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因手生六指,故自號枝指生。工詩文書法,才華橫溢,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他書工各體,融會貫通,蜚聲於當時藝壇,是明代中期極負盛名的書法家之一。
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在上海博物館
藏有祝允明的一封信札《致文貴札》,
是他邀請友人來喝酒博喜的便條。
明 祝允明 《致文貴札》 23cm×43.5cm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
登高落帽,皆為風師雨伯阻之,雖病齒少飲,安能鬱郁獨抱膝坐屋子下對淋淫乎?駝蹄已熟,請午前來,呼盧浮白,共銷之也。一笑。允明頓首。文貴兄足下。
札中提到了一詞
「駝蹄」
你知道是什麼嗎?
明 祝允明 《致文貴札》(局部)
其實駝蹄是一種吃食。
古來名為「駝蹄」的食物有兩種,
一種是菜品,一種是點心。
最早提到駝蹄的是大詩人杜甫,
他在長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裡描寫內戚的豪奢:
你知道麼?
駝蹄羹的發明者竟然是曹植,
他精於饌飲,
難怪在生死關頭想到的也是
「煮豆燃豆萁」。
蘇東坡愛吃,吃法也與眾不同。
他在《次韻錢穆父馬上寄錢穎叔二首》中有
「剩與故人尋土物,臘糟紅曲寄駝蹄」之句,
這裡的駝蹄是用糟制的方法烹飪的。
元人耶律楚材有
「春雁旅澆濃鹿尾,臘糟微浸軟駝蹄」之句,
想來是同一種做法。
蘇軾 《黃州寒食詩帖》
可能由於駱駝不是中原的物種,
駝蹄作為菜餚在元代似乎比其他時代更加盛行,
許多人的詩文中也都提到過駝蹄羹。
耶律鑄還指出了原料的產地:
「康居南鄙伊麗迆西,沙磧斥滷地,
往往產野駝,與今雙峰家駝無異,
肉極美,蹄為羹,有自然絕味。」
元代佚名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
還記載了駝蹄的做法:
「駝峰駝蹄醃一宿,滾湯下一二沸,
慢火養其肉,衠油火緊易化加地椒」,
似乎並不十分難做。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滸傳》,
其中三次寫到了這道名菜:
分別是駙馬都尉王詵設宴款待端王趙佶、
宋江接受招安和徵討方臘後領封受賞。
三次宴席上都有駝蹄,並且都與熊掌並列,
可見小說家眼中,這是皇家的珍饈。
駙馬都尉王詵設宴款待端王趙佶
《水滸傳》連環畫
點擊購買
明朝的時候,在蘇州,
駱駝蹄成了專在重陽節吃的節令食品。
明人王鏊撰寫的《姑蘇志》中記載:
「駱駝蹄,蒸面為之,其形如駝蹄,重陽節物。」
沈周有詩「滿城風雨近重陽……盤飣駝蹄濈濈黃」;
在《九日諸友過園居小飲》中,
也有「飯隨鄉俗駝蹄短」的句子。
這樣看來,
祝允明短札中的「駝蹄」
說的是駝蹄餅而不是駝蹄羹,
因為一開頭他就說「登高落帽」,
登高是重陽節的習俗。
祝允明還提到了「病齒」,
也就是牙齒不好。
駝蹄這樣的野味,
不論如何烹製,
沒有好的牙齒是吃不來的。
沈周另有一首寫年老齒落的詩,
其中有「作羹怯駝蹄,下飯愛牛乳」的句子。
此時祝枝山的情況正與之相同,
還是駝蹄餅這樣鬆軟的麵食更適合吧。
內容改編自《中國美術》2018年第1期
孫丹妍《從魚雁傳書到信手任心
——尺牘溯源與幾通吳門信札考辨》
點擊下圖 試試看
商業合作或投稿
聯繫電話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郵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