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亂石鋪街」為什麼不算醜書?因為它三要素俱全

2020-12-21 藝素簡

雲岡杯的烏龍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幅不知出自什麼人之手的、假特等獎醜書。很多人紛紛表示醜書這東西真讓人難於區分。也有留言問怎樣區分一幅書法作品是醜劣,還是稚拙。

很多人不明白,看書法字帖時,《瘞鶴銘》、《石門銘》、《石門頌》、《爨寶子》等等,這些字帖上的字看起來也不美觀,跟那些醜書差不多,為什麼這就不是醜書呢?

自東漢蔡邕開始,對於書法才有藝術地認識,後人傳說那是神人授予他筆法。事實上可能是他自己的總結,也有可能是共同的發現,他做的總結。

書法不同於寫字的地方在於三個要素,就是張懷瓘在《書斷》中所說的:「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成書。」也就是說,只有具備了筆法、筆勢和結體,才能差不多稱得上是書法。

那些看著醜的古碑帖,是具備這三個要素的。裹束,是結字的方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自成一體的「體」。這是最容易產生混淆和分歧的地方,因為書寫是醜劣還是稚拙,也是通過這一點來分析的。

因為裹束正是字的結裹方法,張懷瓘雖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但有這麼一段話足以說明。「改置裹束,豈止於虛實展促?其要歸於互出。」裹束不僅僅是虛實展促,還有互相出入。美書的例子不用講,這一點在揚州八怪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體」上表現很突出。

鄭板橋的字初一看時,大大小小,歪歪扭扭。仔細看時,才會發現一幅字中每個字的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都經過精心安排,

錯落有致,相互穿插。看上去那種「亂石鋪街」的感覺,都能讓人感覺到字的質樸,如經年不曾修葺的古街。

有個詞叫「巧奪天工」,正好用來比喻鄭板橋的亂石鋪街,正是沒有安排的安排。相傳鄭板橋在創出「亂石鋪街體」之前,一直在刻苦學習鑽研。篆、隸、楷、行、草無不涉獵,到一直有個關鍵性的問題困擾著他,他始終在臨別人,但是始終臨得不能盡意。

有一次,他和妻子坐在一起乘涼,出於下意識,鄭板橋不停地在身體上空寫。結果寫著寫著就寫到妻子的身上去了。妻子嗔怪地說:「你有你的身體,我有我的身體,為什麼不寫在自己的身體上?而要寫到別人的身體上?」

一句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使鄭板橋恍然大悟。書法本來就是各有各的書體,學別人就算學得再逼真,也還是跟別人不一樣。何況一直這樣寫,不就是沒有自己的一體嗎?沒有自己的風格等同於白寫了。

從此,他便注意吸取各家之長,融篆、隸、楷、行、草為一體,最終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亂石鋪街體」。又因為他的書體介於隸書和楷書之間,而隸書多於楷書,又不同於「八分書」,於是自己調侃說自己這叫「六分半書」。

這種布置的方法,不同於醜書作品中出現的醜劣。能給人一種安寧的感覺,讓人放下戒備,這便是如孩童一樣的稚拙。並且,這種自成一體首先要在掌握用筆熟練的情況下,在裹束的法則內來完成結體。

不僅用筆正確熟練,結字合乎法度。同時,用來結字的點畫還要得勢。筆勢死板的字,肯定一樣沒有活力,沒有活力也就沒有神採。沒有神採的字,別說象印刷體,雕版印刷的字體很多都是神採飛揚的。

正如張懷瓘所說,有了用筆、筆勢和裹束,才可以稱得上書法。不然便是「江湖書法」「野狐禪」。

相關焦點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是醜書嗎?鄭板橋的這種書法字體被稱為「亂石鋪街」體,這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很形象,就像工人用鵝卵石鋪的路面,大大小小、參差不齊,和用方磚鋪的整整齊齊的路面不可同日而語,鄭板橋追求的是一種自然的「亂」,這種字體也被稱為「板橋體」,他是把隸書、行書、楷書、篆書的等字體以及繪畫的筆法融合為一體,書法風格介於楷書和隸書之間,由於隸書古代被稱為「八分書」,所以鄭板橋也叫自己的這種字體為
  • 亂石鋪街,他鋪了三百多年,我看到不止一次
    但鄭板橋堂堂正正放在明面,因為率真而可愛。他出身書香世家卻出生前已經家道中落。他有一肚子經世致用之道,卻於官場風氣不容。他在北京結交了不少王公貴胄,卻不肯彎腰事人。這樣的個性與性情,註定了他只能走自己的路。瘦竹、怪石、疏蘭鄭板橋的人生路,也讓我明白了一個真實。
  • 清瘦竹,小提蘭,區區小縣官鄭板橋:亂石鋪街的書法顛覆傳統
    泰州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從古到今,很少有誰能鄭板橋這樣值得玩味。是什麼原因使這位其貌不揚,人生坎坷,一個七品小縣令,一個落拓不羈窮畫師,歷久彌香,熠熠生輝,三百多年,魅力永存?板橋先生的那幅橫額「難得糊塗」人所共知。
  • 鄭板橋的書法風格,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都省省吧
    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能書善畫,書法風格獨特,善畫竹石圖,並且是一位有名的清官,在中國歷史上有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可謂是婦孺皆知。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入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
  • 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六分半書遊戲筆墨,手書判詞為官清廉
    《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是鄭板橋「六分半書」的形成期作品, 作品中「行、隸、楷、草」仍具有很多獨立的成分和氣息, 相互「融合」的情狀尚不成熟, 但為他以後的書法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鄭板橋對中國傳統書法的學習是博學諸家, 不僅學帖、館閣體, 也學碑, 且和金農等人是首先開創學碑風氣的。
  •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筆勢奇古格韻別趣
    意味著全天下就這一份,就算是頂級的士人別說看真跡了,看到一份別人臨的好的作品都是可遇而不可得。書法有很強的技術性。我們在臨帖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鍛鍊手的肌肉記憶,到你創作時,能夠下意識寫出你想要的線條,結構。這點和很多運動相似。學習書法除了最基本的技法訓練外,還需要你的書法品位,需要你多了解古文字學,需要你思考書法史,形成自己的書法語言,只有到這個階段,書法才是藝術。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在古代文人裡,鄭板橋算不上是天資出眾的,他二十歲中秀才、四十歲才中舉,四十三歲考上了進士,到了快五十歲才做了一個小官,對於父親的期待而言,或許有些差距。但考取功名以求仕途不過是古代讀書人必走的一種流程罷了,鄭板橋卻還有自己更偏愛與堅守的東西。2在鄭家不算寬敞的院子一角,種著十幾支竹子,支支修長挺立,不畏風雪。
  • 「揚州八怪」鄭板橋,詩書畫三絕,以蘭竹為主,三百年來獨領風騷
    蔣士銓對其書體贊曰:「板橋作字如寫蘭, 波磔奇古形翩翻」, 筆畫特徵由左向右上挑, 豎畫不直, 如「金錢串珠」、「亂石鋪街」, 整體布局、縱橫錯落、瀟灑別致, 給人的視覺美感錯落而雅致。板橋 的書法在50歲以後, 逐漸成熟, 達到橫塗豎抹皆能極盡生機的藝術境界, 故金農評其書:「興化鄭進士板橋, 風流雅謔, 極有書名, 狂草古籀, 一字一筆, 兼眾妙之長。」
  • 鄭板橋:完美的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醉」
    有癖,說明性情真,不虛偽,鄭板橋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有癖之人。 都說字如其人,他的字便十分古怪。當時,人們皆追捧黃庭堅、趙孟頫,他卻想:「為何不能有自己的字體?」。 於是在「八分書」漢隸中加入行楷草,還美其名曰「六分半書」。
  • 鄭板橋、康有為、吳昌碩…這些人才是現代醜書的祖師爺啊
    現在書壇醜書橫行,始作俑者是誰呢?就是清朝那幫子提倡碑學的。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慢慢的,路越走越歪了。 說完帖學該說碑學了。 碑學本是一件好事,但卻成了現代醜書的主要來源。 要說學書法臨碑其實很早就有了。
  • 鄭板橋: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幸運的是他的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雖然只是一介小小的縣令,但鄭板橋任範縣知縣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鄭板橋六十一歲,山東大旱,當時做濰縣縣令的鄭板橋因為請求賑濟饑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被罷官,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
  • 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鄭板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少年時從學於鄉先輩陸震,20餘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範縣知縣。一年後調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曆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 鄭燮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專長於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
  • 治學故事(三):大畫家鄭板橋「誦書入迷」
    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⑤,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註解:①寢陋:相貌醜陋。②鹹:都。易:輕視。 ③憤激:發奮激勵。④奧區: 奧妙的境界。區,境界,區域。
  • 原來古人也是「醜書」滿天飛!
    ▲ 唐代孟獻忠書《金剛般若集驗記》▲ 傅山手跡 ▲ 傅山《雜書冊》如果說顏真卿的「醜書」還略顯含蓄保守,傅山則直接扛鼎了後世「醜書」崛起的大旗。再來看看八大山人臨的王羲之《蘭亭序》,是不是「形神俱不肖」?
  • 畫家少白湯發周趣談:鄭板橋的竹石蘭蕙和齊白石畫的相比誰會贏?
    鄭板橋像本季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將推出兩件板橋巨幅佳構,一立一橫,皆十餘多尺,《竹石圖》原為北京文物商店舊藏,並經多次在《鄭板橋書畫集全2冊》中收錄出版著錄;>《鄭板橋書畫集全2冊》中收錄的《竹石蘭草圖》構圖奇絕,曾參加重要展覽。
  • 夜光杯 書緣
    從他們那裡我第一次聽到東京神田有一條書店街。到日本不久,我就去了書店街。東京神田神保町的書店街建於1880年,周圍相繼出現了法律學校,大批師生湧入神田。後來,周圍又陸續出現了書店和出版社,其實「需求」就是最好的「天時、地利、人和」。現在的神田匯集了兩百多家書店,其中一百四十多家經營古籍書,古書怕風化,為了躲避日曬,神田書店所有門面都是朝北的。
  • 為什麼說LOL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因為它丟了核心三要素
    在英雄聯盟的第十個年頭,我認為有必要去回想和反思它的發展。我是LPL的官網作者,原本應該對LOL的價值和意義「歌功頌德」。但是作為遊戲評論者的敏感性和客觀性,以及作為普通玩家的真實感受,讓我必須真誠地去思考現在的LOL。而我認為LOL時至如今已經走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因為它丟失了最為核心的三大要素。
  • 許老闆的紅蓮花為什麼醜?
    審美不是一件只憑直覺的事情,要加上後天無數的薰陶和沉澱,就是所謂「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過的人」  現在大家漸漸有些覺醒,開始了解審美是最難培養的教育素養,為什麼說貴族要三代養成? 裡面主要是審美的培養要漫長的積累。 「美育的養成」這件事多重視都不為過,但它又不僅僅是來源於練鋼琴,畫畫,聽音樂會,更重要是來自於整體大環境美學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