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書法審「醜」可以休矣\草書的疾徐與虛實(2018年第34期)

2021-02-22 書法報·書畫天地

【觀點】


書法審「醜」可以休矣

 

  □胡 湛

        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有正角和丑角,丑角是為了襯託正角。丑角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典型。陳強演的黃世仁,觀眾看了恨之入骨,他演的這種壞蛋丑角,越壞越好,這就是影視藝術的審美之「醜」。在傳統戲劇中也有「生、旦、淨、末、醜」角色之分。那麼在書法中是否也存在藝術審美之「醜」呢?

         按照藝術通論,似乎書法也應該有藝術審美之「醜」。有人就以傅山「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論為依據,大倡「醜書」書風,甚至認為不欣賞「醜書」就是不懂書法藝術。前段時間,上海某書家計劃在成都辦展,但因場地費用問題沒有舉行,也迎來對「醜書」叫停的議論。書法是否存在藝術之「醜」?是否應該欣賞?是否應該寬容「醜書」的藝術探索?這些已然成為糾纏、困擾當代書法創作、評鑑的敏感話題。

         中國書法無疑是書寫漢字的藝術。漢字的創造乃先祖們「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在生活和自然中概括提煉而成。書法藝術的生成和中國文化造就的其他許多門類藝術一樣,是源於實用,源於生活,是儒家觀照人們生活的「充實之為美」,是道家的「庖丁解牛」之「技進於道」。中國的傳統「詩」之藝術講「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其意思是可以興感,可以欣賞,可以交流,可以抒發個人的情懷。其又有「風、雅、頌,賦、比、興」之六法,皆不及「醜」之表現。中國書法最早的書論——趙壹的《非草書》倒是論及「醜書」。其稱「領袖如皂,唇齒長黑」、胸無點墨的書法表面形式模仿者為「如效顰者之增醜」,這顯然是在將「醜」作為非藝術的反目標進行批判否定。崔瑗、蔡邕對書法審美藝術的覺悟統一表現為對筆墨線條生命意味的「勢」和「佳」「善」之評判。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虞和《論書表》、王僧虔《論書》等書論則以「能」「精勁」「妙」「天然」「功夫」「骨勢」「媚趣」相品評,以「質」「妍」「神採」「形質」論其層次,不曾有反襯美書的「醜書」之說。孫過庭論書發揚揚雄「書者,心畫」說,認為書法的奧妙在「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在「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張旭觀「錐畫沙」「公孫大娘舞劍器」悟筆法,說明其以含蓄剛健為書法之美。其又見「擔夫與公主爭道」而悟陰陽變化襯託乃為藝術之道。但其中並無醜書之論。中國傳統藝術多融於生活、融於實用,是作者人格修養不經意間的揮灑跡化。故宋代文人以人品、學養論書,形成了「書卷氣」之審美觀。傅山的「寧醜毋媚」論,並不是要書家不寫「媚」而寫「醜」,而是說在追求佳書、善書時,不要故弄玄虛,矯揉造作。與其因刻意求美而「媚」,倒不如不那麼盡善盡美,也就是寧可相對醜一些,也不要裝腔作勢而成媚態。其本質仍然是儒家的真、善和道家的自然。縱觀歷代書法遺蹟,在各種風格、各種類型、各種流派的筆墨表現中,既有像王羲之《蘭亭序》一樣的筆墨精謹,也有像顏真卿《祭侄文稿》一樣的濃淡乾濕枯,甚至出現塗抹圈點,或準確,或模糊等多層次表現,但其中不能出現釘頭鼠尾,不能出現怯弱、萎靡、臃腫的病態表現。書法先天性地表現為獨立的創作表現和審美主體,它可以直觀作者心靈情志,而無法容忍惡、劣之醜。因之,書法可以有層次,可以有相對的美中不足的「醜」,但其從來就沒有,也不可能增加藝術的審美之「醜」。為達到生動豐富的審美效果,書法筆墨表現中存在對比、誇張、襯託等變化之美,但不存在為襯託美的筆墨而出現醜的筆墨。書法是審美的藝術,是創造美的藝術,是通過研習訓練,可以越來越美的藝術。但書法不審「醜」。那種用西方構成美學以醜來闡釋書法的審美屬性,是進入了一個嚴重的誤區。在我看來上海某教授的某些書法線條,無使轉、無力度、無筆勢,存在拖沓、臃腫等嚴重弊病,是對中國傳統書法精華的嚴重偏離,應謹慎之,明辨之,切不可在誤區中越陷越深。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應該在數千年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下,樹立自信,續寫新時代的輝煌。

 

草書的疾徐與虛實

□李庶民

          當代書壇草書的明清調使其風格走向了重、濁、大,近幾年的小草、章草雖復興起,卻未能走出俗格,多是在製作形式上耍些小花樣,真正深入心靈的自由書寫仍然很少,大家都匆匆奔馳在「創作」的山路上。

          草書並非都如今人一味求快的急風驟雨式的表現,它有疾有遲,疾徐變化方能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妙境。有時慢下來也許更能體悟書寫過程中的心手叩問與精神愉悅。疾徐之間非僅藝術表現,亦有心理節律。「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緩則鴉行,急則鵲厲」(蕭衍《草書狀》),「緩急措置,損益於真草之間,會通於意態之際……(項穆《書法雅言》)是知疾徐有度,快慢相承,若如今人草書一味急驟連綿,則爛如藤纏,靡如草繩,何敢言草書」「晉賢草體,虛澹蕭散,此為至妙」(趙孟堅《書法勾要》),「草書以簡靜為上,而雄肆次之」(包世臣《藝舟雙楫·答熙載九問》),當代草書唯林散之能識其要妙,達此高境。中外推其為草聖,乃因其格高韻雅,點線空靈舒緩,筆墨不疾不躁,從容進退,如見其揮運之時。草書能慢下來,不僅僅是一種技法上的超越,更是書家摒棄功利之想後心靈的放鬆。書家書寫時,以一種舒緩自如的從容將自己的心性化為線條的潔淨純粹,時間的延伸和順序的漸進都與主體心象的跡化吻合無間,情感的細膩變為清晰的樂音綿綿流動,興味悠長。

            草書風格有主虛、主實兩大類。徐渭、王鐸、傅山草書以實為主,多見形質,用重拙的線條與連綿纏繞,給人以老樹枯藤、疾流飛瀑的感覺,以一種風檣陣馬的急驟,密不透風的張力給人以衝擊。其缺點是過度地重「實質」,雖強化了作品的平面視覺張力,卻弱化了作品的空間縱深表現。林逋、董其昌、八大、林散之等人的草書以虛為主,突出神採,注重空靈、灑脫、通透。以清澈鬆動的線條,疏可走馬的章法,給人以「虛靈」的感覺,透過作品水面一樣的清潔明亮,縱深的空間感得以表現,心靈的澄明之像,如在眼前,給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與回味的餘地,故草書的格調、境界、品位更高一籌。

           虛與實的辯證法,在古典哲學與美學中是一個經典範疇。老子《道德經》有:「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為實,為體;無為虛,為用。虛實是相輔相成的。關於行草書用筆的虛實,清人朱和羹曾說:「作行草最貴虛實並見……虛實並見,即虛實相生。書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神妙出焉。此虛實兼到之謂也。」(朱和羹《臨池心解》)虛實並見幾被書家視為秘笈。學習草書於實處得之不易,尤以虛處得之最難。清人劉熙載說:「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劉熙載《藝概·書概》)蔣驥說:「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蔣驥《續書法論》)「虛」的妙用在於:「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笪重光《畫筌》)實處易見,虛處則需心靈中悟見。書家於虛實雖一言難盡,卻時時要在心中、手下有之,尤其對「虛」字要深思。清人範璣說:「人知無筆墨處為虛,不知實處亦不離虛。」(範璣《過雲廬畫論》)

 

 


  讀編往來  

  

      編輯同志:

          你們好!

          貴報8月7日出版的第31期,用了整整6個版的篇幅刊發二十四節氣的立秋。

          編者匠心巧設,版面圖文並茂,確有賞心悅目之感。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古樸文雅的隸書「立秋」二字,接著便是宣流御覽之室的國畫,寒蟬鳴高柳,尤其是畫中寥寥幾筆帶黃的柳葉,似乎是在告訴人們酷暑將過,秋涼即至。

        「立秋」專版刊登了王獻之《中秋帖》、趙孟頫《秋興賦》、董其昌《秋興賦》……給了讀者書法藝術欣賞之眼福。有詩還有畫,是編者的深意,當然也是讀者的心願,倪瓚、王蒙、趙之謙等名畫相繼而出,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美的享受。歐陽修的《秋聲賦》,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兩篇不同風格的散文,使人有陶醉於秋高氣爽之意境,尤其是編者還在其旁配發了一幅齊白石的《菊酒圖》,使這一專欄更加熠熠生輝,畫出了「蟹肥菊黃」之美譽,也讓人真正感受到了「春華秋實」。

          遺憾的是白石老人的這幅畫,畫名為篆字「菊酒」,而非編者所云「菊道」。道即酒,篆字也。感謝編輯用心良苦,讓我獲得了許多未知的知識,也感謝編輯為讀者搭建了欣賞書畫藝術的平臺。

          順致

大安!

 江蘇無錫讀者  金煥明

 

  

     編輯回覆:金先生,您好!感謝您對本報多年的支持及對「立秋」專版的認可!以後我們將陸續推出此類專版,望您多提寶貴意見!

 

   編輯部日誌   

 

(8月18日—8月24日)

  周六

  □執行主編蘭幹武到荊州拜訪荊州楚文化對外交流協會會長孫賢坤、副會長兼秘書長肖型榮,荊州市美協、書協顧問劉建生,向他們介紹第十一屆中國重陽書畫展情況,並希望他們積極參與。

  周日

  □蘭幹武會見荊州市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鄭啟雄、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蕭翰等人,介紹本報情況並組稿。

  周五

  □本報編輯部與武漢大眾勞務有限公司籤訂第十一屆中國重陽書畫展承辦協議。

 (黃菲菲 整理)

相關焦點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于右任的書法奧秘在於以意御筆,神遊太虛。用筆唯簡,筆隨意書。于右任的書法也貴在用線,用線十分有力,雄渾灑脫,開一代書風。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明清以降,書法更講究文人的個人意趣,樸拙澀開始佔主流。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漢隸三頌之《石門頌》:隸書中的草書
    (來源《書法報》2019年5月15日第19期10版 欄目:讀帖 作者:許強 責編:葉積豔)漢隸三頌之《石門頌》:隸書中的草書■許 強東漢隸書主要分布在兩大區域:一是以山東、河南為中心,二是以陝西、四川為中心。
  • 我在這一期沉醉,不能自已|《中國書法》2019年第05期預覽
    編者按:記得《中國書法》微信公眾平臺在2019年4月10日推出《最現場:「源流·時代——古代篇」正式對觀眾開放》報導時談到:「我刊將於近期推出相關專題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書法結體中強調欹側,是為了取勢。所謂點畫的欹側隨勢而生,以追險絕。草書要追求險絕,講究欹側,又必須以平正為基礎,無論如何變化,都必須保持整體重心的平穩,這是對立中的統一。就像舞蹈演員的表演,無論如何飛動、欹側、開合,都能保持重心穩定而不致跌倒,草書也是這個道理。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L7-34草書釋讀283.4 天氣這個各位很熟悉,陰晴風雨露霜雲雪之類,所謂天氣,古人認為都是氣的變化。氣「氣」字,最早的「氣」字沒有這麼多筆畫,就是三條線,看起來很像「三」字,表示雲氣、雲層。
  • 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以上所論都是指向王鐸行書和草書。王鐸的行書與草書的風格基本是一致的。「蒼老勁健」、「魄力沉雄,邱壑峻偉」、「飛騰跳擲」、「筆宕而勢峻密」等都可以作為歸納王鐸草書風格的詞彙,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全面,各偏於王鐸草書創作形式之一隅。
  • 林散之:如何悟得書法真源?在「疾澀」上做功夫
    傳播:國學 | 文化 | 藝術 | 哲理 | 養生 | 視覺 | 美文原題:用筆宜留更宜澀作者:崔樹強《書畫藝術》雜誌2008年5期林散之先生是當代一位典型的傳統型藝術家,詩書畫俱能,自稱詩第一、畫第二、書第三,但卻以書法成就享譽當代,被日本書家青山杉雨譽為「草聖遺法在此翁」。
  • 書法藝術|古典主義草書最後一曲絕唱——順著《摸魚兒》立軸尋找...
    因長相奇特,他經常自嘲醜陋;又因右手生有六個指頭,他自號枝山;或因為醜,他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經常被風流瀟灑的唐伯虎戲弄於股掌之上。然而,他醜的外表下,卻有一個美的靈魂。他是明代著名書法家、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他的書法被人稱為:「枝山草書天下無」」國朝第一「「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
  • 這幅草書內容精湛,書法質樸妍美,學好它是每一位書法人的必修課
    在中國書法史中,無論是說到草書作品,還是書法論著,孫過庭的《書譜》都可謂是絕唱。宋代以來,無論是學習書法還是研究書法史論,孫過庭和《書譜》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和書學論著。這不僅僅是因為《書譜》的學術理論價值,就單是從書法創作的角度來審視,《書譜》也是每一個書法學習者的必修課。
  •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書法作品欣賞
    他的書法,在外在形態、筆墨形式上,與黃、倪、王、傅有許多相近之處,呈現出趨同的審美追求。但內涵的個性、氣質、情感、格調,卻各下相同,甚至存在很大差異。張瑞圖存世作品即甚多,以行、草為主,此卷《草書千字文》是其宏幅巨製。此卷末署款「天啟癸亥書於都中,張長公瑞圖。」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作品展示
    2020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聯書法大賽「一等獎」;2019年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2019年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2018年教學成果作品評審入選「前五十名」;2020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聯書法大賽二等獎;2019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扇面作品展優秀獎;2018年上海市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行書條幅238cm×121cm
  • 書法的「知白守黑」和「虛實相生」
    書法融虛實於一體,兼收古代哲學、文學、音樂、繪畫等學科的諸多因素,表達物象更為獨特、深邃,更加博大精深。書法虛實的產生跟我國古代美學思想不無關聯,這也正是書法生於中國而非別土的根本原因。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滋養了書法的幼年。
  • 北宋書法的巔峰——品一品黃庭堅的草書思想
    黃庭堅的才華不僅表現在文學上,在對書法的感悟上,也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傳世,有的散見於黃庭堅的書札,在其題跋作品中也有體現,有的存在於一些文學作品中。黃庭堅的論書往往都是簡短精要,如同宋人瀟灑飄逸的行草書札一樣。草書是黃庭堅最擅長的書體,關於草書的論述在其書論中較多,有的是論述他人的草書成就,有的是關於草書作品的評鑑和賞閱,有的是關於其書寫草書作品得到的經驗和總結,語言較為平實和直接。
  • 張瑞圖長卷書法傑作《草書唐人詩卷》
    年作 處在這樣一個時間段,其書法無論是面貌還是意蘊,都與前人不同。這也正是其後的黃道周、王鐸、倪元璐等人書法所具備的共同點,因此張瑞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恆先生對張瑞圖的書法分期為學界普遍認同。其中第三時期是崇禎二年(1629年)以後,期間張瑞圖一直居住在晉江家中直到去世,書法是其最主要的生活內容與情感寄託之一。
  • 書壇興起"醜書風" 書法迷嘆:好好的漢字被糟踐
    這種看不懂,與草書、隸書無關,完全因為它不按正規套路書寫,說得直白些,就是偏不好好寫字,一味求新求奇,以致無人識得,更難解其中深意。  原本怡情養性的書法,卻滑向了「醜書」的境地,不知書聖如果活在當下做何感想  書法展頻現「新」字  王新京是不折不扣的書法迷,隔三差五就往有書法展的地兒湊。
  • 書法字帖 @ 宋孝宗趙昚《草書後赤壁賦卷》
    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病逝,孝宗決定服喪三年,以「守孝」為名退位。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宋孝宗正式傳位於太子趙惇,是為光宗,自己退居重華宮,做起了太上皇。   在各種書體的書寫中,草書最為簡潔洗鍊。一個十分複雜的漢字,可以簡略成幾根線條;一 件草書作品,只需連續幾個動作,連綿而下,便告成功。如果說楷、隸、篆書行筆舒緩,如端人正襟危坐,那麼草書則更具動感,兼能含納激越之情。可以這麼說,人人都能寫楷、隸、篆書,但草書絕不會是人人都可以寫好的。由於草書省去了許多筆畫,使空間結構產生了很大變化,更須理清脈絡,這對書家的技巧要求就更高、更精。
  • 書法之道: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書法之道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精神,可以稱為形象化的哲學。中華文明關於天道、地德、人文三位一體的宇宙和合精神,體現在藝術和書法方面,就是符合宇宙精神法則的人生理想境界,可以衍化為修身養性和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 書法欣賞:陳文巖草書詩卷
    陳文巖作者簡介陳文巖 1947年出生,福建晉江人。香港大學畢業,成績全班之冠。陳氏草書別有韻致。已在香港及北京多次舉行大型個展。現為中國書協香港分會名譽顧問。陳文巖書循古法,寫性情,博採各家,行筆灑脫,筆法嚴謹,行雲流水,出入明人。作品多獲私人及博物館收藏。作品欣賞
  • 青島隨手拍音樂書法茶會2018年第35期(總第期83)在慧蓮素食館圓滿舉辦
    ——青島隨手拍音樂書法茶會2018年第35期 (總第83期)在慧蓮素食館圓滿舉辦      2018年9月21日,青島隨手拍茶友會第35期在慧蓮素食館(嶗山仰口王哥莊街道返嶺社區229號)如期而至,適逢佳節,千裡嬋娟,本期茶會以中秋素食茶會為主題,進行茶會前的素食盛宴,月餅分享、品鬥記普洱茶
  • 書法|2018天津美院研究生畢業展作品全集【天涯藝術1087期】
    付童 家書 指導教師:喻建十作品說明: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通過簡訊交流情感,電子信息技術可以讓我們及時聯繫到彼此;但是家書、信卻是千裡迢迢送來的關懷和愛,拆開家書,看到親人的筆記,總是那麼溫暖,劉磊 草書《晚泊嶽陽》 紙本 200X90cm 指導教師:喻建十創作說明:草書作品《晚泊嶽陽》,以二王一路書風作之,將王氏小字放大書寫並嘗試融入明清書家筆意,以彌補大字所需的雄渾氣象;增大字內空間來增強整幅作品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