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楷」其實是另一種醜書

2021-02-19 芥堂

 

       這幾天,書法圈炸鍋了,因為「田門弟子」退師事件。

 

       這裡「田門」的「田」,指的是田英章,他以一筆板正的歐體楷書——被稱為「田楷」——俘獲「粉絲」無數。

 

王彬的退師公告截圖

       5月12日,「田門弟子」王彬發帖稱,他拜田英章為師八年,花費50萬傳承、推廣「田楷」。但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擔驚受怕,不知什麼時候會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被開除出師門。在發帖中,王彬還說,因自己小時候家裡窮而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他以義務培訓開展扶貧公益活動來匯報社會,由此引起田英章不高興。「所有的活動都與利益掛鈎美嗎?霸王弟子規美嗎?」王彬由此公開宣布自動退出「田門」。

 

       芥堂對退師事件和「田門」規矩毫無興趣,也不想評論「田門霸王弟子規」到底美不美,只想在這裡說說「田楷」。

 

       芥堂以為,目前,書法界有著這樣兩種極端心理:一種是生怕人們看不懂書法,另一種是存心讓人們看不懂書法。前者把科學領域的標準化、程式化、規範化手段應用於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工藝化趨勢,一點一畫一招一式有著嚴格的規定性;後者把西方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新歷史主義引入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大寫意化趨勢,筆法、墨法、字法、章法怎麼反傳統就怎麼來,甚至根本沒有筆法、墨法、字法、章法。那些過分大寫意化者,就是時下人們正在口誅筆伐的所謂醜書。

田英章作品

 

       我們來看「田楷」,筆法單一,墨法單一,字法單一,章法單一。根據字幅的大小,每個字一筆一划的粗細、長短、角度、向背、俯仰都確定無疑,沒有任何驚喜。筆畫永遠那麼光潔,猶如用砂紙或其他什麼工具作了打磨、拋光處理。字法雷同,一幅作品裡多次出現的相同字,大小、外形幾無二致,哪怕用精密儀器進行測量,長短、寬窄等等各項指標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出入。看一個字就可知一行,看一行就可知一幅,看一幅就可知全部。千人一面,如果「田楷」長久這麼推行下去,應該還會千年一面。看著這些雷同、規範、刻板的字,無法不讓人聯想到機械行業那些流水線上標準化生產出來的一個個精密器件。芥堂在想,如果一個「田楷」書法家搞書法展,該怎麼讓觀展人看完全場?如果多位「田楷」書法家搞書法展,而將落款隱去,又有幾人能看得出那些作品的作者誰是誰?

 

       按照書法基本常識去理解,字寫得好再加上藝術性,那才叫書法。芥堂以為,書法的大寫意化是字都不寫好而去追求所謂的藝術性,而書法的工藝化則是只把字寫端正而不去追求藝術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田楷」應該是書法工藝化的典型代表,毫無藝術性可言。

「田楷」作品

 

       但書法究竟是一種藝術。既然「田楷」無藝術性可言,我們不妨把「田楷」稱為工藝字或者工藝美術好了。既然我們把那些過分的大寫意化書法稱為醜書,那麼,極致工藝化的「田楷」則完全應該歸為另一種醜書。

  

  (以上兩幅「田楷」作品,如果封住落款,你能分出各自的作者嗎?)

相關焦點

  • 「 田楷事件 」
    「田楷事件」正在發酵這次「田楷」遭遇發難,緣起一篇題為《「反田楷同盟」倡議書:全體反「田楷
  • 田楷的問題
    二、按照社會現實的欣賞水平,我個人認為田楷甚至要比歐楷好。理由是:田楷比歐楷平正,比歐楷勻稱,比歐楷溫潤。這適合絕大多數對書法沒有深究的初學者和觀賞者。因此更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畢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走專業化的道路,也不可能所有喜歡書法的人都是專業水平的鑑賞家。同時,作為習書者,難免要考慮將來的市場接受度。
  • 醜怪書風抵制歐體楷書,那是因為他不懂歐陽詢和九成宮醴泉銘之美
    據消息人士透露,這種書法界的逆流竟然來自於有些書協組織的領導和評委對「田楷」的抵制,而對于田楷這種類歐體楷書的抵制,竟然是因為田氏昆仲的特立獨行,對他們有所冒犯。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難道一種書法和書體的發展和傳承還要受到其愛好者的株連,這可真不是文化人應該有的胸襟了。
  • 「醜到極點即美到極點」,趙冷月為何被稱為當代「醜書」的鼻祖?
    但是到了晚年,趙冷月卻打破了海派書法的固有模式和欣賞習慣,開始追求一種充滿現代主義的表現形式,提出「醜到極點即美到極點」的藝術觀念,這個「醜」並不是與「美」相對立的「醜陋」,而是指脫離世俗的漂亮工整、拒絕淺薄的「好看」「秀美」。他對筆墨的超脫心態和大膽創新,使他的書法在當時飽受爭議,甚至被稱為當代「醜書」的鼻祖。
  • 「醜書」是「俗書」的天敵
    這種風格「帶著更多的衝突、鬥爭的心理特徵」,一般都表現為「醜」的審美特徵,如拙樸、怪奇、獷野、跌宕、雄肆等。它們超出了「俗書」者褊狹的視覺經驗,開始時往往不被接受,遭到各種指責和詆毀。蘇軾說「石文而醜」、「醜石寒松未易親」,米芾也崇拜醜石,他們在書法審美上主張「守駿莫如跛」「璧美何妨橢」(蘇軾),「凡書要拙多於巧」(黃庭堅)。他們在創作上強調「意造」,也就是個性化的變形。
  • 董瑋:「醜書」是怎樣煉成合「法」的?
    希望能對大家理解「醜書」、並進一步分辨「醜書」的優劣有所幫助。百度 「醜書」 找到相關結果約2480000個七八年前王鏞老師曾說過「流行書風」是別有用心的人扔的一頂「髒帽子」,「醜書」也是如此,這種做法是文革遺風,先汙名化再批鬥,比如當年發明的一個詞叫「黑畫」,李可染先生的畫因為畫得黑,就被當成「黑畫」挨了批。其實畫得黑與畫的好壞、人的好壞有什麼關係?!
  • 醜書:假書法,真垃圾
    醜書為何註定是歷史垃圾?道理很簡單,人民不認可的書法不是好書法!我們這裡說的醜書,特指那些不能經過歷史考驗的、只為了圖一時名利的作品。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作品太多,也太常見了。我們先不去探求這背後產生的原因怎樣,它對書法會產生什麼不良的後果。僅僅就從價值而言,醜書書法註定是曇花一現、過眼雲煙的小丑,終究不會長久。
  • 觀察丨書店的另一種可能
    商務君按書店,既辛苦也不浪漫,卻給整個城市帶來溫暖的光芒,其實也是另一種可能,別樣的浪漫。
  • 《審醜》|一本被封皮醜到卻被內容驚豔的書
    拆開《審醜》這本書的時候,我被書的封面嚇了一大跳,完全搞不清楚一本出版的用於銷售的書籍為什麼會選擇如此讓人「醜拒」的封面呢?這不是將消費者拒之門外嗎?就是在這樣的吐槽心情中我閱讀了本書,以往一本書我花個兩三天的空閒時間差不多就讀完了,誰曾想讀這本書我竟然花費了10天,根本原因大概在於這本書相對來說趣味性少了一些,啟發性的知識多了一些。
  • 嘲笑醜書射書,自認為一身正氣的我們,卻活成了王羲之最討厭的人
    一說起醜書射書,我們就氣不打一處來,嘲笑他們不會寫書法,在亂搞書法。醜書射書固然不是書法,其實我們對書法也有個誤區,以為寫得工工整整,就是書法了。很多人把寫字當成書法了。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王羲之還反對平拖的書法線條。你想想我們現在寫的楷書,是不是王羲之反對的這兩條我們都佔了?我們自以為把楷書寫得方方正正、工工整整,就是書法了。其實王羲之最討厭這樣寫字的人,這不是書法,只能算寫字而已。
  • 醜書十八怪,一心將人坑裡帶!
    聯想到書壇「醜書」者的所作所為,本堂主步「雲南十八怪」之韻,湊一則「醜書十八怪」。 由於「醜書」的倡導者很多居於教授、博導、書協理事、主席等職,這批人的行為具有很強的號召性,他們寫醜字就會誤導他人也寫醜字,他們引經舉典、著書立論,使很多人誤入迷途對其頂禮膜拜,這些人便渾水摸魚,將自己的醜字按尺論價,神不知鬼不覺地賣出去了!
  • 韓國書法家效仿中國「醜書」,網友:對!你們學就對了
    韓國書法家效仿中國「醜書」,網友:對!你們學就對了文/二小書法 圖/網絡這段時間,書法界「醜書」的話題從未停止,射墨、盲書、吼叫、人體書法,可以說是一波接一波。令人沒有想到是,在國內「醜書」被罵的一塌糊塗時,我們的鄰居韓國竟然有書法家效仿「醜書」表演。
  • 鄭板橋、康有為、吳昌碩…這些人才是現代醜書的祖師爺啊
    現在書壇醜書橫行,始作俑者是誰呢?就是清朝那幫子提倡碑學的。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慢慢的,路越走越歪了。 說完帖學該說碑學了。 碑學本是一件好事,但卻成了現代醜書的主要來源。 要說學書法臨碑其實很早就有了。
  • 夜讀|所有失去的,都將以另一種方式回歸
    朗讀者:吉 琳所有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歸05:45來自瀟湘晨報所有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歸來自河北工人報00:0005:45# 只要不忘,未曾離開#人生怎樣才算離別,那大概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 阿納斯塔夏|另一種生活方式(日常一)
    在為今天的推送找封面圖片的時候發現前幾天無意中保存了這張封面圖片,完美詮釋了這一幕!!哇,再次感嘆: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等著你去發現。邀請每一個人一起來交流和分享。今天來了解阿納斯塔夏平時的日常生活,有朋友覺得這種生活簡直不可思議,或者不敢相信。此時,想想宇宙吧,抬頭仰望天空,請求宇宙的力量協助你接受--其實自己也擁有讓自己活的不可思議的天賦!
  • 原來古人也是「醜書」滿天飛!
    ▲ 唐代孟獻忠書《金剛般若集驗記》▲ 傅山手跡 ▲ 傅山《雜書冊》如果說顏真卿的「醜書」還略顯含蓄保守,傅山則直接扛鼎了後世「醜書」崛起的大旗。再來看看八大山人臨的王羲之《蘭亭序》,是不是「形神俱不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