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藝》徵集作品第二波公布!你的好手藝就在其中~

2021-02-17 探索發現欄目

戳上面的探索發現欄目關注我們哦!

《手藝》(第六季)於2016年5月24日在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正式開播啦!~\(≧▽≦)/~

從開播至今,《手藝》徵集活動也在大家的積極參與下持續進行著。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愛《手藝》小夥伴們上傳的好手藝!

2016年5月31日,我們展示了第一批精彩作品,圍觀請【戳這裡】。

今天,我們將繼續展示近期收到的好手藝,與大家一同分享!

噓!睜大眼睛看!

你的作品就在其中呦~

來自雲南昆明的網友: 小惡魔



蛋雕。

來自江蘇常熟的網友:顧俁帆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90後,執著於古琴製作的事業,是從中國古琴協會常務理事馬一超先生,並受非遺傳承人蘇州斫琴家裴金寶老師指點,現任常熟市甲骨文學會理事、虞山琴社及印社會員。

來自江蘇蘇州的網友:斐然



一名手工藝製作人,擅長製作傳統及改良版盤扣。

 來自浙江湖州的網友:魯已


木鑲嵌工藝中有一種線條柔美、清新脫俗的銀絲嵌,又叫嵌絲,原本是青銅製作工藝中的「金銀錯」,清代工匠通過改良這種工藝後,把它應用於木質家具裝飾上。上面是我做的紫檀嵌銀鍾馗手牌。

來自北京的網友: 手尖上的生活-蛋殼藝術


蛋殼藝術我國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南北朝時期演變為寒食節民俗,明清時期盛行於北京一帶。畢凱蛋殼藝術以禽類蛋殼為原材料,融入素描、書法、雕塑等藝術形式,以刀代筆,在蛋殼上綜合運用影雕、淺浮雕、鏤空雕、鑲嵌、封染等多種雕刻技法,創作出具有強視覺衝擊力的藝術作品。

來自安徽宣城的網友:甄銘傑



一雙手就是一處即將開演的舞臺,由自己創造一片天地,在手中復活生命的顏色,喜、怒、哀、怨,述不盡古今風月。對話天地間,用心塑造一個別樣的世界。手藝繼承了傳統麵塑文化精髓,並在技術和工藝上不斷的研究和創新,把麵塑手法融入了現代雕塑材料-軟陶泥,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捏塑工藝。

來自北京的網友:魯智偉



【秦.復活的軍團】

秦兵,那支曾用青銅兵器創造歷史的無敵軍隊,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的締造者。世界第八大奇蹟。

目前以微雕刻藝術完成156人,有統將,武將,中級官吏,輕裝步兵,鎧甲武弁步兵,鎧甲武幘步兵,鎧甲弩兵,立射俑,跪射俑,持令官,僧侶;秦軍旗;矛戟,弩箭等兵器。後期還會有戰車,騎兵,秦庭儀仗。用全部用橄欖核微雕刻做成,場面震撼。

來自北京的網友:莫子


果核雕刻的樂趣和天真。

來自浙江台州的網友:高向向


小小的氣球,經過氣球師的簡單扭轉,就會形成一個個令人驚豔的造型!氣球的樂趣在於,帶給更多人歡樂,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藝術!

來自浙江金華的網友:嚴暢


金華地區過年用來裝點門面的金色元寶圖案剪紙,和祭祀或者供佛用的蓮花元寶鬥。

來自廣東汕頭的網友:凡野蛋雕



蛋雕藝術,有著最脆弱的藝術之稱,藝人通過刻刀化腐朽為神奇,讓蛋殼經歷從廢物到藝術的升華。

來自廣西北海的網友:李嶽


李嶽,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從事玉雕行業,多次獲得省,國家行業金銀銅獎,作品旨在"化腐朽為神奇"。

來自青海格爾木的網友:可可西裡的風


變廢為寶,需要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以及平日裡生活的積累。它們的材料隨手可得,都是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垃圾,如易拉罐、廢紙箱,都可以通過手工製作變成高大上的工藝品,既環保又益智,為生活增添很多情趣。

來自河南濬縣的網友:王紅瑞(泥農)&劉蘭霞


王紅瑞(泥農)和劉蘭霞現為王氏泥彩塑第十代傳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濬縣泥咕咕傳承人。兩人自幼受家庭薰陶,隨其祖、父學捏「泥咕咕」,深得其祖真傳,近三十年來多次應邀參加文化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大型技藝傳承展演系列活動及全國藝術博覽會並榮獲金銀獎項。 

來自北京的網友:邢蘭香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邢香蘭 作品:料器工藝《好事連連》。

來自山東日照的網友:空心石頭



男,56歲,業餘時間利用一把刻刀,在費棄的各種蛋殼上雕琢各種圖案,是蛋殼上的舞者。

來自安徽黃山的網友:吳小不



父親的作品——《鶴骨松姿》。父親從來沒有學過根雕,全是憑著自己的這份熱愛和鑽研。製作過程中,他進行了無數次的觀察,一點點的打磨,不破壞大自然的饋贈,卻又讓作品熠熠生輝。我覺得,父親有著善於發現美得眼睛和一雙創造美的手。

來自廣西柳州的網友:寧生



手工敲打製作的小小自行車模型,造型精美,小巧結實,還安裝有減震器,是人見人愛的手工藝品。

來自黑龍江寧安的網友:馬靜



寧古塔彩燈製作技藝,又稱寧古塔馬氏燈彩。風格獨特的寧古塔彩燈是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產物,其中一些製作方法為傳承人馬積瑞所獨創,此項目現已被列入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就是截至今日《手藝》徵集活動收到的第二波佳作。想必,愛手藝的你們已經被這些好手藝深深折服了~那就快為你心怡的好手藝投上一票吧!

當然,我們手藝第一波作品展示在這裡,戳這裡,可繼續投票喲~

當然我們的徵集還在繼續喲!

快把你見到的

OR

你自己的好手藝

拍成照片,附帶一段文字介紹,發送給我們 

發送方法: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參與我們的徵集活動!

活動截止日期:2016年6月18日

我們將擇優選取好手藝在《探索·發現》欄目公眾號進行展示喲~



看《手藝》,愛手藝,展示身邊好手藝↓↓

相關焦點

  • 《手藝》徵集作品第四波公布!你的好手藝就在其中~
    《手藝》(第六季)於2016年5月24日在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正式開播啦!~\(≧▽≦)/~《手藝》快滿月啦,《手藝》徵集活動也在同步火熱進行中!今天我們要展出第四波來自全國各地愛《手藝》小夥伴們上傳的好手藝!
  • 紀錄片《江陰好手藝第二季》火熱上線
    由江陰市文廣新局出品,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十二集非遺紀錄片《江陰好手藝·第二季》已經全部攝製完成。該系列片是繼《江陰好手藝》推出時隔四年後的又一輪傳統手藝數位化展示,也是江陰再次全面宣傳和推廣江陰非遺傳統文化、傳承優秀技藝、弘揚工匠精神的集中呈現。
  • 作品分享沙龍 | 紀錄片《尋找手藝》
    「我」和張景和《尋找手藝》我有可能送你一把軍刀文/成越洋這部片子,你能想像是什麼風格?三年的時間,你能做什麼?歷時3年,完成了五集紀錄片《尋找手藝》。這是怎樣的一部片子?可能很像《舌尖上的中國》?NO,民以食為天,美食誰都難捨,可手藝,很多手藝的原產地的人都知之甚少了,誰去關注?《舌尖上的中國》每一集都似乎在挖掘中國文化的優秀元素及中國人的共同精神氣質,有人把片子的解說語言稱為「舌尖體」。
  • 《江陰好手藝》第二季明日首播,這些民間手藝人真的太牛了!
    由江陰市文廣新局出品,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12集非遺紀錄片《江陰好手藝·第二季》,10月31日將正式首播啦!播出時間Pick一下!不要錯過哦~  本次的12集《江陰好手藝》紀錄片,共涉及22名傳承人的13個非遺項目,如我們熟知的豐碩紫檀、青銅鑄造、掐絲琺瑯、珠繡、蘆花靴、打鐵等,分別分布在江陰的璜土、長涇、利港、夏港等8個鄉鎮和街道,加上四年前的12個手藝類非遺,基本囊括了江陰大部分手工技藝類非遺項目。
  • 《我在成都做手藝》|帶你尋找傳統手藝的美學記憶
    《我在成都做手藝》與二十位手藝人面對面20萬字的真實記錄60小時的深度訪談如何挽救已處在邊緣化的手藝?如何留住手藝的這份美好?如何保持手藝的溫度?記錄便成了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在成都做手藝》此書涵蓋了成都這種千年古城的著名手藝人的名人名事,通過採訪和編纂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圖:插圖翻拍天府之國成都,深藏有不盡的古老手藝。本書數位作者深探蓉城上百種手藝,精選20種地道成都好物。無論是千年銀花絲、針針蜀繡藝,還是氣質漆器,成都的歷史韻味都在一門門手藝裡傳承流淌。
  • 俗話說天幹餓不死手藝人,現在的農村人學手藝好嗎?學什麼手藝好
    在農村老話中也有這麼一句,「天幹餓不死手藝人」,其實呢原來老話更狠,說的是「天幹三年餓不死手藝人」,說明啥?有手藝到哪兒餓不住,不像只會種地的農民。在農村,其實很多人都有一門手藝的,比方說泥瓦匠、鐵匠、木匠等,那時候農村人也就學這些了,不管掙錢多少,總有個傍身的絕技。農村人學手藝好啊!俗話說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但手藝不行,要用心學才能學到手,有的農民天賦好,自學成才,有的天賦不好,就要拜師學藝。
  • 手藝不光有傳,更得守
    文 / 王老邪 圖片 / 網絡 守住手藝,你看到手藝傳承的另一面了嗎?手藝不光有傳,更得守 !吳導的這個作品真心好,因為它促使我們反思,反思我們在認識傳承這件事情上有哪些不足,甚至犯了哪些錯誤。這裡我來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有錯誤和不當之處也請大家批評指正。
  • 匠心初地玉汝於成 名家論道傳遞手藝好聲音
    中國匠人大學成立見證儀式  榮耀時刻銘記出彩人物 名家論道傳遞手藝好聲音  本屆中國匠人大會「榮耀時刻」,大會向四十位當代傑出匠人代表們頒發了除主會議外,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舉行六大平行論壇,圍繞手藝傳承與發展、內容帶貨、商業新零售、商業場景、文博再造、文創衍生、藝術設計、知識付費、MCN 運營、直播平臺合作、文化電商、IP 營銷、鏈碼運用、品牌創立和數據分析等多個選題交流探討,獻言建策,分享真知灼見,傳遞中華手藝好聲音。  如何讓中國手藝常青?
  • 女生學個什麼手藝比較好呢?
    女生學什麼手藝,取決於幾個因素;一是以手藝為事業的,應該以符合自己的資源秉賦和收益穩定為前提,資源能幫助你順利進入行業,獲得技術和市場,個人秉賦能幫助你儘快上手,迅速提高。比如家族傳承的手藝,朋友經營的行業或者周邊有特色的傳統手藝,可作為首選。貴州的銀飾,西藏的手工毯,蘇州的刺繡,四川的燈籠以及烘培,糕點製作等等,都可以作為事業去學習。二是工作之餘作為興趣愛好的,可以選擇插花,剪紙,蠟藝,彩蛋,時尚用品設計等手藝,能創造藝術產品,也能感受愉悅,做得好也能產生經濟效益。
  • 傳承竹編手藝 過上美好日子
    「徒弟們靠這門手藝找得到飯吃,我歡喜得很!」1月6日,84歲的趙行恩走進位作室,對忙活的徒弟不時指點一二。趙行恩是市級非遺大石竹編第五代傳承人,30個徒弟中有10人有殘疾。談起收殘疾人為徒的初衷,他呵呵一笑:「他們掌握一門手藝,能自食其力過上好日子,不就給國家減輕負擔了嘛。」
  • 星太奇:玩泥巴能體現個人的手藝?奮豆的手藝屬於「鬼斧神工」!
    前言:哈嘍,大家好!我是阿熊說漫畫!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星太奇》的漫畫,本期講述的是關於玩泥巴的故事,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往往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作品,而奮豆早已經非凡脫俗!星太奇:玩泥巴能體現個人的手藝?奮豆的手藝屬於「鬼斧神工」!又到了冬瓜小學的手工課,這節課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讓大家玩泥巴,用泥巴創造出一個形象,可以隨心所欲,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 2020大型人文記錄片《手藝·守藝》第三季即將上線
    通過採用光、影、樂的配合,真實記錄手藝人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精細美妙的作品。·守藝2018年,《手藝·守藝》第一季以《執守技藝·不忘初心》為主題,推出10集系列。2019年,《手藝·守藝》第二季以《耕讀傳家久·手藝寫匠心》為主題,在全市尋找手藝憶鄉愁的遂寧故事,記錄舉手間薪火的傳承,展現春耕望秋收的家國情懷。2020年,《手藝·守藝》第三季以《匠人匠心·傳遞傳承》為主題,即將推出10集系列。
  • 南京哪家貼膜場的師傅手藝好
    南京哪家貼膜場的師傅手藝好?在師傅手藝之前,我們需要對車身漆面有個系統的了解。作為車身表面的最外層,車漆的作用首先是金屬表面的防鏽防腐,保證整車表面的完整和耐久性,當然更重要的是讓整臺車光彩奪目。車漆的構成並不簡單,自下而上由電泳層、底漆、色漆和清漆構成。
  • 《尋找手藝》:一部非典型紀錄片的尋路中國
    作者 | 何潤萱70後張景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來做《尋找手藝》,在經歷了13家電視臺拒片之後,這部草臺班子拍攝的民間手藝人的紀錄片突然在B站上火了,站內播放量超過50萬,《我在故宮修文物》播放量是266萬。有兩百多個人給張景發了私信,誇他拍得真好。其中有一個孩子在刷到第六遍的時候問他:景大大我實在忍不住了,我想問你下一部什麼時候拍?
  • 鄉村手藝也要講究「高顏值」
    近些年在推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進程中,各地湧現了許多好的經驗做法,讓村民重拾老手藝進而增收致富的案例,屢屢登上媒體頭條。鄉村手藝助力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同時,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手工藝品本身技術含量低,製作粗糙,實際附加值低;手藝傳承人或帶頭人的理念沒有與時俱進,市場潛力得不到充分挖掘;還有的對手藝歷史、內涵挖掘不夠,故事講得不好,影響了競爭力的提升。
  • 東莞這些傳統手藝即將失傳?和呆狸一起了解東莞傳統手藝吧!
    在東莞,就有很多傳統手藝正被漸漸遺忘,大家和呆狸一起來了解這些手藝吧。1.打鐵。相信很多東莞的小夥伴對於這個職業相當陌生,呆狸也只在電視劇上見識過這項手藝。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由此可見打鐵這個行業十分艱苦。
  • 【黃金咖喱餃】留住老祖宗的手藝
    但是在我去到這個村子的時候,發現這門手藝也面臨著跟其他傳統手工藝一樣尷尬的境地,就是會這門手藝的人全都老了,年輕人卻沒幾個願意學的。這讓我想起了北方人小時候都吃過的桃酥,這麼多年了,也一直是那個味道。高油高糖吃多了還膩的樣子,似乎也很難讓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這些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難道就這麼廢了麼?說到保護傳統手工藝的成果,拋開民族情緒不說,日本人確實做得很好。
  • 今日分享——紀錄片《尋找手藝》
    今日分享——紀錄片《尋找手藝》&《尋找手藝2》 行走於旅途 而忘記行走
  • 【碣石網評】同是老手藝,冰火兩重天
    上世紀80年代,打鐵處於興旺時期,打出的各種農具賣得好,收入頗豐。然而,隨著機械化的發展,打鐵生意逐漸衰落,主人感嘆:「打鐵業的好時候過去了」。 11月20日發表消息《小粉絲「牽」出大產業》,說的是昌黎縣龍家店鎮的粉絲產業日益興旺,全鎮有粉絲加工企業22家,年產值1.4億元,粉絲大量出口到韓國、日本、美國,是名副其實的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
  • 刺繡手藝好 經營有一套
    只要提起她,周邊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說這個女人不簡單,刺繡手藝好,經營也有一套。  加依娜古麗自幼就對手工刺繡感興趣,10歲的時候就能織帽子和圍巾。「五年級時,鄰居阿姨拿來一塊布料,想讓我幫忙做副手套,我欣然答應了。結果,阿姨很喜歡那副手套。之後又讓我幫她做衣服,那件衣服她也非常喜歡。」就這樣,加依娜古麗手巧的名聲傳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