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電影市場上,一部名為《氣球》的電影備受關注。
首先,題材很新穎,影片把鏡頭藏區,講述了一個藏族妻子意外懷孕的故事,引出「計劃生育」等話題。
然後就是電影口碑高和排名低的矛盾。《氣球》曾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獲得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是世界同行公認的傑作。
但電影上映後,影片編排很低,一直在1%的比例徘徊。由於影片編排較低,央視電影頻道《今日影評》專門製作了一個專題節目,呼籲為這部優秀作品增加影片編排。
還有《氣球》的營銷方式,11月20日,《氣球》全國路演首映式舉行,久未參加電影活動的範冰冰現身宣傳該片。
範冰冰現在的處境其實很尷尬。每次參加活動都會引起爭議,尤其是參加《氣球》首映式的時候。很多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說不想看到範冰冰。
在排名靠後的電影和不合理的營銷方式下,《氣球》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票房慘澹,最終以500萬元收場。
國內藝術電影一直票房低,電影人絞盡腦汁營銷。近年來,在原本「高冷」的文學電影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有爭議的營銷方法。
2016年5月6日,吳天明導演的藝術電影《百鳥朝鳳》上映。這部電影是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的絕唱,但是後面的電影太爛了,第一周票房只有360萬。
5月12日晚8點,《百鳥朝鳳》製作人方勵開始直播,並講述了影片背後的各種困難。最後他跪下磕頭,求院線經理為影片多安排幾部,一度引起爭議。有人認為製片方為了藝術豁出去了,也有人指責製片方道德綁架。
2019年,電影《地久天長》上映,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捧出了王景春和詠梅兩位影后,但是國內上映的後置片並不高。
為了增加安排的電影數量,直接在社交平臺轉發「泡哥泡妹小技巧」,稱「可以選離住地遠一點的電影院,這樣一起泡在影院三個小時」,等等,藉此來為影片《地久天長》宣傳,被網友戲稱「自殺式營銷」。
因為文案露骨,王小帥收到了不少批評,但他回應說:「看來我不適合做營銷。我只想說我喜歡轉發更多的推薦!」
另外,《地球最後的夜晚》使用了「跨年夜之吻」的營銷,也是一次翻車。
那麼問題來了,國產藝術電影做好營銷是如此的難。國外有什麼方法可以借鑑嗎?
在歐洲,藝術電影非常發達,成立了歐洲藝術電影聯盟。比如捷克電影市場,除了多廳影院,最常見的影院也有單廳影院,叫「電影俱樂部」,專門放藝術片。
此外,歐洲還有許多藝術電影節來推廣藝術電影。除了我們熟知的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個國際電影節,還有很多小電影節。僅波蘭就有20多個官方國際電影節,大大擴大了高質量藝術電影的影響力。
除了正常的線下大屏幕放映,許多藝術電影也尋求播放在線流媒體。國際流媒體巨頭如Netflix、HBO電視集團也都接收藝術電影付費點播。
英國一家流媒體公司MUBI還在拓展忠實的迷影觀眾群體上做文章。其流媒體網站專門從事小眾藝術片在線點播,網站上任何時候都只有30部藝術片。依託這種高度冷峻的「分層」營銷策略,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似乎藝術電影要想快速發展,還需要在播出形式和電影節上多做文章,僅靠短期營銷很難長期贏得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