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跟我們開玩笑:諸葛亮絕非布衣,而曾經的沂南也絕非縣城

2020-12-22 在塵世間遊走

#臨沂深度文旅#

世人皆知諸葛亮。

隨便翻開一篇介紹諸葛亮的文章,大致都會有這麼一句話:琅琊陽都人。

在很多人的眼中,曾經的「琅琊陽都」,今天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沂南縣城;作為這裡走出來的,由「一介草民成功逆襲」的典範諸葛臥龍同志,當年也只是個清高自傲的農村布衣——畢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是你臥龍自己說的嘛。

所以我說,歷史在跟我們開玩笑:N千年過去後,這座城的輝煌、諸葛亮的家世,慢慢地被人淡忘了。

但事實卻是不會改變的。

陽都·國都

從沂南縣城向東南方向出發,直線距離16公裡的沂河西岸,有一個任家莊。

在這個村子裡,除了有廣闊的農田,你在村頭還會看到一座刻有「陽都故城」的白色石碑,在一些樹叢之中還能發現幾塊零落的古碑。

這裡就是諸葛亮故鄉「琅琊陽都」的遺址了。

關於陽都最早的起源,目前無證可考,據傳是由上古時期十日國的首領陽帝而起。陽帝本姓湯,後來十日國敗於商湯,成為了商的附庸,為了避湯堯的姓,陽帝便改姓為陽,並被封為陽候。

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陽都」的歷史就算比較清晰了。

周朝政權建立之後,周公旦被封為魯國的國君,當時的「陽姓陽國」儘管抗拒了半天,終究還是被魯國吞併,並被迫由「陽姓陽國」改成了「姬姓陽國」。公元前660年「齊人遷陽」~被齊國所兼併,同時規格也從封國直接降為了「邑」,根據規制命名為「陽都」。

在秦漢時期實行郡縣制的時候,陽都城便隨之「升格」成了陽都縣。公元80年,琅琊王劉京把琅琊國都遷到了開陽(今臨沂),陽都縣也逐步轉為隸屬琅琊管轄,並一直延續至今。

縱觀陽都的發展變遷,拋開上古的傳說不算,僅有據可靠的歷史,從姬姓陽國建立開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設立陽都縣為止,共以封國國都的形式存在了779年!

時至今日,在沂河、汶河的岸邊,還有殘存的遠古城牆遺蹟,可見當時這裡的面積之大、繁華之盛。

諸葛亮故裡紀念館·正門

神秘·諸葛亮

順著任家莊東邊的濱河路向南走大約1.5公裡,便來到了孫家黃疃村,諸葛亮故裡紀念館便建在村子的最東邊,緊鄰沂河。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自於隆中對策以來,輔佐劉備開創了蜀漢大業,他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等等事跡和傳說,至今仍被人所稱頌;他「親賢臣、遠小人」的至理名言,至今仍是人們為人處世的黃金標準。

同時也因為他「極智近妖」,再被後人奉為「智聖」的同時,在這一代名相的身上,又籠罩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比如,他的家世。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是這樣表述自己的: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難道這位「智聖」諸葛先生真的「布衣」出身嗎?

諸葛亮故裡紀念館·千年銀杏樹

顯赫·諸葛氏

至於諸葛亮究竟是不是「布衣」出身,其實我覺著根本用不著解釋。

第一,所謂的「臣本布衣」只是人家謙遜一下而已。

第二,別的不說,單「隆中對」這一件事,他對時局的掌控、各大軍政勢力的研判、今後的政治走向,那是分析的頭頭是道、分毫不差,這絕不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所能達到的,哪怕是你再滿腹經綸、胸懷天下也不行,更別說一個年僅26歲的年輕「農夫」了。

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的家族:

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爺爺諸葛豐是西漢元帝時期的司隸校尉(其職能是「督察三輔、三河、弘農」,相當於今天的中紀委),父親諸葛珪是泰山郡丞(相當於第一副市長,但郡的面積要比現在的泰安市大N倍)

諸葛亮8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和弟弟諸葛均一起,跟著擔任豫章太守(相當於今天的南昌市長,但轄區也遠比今天的南昌市大許多許多)。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以後官至豫州牧(相當於河南省長),侄子諸葛恪後來是東吳的權臣,弟弟諸葛均在蜀漢做到長水校尉(相當於今天的司令員)。

你說,這樣的家族能是「布衣」嗎?

接下來再看老丈人門下

諸葛亮的嶽父那就更加厲害了。

嶽父黃承彥雖然聽上去沒啥名氣,也沒什麼官職,僅是當初荊州地區的一位名士,我們且來看看黃老先生的「朋友圈」:龐統(「臥龍鳳雛,得其一而定天下」的鳳雛是也)、龐德公(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徐庶(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怎樣,這個朋友圈牛掰不牛掰?

為何黃老先生能結交如此多的名人志士?再往上倒一把,黃老先生的嶽父是蔡諷,黃老先生的連襟是劉表(也就是說,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蔡諷是漢末名將蔡瑁的爹......這個家族勢力,哪個人拿出來都是三國歷史上影響力超強的人!

諸葛亮故裡紀念館·院內一景

所以說,如果沒有如此濃厚的政治生活環境來薰陶,沒有如此深厚的政治背景做支撐,年紀輕輕的諸葛亮憑啥能讓劉皇叔三顧茅廬?憑啥三言兩語就能把局勢分析的如此透徹?

另外還有一點,當初在隆中向劉備展示的三分天下地圖,在當時可以說是高等機密了,為何能在他一「小小農夫」手中?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
    諸葛亮是近兩千來除了最高統治者外,名氣最大的一位歷史名人了。諸葛亮一生神鬼妙算,常能知人所不知,識人所不識。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直接請來了自己蜀中陣營的一個大BOSS,重要性甚至比劉備還要高。然而諸葛亮終究不是神,有生之年諸葛亮的北伐計劃都沒有得到完全的實現。
  • 日本歷史上的武家政治第一人,締造了「非平氏者絕非人」的傳奇!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響徹震天的口號,比如我們熟悉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等等,日本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口號,比如「非平氏者絕非人」。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如果在投胎時沒有投到平氏家裡,那麼做人也覺得可惜。
  • 諸葛亮出生地究竟在哪?山西臨猗:出生的窯洞還在
    在(山西)省人大代表嚴耀國及該村村民的努力下,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順時而生。」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成立後,嚴耀國當選會長,樊義剛、樊躍兵等6人當選副會長,孫青賢當選秘書長。該研究會將「組織對諸葛亮歷史文化的研究,考證諸葛亮流傳下來的歷史,廣泛收集整理諸葛亮文化的相關資料,開展諮詢服務,幫助社會各界深入了解諸葛亮文化」。
  • 諸葛亮「躬耕地」就是當今的南陽,「三顧草廬」也發生在當今的南陽是不容否定的歷史事實!!!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這個「南陽」指漢水以北的當今南陽是不容否定的歷史事實,襄陽「隆中」為諸葛亮早期避難之「故居」也應是事實,但自習鑿齒到譚其驤有些專家簡單認為諸葛亮就是隱居耕讀
  • 我是八樓人,我為八樓文化代言 ——八樓企業陽都水利建工承辦沂南諸葛亮研究會與韓國學者交流會,央視到場拍攝
    7月28日,沂南諸葛亮研究會與韓國檀國大學研究學者交流會,在智聖湯泉(國際)旅遊度假區燕翼書院舉行,中央電視臺到會場攝錄採訪。
  • 諸葛亮提到了的「布衣」是指他之前沒過官職
    布衣,就是沒有官職的老百姓。諸葛亮也有著顯赫的家世。諸葛亮先祖是漢朝的司隸校尉諸葛豐,父親諸葛珪是太山郡丞,也算是有著顯赫的家世。然而在諸葛亮八歲的時候,父親和母親相繼病逝,諸葛亮也就成了孤兒。叔叔諸葛玄,就把年幼的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帶到江南劉表處撫養長大。諸葛亮壯年時諸葛玄也病故。東漢末年時,士族門閥已經形成,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度。想要做官就要有一個好的出身,更要由關隴集團裡的人去推薦。我們常聽「曹操舉孝廉」,意思就是曹操被人家推薦做孝廉。
  • 【聽】每日祈禱:絕非徒然
    親愛的主,我們所愛慕的神,我們獻上讚美感謝歸於你,感謝你擦乾我們的眼淚,帶給我們安慰,又賜我們永恆的盼望。此刻在你面前,我們不把心思隱藏,因你是愛我們 顧念我們的神,我們單單仰望,深深地祈求,求你將我們的軟弱除去,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們,求你煉精我們 使用我們,因為我們的生命只有在你裡面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 【九點晚禱】絕非徒然
    親愛的主,我們所愛慕的神,我們獻上讚美感謝歸於你,感謝你擦乾我們的眼淚,帶給我們安慰,又賜我們永恆的盼望。此刻在你面前,我們不把心思隱藏,因你是愛我們 顧念我們的神,我們單單仰望,深深地祈求,求你將我們的軟弱除去,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們,求你煉精我們 使用我們,因為我們的生命只有在你裡面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 德雲團:嶽雲鵬的舉動卻透露真實「RP」,郭德綱的家教絕非擺設
    德雲團:嶽雲鵬的舉動卻透露真實「RP」,郭德綱的家教絕非擺設近日在最近一期的「德雲鬥笑社」播出之後,嶽雲鵬就因為被誇哭,衝上熱搜。他說:「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抱怨,突然覺得長大了。也很感慨,郭德綱說:「一個郭麒麟一個嶽雲鵬,其實我從來沒有誇獎過,多好的一句也是罵人的。」
  • 熟讀二十四史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二十四史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共二十四部史書的統稱,共計3300卷,約4700萬字,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明末崇禎皇帝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
  • 諸葛亮是山西人還是山東人?專家:尚無足夠證據
    目前,依託武侯祠舉辦的千年古廟會也流傳至今,歷史悠久。每年的陰曆二月二十一、十月初一,商賈與鄉民紛至沓來,很是熱鬧。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關於諸葛亮出生地的歷史考據,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也在積極嘗試。「具體操作起來難度比較大,但我們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襄陽別鬧】臣本布衣,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南陽~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三十個鐵證: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 諸葛亮躬耕地是千年歷史疑案。依我之見,躬耕於南陽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因為諸葛亮在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前後出師表)中,完全可以說自己是山東人;也可以說自己家住哪裡。偏偏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呢?
  • 諸葛亮祖籍是哪裡人?山西臨猗和山東臨沂爭執不休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關於諸葛亮出生地的歷史考據,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也在積極嘗試。  「具體操作起來難度比較大,但我們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據孫青賢介紹,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將繼續挖掘歷史資料,通過有影響力的學者對諸葛亮文化進行研究,總結諸葛亮精神並將其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傳承下來。
  • 重溫《微微》才發現,我們一直被肖奈的表象所迷,他絕非正人君子
    但重溫《微微一笑很傾城》才發現,我們一直被肖奈的表象所迷,他絕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君子。報復說來就來大家都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哪怕是劇中肖奈的室友都說,他們的陰險毒辣跟肖奈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說實話,若非肖奈長得帥,我們還會喜歡他的這種報復欲極強的人嘛!從小,父母便告訴我們:狗咬你一口,你不能咬狗一口,這絕非君子所為。
  • 如有雷同,絕非巧合!
    好多年後再看電視劇,片頭沒有了這麼一句話,待被指抄襲之後片方會給出類似「我們只是向經典致敬,有些個別地方借鑑」的回覆,我們依然會心一笑,假裝相信。 事實上,如今內地影視劇的現實情況卻是「如有雷同,絕非巧合」。
  • 後三國時期,唯一可以改變蜀國滅亡命運的人,絕非姜維,而是他!
    說到諸葛亮很多人可能覺得他位高權重,就猶如當年曹魏的曹操一樣,完全可以把劉禪當成是漢獻帝來對待。不過這種做法在諸葛亮那裡是永遠得不到實現的!為何呢?其一,當年孔明答應劉備下山匡扶漢室,不是為的豐厚的薪資,也不是為了能做大官。為的僅僅是可以早點解除人民的疾苦!其二,諸葛亮骨子裡面流的是忠臣的血,換句話來說,他只想做一個千古賢臣!
  • 30個鐵證證明諸葛亮在南陽!!!臣本布衣,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南陽!!!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三十個鐵證:證據之一: 諸葛亮是在河南南陽躬耕的. 諸葛亮躬耕地是千年歷史疑案。依我之見,躬耕於南陽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因為諸葛亮在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前後出師表)中,完全可以說自己是山東人;也可以說自己家住哪裡。偏偏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呢?諸葛亮深知他自己是名人,所以在這重要的文獻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紀念諸葛亮,學習諸葛亮,可有的人為什麼連諸葛亮自己說的話都不信?還談什麼敬仰之情!為什麼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祭祀!
  • 此生遇見,絕非偶然!
    導讀:「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應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如何理解?「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靈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小的世界,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有一段獨屬自己的經歷,包括你所經歷的事和你遇到的人,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你所擁有的人生,走過的痕跡也是別人模仿不來的。
  • 真實諸葛亮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穿上神衣、走上聖壇,何力推動?
    能掐會算、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機智卓絕的諸葛亮簡直是《三國演義》中神一般的人物,他的出山成為時勢的轉折點,他的神機妙算推動著時局的發展。沒有了諸葛亮,三國簡直少了一種顏色和味道。但是,正史中以上都不對,都是後人依據自己喜好標準給諸葛亮憑空加上了神的外衣,讓他登上了聖賢之壇。
  • 諸葛亮是山西天興村人嗎 當地人稱他出生時的窯洞都還保留著
    提到諸葛亮,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位歷史名人可以說是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但是迄今為止,關於諸葛亮生平爭議一直在持續不斷,尤其是關於諸葛亮的出生地一直全國多個地方一直都是爭得喋喋不休,據《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那麼陽都是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