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書法圈炸鍋了,因為「田門弟子」退師事件。
這裡「田門」的「田」,指的是田英章,他以一筆板正的歐體楷書——被稱為「田楷」——俘獲「粉絲」無數。
王彬的退師公告截圖
5月12日,「田門弟子」王彬發帖稱,他拜田英章為師八年,花費50萬傳承、推廣「田楷」。但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擔驚受怕,不知什麼時候會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被開除出師門。在發帖中,王彬還說,因自己小時候家裡窮而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他以義務培訓開展扶貧公益活動來匯報社會,由此引起田英章不高興。「所有的活動都與利益掛鈎美嗎?霸王弟子規美嗎?」王彬由此公開宣布自動退出「田門」。
芥堂對退師事件和「田門」規矩毫無興趣,也不想評論「田門霸王弟子規」到底美不美,只想在這裡說說「田楷」。
芥堂以為,目前,書法界有著這樣兩種極端心理:一種是生怕人們看不懂書法,另一種是存心讓人們看不懂書法。前者把科學領域的標準化、程式化、規範化手段應用於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工藝化趨勢,一點一畫一招一式有著嚴格的規定性;後者把西方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新歷史主義引入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大寫意化趨勢,筆法、墨法、字法、章法怎麼反傳統就怎麼來,甚至根本沒有筆法、墨法、字法、章法。那些過分大寫意化者,就是時下人們正在口誅筆伐的所謂醜書。
田英章作品
我們來看「田楷」,筆法單一,墨法單一,字法單一,章法單一。根據字幅的大小,每個字一筆一划的粗細、長短、角度、向背、俯仰都確定無疑,沒有任何驚喜。筆畫永遠那麼光潔,猶如用砂紙或其他什麼工具作了打磨、拋光處理。字法雷同,一幅作品裡多次出現的相同字,大小、外形幾無二致,哪怕用精密儀器進行測量,長短、寬窄等等各項指標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出入。看一個字就可知一行,看一行就可知一幅,看一幅就可知全部。千人一面,如果「田楷」長久這麼推行下去,應該還會千年一面。看著這些雷同、規範、刻板的字,無法不讓人聯想到機械行業那些流水線上標準化生產出來的一個個精密器件。芥堂在想,如果一個「田楷」書法家搞書法展,該怎麼讓觀展人看完全場?如果多位「田楷」書法家搞書法展,而將落款隱去,又有幾人能看得出那些作品的作者誰是誰?
按照書法基本常識去理解,字寫得好再加上藝術性,那才叫書法。芥堂以為,書法的大寫意化是字都不寫好而去追求所謂的藝術性,而書法的工藝化則是只把字寫端正而不去追求藝術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田楷」應該是書法工藝化的典型代表,毫無藝術性可言。
「田楷」作品
但書法究竟是一種藝術。既然「田楷」無藝術性可言,我們不妨把「田楷」稱為工藝字或者工藝美術好了。既然我們把那些過分的大寫意化書法稱為醜書,那麼,極致工藝化的「田楷」則完全應該歸為另一種醜書。
(以上兩幅「田楷」作品,如果封住落款,你能分出各自的作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