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南貨店,40年浮沉,裡面有一個普通中國人的一生

2020-12-23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帶來變動,而逐漸恢復的街頭巷尾的人間煙火,仍在傳遞著日常的訊息。

停擺100多天的影院終於快要重開了,後巷街邊煎餅鋪的燈亮了,轉角處裁縫店裡的阿姨仍在一針一線地忙碌,常去的那家小吃店終於開門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酒釀圓子,是日常的慰貼和溫暖。

世事變動,總有一些微小的事物亙古恆長,人們在這些日常的點滴裡獲取安穩前行的力量。

《風味人間》的導演陳曉卿曾說:

或許只有經歷了不尋常之後,我們才知道生活裡的那些觸手可及的日常,彌足珍貴。

小說家的最新長篇《南貨店》,就是這樣一部既富「風味」,更見「人間」的作品。


南貨店,這個由南方果品、日常物件構成的生活世界在張忌筆下煥發出了蓬勃的生機。小說用乾淨素樸的南方方言,以南貨店為背景,講述供銷社系統中的人物故事,勾勒出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極具煙火氣的江南城鎮生活圖景。

我們可在南貨店老師傅的斧頭包、象牙秤、紫檀算盤中讀懂世情圖景,也能在酒釀圓子、冬筍肉片、薑絲黃酒裡品嘗百味俱全。


一家南貨店,一段回憶,一個時代

張忌是土生土長的浙江寧海人,這是一個擁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的南方小縣城。

據說張忌在當地閉著眼睛都能到處開車,不過迄今為止這仍是一則沒圖沒真相的文壇傳說。小小的一隅縣城是張忌生於斯長於斯的原鄉,為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在他看來,它永遠鮮活,永遠生動,永遠值得懷戀。他說:

縣城這樣的規模剛剛好,它卡在大城市和村鎮之間,既規避了大城市的虛無,又連接了村鎮的真實,對寫作者來說,這是很有營養的一個地方。



《南貨店》的創作緣起一段渺遠的父輩記憶:

《南貨店》這部小說的起源,是在2016年。那年我爺爺去世了,當時我跟我父親聊天,談到了我爺爺的父親。他告訴我,好像是在一個下雨天,我爺爺的父親穿著蓑衣去餘姚打官司,卻一直沒有回來。

一個老人,一件蓑衣,一場官司,一片煙雨,凝結成《南貨店》裡橫跨四十餘年的一段故事。


在寫作這部長篇時,張忌懷揣了很大的野心:「要在這個小說裡寫一百個人,而且這一百個人不是只有個名字,而是有血肉,能讓人留下印象的。」

敘述的焦點隨人物的漸次登場靈活運轉,各有側重,勾勒出鮮活的眾生百相。張忌說,「我總不忍心將人逼到絕境,我總想給小說裡的人物一點出口」。

《南貨店》裡出現了很多諸如「睏覺」「吃生活」「銅鈿」這樣的方言詞彙,這是張忌有意為之。

他是一個有著明確的「語言意識」的作家,希望藉助方言寫作的方式推進敘述的打開,《南貨店》就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張忌覺得,用南方方言講述南方故事,這讓他感到很舒服,也很貼切,特別是寫對話,經常會有過癮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像會喝酒的人,喝到位了。」


世界的本質是由小物事、小日子構成的

張忌有收藏的愛好,收藏家應敏明贈送的格子窗是張忌的第一件藏品,始終掛在他工作室最醒目的地方。

收藏講究運氣,其實就是「物源」,張忌說他是個很有物源的人,清代朱金春凳、清代木胎藥師佛、清代點銅茶葉罐等都是他的得意藏品。


在寫作時也充分發揮了收藏的優長,對舊物的懷戀使得他的小說帶上了一層特別溫暖柔和的色調。在他看來,老物件裡雕刻的舊時光具有無可替代的溫柔與厚重,讓他感到人世寬闊,歲月勁疾。

《南貨店》裡對江南器物的描寫堪稱亮點,這是其他作家筆下不常有的。評論家金理在閱讀小說後對此印象頗深:

張忌對物有著周密觀照,不免想起張忌的另一身份——收藏家,他每常在瓷器、石雕、刺繡、老舊門窗、罈罈罐罐間流連忘返。

作家弋舟說,在張忌那裡,世界「不過是由那些無數的小物事、小日子構成的」。

一般的南貨店都備有幾十種食品,海鮮、果品、醃臘製品等。這些精心加工的食物,體現了江南一帶功夫飲食的風味特色。

《南貨店》裡有很多關於吃、關於物質的內容,張忌有意將它們寫得具體而有儀式感。《南貨店》裡有幾場吃喝甚至關係到了人的生死。

比如齊師傅吃酒釀圓子,第一碗酒釀圓子救了他的命,但第二碗酒釀圓子讓他後悔活著,兩碗酒釀圓子對他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幹擾。


張忌自己就很喜歡閱讀和吃有關的文字,比如汪曾祺的作品,比如美食家的小說。對個人而言沒有比生死更大的事情,而飲食又構成了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內容。

小小的一家南貨店裡,各式人群迎來送往,包蘊著異常豐饒的人生百相:老師傅的生意經,賣豆腐老倌的人情溫暖,男女間的荒唐情事,父子間的冷漠關係……

物資匱乏的年代裡,人與人之間的交情與厚意,都在簡單的食物與器物裡了。

這些,就是時代本身的氣質。


「南貨店」裡的人間煙火


最後,附上小說開頭,一起走進供銷系統時代的「南貨店」:

五點鐘光景,秋林開始關門。平常日子,南貨店都是過六點才關張,今日盤存,要早些。


店門其實不是門,是一塊一塊的長條木板。門框上下有凹槽,上面凹槽深些,下面凹槽淺些,將板子往上頂,懸空,再對準下面的凹槽,將門板落下去。木板是杉木的,杉木有筋,吃重,每一塊都有幾十斤的份量,耐得住日曬雨淋。


這一年,秋林十九歲,細手細腳,沒幾分力道。但第一天南貨店報到,他便爭了這上門板的生活。秋林記牢父親的一句話,父親說,秋林,今朝起,儂就是一個大人了。記牢這句閒話,秋林咬緊牙關,每日天沒亮,就爬起來卸板,忙到天黑,又一塊一塊上回去。


秋林上板的辰光,馬師傅便用生絲擦他那把寶貝算盤。算盤是紫檀的,烏油油,玲瓏小巧,四周包著銅角,因為年頭長了,四個銅角蹭得金子一樣。


馬師傅是這家南貨店的店長,生得胖,彌勒一樣的面相,一天到晚掛著笑。平日裡,馬師傅總穿一件洗得褪色的中山裝,袖子上戴兩個藏青色袖筒,收拾得清爽俐落。除了紫檀算盤,馬師傅還有一桿精巧的象牙秤。馬師傅家民國時便在縣城裡做南貨生意,紫檀的算盤,象牙的秤,都是老底子留下的。


店裡盤存,就是算帳。每個月到了月底,店裡總要將這一個月的帳算一算,理一理。走了多少貨,存下多少東西,帳面上是升溢了,還是虧損了,都要用算盤珠子打清爽。升溢了,將升的部分上交給供銷社,到年底,供銷社發一張紅辣辣的獎狀,貼在牆上。虧損了,要講出原因,講不,就是貪汙,要運動,要批鬥,要坐監。


吃罷飯,馬師傅打開保險箱。保險箱裝著錢和帳本,馬師傅取出帳本,分配任務。店裡四條人,分兩組,秋林和馬師傅一組,盤副食品,齊師傅和吳師傅一組,盤百貨。齊師傅和吳師傅在櫃檯裡外對坐,秋林和馬師傅坐飯桌旁邊,一張圓桌,頂上一盞十五支光電燈,燈光昏黃。


盤存要點貨,登記。點貨是清點店裡這月剩餘的貨物,登記是填報表。報表上有內容、品名、價格、數量,一格格列得清清爽爽。這個月剩下了多少斤糖,多少斤老酒,都要仔細填寫在報表上。填完了,再用算盤劈劈啪啪算一算,和保險柜裡的現金對一對,就能看出有沒有升溢,有沒有虧損。


這一組,秋林負責點貨,馬師傅負責登記。秋林點清楚了,念一聲,馬師傅拿鋼筆將數目填到報表上。這一組盤完,齊師傅那一組也就差不多了。兩組的報表交到馬師傅手裡,馬師傅再拿出他那把紫檀的小算盤一起算一遍。


一番緊張的點貨登記後,房間的氣氛開始鬆弛了下來。齊師傅靠在櫃檯邊,點上一根煙。吳師傅饞牢,惦記著盤存後的宵夜,壓低聲音說,齊師傅,可以去打蛋湯了吧?齊師傅吐出一口煙,沒理睬。秋林站在一邊,一聲不響,只盯著馬師傅的手指在算盤珠子上翻飛。


終於,作響的算盤珠子安靜落來。馬師傅取落老花眼鏡,雙手抱了個拳,託著下巴半日不說話。好一陣,馬師傅才開口,你們都來看看。幾個人便湊上去看,只見升溢一欄空著,虧損一欄寫著兩百元。




相關焦點

  • 探訪一家百年南貨店,讓小說場景變成現實直播
    王家衛說,這藏了三十年的老酒,在三十年後《繁花》開拍之日,「或許恰是開瓶分享之時」。王家衛收藏 沈永和「天女」紹興黃酒1990年,普通的上海市民想要買瓶紹興老酒,首先想到的大概不是去小資豪華的花園飯店或日本百貨,而是街頭巷尾就能看到的販售南貨的小商鋪:南貨店。
  • 敢讓韓國人排了40年的烤肉店,上海就這一家!
    ///從店面裝修、菜品設計、取材、酒品的來源都是按照地道韓國首爾餐廳模式執行,將傳承了韓國首爾40年歷史的烤肉店的味道搬來上海,僅此一家!在韓國首爾土生土長的老闆,從小到大想吃牛腸牛肚的時候,爸爸常常帶去南大門乙支路美食街,一家 40多年傳統專門牛腸牛肚店,按老闆喜愛的口味相當地道,所以老闆就想把記憶中的味道帶來上海。
  • 一個普通的網絡購物者如何看待當下很火的直播帶貨
    Pixabay License很久以前就想一篇關於直播帶貨的文章,奈何才疏學淺,害怕說錯。今天,終於還是提起勇氣在這裡抒發一個普通消費者對目前很火的直播帶貨一些粗陋的看法。當然,購買一件商品時,有時往往也不是因為一個商品價格夠便宜,還有情感、習慣、衝動等感性認識在裡面。一位網絡購物者是一位有想法的個體,由無數個體組成了一種網絡購物群體。隨著網際網路不斷的普及,網絡購物群體也逐漸從青年向中老年進發,現在,沒有網購經歷的青年幾乎沒有了,中老年正在不斷學習如何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學習購物。
  • 誠品敦南店,一間書店謝幕
    2003年SARS在臺灣爆發期間,舞蹈家林懷民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死氣沉沉。他發現誠品敦南店的燈還亮著,走進去發現裡面仍然有讀者。"當所有的燈都熄掉,敦南店的燈還亮著。"他回憶起那個時間節點上的誠品敦南店是"偉大的","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書店,而是一個可以讓人安頓下來的地方"。
  • 東莞有一家我最愛去的唱片店
    店名:巫工作室(巫Studio)營業時間:9:00-18:00(周一至周六地址:東莞市南城區萬科文化創意園1棟2樓216號唱片店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稀缺的存在,想要找到那種小時候挑選唱片的感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蔡瀾為他一生難忘的越南粉,開了一家店
    ,味道卻讓他一生難忘。在2001年,蔡瀾在《壹周刊》的專欄上寫過一篇文章,名字是《為了一碗牛肉河》。蔡瀾寫道,「好吃的牛肉河,用湯匙舀了一口湯,喝進口,從此上癮,一生一世,都想追求這種味道。」在數十年前,蔡瀾曾到越南旅行,在一家露天餐廳,看著長堤上推著自行車經過的越南少女,初嘗了牛肉河的滋味,他說這是一種好像美妙愛情的味道。
  • 再見,誠品敦南!來聽聽我們和敦南店的七個故事吧!
    ,但敦南店的關門,還是令人傷感。其實,在全世界各地,每天都會有書店關門或倒閉,但好像只有誠品敦南店的告別,這麼的文藝和具有儀式感。近段時間,臺灣政治界、文藝界人士和民眾都陸續來到敦南店,跟這家陪伴了30年的書店告別;今天也有一些音樂人士的演出和紀念活動,向它做最後的揮手。為此,【映畫臺灣】也刊登幾位朋友跟敦南店的故事,來表達我們對它的感情。
  • 自從有了中國人,便有了82年拉菲
    簡直和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肩並肩啊喝一口能上天還是咋地,裡面到底有啥玩意兒,竟然這麼貴!?朕來告訴你,裡面多半是假酒...朕會告訴你:因為有中國人啊!有一年,這位大佬以清倉價拿到幾百箱82年拉菲,轟動全港從此,香港編劇導演紛紛將82年的拉菲寫入劇本,又恰逢港片在內地流行,於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82年的拉菲
  • 辣椒瘋狂40年!中國人是如何對辣椒上癮的?
    中國人為啥會越來越愛吃辣椒?中國哪個地區最能嗜辣?辣椒又拉動了多少GDP?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先從25年來的辣椒產量變化來看1993年,全國辣椒產量430萬噸,而到了2018年,辣椒產量猛增10倍,達到4000萬噸這麼大的辣椒產量,讓中國也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辣椒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中國的辣椒播種面積約佔世界辣椒總面積的40%現在辣椒的種植面積高達3000萬畝,相當於
  • 松江這家南貨店因賭氣而開,卻聲名遠播
    熱鬧的中山中路/唐西林 1993年攝商店老闆是我表舅蔡士輝。據我母親敘述:上世紀40年代初,我表舅和他的師兄因賭氣而各人開了一家南貨店。師兄開的店取名為「升大」,渴望成為松江灘的南貨店老大;我表舅開的店大號為「升昌」,希冀旭日東升日益昌盛,早日超越對方。
  • 發現無錫 | 三陽南北貨商店的故事
    民國十八年(1929年)農曆4月26日,三陽南貨店正式開門營業,主營南北貨、乾果、乾菜、蜜餞、調味品等。過海如被公推為經理。三陽南貨店的招牌為「三陽糖棧店」,「三陽」二字,取「三陽開泰」之意,店內的商品包裝都印有以「三隻羊」為主元素的商標。商店取「三陽」為名,還與上海「三陽南貨店」有關。
  • 一家農村理髮店,一對啞巴夫妻,一個深遠的人生啟示
    其實,能不能成功,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努力,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的主街上,有一家老字號理髮店,取名「建馨髮廊」,這是一家在農村地區很普通的理髮店,其貌不揚,甚至有點雜亂無章,可它卻門庭若市,是鎮上生意最好的理髮店。這是一家開了22年的理髮店,店主是一對啞巴夫妻,男主人小時候因為生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落下了啞巴的後遺症。
  • 韓國東大門變遷史:中國人買走九成出口貨,檔口老闆來中國開網店
    東大門市場誕生於1905年,這裡有30多個商場,3萬多家店鋪,是亞洲最大規模的批發市場之一。 當然,即便現在滿場的直播帶貨,檔口老闆也只對主播的手機友好,仍要時刻警惕散客的鏡頭。 對於一個普通檔口來說,用傳統的方式賣貨,一晚能賣800件以上就很不錯了。 每到一個檔口,楊小帽會先掃視一圈,快速鎖定4件衣服,然後回到手機前,一邊與直播間的粉絲講解,一邊安排娜羅更換展示服裝。
  • 四十年來,中國人是怎樣一步步變美的
    北京飯店是當時全市7家可以接待外國人的飯店之中,規格最高的一家,由國務院國管局直管。如果早幾年,普通市民進這裡要檢查護照和介紹信,跟出入國境一樣,她也就進不來了;話又說回來,早幾年皮爾·卡丹也不可能在中國挑選和培養起自己的模特隊伍。早在1979年,皮爾·卡丹就在中國組織了第一場模特表演,就找不到中國模特,只好全部用外籍。
  • 杭州一小區門口開了一家店,嚇得業主們跳起來:晚上都做噩夢!
    小區門口開殯葬店 業主們坐不住了 浪琴翠園靠近杭州學院北路和餘杭塘路,建成已有十幾年,小區有東、南兩個出入門,大門邊上則是小區配套的店鋪。兩個星期前,小區東門邊上開了一家新店,不少業主一下子坐不住了。
  • 太原發現一家有草坪的木屋餐廳,裡面還有臺火車,院子還超大!
    一家隱藏在長風橋西的戶外餐廳,不僅場地大、環境美不用轉場就能吃夠 火鍋 | 小龍蝦| 啤酒 最主要的是老闆把火車都搬來了!只能說老闆太走(niu)心(bi)! 說真的,我在店裡待著就不想走了!國際慣例文末領取~
  • 80年來,普通中國人變化到底有多大?
    在杭州舉辦的G20會議,微信幾乎統治了每一個人的手機,滴滴優步合併,共享單車大熱,用許知遠的話說,「那個報紙、唱片、黃包車的時代,被微信、雲音樂、高鐵取代了,中國人有了更多選擇的可能。」從長時段的歷史進程看,一個國家的獨立與強大,實為國民大幸。
  • 誠品敦南,一家書店的優雅告別 | taLk
    打卡誠品敦南店,一直是「去臺灣必做N件事」的熱門之選。不知道為什麼,「誠品」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遠比鳶尾書屋要高一截,大概因為覺得鳶尾偏藝術,而誠品才是真正有書香的人情味?不知不覺,誠品今年原來已經31歲了。想當年,誠品是如此的傲嬌,創始人吳清友在1989 年創辦誠品,致力推廣閱讀。
  • 吐血整理 | 南寧最紅的40+網紅店!答應我,年後回來一家一家浪一遍!
    -正文共:3165 字 119 圖,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這大概是新年後第一個南寧最全的網紅店集合啦原本是過年前就整理出來滴考慮到過年很多店沒有營業就拖到現在>集合涵蓋了下午茶、烤肉店日料店、中西東南亞菜餐廳等……40+家網紅店大王已經分類整理給大家
  • 40 探店:淘寶直播,一個離錢最近的場
    40 探店:淘寶直播,一個離錢最近的場 天蠍座嚴重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