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軍的長槍用什麼做的?既不是木頭也不是鐵,普通小兵用不起

2021-01-18 騰訊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古今,兩個文明之間戰爭的勝負,和其所使用的兵器也有著十分深刻的關係,比如在漢朝期間,漢將陳湯提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漢族騎兵之所以能夠抵擋匈奴,裝備也成為很重要的一個元素了。

在古代十八般兵器當中,最常在小說中見到的是什麼?自然要屬於一桿杆長槍了,歷史上不少兵器大家,給予了槍崇高的評價,明代程宗猷提到: 「槍乃藝中之王,以其各器難敵也。」清吳殳也認為: 「語云: 『槍為諸藝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

由於槍的攻擊範圍大,可刺可砍,加上上手難度並不高,成為了不少兵將的頭號選擇,因此也誕生了眾多名槍,比如烈水槍、蘆葉槍、梨花槍等等。

看上去,槍的製作工藝,也遠遠要比其他的兵器簡單,然而真要這樣想,恐怕你就錯了,古代將軍的長槍用什麼做的?既不是木頭也不是鐵,普通小兵用不起,不妨讓我們來看看。

清代吳殳,認為,牛筋木比較適合做槍桿,「其勁如鐵,根大逾握,削之使就手,漸細至尖,尖徑半寸」,然而這僅僅是槍軸而已,在外面要包裹上一層竹片,纏繞銅線鐵絲加以固定,再放入桐油中浸泡曬乾,防止潮溼蟲蛀。

這樣做成的槍,使用的便是複合型材料,同時也保持了槍的韌性和強度,確保其在戰場上不會輕易損毀,畢竟這可是涉及自己性命的大事。

而早在吳殳之前,南宋的華嶽對於做槍的材料就已經有了細細的考究:叉槍制──叉杆蒺藜條為上,柘條次之,楓條又次之,餘木不可用。

華嶽還發現,如果槍械「用雜色輕木,臨用脆折及被脫誤」,只有「槍叉杆須用蒺藜條、楓木、赤仙木,方免桿身易折」。

明代另外一本書籍《陣紀》表示:南方以竹為杆,甚稱省便;北地風高易裂,須得絲筋纏紥乃可,否則以椆木代之猶勝。由於槍枝容易開裂,必須「鹽滷久浸,使常有潤色,略可取用耳。」

從這些史料記載不難看出,過去的槍,絕非農民起義斬木為兵那麼簡單,這也就多少能夠理解,為什麼過去氣勢如虹的起義軍,總是打不過官兵的原因了。而裝備精良的槍,由於受到生產力的限制,更不是普通士兵能夠擁有,要是比較精銳的騎兵,或者將領才能使用

有意思的是,除去已經廣為人知的嶽飛、趙雲等眾多用槍名將之外,其他一些人,很有可能也是用槍的高手,比如關二爺關羽。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裝備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實際上這種兵器在南宋後才開始出現,而且模樣笨重,無法投入實戰,要麼是士兵用來鍛鍊臂力,要麼便是用於儀仗表演,

根據《三國志》陣仗顏良的原文「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來看,一個「刺」和一個「斬」說明關羽很有可能用的是槍。而長槍的發展,也貫穿了我國千年以來的冷兵器史。

相關焦點

  • 古代槍桿是用什麼材料煉製,網友:莫非不是鐵和木?一般人用不起
    古代槍桿是用什麼材料煉製,網友:莫非不是鐵和木?一般人用不起古代打仗一般來說都非常講規矩,最基礎的就是列陣了,而列陣作戰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選擇什麼樣的冷兵器是最重要。我們中國傳統的冷兵器各種各樣,能夠適合不同的人使用,總之就是可以滿足任何人的任何需求。
  • 紅刃OL將軍長槍歷史談 誰說槍兵幸運E
    自古槍兵幸運E,根據二次元世界的設定,槍兵這一職業的所有運氣,都已經被我大中華三國時代趙子龍所一人獨佔(傳聞其人手持長槍縱橫戰場四十載,全身上下沒一點傷痕!)那麼,其他人再做槍兵這一行,難免在運氣方面就成了個先天欠缺殘次……
  • 古代的長槍,是用什麼木材製作的?這種樹木竟還能生產出蠟燭來!
    長槍,在古代兵器中號稱「百兵之王」!擅用長槍的武將有很多,諸如項羽、嶽飛、趙雲等,都非常有名。長槍的前端利刃,當然是使用金屬打造。那麼後半段的槍柄,是用什麼木材製作的呢?這裡面可很有講究!而且這種樹木竟還能生產出蠟燭來!
  • 古代城門是木頭製成的,攻城時,為什麼士兵不選擇用火燒?
    古代城門不像現在的家門是鋁合金做的,都是木頭一點點合在一起,體積和重量巨大,而古代攻陷城池的時候,為什麼將領們不選擇讓士兵火燒城門呢? 攻城本是下策 《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表達佔領城市最好的方法是用計謀奪取,或是派使節交涉,差一點的是派兵討伐
  • 紅纓槍好厲害,金庸古龍筆下的武俠人物為何很少用長槍
    那人手持長槍,騎著白馬,格外的帥氣,如果把趙雲亮銀槍換成亮銀劍,那味道就淡了,而亮銀槍上的紅纓,更為這帥氣的身姿增色不少。那麼,長槍上的紅纓有什麼作用呢?讓我們進入細節。百兵之王先不說紅纓的具體用途,先來了解一下長槍在古代冷兵器中的地位。
  • 冷兵器時代長槍能達到多長?東方西方的答案差異明顯
    如果將中國和歐洲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長期以來實戰長杆兵器穩定在3~5米之間;而西方則在一些特定時期出現了5~6米的超長兵器,今天就來分析下這個原因。中國的長兵,普遍在5米以內在古代中國,長杆兵器以3~5米的為主。這其實還是妥協的結果,而不是長度夠用。因為長槍受材料的限制,越長就越重,越容易彎曲,使用起來越不方便,過重的槍對步兵來講,行軍打仗都是負擔。
  • 沒有棉花,中國古代人蓋什麼被子?
    沒有棉花,中國古代人蓋什麼被子?古人蓋的被子是用什麼做的?在棉花沒有進入中國之前,做被子的布是用葛(南方)、麻(北方)一類植物纖維來紡織的。而更早時候,被子是用獸皮來製作的,「被」字右邊是「皮」或與此有關聯。張騫通過「絲綢之路」引進棉花之後,人們就開始用棉花做被子了。古時一般人是用不起棉被的,只有有錢人才用得起。
  • 世界上什麼刀最鋒利?不是武士刀,也不是十八剁,而是一把木頭刀
    世界上什麼刀最鋒利?這個問題要從刀的鋒利指標說起。到目前為,世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標,也就是說,目前無法用數字來表示刀的鋒利程度。雖然沒有數據可顯示,但刀的鋒利程度還是可以測試的。越鋒利的刀,切入物體應該是越省力的。
  • 古代騎兵的長槍刺人身體後怎樣才能拔出來?
    ▲古代騎兵針對這種疑惑,兩個字可以解釋——挑槍。長槍是常用武器,長槍出槍角度要求很高,戰馬臨近敵方步兵,腰和手臂同時發力送出長槍,不是正面刺的,都是斜著刺划過去,所以中國的騎兵長槍殺死的敵人,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一個窟窿,而是槍頭斜著刺出,借著馬力破甲之後,刺入敵人的胸腔,腰力和臂力恰到好處讓槍頭往邊上一划,造成一個很深的長條血槽。
  • 古代長槍和大刀誰厲害?宋軍死士用鮮血告訴你
    對此,有人表示,用大刀不行嗎?電視劇裡不少士兵都拿刀往前衝。如果嫌棄大刀短,可以用長杆大刀啊,比如唐代陌刀。那麼,在古代戰場上,長槍和長柄大刀到底哪個更厲害呢?雖然說到唐軍,很多人都會想到陌刀陣,但是在唐軍編制中,長槍才是主流。
  • 冷兵器時代長槍多長夠用?東方西方給出了不同答案
    如果將中國和歐洲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長期以來實戰長杆兵器穩定在3~5米之間;而西方則在一些特定時期出現了5~6米的超長兵器,今天就來分析下這個原因。 中國的長兵,普遍在5米以內 在古代中國,長杆兵器以3~5米的為主。這其實還是妥協的結果,而不是長度夠用。
  • 歷史名人的真相,古代將軍都有「將軍肚」?男模身材不抗揍!
    所以在古代肥碩是倍受推崇的。真實的歷史上很多將軍都是胖子,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西漢著名的抗倭大將軍衛青,他的體型絕對算得上是個肥壯的彪形大漢,他那遠超一般人的體格往臺子上一站就有股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或許有這方面的原因讓他天然有更強大的號召力,更容易使人信服於他。
  • 高端軍迷必備技能,小兵兵告訴你怎麼把真鐵擼出新花樣!
    不知道是不是被前些天,在天安門廣場上出現的那些「大殺器」刺激到了,最近總有一些激情澎湃的小夥伴跟小兵兵吐槽:軍宅不是我們的錯!
  • 古代將軍,衝進百萬軍中就「砍瓜切菜」,他們真的這麼厲害嗎
    當一個人當到將軍這個層面的時候,他顯然已經是經過多次在戰場上衝殺而被淘汰下來的。自然是那種既膽大,同時也藝高的人,因此,他才敢衝進百萬軍中,同時又不會被別人殺死。古代的將軍,自然是裝備最好的。首先,他們的戰馬是跑得最快的,而且腳力也是最好的。古代大將在戰場上拼殺的時候,某個大將戰敗了,往往說他「馬失前蹄」,或者馬乏力,首先被壓垮了。實際上也就是他的裝備不是太好。除了戰馬以外,古代將軍的鎧甲也是最好的。鎧甲是對自己起保護作用的。只要鎧甲保護性能好,保護作用就很大。
  • 為何古代將軍都是胖子,都有啤酒肚
    於是有很多人選擇去健身房裡鍛鍊,在健身房裡有很多身材非常好的人,八塊腹肌、滿身的腱子肉,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呢,為什麼古代畫像中的將軍都是大肚子,看起來就是一個大胖子,沒有現在健身達人們這麼「完美」的身材。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將夜:寧缺既不是冥王之子,也不是將軍的兒子,他只是穿越者
    在書中人的理解裡,不是這個世界的人,肯定來自冥王之處,卻不知道沒有冥王,只有昊天。烏鴉定位冥王之子在將軍府附近,其實是曾家的桑桑,但因為寧缺是穿越者,是生而知之者,所以他們誤認為寧缺就是冥王之子。林將軍府被包圍時候有個接生婆抱個孩子從對面曾大學士府出來,那個孩子是後來被確認的冥王之子,而將軍府全都是錯殺的,錯殺的原因是寧缺生而知之,當然劇裡沒提生而知之,劇裡現在是烏鴉定位錯了,估計這是個伏筆,後來劇情發展會說到這世上根本沒有冥王之子,只有昊天分身降臨人間,找到人間最強者殺掉然後降下永夜......
  • 古代將軍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將軍的,而不是想效忠皇帝
    誰掌握著軍隊,誰基本就從實質上控制了國家,所以,對將軍的控制,一直皇帝面對的最大問題。一個文官,再怎麼鬧騰,三五個侍衛就能將其解決。可是一個將軍就不同了。每一個將軍手下,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支軍隊,如果將軍產生二心,那麼大多數時候他們的軍隊就會跟著他一起譁變。
  • 古代攻防戰:守城要做哪些準備?
    為此,有的將軍不惜毀掉城市外圍的村莊、寺廟、佛塔,甚至挖山填土,總之任何有利於敵軍藏身之處,皆被清理。《武備輯要》總記錄了一個細節:豎壁清野,還會將生產硝石、硫磺、鉛、鐵以及商行和工匠,全部放到一塊,以此確保這些物資的不會被敵軍利用。
  • 為什麼古人的枕頭都是用陶瓷、木頭做的?有什麼講究嗎?
    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古人所用的枕頭都是木頭、陶瓷做的,看到的時候,就很想知道古人枕著不硌嗎?再看看現代人的枕頭,就很舒服,各種樣式都有。不僅舒服,有的人選擇的枕頭,還有養生效果。古人為啥用木頭、陶瓷製作枕頭?不用懷疑,木頭和陶瓷做的枕頭,都是很硬的。枕上去確實會硌得慌,古人也是血肉之軀,當然也會難受,只是古人的養生觀念,比現代人強。
  • 被小兵用長矛從肛門捅死的日本將軍
    有一個死得最窩囊的日本將軍,死法很奇特,是被一個小兵用長矛從肛門捅死的。      這個叫森秀樹的日本軍人,極其熱衷於軍國主義,他尤其著迷於中世紀的那些騎士。於是,森秀樹在1930年,成功成為騎兵大佐,他也成功地成為自己想像中的那種在馬背上作戰,疾馳於一片土地之中的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