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唐法結字,易成奴書,想要突破,卻成醜書

2020-12-25 藝素簡

書法無非是用筆和結字,趙孟在《蘭亭十三跋》中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所以用筆學誰都是一樣的,只要他的用筆是正確的。這需要書法的墨跡真跡,不用多,幾行就足以勘透用筆法。

結字的方法,體現在外形,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審美,也就是趙孟說的「結字因時相傳」。這麼說來,字的結體在各個時期都是不一樣的,不但各個時代,同一時代每一家的結體也是不同的,這就是書體。

趙孟臨蘭亭集序及十三跋 局部

就拿楷書來說吧,魏晉時期鍾繇、王羲之的楷書,甚至到初唐的虞世南。他們的楷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工穩。他們的作品雖然工穩,但不呆板,各有一種神逸的風姿。鍾繇的空靈神秀,王羲之則遒媚清秀,虞世南端雅秀麗。靈、清、雅是三個人不同的側重。

唐朝的字體更是百花齊放,眾所周知的就有褚體、歐體、顏體、柳體。同是楷書,個人都有個人不同的外形,不同的面貌,這種不同,就是隨時代之美的外在表現。大唐的盛世,註定了書法會以各種不同的、合理的形式出現。

鍾繇 賀捷表

結字既然不同,結字法是不是不同呢?清初的馮班在《鈍吟書要》中記載,「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這樣看來,不同的結字法則,字體也不一樣。

從篆書最初結字完全肇於自然,到隋朝釋智果《心成頌》,總結出結字法十八法,到歐陽詢發展成《三十六法》,再到後來又有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還有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書法從篆隸開始到今天,結體方法就像一棵大樹。由原來的簡單明了,到現在的細緻入微,枝繁葉茂。

王羲之 黃庭經 局部

這種結體方法,結果卻是使現在的書學如同鏡花水月,讓人越來越摸不到頭腦,不知道該從哪裡下功夫。另一方面,又好像通往書法的道路比比皆是,就如同順著每一個樹梢都可以摸到樹幹一樣。但這每一個枝條都是孱弱不堪的。

人們試圖通過歐、顏、柳、趙,蘇、黃、米、蔡,董、王……來窺探書法的秘密,似乎沒有人能得到。書學也向樹枝一樣,時間越長,枝椏越多,越弱。甚至今天的人們都無法企及明清,更別說宋元了!

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 局部

或許人們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些人的書法都受困於唐楷的法度森嚴。從兩晉到隋唐,書法當然要發展,於是就有了各家用兩晉的方法,結合隋唐的文化風貌,開闢出一個又一個新的書法之路,就像大樹上各個方向的分枝。

但是他們的明顯的特點,卻已經不是晉法,而是使晉法改顏換貌的各自突出的特點。在這種基礎上再深入,也不可能有突出的改變,因為這時進行改良的母本基因已經太弱,限制也太多!這種被唐法捆住,走不出框架的書法,不免有奴書之嫌。而許多人強勢脫離,無所不用其極,最終卻落入醜書的行列。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可憐還有很多人在津津樂道某人的某些字,出自哪個名家法帖!有心的人可以想一想,這些點畫的外形與誰更相近有什麼值得重視的呢?也不過是僅僅得其形而已。

在解讀唐宋名家時,包括後來的趙孟,再後來董其昌,他們的學書經歷最終無一例外地師法了鐘王。晉人「用理」結字,所得也就妍美別致,韻味無窮,後來者,用這種方法才能擺脫唐法下的奴書。

顏真卿多寶塔局部

要用晉法的「理」,當然要先弄明白「理」的含義。《說文解字》中,「理,治玉也。」「玉雖至堅。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難。謂之理」。玉石雖然堅硬但是弄清了結構原理,再去處理就不那麼難了。後來引申為「按照事物的規律或是非得失的標準進行處置」。

字形可以隨時代而變,方法要用晉法。這個結字的「理」就是「穩」,不管以哪種方式來達到,最終要立得住。或如山川之穩,泰山、朱峰、崑崙、太行,穩得都震撼;或如雜技,走鋼絲、倒立、頂技同樣震撼。覺得「險」是美,就處處設險,然後化險為夷;覺得「拙」是美,可筆筆稚拙,根深蒂固;覺得清瘦是美,便舒展點畫,收緊中宮。

柳公權 集字心經 局部

這些其實宋人已經意識到了,他們用當時代的理念去理解晉人的結字方法,得到的結果是用「意」來結字,以求自然,終歸不如用事物本身的規律來結字,更趨近於事物的自然之貌!

相關焦點

  • 董瑋:「醜書」是怎樣煉成合「法」的?
    趙之謙:「書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歲稚子,能見天質;積學大儒,必具神秀,故書以不學書、不能書者為工。」劉熙載:「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一醜字中丘壑未易盡言。」曾熙:「餘評寐叟書,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劉熙載:「學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也。」
  • 董其昌與趙孟書法用筆與結字比較
    面對南宋書壇尚意書風造成師法不古的流弊,趙松雪在追尋曾遭唐之變革,又遇宋之再次變革的晉人筆法過程中,其目標是找到一條定律,可以順利將魏晉筆法作為定式的法則用以扭轉書風不古的狀況。而「用筆千古不易」就是趙孟打出的恢復古法傳承魏晉法度的一面旗幟。
  • 鄭板橋的「亂石鋪街」為什麼不算醜書?因為它三要素俱全
    雲岡杯的烏龍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幅不知出自什麼人之手的、假特等獎醜書。很多人紛紛表示醜書這東西真讓人難於區分。也有留言問怎樣區分一幅書法作品是醜劣,還是稚拙。很多人不明白,看書法字帖時,《瘞鶴銘》、《石門銘》、《石門頌》、《爨寶子》等等,這些字帖上的字看起來也不美觀,跟那些醜書差不多,為什麼這就不是醜書呢?自東漢蔡邕開始,對於書法才有藝術地認識,後人傳說那是神人授予他筆法。事實上可能是他自己的總結,也有可能是共同的發現,他做的總結。
  • 醜書獲一等獎,百姓為何不能接受,還漫天唾罵!
    最近有個全國級書法展覽公布了結果,第一名是一幅我們無法接受的「醜書」作品。醜書獲得一等獎,這是百姓們無法理解的,而且無法欣賞。但是,在書法界,對醜書的認可度並不高!只有少數標榜創新派的支持者,絕大多數傳承者無法接受這種審美。
  • 歐陽中石: 學書必成14殺技 紫雲莊主點評
    一、字如其人 立品為先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既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古人論書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固當熟之於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於身,德而熟之於身,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
  • 「醜書」是「俗書」的天敵
    於是就有藝術家出來,用一種新的風格進行反撥,挽狂瀾於既倒。這種風格「帶著更多的衝突、鬥爭的心理特徵」,一般都表現為「醜」的審美特徵,如拙樸、怪奇、獷野、跌宕、雄肆等。它們超出了「俗書」者褊狹的視覺經驗,開始時往往不被接受,遭到各種指責和詆毀。
  • 劇版悲傷逆流成河原創兩個新角色,易遙閨蜜和唐小米前任在一起了
    電視劇《流淌的美好時光》播出後,引發了網友討論,這部劇原名叫《悲傷逆流成河》,改編自郭敬明同名小說,一度引發社會熱議,此次被搬上電視機,引發了書迷追捧。只是在看劇的時候,有不少人發出疑問,郝湉是誰?杜度又是誰?
  • 悲傷逆流成河:悲傷降至,我也想要陽光面對
    《悲傷逆流成河》是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由落落執導,趙英博、任敏、辛雲來、章若楠、朱丹妮主演的青春校園電影。該片講述了上海弄堂裡一起長大的一對年輕人齊銘和易遙,在校園內外情愫糾葛,並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語中,捲入校園欺凌,最終以悲劇結尾的故事。
  • 顏真卿是醜書鼻祖?米芾為何口出狂言
    米芾自幼學習書法,和當時宋人習書模式相同,是從顏真卿的楷書入手。【餘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米芾《自敘帖》】米芾曾經在《海嶽名言》中評述:【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意思是:顏真卿的行書還可以學一學,但是他的楷書(真)便是俗書了。還有更狠的,【真卿學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無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顏柳挑剔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矣。】這裡米芾直接把顏真卿的字評為醜書。
  • 能鎮宅的那種字怎麼破?
    有人說他是醜書鼻祖,把他的字掛屋裡能闢邪,也有人說他的字頓挫鏗鏘,擒縱自如,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局部張瑞圖的字以「奇逸」冠絕墨林,有時奇的出格,不少字結體狂怪,難以辨認。有時逸的過分,不少用筆縱放無度,猶如畫符。
  • 寵文:攝政王府的小公主,剛出生就被皇上抱走,女兒奴王爺哭成球
    今天為大家分享寵文:攝政王府的小公主,剛出生就被皇上抱走,女兒奴王爺哭成球!趕快閱讀吧!《公主,別來無恙》作者:悱惻內容簡介:穿越成謎,這是一個學渣穿越成公主的故事。伴隨著公主的奢侈生活開始,危險也在步步逼近,一邊是美男幽深不可度測的眼眸,一邊是可愛單純的正太小皇帝。看似平靜無波,實則暗流湧動,有人試探有人刺殺,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她將如何一次次逃脫困圍?當迷霧重重散去,水落石出,相聚離喪,物非人非,一切愛恨嗔痴似永無止休。
  • 我是沈度,端雅正宜書制誥
    擅篆、隸、楷、行等書體,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董其昌對二沈頗推崇,稱「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時之標,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書,李紹《皇朝世說新語》載:「太宗徵善書者試而官之,最喜雲間二沈學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王羲之。」 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臺閣體」。
  • 《悲傷逆流成河》結局:易遙已去世?顧森西來到草塘懷念?
    易遙沒辦法回到家,想要錢,不光被打,還說要用醫藥費來騙錢,此刻易遙的內心是完全崩潰的,中學生沒有一點經濟收入,只有一個母親,對自己也不聞不問。此刻不說別的,易遙終於忍不住的爆發了,用藥膏擠在唐小米的臉上和眼睛上。
  • 積精累氣乃丹法有成之關鍵
    這是丹法修煉的重點,也是難點、關鍵。因為丹法修煉之精氣神均不是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而是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的。在修煉中要掌握積精累氣之法,就必須有「捉霧拿雲」的手段,「於恍惚中求,杳冥內尋,庶幾近焉」。此乃丹法有成之關鍵,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 古人各自為書,用法同而為字異,後能名於世,五代書法史論綱要!
    特別是唐代,書融南北,楷法高度成熟,「楷法遒美」還是入仕的一條途徑。更兼唐代國勢強盛,文治武功顯赫,宗教文化興盛,社會對莊嚴端正的碑版楷書需求量非常之大,從大名家的名碑巨製,到不著名者所書的墓誌塔銘,書碑楷書既風格多樣又法備態足。因此後人便將這書碑楷書目為唐代書法的標誌,即所謂的「唐人尚法」。唐人在楷書方面所達到的成就,確使後人很難逾越。
  • 永字八法詳解及常見八病勢,掌握了「永字八法」才可以說懂書法
    永字八法諸宗元所著《中國書學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為明了。卷一至四為技法部分,包括:翰林要訣、書法三味、永字八法、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卷五到七為纂言及漢至元人論書,卷八九為:書家小傳、名跡源流;卷十為鈍吟書要,此本為和刊本。此書大部分是屬於收集編輯的書籍,並且大部分以元代李溥光(字雪庵,元代高僧,書法家),《雪庵永字八法》、《雪庵字要》為範本重新刻印的,對於書中的錯誤訛論也是一併抄寫。請閱讀時自己判斷。
  • 書壇興起"醜書風" 書法迷嘆:好好的漢字被糟踐
    其中,爭議最多的,莫過於沒人能看得懂的「醜書」。這種看不懂,與草書、隸書無關,完全因為它不按正規套路書寫,說得直白些,就是偏不好好寫字,一味求新求奇,以致無人識得,更難解其中深意。  原本怡情養性的書法,卻滑向了「醜書」的境地,不知書聖如果活在當下做何感想  書法展頻現「新」字  王新京是不折不扣的書法迷,隔三差五就往有書法展的地兒湊。「看的展多了,卻發覺自己的『道行』越來越淺,連寫的啥字兒都辨不出來了。」
  • 「田楷」其實是另一種醜書
    前者把科學領域的標準化、程式化、規範化手段應用於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工藝化趨勢,一點一畫一招一式有著嚴格的規定性;後者把西方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新歷史主義引入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大寫意化趨勢,筆法、墨法、字法、章法怎麼反傳統就怎麼來,甚至根本沒有筆法、墨法、字法、章法。那些過分大寫意化者,就是時下人們正在口誅筆伐的所謂醜書。
  • 武秀成:慧琳《一切經音義》成書年代考實及其他
    唐釋慧琳撰《一切經音義》的成書年代,過去或曰成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或曰成於元和五年(810),一直沒有定論,
  • 唐小米帶易遙拍抖音,鏡頭下朱丹妮成「網紅」,看到任敏我動心了
    唐小米帶易遙拍抖音,鏡頭下朱丹妮成「網紅」,看到任敏我動心了前陣子唐小米帶著易遙拍了一個抖音,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講真的,在這個抖音鏡頭下,朱丹妮妥妥的成了一個「網紅」,不過看到任敏的時候,我又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