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蹄已經熟了,一起把它吃掉吧」,上博的這個明代書札白話展好萌!呵呵,只剩一天了

2021-02-13 解放日報

「捧讀了您的大作,妙句令人驚嘆,簡直可以稱得上超過了唐代的大詩人元稹和白居易啊,真是太羨慕了。謝謝您了,但是豐厚的酬勞恐怕是空話,見到的只有零星的犒勞而已,呵呵。草草回復,其餘的等見面再說。沈周再拜,致書希哲先生。七月五日。」

上海博物館展廳裡,這封《沈周給祝允明的信》的白話譯文「萌」倒了不少觀眾。

這樣的文字在「遺我雙鯉魚——上海博物館藏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精品展」中俯拾即是,藉助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副研究員孫丹妍的翻譯,明代文人鮮活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也讓現代觀眾得以跨越時空,和信箋上這些可愛的古人對話。

高博文(右)、黃海華為觀眾彈唱《祝允明致文貴札》。

 

 

為何吳門書札的內容會這麼「萌」?「他們寫這些信札,就像現代人玩微信一樣,只不過是低配版的。」孫丹妍介紹,蘇州古代城市規模不如現在大,吳門文人住的都不遠,有什麼事情可以寫一封小信、一張小紙條,遣家人或童子、家僕帶去,基本上當天或隔天就能送到對方手裡。

所以他們的信都很簡短、隨意,有時候一件很小的事情也會寫一封信。比如《祝允明寫給文貴的信》中說,「駝蹄已經熟了,請您中午前過來,我們一邊喝酒一邊博戲,一起把它吃掉吧。」想要請朋友吃飯喝茶,或是賞花作詩,早上寫下這一封信,遣童子送過去,下午或晚上人就過來了,是當時很常見的交流形式。

 

這麼「萌」的書信能否被現代觀眾理解?一開始,孫丹妍以為只要寫出釋文就可以,因為這些書信雖然是文言文寫的,但文辭都比較直白。當她把釋文拿給幾個朋友看時,沒想到他們紛紛表示:字都認識,但意思還是霧裡看花。「他們雖然不做這行,但都受過高等教育,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肯定也有隔閡。所以,我本著一定要讓人看懂的理念,把這些文字翻譯成白話,讓非美術史、古漢語專業的人也能看懂。

 

因為信本身的萌點,有別於嚴肅的文章詩詞,在翻譯中,孫丹妍儘量讓文字口語化,貼近原作的語氣。「比如原文』呵呵』的地方我也都跟著『呵呵』了」,她笑著說,「呵呵」在好幾篇書信中都有出現,明代書信語言的風格本來就是淺白、生動,在活潑中帶有詼諧,這些特殊的氣質都在翻譯中儘量保留。在翻譯中並沒有遇到太大困難,「用的時間不長,這批書信裡並沒有特別艱澀的內容,很少用到典故,沒有特別佶屈聱牙的文字,談論的也主要是日常生活和藝術,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領域。」孫丹妍最喜歡一篇《蔡羽致王守王寵札》,內容是蔡羽看到自己花園之中芍藥牡丹鮮花盛開,一時興起,落筆修書,邀請王寵、王守弟兄二人前來觀賞,吟詩酬唱。「這篇的文字詼諧優美,有點像晚明小品文,我很喜歡,在翻譯的時候也很開心,做釋文時則是痛並快樂著。」

 

把翻譯好的白話文拿給朋友看,他們終於說,「這下看懂了,沒想到這麼有趣。」考慮到展廳裡如果既有釋文又有翻譯字數太多,索性大膽創新展陳方式,只放了白話文翻譯,而把釋文收進二維碼裡。觀眾看到作品時,通過白話文說明牌就可知道意思,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再掃描二維碼了解釋文和相關考據。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觀眾很歡迎這種新的展陳方式,沒有了文字隔閡,和作者的距離拉近了,這些寫信的文人雅士「說話」也像普通人一樣隨意。

高博文(右)、陸錦花為觀眾彈唱《王寵致王守札》。

 

 

我們從開始籌備展覽時,就想把展品用貼近生活、容易被觀眾接受的方式,做原汁原味的呈現。」除了翻成白話文外,上海博物館還邀請配音表藝術家、主持人、學者等誦讀這些精彩書札。除了用普通話朗讀,展覽工作人員又想到,既然吳門文人說的是蘇州話,為何不能用蘇州話原汁原味呈現?評彈既能說又能唱,一定會很貼切、活潑。

 

10月20日,上海博物館與上海評彈團合作推出了「吳門書札彈唱」演出,從49通展品中選遴選出言辭優美、情節生動的7個片段進行改編,結合評彈特點對書札進行了藝術詮釋,這也是上海博物館新推「博物館遊藝·Museum Events」項目的首次演出。

評彈演員陸錦花與觀眾互動。

 

為時兩個小時的精彩彈唱,為觀眾呈現了《王寵致王守札》《祝允明致文貴札》《蔡羽致王守王寵札》《陳元素致青霞札》《唐寅致施敬亭札》《李應禎致吳寬札》和《陳鎏致陸師道札》共七首書札改編的評彈作品。主創團隊從七月下旬開始著手準備,上海評彈團的藝術家們在對原作研究透徹的基礎上,結合評彈自身特色,對選出的七通吳門書札進行了藝術化改編。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介紹,評彈成型也正好在明代末年,書札中的人物如唐寅、祝允明等在評彈中都有深刻體現,只是過去都是戲說,這次在反覆斟酌試驗後,儘可能完美地為觀眾展現了明代吳地文人的真實生活。「書札對於評彈來說是個陌生的選題,我們想過唱原詞,但發現並不合適,後來按照評彈的格律、韻腳根據原文的內涵重新創作。」

 

演出現場坐滿了上博粉絲,他們通過微信預約,以「秒殺」的速度贏得了這次難得的欣賞機會。除了書札彈唱,孫丹妍和高博文也結合評彈曲目,為觀眾詳細介紹了評彈藝術和吳門人文藝術。評彈與書札跨界聯合的演繹形式,創造了更多元的藝術成果,也激發觀眾對不同藝術門類的思考。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介紹,「吳門書札彈唱」是上海博物館新推出的「博物館遊藝」的第一場演出。「博物館遊藝·Museum Events」將以詩、舞、樂、戲、講等多種形式,讓博物館成為一座文化的綜合體,活動將包括傳習與創意、演繹與激發、映像與聲音、競賽與遊嬉四個系列。未來,上海博物館將聯合各類不同性質的美術館、博物館和文化藝術機構,聯合各大美術設計院校和藝術家工作室,聯合各種舞團、劇團、樂團等演出團體進行合作,搭建一個多元而能動的平臺,在創新與融合中,為廣大公眾獻上新的藝術與文化形態。

 

本次展覽將在10月22日落幕,來不及到現場觀展的觀眾們還可瀏覽上海博物館官網新推出的「遺我雙鯉魚——上海博物館藏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精品展」網上展覽,它以數字人文展覽的形式,構建了52位文人組成的宇宙星空式的網絡關係圖,清晰、動態地反映明代中晚期吳門地區文人關係的層次及其互動。觀眾也可自己寫一封符合古代書信規範的電子書札,分享觀展體會。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作者:鍾菡

題圖來源:蔣迪雯 攝

微信編輯:納米

覺得不錯?  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駝蹄、駝蹄羹與駝蹄餅
    此時祝枝山的情況正與之相同,還是駝蹄餅這樣鬆軟的麵食更宜入口吧。本文轉載自文匯筆會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等。能詩文,工書法,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合稱吳中四才子。此札見祝允明《懷星堂集》卷十三,題為《九日請客》:「登高落帽,皆為風師雨伯阻之,雖病齒少飲,安能鬱鬱獨抱膝坐屋子下對淋淫者乎 ?
  • 駝蹄、駝蹄羹與駝蹄餅 | 孫丹妍
    某一天,風雨交加,祝枝山一個人在家悶坐無聊,又犯了牙病,於是想邀個朋友來喝酒博戲,就給他寫了一張便條:  登高落帽,皆為風師雨伯阻之,雖病齒少飲,安能鬱郁獨抱膝坐屋子下對淋淫乎?駝蹄已熟,請午前來,呼盧浮白,共銷之也。一笑。允明頓首。文貴兄足下。
  • 祝允明《致文貴札》中提到的「駝蹄」,究竟有什麼來頭?
    駝蹄已熟,請午前來,呼盧浮白,共銷之也。一笑。允明頓首。文貴兄足下。札中提到了一詞「駝蹄」你知道是什麼嗎?明人王鏊撰寫的《姑蘇志》中記載:「駱駝蹄,蒸面為之,其形如駝蹄,重陽節物。」這樣看來,祝允明短札中的「駝蹄」說的是駝蹄餅而不是駝蹄羹,因為一開頭他就說「登高落帽」,登高是重陽節的習俗。
  • 這個看著最沒有陝菜氣質的顏值館子 卻復原了失傳多年陝菜神品駝蹄羹
    吃過三日,我又開始惦記他家,一來味道的確醇正,二來是老闆給我種了一個種子,他們研發復原的駝蹄羹馬上就能面市了。駝蹄羹,熟悉陝菜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是陝菜裡的一道大菜,流行於盛唐,相傳為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驪山華清宮所用珍品。杜甫那句膾炙人口的古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前一句就提到了這個羹,「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後來著名的吃貨詞人蘇東坡也專門寫過駝蹄羹,顯然,這道菜的地位不一般。
  •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近日,上海雙平慈善基金會金牌導遊工作室錄製了上海博物館50個「鎮館之寶」的現場講解視頻,將於4月2日把第一批視頻贈送給上海市虹口區密雲學校的自閉症兒童。
  • 蠢萌祖師爺,躺著萌哭你!蛋黃哥懶得展 內地首展6.17登陸靜安大悅城!
    但不管是什麼蛋,它都擁有迷人的翹臀,以及永遠都是這種懶趴趴的狀態,什麼都不想做的個性,小表情就更萌了!還原蛋黃哥の日常 超萌~一起進入蛋黃哥的世界啦蛋黃哥剛剛破殼而出,馬上就要被吃掉啦,心疼的抱住胖胖的自己;
  • 亞寵展 和宅貓醬宅一起吧
    表示東西多也有安安的pick好嘛亞寵展呢 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 (〃'▽'〃)對於宅貓醬來說 一切都是新生的從來沒有參展過の宅貓 做了所有的準備這些準備 莫不都是 為了讓所有人都滿意小聲bb : 反正大運營是出了名的不要臉 話說回來 今天公眾日已經過去一天了經歷了專業日還可以忙裡偷閒的幾天今天可以說是手忙腳亂上氣不接下氣備的貨幾乎被一掃而空
  • 靈鼠兆豐年,來上海博物館鼠年看迎春特展吧!
    靈鼠兆豐年,來上海博物館鼠年看迎春特展吧!18世紀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 上海博物館藏今年4月28日,來自上博和另17家博物館的約200件珍貴文物,將共同展現「江南文化藝術展」,講述江南故事、中國故事。
  •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基本知識 1 三言二拍 指的是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話短篇小說集,簡稱「三言」。它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
  • 高齡萌兔!一起去看米菲展吧(・*・)
    本周三是開展第一天,自稱宇宙第一米菲真愛粉的hino趕忙拖著小萌去看米菲啦\(^o^)/跑展memo #1米菲60周年紀念展(ミッフィー展)時間★ 2015年4月15日〜5月10日   (上午10點至晚上8點)地點★ 松屋銀座百貨店8樓   (地鐵銀座線 銀座站 A13出口)票價★ 成人
  • 面對吃竹子的萌貨,他居然想出一百種吃掉它的理由
    不能太胖了也會被吃掉這隻竹鼠因為食量太大,是別鼠食量的兩倍,這麼養下去豈不是賠了?沒辦法,為了及時止損,小夥也只能把它吃掉了吃太多會被吃掉,那少吃點總行了吧?不行這隻竹鼠3天都不吃東西,小夥只能含淚把他紅燒了
  • 上博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之際 館長楊志剛:要與國際頂級博物館對標
    當上博東館在2020這個特殊年份的最後一天主體鋼結構封頂,透過一座博物館的千日之旅,可以看到什麼?最後還把模型搬到了康平路,確定了現在李立這個方案。」2017年9月25日,拿到樁基部分的施工許可,「依法合規」。楊志剛對這個日期記得很牢,脫口而出。27日,開工。用了約10個月「七通一平」,對內部包括地下空間做了不少優化,緊扣工期緊趕慢趕……一眨眼,便來到了鋼結構封頂這一天,展陳方案與空間營造也早已同步籌劃。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飛快。
  • 旺源駝奶「拍了拍你」·中國國際有機展開幕了!
    旺源駝奶「拍了拍你」·中國國際有機展開幕了! 進入旺源展團 首先可以體驗到的 是用旺源100%純駝乳粉製作的現磨咖啡
  • 駝奶粉駝奶粉好還是鮮奶好
    駝奶粉駝奶粉好還是鮮奶好 2、駝奶營養價值這麼高,是不是喝越多越好?凡事都要有度,按照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每天推薦食用相當於500克駝奶的乳製品,這是一個平均值,並不意味著每天都必須喝這麼多,有時攝入400克,有時800克,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 樓培評《龍榆生師友書札》|龍榆生在不同時空中的朋友圈
    《龍榆生師友書札》,張瑞田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182頁,60.00元一2017年3月,「字響調圓: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札展」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幕,其後又陸續在浙江美術館、上海圖書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巡展。
  • 《二毛的老菜譜》第22期:從民間小吃到官場宴席,再現明代食風
    胡德榮認為,《金瓶梅》中的飲食具有「以鮮為主,兼蓄五味」的特色,內容包括家庭便飯、民間小吃、村野食俗、僧道齋飯、官場宴席及婚喪嫁娶食俗,堪稱是再現明代食風的一部全書。《金瓶梅》本身是一部奇書,在文學史上有著不朽的地位:它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也開啟了此後以世情風俗為主流的小說創作方向。我甚至覺得,沒有《金瓶梅》,就不會有後來的《紅樓夢》。
  • 駝奶粉廠家駝奶粉真假
    駝奶粉廠家駝奶粉真假 一項研究測定駝奶的鐵含量是2mg/L,而一個成年女性的每天需要攝入20mg的鐵,所以你要喝夠10升駝奶,才能攝取夠一天所需的鐵。[1-2]而動物肝臟100g就含有10-25mg的鐵,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含量高還易於消化,動物血液的鐵含量比動物肝臟的還要高,約為肝臟的10倍(不過要注意不要過量食用,因為鐵補多了也不好)。
  • 來聽上博講壇挖掘西漢貨幣的趣味故事吧
    昨晚,由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社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年末最後一期「上博講壇」《談談西漢貨幣的發展》,由上博研究館員周祥擔任主講。他沿著時間線以西漢為起點,挖掘出中國古錢幣的歷史文化價值背後不為人知的趣味故事。
  • 點「贊」愛好者蘇東坡:曾在信中「呵呵」四十餘次,「損友」不留情
    展廳裡有一件展品是由雙帖組成——《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書帖合卷》,這是他寫給陳慥(字季常)的書札。說起陳季常,可能有人會搖頭表示不認識。但提起「河東獅吼」恐怕很多人就能想起來了。當年蘇軾在黃州時經常拜訪好友陳季常,湊在一起吟詩論文,把酒言歡。陳季常的妻子不免心中惱火,可又不方便去外室,於是就在門窗外以木杖大聲敲擊牆壁,「叫停」宴席。
  • 上博講壇傳遞文化暖流,上海博物館和新民晚報感恩有你我
    回望剛剛過去的2019年,上海博物館帶給大家的眾多美好記憶依然歷歷在目:4月,我們舉辦了「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展,探索白銀世界的「熠熠千年」。5月,我們再度攜手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帶大家領略太平洋島民「浮槎於海」的文明色彩。同月,迎來「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國內外「空白期」官民窯的代表性器物在這裡「灼爍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