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不可否認的是,教師能力和水平是有區別的。有的教師不僅教學水平高,而且敬業、勤奮,愛生如子;有的教師不適合、不擅長教學。每逢分班,家長和學生託關係找熟人,都希望跟好老師教。
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存在著客觀上的差別,職稱正是這種差別的反映。如果職稱能夠準確反映出這種差別,那麼,對於教育發展會起到極大作用。但是,在現實操作中,職稱出現大問題,引起廣大教師極大反感,聲討聲從未間斷。職稱評審不僅沒起到積極作用,反而起到消極作用。
當職稱評審出現下面幾種情況時,職稱就失去了它的積極意義。
1.熬年限評職稱
各學校的推薦制度中,大多數都有年限賦分,一般每年5-6分。個別學校實行年限限制,不管工作年限多少,最多算到20年,這種情況是極少數。多數學校按照實際年限賦分,年限越多,賦分越高。
以熟悉的學校職稱評審為例,年限積分每年6分,年度考核優秀積分2分,省級榮譽稱號積8分,市級稱號積6分,市級公開課2分。工作一年頂三年考核優秀,頂一個市級榮譽稱號,頂三節市級公開課。也就是出力幹不如渾渾噩噩熬年限。高級職稱一般200分就能獲得推薦,其中年限積分佔130分到170分,評職稱基本靠年限。
當職稱評審靠年限而不是靠能力和水平時候,職稱評審也就失去意義,對教師業務提升失去了基本促動力。職稱代表年限高低,不代表業務水平和能力,職稱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2.對特殊群體降低標準
這裡講的特殊群體主要是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和農村學校,雖然這些地方條件艱苦,教學條件很差,但也不應該降低職稱標準。這些特殊地區可以設置專項補貼,這方面可以借鑑特教學校,每月補貼800-1000元,五年或者八年固定到工資中。
特殊地區的教師也應該在專業上積極學習,追求進行,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和能力,這一點對於特殊地區更加重要。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這些特殊地區教師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進步有了基本的保障。
現在職稱評審對特殊地區、特殊群體實行降低標準的辦法,實際上是錯誤的。這實質上是降低教師專業技術水準,不能引導特殊群體積極提升自己。從短期來說,有利於特殊地區留住教師,保證教學順利進行。但是,從長遠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只能導致教育更加失衡。
3.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職稱評審中,尤其是學校推薦環節,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現象屢見不鮮。學校領導幹部要比普通教師早好幾年評上職稱。為了職稱,花錢買論文成為普遍現象。公開課也失去了原來的意義,成為職稱的敲門磚。為了評職稱,要榮譽稱號,要年度考核優秀,成為學校常態。
現在職稱評審標準中,很多內容都是假的虛的,無法反映出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這種情況下,評出來的職稱已經不能反映出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職稱成了增加收入的途徑,也就失去了職稱評審的意義。
職稱反映不出教師的水平和能力,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還應該研究新的評審條件和標準,使職稱準確反映出教師業務能力,使職稱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這樣的職稱才有意義。
【本文由「安子侃教育」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作者安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