲面而來的孤獨感?當我看到的第一眼,是揮之不去的感覺。「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唯孤獨永恆。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濃縮成10句經典,一生最好讀一遍的名著
    1、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馬爾克斯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閱歷,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再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讓我們看到生死的邊界之後更加珍惜生命。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僅僅一句開場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作家
    馬爾克斯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閱歷,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再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讓我們看到生死的邊界之後更加珍惜生命。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 《百年孤獨》這本書的開場白,是我讀過最燒腦的,莫言琢磨了30年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覆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於情慾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這裡面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他說,人生除了物慾和強迫之外,幾乎一無所有。即便如此,還要相互誤讀、有時夾帶了各種自嘲與挖苦。
  •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允許中國出版百年孤獨
    他一生創作了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及《苦妓回憶錄》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在1990年的時候,馬爾克斯來到中國訪問因為為這次探訪,讓馬爾克斯對中國留下了很糟糕的印象,他在中國的書店裡看到了他從未在中國授權出版的《 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書。
  • 《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一生,書中第一句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開場白
    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其偉大之處在於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在敘事開始把想要描述的故事放到了多年以後。這樣的句式,受到了後世許許多多作家的模仿。這個開頭被文學評論家認為在小說寫作中極富挑戰性,好比一場足球賽,解說員一上來就告訴了觀眾本場比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