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2021-01-18 藝享甜開

鄭燮(1693-1765),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鄭板橋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少年時從學於鄉先輩陸震,20餘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範縣知縣。一年後調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曆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 鄭燮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專長於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剪裁構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於傳統的文人畫「四君子」範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於畫中,能時出新意。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

清 鄭燮 梅竹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梅竹圖》軸,清,鄭燮作,紙本,墨筆,縱127.8cm,橫31.3cm。

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一生從未畫蘭(誤筆「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板橋。」鈐「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二印。無鑑藏印。

竹是鄭燮最擅長表現的題材,他能出神入化地準確捕捉住竹枝、竹葉在風中搖曳的動態和神韻,並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同時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亦最能體現鄭燮剛直不阿的人品。鄭燮畫梅的作品僅此一幅,但因他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故在梅的表現上亦能揮灑自如,花瓣為中鋒運筆,其形狀雖方圓不一,但自然的行筆,流暢的圈線,勾勒出了花兒旺盛的生命力。梅與用潤墨表現的青竹在相互映襯中體現了它們不同的美。

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160.9×8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墨筆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60.9cm,橫81.8cm。

本幅自題:「昨日山頭爛酸歸,路旁密筱亂牽衣。何須定要千尋竹,自有清光滿翠微。見翁年學長兄正畫,板橋鄭燮。」鈐「鄭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印。鑑藏印有:「福山鄧氏」、「黎堂」等。

鄭燮最喜畫竹,也最擅長表現各種環境下不同形態的竹子。此圖描繪了在清風中搖曳的勁竹與石相伴而生的畫面。構圖簡潔,筆法健挺灑脫,於寫意之中見寫實功底,將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盡現筆底。

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紙本墨筆 127.6cm×57.7cm 故宮博物院

《墨筆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7.6cm,橫57.7cm。

畫上自題:「飲牛四長兄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屢索予畫,未有應之。乾隆五年九秋過予寓齋,因檢家中舊幅奉贈。竹無竿,蘭葉偏,石勢仄,恐不足當君子之意,他日當作好幅贖過耳。板橋弟鄭燮。」鈐「鄭燮印」、「克柔」印。乾隆五年為1740年。

鄭燮最喜畫蘭、竹、石,認為它們有節、有香、有骨。他筆下的「四君子」在立意上擴大了文人畫自娛的內涵,或用以寄託「用世之志」,或歌頌不為俗屈、挺然堅勁的精神。這種畫外意突破了文人畫自我表現的藩籬。此圖是鄭燮贈與友人的,從題詩上看,是他臨時找來一幅自藏的畫作,再補題詩以贈。圖中以竹之勁挺、蘭之清雅、石之堅韌來比喻「飲牛四長兄」的高尚品格。蘭、竹置於陡峭的巖石之間,縱橫交錯,天機自然,秀逸灑脫中更見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在畫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隸書筆法畫竹,以縱逸的草書之法畫蘭,陡峭的巖石則以側峰用筆簡括勾勒出輪廓,略作皴染,三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巖石上的題款使畫面本身傾斜的對角線構圖變得平穩厚重,此外以楷書融入篆隸的「六分半」書欹正相生,清勁縱逸,亦增強了主題的內涵。

鄭燮 墨蘭圖 扇頁 故宮博物院

《墨蘭圖》扇頁,清,鄭燮繪,金箋,墨筆,縱16.8cm,橫53cm。

扇頁有自題:「古人云:寒花餘幾箭。板橋云:一枝也可入東風。故拈筆作此。」「寒字下落『盡蕙』二字。板橋又記。」鈐「克柔」朱文印、「鄭燮之印」白文印。

此圖是一幅帶有自娛性質的畫作,作者為了表明「一枝也可入東風」,僅單繪一枝有著鮮花綻放的蕙莖。作者為了以簡勝繁,同時令簡約的畫作變得富有情調,在構圖上,巧於布置,將蕙莖畫成右高左低的倒臥「S」形,它不僅打破了右左的平面空間而且分裂了上下的高低空間,令畫面因為分割的面積不同而顯得生動富有變化。莖上的花兒也巧於安排,它們處於莖的不同位置,或仰或俯,錯落有致。它們以彼此間的不同位置關係,將莖由一根線變成有律動變化的生命體。圖中以「亂石鋪街體」書寫的款題,其正斜疏密的墨跡,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成為了畫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穩定了畫面,增強了畫作的視覺審美意趣。

清 鄭燮 竹蘭石圖軸 123×65.4cm 故宮博物院藏

《竹蘭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3cm,橫65.4cm。

圖繪不畏環境險惡的蘭竹在懸崖峭壁上生機盎然的景象。構圖奇巧,不落俗套。以蘭竹打破石壁單調的平面,令畫面豐富而多變。同時,平整的石壁亦將紛紛雜雜的蘭竹統一起來,令畫面於繁亂中不失齊整。用筆率意,施墨潤澤,為鄭燮竹蘭石畫的代表作。

本幅自題七律一首,勸慰友人要象有君子之謂的蘭、竹一樣心胸開闊,「容納百千端」。款署:「紹言老寅長兄教畫,板橋弟鄭燮。」鈐 「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 白文印二方。朱文鑑藏印二方:「無所住齋鑑藏」、「雪浪齋主人四十以後審定真跡」。

鄭燮 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

《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0cm,橫59.7cm。

鄭燮所畫之竹,形象千姿百態,筆墨變化多端。同樣是數竿竹枝,卻有新竹、駝竹、鳳竹、晴竹、盆景之竹、庭院之竹、山野之竹、水鄉之竹的區別,並呈現各自不同的情態,給人以美的感受。畫面上翠竹兩竿,瘦勁挺拔,枝葉仰偃,蕭疏清逸。竹枝下有山石及竹筍數支,恰當襯託出春竹之勃發鬱茂,頗富自然之趣。其言將竹筍與鰣魚相佐,又創美食之竹,新穎別致,獨具匠心。

自題:「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東風三月初。為語廚人休斫盡,清光留此照攤書。煥老年學兄正,板橋鄭燮」。鈐「鄭燮之印」(白文方印),「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長方印),「歌吹古揚州」(朱文長方印)。

鄭燮 仿文同竹石圖軸 故宮博物院

《仿文同竹石圖》軸,清乾隆,鄭燮繪,紙本,墨筆,縱208.1cm,橫107cm。

此圖作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鄭夑時年70歲。圖繪山巖陡峭,幽篁靜立,枝節疏朗,既寫就翠竹之秀勁神採,又表達出鄭氏畫竹之理念,為其晚年之佳作。

自題:「乾隆壬午夏五月午後寫此」。鈐「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長方印)。又題:「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板橋之無成,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燮又記」。鈐「有數竿竹無一點塵」(白文長方印)。 再題:「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巖谷。受老年學兄正,板橋道人鄭燮」。鈐「鄭燮印」(白文方印),「丙辰進士」(朱文方印),「歌吹古揚州」(朱文長方印)。

鑑藏印:「倉稊乙亥以後所得」(朱文長方印)。

其他

清 鄭板橋 蘭竹圖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清 鄭板橋 竹石圖軸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清 鄭燮 華封三祝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 鄭燮 荊棘叢蘭圖 南京博物院藏

清 鄭燮 蘭竹圖卷 紙本水墨 34.9 x374.7釐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清 鄭燮 遠山煙竹

清 鄭燮 竹石圖 旅順博物館藏

清 鄭燮 竹石圖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清 鄭燮 竹石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鄭燮 竹石幽蘭圖 天津博物館藏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館藏珍寶,難得一見!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康熙御製琺瑯彩欣賞
    清康熙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琺瑯彩粉紅地開光四季花卉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花卉茶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銅胎畫琺瑯方盤,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錦地開光西洋仕女肖像畫碗 「大明弘治年制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亮相故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9月1日在故宮文華殿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共展出78件(套)8月3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發布會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舉行,參會嘉賓在觀看展覽。 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通過蘇軾及其師友的作品、受蘇軾影響和能夠反映其藝術思想的相關藝術作品,展現蘇軾的精神世界。
  • 故宮線上發布2021年《故宮日曆》 展現館藏曆代牛文物珍品
    2021年版《故宮日曆》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分別展現了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寫牛、百牛賀歲等豐富內容。此外,日曆中還展示了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紙本設色作品、唐代畫家韓滉所繪製的《五牛圖》、宋代李唐等畫家繪製的牧牛題材作品、以老子騎牛為主題的玉山、竹根雕等藏品,詮釋牛及農耕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展出蔡國強VR作品《夢遊紫禁城》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已經於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 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他不但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而散發獨特的人格魅力。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國民黨當局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將南運文物中的2972箱被運至臺灣(佔故宮南遷文物的百分之二十二),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1950年4月,臺中郊外文物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保存。1957年,臺灣當局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
  • 清代書畫冊頁《娛目賞心冊》,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書畫冊頁《娛目賞心冊》,故宮博物院藏 清人書畫《娛目賞心冊》 清代書畫冊頁《娛目賞心冊》,故宮博物院藏。
  • 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展出蔡國強VR作品「夢遊紫禁城」
    根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已經於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開幕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
  •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受聘新職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近期均受聘新職。據《深圳特區報》消息:12月7日上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正式揭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市文聯黨組書記李瑞琦出席揭牌儀式。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後發表致辭。 深圳大學官網 圖消息提到:2019年5月開始,深圳大學啟動博物館籌建工作。今年11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成立,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出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任管理委員會主任。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嘉義動工
    新華網臺北2月6日電(記者任珂)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臺北故宮博物院品牌片:未來,不期而遇
    《未來,不期而遇》記憶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是枯燥無聊的講解,可能是陳舊古板的陳列。
  •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 朱耷《貓石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清 朱耷 貓石圖卷 紙本水墨34×2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作品鑑賞八大生於末世皇族,江山易姓,同時又一生坎坷,懷才不遇,他的畫帶著悲憤、鬱悶、倔強、失落、晦澀
  • 再現「千古風流人物」的精神世界——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
    2020年9月,我踏進故宮文華殿的大門,有些昏暗的展室裡擁擠的觀眾重重疊疊。能夠有足夠魅力吸引這麼多觀眾不遠千裡前來觀看的,便是故宮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蘇東坡策劃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那麼都是故宮博物院,到底哪一個故宮的藏品更有價值?更具有研究意義呢?我們一起通過十組數據來對比看看。 北京故宮:有53000幅繪畫作品,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繪畫作品。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01 鄭板橋介紹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他是康熙時代的秀才,也是雍正時代十年舉人,更是乾隆元年的進士。當過山東範縣還有濰縣縣令,政績不錯,到了後期客居在揚州,賣畫為生。
  • TANC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開館:站在臺灣應該如何看亞洲?
    籌建總預算達新臺幣109.34億元(約合人民幣21.905億元)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結束4個月的試運營期後於4月1日正式開館。這座位於臺灣南部城市嘉義的博物館自立案起歷時15年、5位院長更替方於2015年底正式落成。與定位於華夏文明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所不同,故宮南院是一座以亞洲文化藝術為視角的博物館,強調以中華與亞洲文明的交流史,對故宮館藏的文物進行重新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