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假書法,真垃圾

2021-01-17 松風閣書法日講

醜書為何註定是歷史垃圾?道理很簡單,人民不認可的書法不是好書法!

我們這裡說的醜書,特指那些不能經過歷史考驗的、只為了圖一時名利的作品。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作品太多,也太常見了。

我們先不去探求這背後產生的原因怎樣,它對書法會產生什麼不良的後果。僅僅就從價值而言,醜書書法註定是曇花一現、過眼雲煙的小丑,終究不會長久。

所以,在歷史的垃圾桶裡,早就有醜書的位置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也不必驚奇,只不過是浮云爾爾,終究會煙消雲散。

我這樣說,可能你會不同意。但是我認為現在流行書風很有問題。當然批判流行書風也不意味著對現當代書法藝術的成就全盤否定,而是針對不好的現象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相互討論,所以這裡面沒有什麼門派之見。

所以,到了今天,我們看到琳琅滿目、遍地生花的大型書展、筆會,各色人物一齊亮相,然而有些人的書法水平確實乏善可陳,沒有什麼意思,甚至有些胡編亂造,欺騙大眾的意思。

我們會看到,這些醜書書法盛行的背後,是傳統書法的缺失。傳統書法、技藝沒能掌握,因此傳統的力量便被削弱了,反而以此代之的,是書寫者沒有顧忌,肆無忌憚的塗抹。

然後,我們看到那麼多躁氣沖天的書法作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書法家,他本身傳統的功底特別好,但是一旦到了寫作品的時候,他就是另外一幅模樣,好像傳統都被他拋之腦外了似的,也似乎是他那些傳統的技藝根本用不上似的。

這樣我想起來前幾日去北京的國家美術館的情形,裡面很多繪畫都讓我產生了很大興趣,一樓是傳統繪畫的展廳,越往上風格也就越多元,越來越傾向於西方所謂的現代流派。

其中有一位畫家的畫,很有意思,是一張張極其醜陋的臉,那些猙獰、痛苦、焦慮而扭曲的靈魂,一下子像是打中了似的,我就開始感覺這些畫背後,是有一雙眼睛可以洞察這一切的。

後來想想,這些繪畫作品如果拿傳統繪畫的標準去要求的話的確是醜陋不堪的,但是你有感覺他是超現實的,是超越了你審美層次的一種新鮮感,一種被看見,被理解的感覺。

人在社會上,很多時候的感覺難道不就是這一張張臉嗎?當無情的現實擺在你的面前,你只好用你一顆帶有熱度的心去貼近那冰冷的現實。

然後我就想,既然繪畫可以,為什麼我麼看醜書卻永遠找不到這種感覺呢?

無論我們怎樣欣賞,似乎醜書只是醜,沒有其他的感覺。

那到底是書法不適合表達這些超現實的情感體驗呢,還是現代書法沒有到達那個水平?

我始終是相信書法的,他一定可以找到那種表達現實之外的超現實感。但是,很多問題恰恰在這,現代醜書書法跟本沒有找到,即便是聲稱找到的,也只是自欺欺人。

我認為,要想將書法和現實以及超現實之間連接起關係,必須回歸傳統。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顏真卿的祭侄稿,寫的非常好,是天下第二行書。而顏真卿的祭侄稿之所以藝術成就那麼高的原因,是因為顏真卿用筆桿將自己的現實情感體驗完全的保留了下來,所以,後世的我們在看到顏真卿的祭侄稿,這份情感體驗依然非常濃烈。

但是,現在的醜書就比較讓人無奈了,你沒有那種體驗,為什麼還要無病呻吟?明明自己沒有卻要強烈帶入?所以,我們看醜書的書法,除了猙獰和醜陋,幾乎沒有什麼情感,就和大街上的垃圾一樣,不僅醜,而且無用。

顏真卿的祭侄稿和醜書不可同日而語。它們之間的區別,其實就在於傳統。你有那個技術,有那個表達方式和技巧,就是千古名作。否則,即便是你有多麼偉大的思想,多麼先銳的理念,沒有藉助好的表達,一樣白搭。

相關焦點

  • 「書法」為什麼會變成垃圾?
    原標題:「書法」為什麼會變成垃圾? 垃圾泛濫成災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因為涉及面最廣,每家每戶甚至每個人都會產生垃圾。「書法」和「垃圾」這兩個根本扯不上邊的名詞在今天竟然連在了一起。但書壇中人對「書法為什麼成了垃圾」這樣的問題非常敏感。當初「廢紙論」一出,天怒人怨,甚至義憤填膺,好端端的書法怎麼在一些人眼中就成了垃圾?
  • 「醜書」名家白砥教授眼中的書法美是什麼樣的?
    再看看書法,黑乎乎的筆、墨,寫出黑乎乎的線條,沒有人家西方人的色彩斑斕,連中國畫的墨分五色似乎也不全,你說不「醜」?! 側重於空間的正體書雖沒有飛動的形態及連帶的點畫,但線條質感、點畫間的協調仍然具有時間概念;側重於流動的行草如沒有虛實開合等空間對比,則也會顯得單調而乏味。 書法之「用反」,既在直觀的形式之中,又極模糊、隱晦。一根線條內含剛柔,一個結構包含虛實,但其中和之層次卻千差萬別。
  • 醜書十八怪,一心將人坑裡帶!
    聯想到書壇「醜書」者的所作所為,本堂主步「雲南十八怪」之韻,湊一則「醜書十八怪」。 「醜書」的倡導者及推行者,大多是一批書法傳統根基極差的人,有些甚至毫無書法功底。為了掩示自己的不足,利用其竊得的地位提出「挑戰傳統、創新書法」,將一大批書法愛好者引入歧途。 誤人子弟將其害,邪書醜字論尺賣。
  • 書壇興起"醜書風" 書法迷嘆:好好的漢字被糟踐
    那些登堂入室的「醜書」,常常因無人能懂而失去展示價值。  新一屆中國書協主席、副主席及理事名單終於塵埃落定。不過,相對於「高大上」的名單,關於書法的話題,卻大有走向熱議的勢頭。  原本怡情養性的書法,卻滑向了「醜書」的境地,不知書聖如果活在當下做何感想  書法展頻現「新」字  王新京是不折不扣的書法迷,隔三差五就往有書法展的地兒湊。「看的展多了,卻發覺自己的『道行』越來越淺,連寫的啥字兒都辨不出來了。」
  • 最「醜」書法作品獲特等獎,書法創新到底是藝術品還是皇帝的新衣
    不過說起來,最近書法界對「創新」這個哏確實挺看重的,「醜書、吼書、射墨」、重筆書法、人體書法等層出不窮,屢屢獲得非常高的關注,甚至還拍賣出天價。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把書法寫正確都不太容易,要怎麼理解和接受那些東倒西歪的字呢?寫得那麼醜,居然能上拍,它真的有價值嗎?
  • 醜書橫行的今天,更需要類似他一樣書法家,力挽狂瀾,拯救書法
    其實如果再簡單一些,可以用「復古」和「創新」交織來形容,尤其是到了宋代,以「創新」為主,反對唐人的法度森嚴,而以抒發個人情感為主,給書法注入新的生命和發展動力,也是常說的「尚意」!結果南宋,書法已經開始出現頹靡之風,各種「醜書」、「怪書」層出不窮!
  • 雲岡杯特等獎作品被斥之為醜書,那麼書法的審美標準到底是什麼
    魏碑是介於隸書和唐楷之間的一種書體,屬於正書的範疇。其面目繁多,風格各異,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過渡性的書體。過渡性書體說白了就是不成熟的書體。魏碑其實就是楷書,屬於隸楷的一種。楷書的三大體系是:晉楷(鍾繇王羲之小楷)、魏楷(魏碑)、唐楷。
  • 顏真卿50歲的書法,達到了「神仙之境」,卻被外行當成「醜書」
    在當代書壇,曾經有過無數次關於「醜書」與「俊書」的爭論,一直到現在,這種爭論也不絕於耳。產生這種爭論的原因是很多沒有書法經歷的人,以自己的審美眼光,來評定一定書法作品的好壞,認為看起來「好看」的字就一定是好書法,看起來「醜」的字,就一定不是好字!
  • 「醜書」是「俗書」的天敵
    這種風格「帶著更多的衝突、鬥爭的心理特徵」,一般都表現為「醜」的審美特徵,如拙樸、怪奇、獷野、跌宕、雄肆等。它們超出了「俗書」者褊狹的視覺經驗,開始時往往不被接受,遭到各種指責和詆毀。書法藝術的發展就是這樣,在「妍」與「醜」的輪替中不斷地擴展和豐富自己的內涵。
  • 鄭板橋的「亂石鋪街」為什麼不算醜書?因為它三要素俱全
    雲岡杯的烏龍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幅不知出自什麼人之手的、假特等獎醜書。很多人紛紛表示醜書這東西真讓人難於區分。也有留言問怎樣區分一幅書法作品是醜劣,還是稚拙。很多人不明白,看書法字帖時,《瘞鶴銘》、《石門銘》、《石門頌》、《爨寶子》等等,這些字帖上的字看起來也不美觀,跟那些醜書差不多,為什麼這就不是醜書呢?自東漢蔡邕開始,對於書法才有藝術地認識,後人傳說那是神人授予他筆法。事實上可能是他自己的總結,也有可能是共同的發現,他做的總結。
  • 大衣哥朱之文的書法水平如何?被噴為「醜書」,專家稱「搗亂」
    大衣哥除了唱歌這個愛好,還有書法,只不過大衣哥的書法造詣,不如唱歌,有網友戲稱之為「醜書」,而專家們則評價「擾亂書法市場」,簡而言之就是——「搗亂」像很多藝術家會亮一亮書法一樣,大衣哥會書法,在大夥眼中,是個見怪不怪的事情,大衣哥書法的特殊,是在於他所寫的字體——瘦金體。
  • 大衣哥朱之文寫「醜書」,一副賣10萬元,專家:禍害書法市場
    書法是我們國家以及周邊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國家,對於美的一種文藝表現形式。書法的表現在古代均以毛筆為主,在現代又分為毛筆以及硬筆。古往今來,優秀的書法家數不勝數,出自他們手中的作品更是價值連城,千金難求。時代發展至今,依舊存在有很多書法作品受到人們的追捧,但是這些所謂的書法作品,並不都是好的。
  • 曾翔「吼書」字體被漢儀字庫收錄,網友吐槽:這是羞辱書法!
    大家還記得那位寫一筆就大吼一聲的「吼書大師」曾翔嗎?他是當代書法名家不假,不過,他發明的「吼書」作為醜書的主要代表品種之一,多年來備受詬病,被指裝神弄鬼、羞辱祖宗文化、誤人子弟等等,簡直是罵聲如雷。而對於網民的善意批評,曾翔仿佛並不當回事,總是給人一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姿態,依然我行我素地在大庭廣眾之下寫著他引以為傲的「吼書」,用網友的話說,就像精神病發作一樣。
  • 董瑋:「醜書」是怎樣煉成合「法」的?
    命名「醜書」的人用意也在此,讓人一聽就容易想到「醜惡」、「醜陋」、「醜怪」,讓不懂書法、不明真相的群眾心生厭惡,真是居心叵測!既然「醜書」已「深入人心」,今天我也姑且沿用這個詞,只不過就像「美書」有優有劣一樣,「醜書」也有好壞之分,今天我講的是有學術價值、有藝術高度的「醜書」。
  • 碑學書法真的好嗎?為何這麼多人嫌它醜?
    但帖派名家白蕉,卻罵康有為的書法「頗似一根爛草繩」。白蕉說:「六代亂離之際,書法乖謬,不學的書家與不識字的石工、陶匠所刻的字,正好比是一隻生毛桃,而且是被蟲蛀的生毛桃。包世臣、康有為兩人去拜服他們合作的書法,那是他們愛吃蟲蛀的生毛桃,我總以為是他們的奇嗜」。那麼,該怎樣看待這種爭議呢?
  • 「藝惠藏」書法大家周慧珺掄起巨筆寫字為何很多人評價是「醜書」
    1989年 任第四屆全國書法展覽評委。周慧珺,是當代書法界少有的具有極大知名度的女書法家,周慧珺在當代女書法家中應該是很有名氣的。周慧珺作為當代著名書法家,現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她的書法頗有來頭。周慧珺在早年以節臨米芾《蜀素貼》行書入選由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後第一次舉辦的上海市書法展覽。
  • 姑娘擺地攤賣書法,現場無人購買,為何醜書大師一字能賣1萬元?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會想到很多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還有的網友喜歡田英章的書法,也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書法,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
  • 【觀點】——書法審「醜」可以休矣\草書的疾徐與虛實(2018年第34期)
    陳強演的黃世仁,觀眾看了恨之入骨,他演的這種壞蛋丑角,越壞越好,這就是影視藝術的審美之「醜」。在傳統戲劇中也有「生、旦、淨、末、醜」角色之分。那麼在書法中是否也存在藝術審美之「醜」呢?         按照藝術通論,似乎書法也應該有藝術審美之「醜」。有人就以傅山「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論為依據,大倡「醜書」書風,甚至認為不欣賞「醜書」就是不懂書法藝術。
  • 韓國書法家效仿中國「醜書」,網友:對!你們學就對了
    韓國書法家效仿中國「醜書」,網友:對!你們學就對了文/二小書法 圖/網絡這段時間,書法界「醜書」的話題從未停止,射墨、盲書、吼叫、人體書法,可以說是一波接一波。令人沒有想到是,在國內「醜書」被罵的一塌糊塗時,我們的鄰居韓國竟然有書法家效仿「醜書」表演。
  • 「田楷」其實是另一種醜書
    芥堂以為,目前,書法界有著這樣兩種極端心理:一種是生怕人們看不懂書法,另一種是存心讓人們看不懂書法。前者把科學領域的標準化、程式化、規範化手段應用於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工藝化趨勢,一點一畫一招一式有著嚴格的規定性;後者把西方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新歷史主義引入書法,筆下的所謂書法呈現出大寫意化趨勢,筆法、墨法、字法、章法怎麼反傳統就怎麼來,甚至根本沒有筆法、墨法、字法、章法。那些過分大寫意化者,就是時下人們正在口誅筆伐的所謂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