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下去上來都很快,中國...

2020-12-24 和訊

  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

  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峰會共分為上午、下午兩場。上午的會議探討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雙循環」下的新經濟格局,展望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下午的會議聚焦企業,探尋產業升級之路,分享後疫情時代如何重振消費。

  在上午的峰會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出席並發表了題為「2020年中國與全球經濟總結」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其對於今年世界和中國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未來五年的發展以及世界總體形勢發展的看法。

  賀鏗表示,他不認同許多經濟學家所認為的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更甚於1929年的論斷。他表示,二者間的根本原因不同,疫情是經濟之外的因素。

  同時,賀鏗稱,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而是老師批改作業打對號的形狀,下去的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是斜一點,事實證明應該是這樣的情況。

  對於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賀鏗預測,經濟會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水平是肯定的,同時增速會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他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8%,也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增長的基數低。

  關於「雙循環」這一概念,賀鏗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雙循環內外循環相互促進,不僅僅是中國和中國以外的關係,也包括中國一個區域的經濟和另外區域的經濟相互促進的關係。所以雙循環不要從簡單的國內國外來理解,國內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省份之間,不同的發展區域之間各種各樣的環套環,要從這個環套環當中來解決雙循環的問題。

  下附演講全文:

  賀鏗:非常高興來參加搜狐財經的盛會,但搜狐財經給了我一個我不能勝任的題目,要把2020年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作一個總結,我屬實擔當不起。下面我只能談三個觀點,我還不敢談與大家分享,因為分享都是好東西,我談到的是個人的學習體會,不成熟,所以只能供大家參考、批評。

  第一個觀點,對今年的世界中國經濟的總印象。

  第二個觀點,介紹五中全會,談他對於中國現在和未來的五年、十五年的一些學習體會。

  第三個觀點,個人對於世界總的形勢發展,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總的印象

  第一個印象,就是剛才主持人都談到的,我們面臨著百年未遇的大變局,這個變局首先是沒有預計到的新冠肺炎,其次是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以及後來出現的逆中國化、逆全球化的問題,都是以前沒有充分的預計到,也是百年未有的變局。

  新冠肺炎對於經濟的影響,在一季度讓中國和稍晚一點的歐美等國家有一點措手不及,對於經濟的影響是嚴重的,也是突然的,在此情況下許多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在三月份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次是比1929年更嚴重的一次經濟大危機、一次嚴重的衰退。

  但我是一個另類,我是堅決不同意這麼一個看法,根本的原因是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和1929年的經濟大衰退根本原因不同。疫情的影響是經濟之外的因素,1929年的經濟大衰退是經濟內部的問題,二者不可簡單的相提並論。外部的因素減弱和移去之後,經濟會較快的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我當時描述的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而是老師批改作業打對號的形狀,下去的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是斜一點,事實證明應該是這樣的情況。

  中國一季度的經濟是斷崖式的,突然下降到6.8%,二季度增長很快恢復到3.4%,三季度是4.9%,我預計四季度在6%左右也就是回到去年的經濟水平。全年的經濟應該是增長2%左右,IMF的預測是1.9%,明年的經濟是8%左右,IMF預測比我還要高一點,是2.2%。全世界的經濟大概也是這樣。根據預測,發達國家預計是全年-4.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可能是-3.3%,但統一的看法是明年經濟增長都將是去年經濟增長速度的一倍左右。

  因此,經濟會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水平是肯定的,之所以速度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那是因為今年的基數低,速度是同比的,我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8%,也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增長的基數低。新冠肺炎對於經濟的影響,我們要有冷靜、正確的判斷。

  貿易戰,我一直認為貿易戰對中國對外貿易影響不會很大,根本的原因是商人和政客的利益是根本不同的,商人是賺錢,有錢賺就要做,政客是想制裁誰、阻擋誰的發展,二者之間根本不同。事實上,中國由於商品價廉物美,又是日常的用品,所以跟美國的貿易沒有達到美國的希望,貿易數字有所下降也不是制裁的結果,而是新冠肺炎的影響。美國的逆差,我們的順差並沒有減少多少,雖然有一些變動也是疫情的影響。

  科技戰對於我們而言是比較重要的,必須在未來的若干年攻克一些核心技術,要自強自立,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更好的發展前途。

  金融戰對我們的金融改革是起著正面的促進作用,對於香港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可能有所影響,這是我們要充分注意的一點。

  對於中國的金融,建立一個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體系,要深入思考。華爾街的金融理論是不可能適應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這些都是我們從事金融研究專家的教授需要深入思考的。

  對於逆中國化,我也說過,逆不了,中國的跨度大,中國的基點是要發展自己的經濟,讓更多的人過上比較好的生活,究竟怎樣的道路必須適合中國,美國人、西方人也不能用他們的觀念來思考我們的問題,當然我們自己一定要深化改革,更加開放,改革的問題是不可以向回倒退,一定要向前進,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希望,對於中國的經濟、世界的經濟我覺得印象應該是積極的。

  二、關於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

  我認為五中全會對於中國的情況判斷是非常務實的、實事求是的,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地振興鄉村,要把實體經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最近人民銀行副行長提出「我們不能再玩錢生錢的遊戲」,這是提的非常之好。所以一定要圍繞著實體經濟發展,而且把核心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在主要的卡脖子的技術上有一些重大的突破,這都是非常恰當的,非常好的。

  對於雙循環,我講兩點個人認為是獨特的體會:

  雙循環不是一個產品向外出售不了而轉內國外銷售的簡單問題,雙循環需要貫徹到社會再生產的全過程,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個環節:

  1.在生產環節一定要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資金鍊這四方面搞的比較健全,以國內為主。

  2.分配是一定要解決現在收入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東中西部、城市農村差異那麼大,內需上不了,內循環就循環不起來,一定要解決分配相對合理的問題,我一直強調分配的問題要在激勵機制和社會均等之間找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需要理論家、需要管理者共同探索,平均是不行的,差異太大也是不行的,在分配問題上要做文章

  3.流通一定要用現代的科技建立好的流通系統,例如物聯網使得我們的流通成本大大下降,現在我們的流通成本是很高的。

  4.消費,不僅僅是消費環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產品是否安全的問題,質量是否好的問題,我們要高質量的發展經濟,讓消費者對於我們自己的生產消費品放心,不至於認為國外的好,我們的就不好。此外,還要有好的消費環境,口袋裡面要有錢。

  因此雙循環必須在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都要注意、都要做工作,都要打通,哪裡堵點這個循環就循環不好。

  雙循環內外循環相互促進,不僅僅是中國和中國以外的關係,也包括中國一個區域的經濟和另外區域的經濟相互促進的關係。所以雙循環不要從簡單的國內國外來理解,國內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省份之間,不同的發展區域之間各種各樣的環套環,要從這個環套環當中來解決雙循環的問題。

  三、對世界總體發展趨勢的看法

  有以下四個觀點:

  一是合作是世界的主流,G20會議的情況以及金磚五國會議的情況,都說明了這一點,世界需要合作,民粹主義、單邊主義是不得人心,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是世界經濟處在重要的發展節點上,它走向的方向是智能化,因此必須抓住站穩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是制高點,在智能化上下功夫。

  三是像國際歌唱的,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必須自立自強,必須把握一定的戰略定力,把自己的事做好,這一點我們是應該注意的。

  四是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如果改革得好,開放能夠打開得更大,我相信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期,所謂跨越式發展就是國外還有很多先進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拿來使用,縮短我們發展的過程和時間。這個跨越式發展期,我認為我們經濟增長速度應該在8%左右,這樣的發展期可能還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們把握住這個跨越式的發展期,我們就有可能完全我們的目標。

  五中全會提出來的目標任務是很大的,大家可能也都體會到了。到2035年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展國家的水平,中等發達國家現在人均GDP是三萬美元左右。雖然現在是三萬美元多一點,但中等發達國家也不是站在這兒等,按3%的增長速度,我本就應該預計到中等發達國家在2035年是4萬美元以上,由現在一萬美元到四萬美元,這需要多大的努力,這不需要詳細計算,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按照五中全會提出各種要求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我們的目的就一定能夠達到,謝謝各位。

  (註:現場速記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李顯傑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智庫論壇|黃奇帆、龍永圖、魏建國、賀鏗等談「雙循環」
    構建「雙循環」,危中尋機「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而是老師批改作業打對號的形狀,下去得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是斜一點。」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在演講中分享了對世界和中國經濟形勢的看法。
  • 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中國經濟3點發力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這次疫情全球大部分的國家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GDP均有下滑跡象。但是中國卻在疫情的難關中,迅速調整狀態,盡最大的努力恢復到疫情前的數據。近日,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我國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長3.2%。
  • 國家統計局:中國主要依靠內需,中美經濟互補性較強
    8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路透社記者提問:您怎麼評價現在出現的中美可能脫鉤的風險,對咱們的經濟會不會有影響? 對此,付凌暉回答說,這些年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從過去對外需依賴相對比較大,轉變為現在主要依靠內需。中國和美國在經濟上的互補性是比較強的。
  • 11月生產和需求雙回升 國家統計局:全年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
    時代周報記者 陳澤秀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從11月主要數據來看,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看,都在穩步回升,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2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多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的經濟學者預測,今年經濟增速約為2%~2.6%。
  •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8月份國民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
    2020-09-15 10:17:06來源:FX168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8月份國民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響,保持了穩定復甦的態勢。
  • 同樣遭受疫情影響,為何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世界銀行預測顯示,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1.6%,而全球經濟整體將萎縮5.2%,並且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7.9%。其他的國際機構,如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等,也都給予了中國經濟比較高的評價,認為中國是2020年唯一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國際機構為何如此看好中國經濟?而就在前兩年,有些國際機構還在唱衰中國經濟、唱衰中國企業、唱衰中國金融。
  • 「國際循環絕不能丟」——上海財大發布中國宏觀經濟年中報告
    報告以「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變局與中國經濟」為主題,分析了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重大衝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即期特徵與主要風險,並為疫後世界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破解之道與具體應對給出建議。發布會以「現場會議+雲端會議」形式進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項目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首席專家黃曉東教授分別對報告作總體介紹和具體解讀。
  • 省統計局副局長王麗瑩來莞開展固定資產投資調研
    11月17日,省統計局副局長王麗瑩率投資處、綜合處一行四人到東莞開展固定資產投資調研,市統計局副局長陳文東、塘廈鎮鎮長葉惠明、能源投資統計科以及鎮街有關部門相關人員陪同調研。通過現場走訪座談,調研組深入了解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企業經營以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情況,並對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工作開展和數據質量表示了肯定。【來源:本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外交部回應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耿爽回應【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王盼盼】11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外交部網上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說,近日,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和媒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衝擊全球供應鏈拉低今年世界經濟增速。你對此如何看?耿爽表示,上周,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作了介紹。
  • PMI「深蹲」後起跳,是否意味經濟回暖?統計局:須持續觀察3個月數據...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短期的衝擊雖大,但中國經濟運行中體現出的反彈力道,同樣不容小視。
  • 愛康集團榮膺「2019- 2020 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
    12月14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以「聚力向新,起而行之」為主題的2019-2020年度受尊敬企業年會於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年會聚焦後疫情時代下中國企業使命的傳承,《經濟觀察報》執行總編輯文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SAP全球副總裁、亞太區與中國區首席營銷官孫麗軍,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等政學商界、媒體界重磅嘉賓出席了此次年會
  • 發改委回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2020年經濟會如何
    @人民日報:【#發改委回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對消費影響加大#,尤其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酒店餐飲、影視娛樂等消費影響大。春運期間旅客發送量明顯下降,電影票房、旅遊收入、餐飲收入同比明顯下滑,同時網上購物、訂餐、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十分活躍,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大小,取決於疫情防控進展和成效。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王校長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等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各國都在努力探尋復甦之路,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去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但部分國家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恢復面臨重重壓力。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保護主義上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復甦前景,刺激性經濟政策的效果與風險等值得高度關注。
  •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 ...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視頻會議上強調 學習抗疫先進感人事跡...
    12月21日,國家統計局召開國家統計局機關和調查隊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視頻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奮力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書寫新時代統計事業發展新篇章。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毛有豐主持會議。
  •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2020年8月中國採購...
    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走勢平穩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有所上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2020年8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2020年8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
  • 美國疫情反彈影響經濟復甦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就業數據顯示,美國經濟6月份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480萬個,超出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輿論認為,近來經濟出現部分回暖跡象,但由於多州出現疫情反彈,嚴峻的疫情形勢正在對就業市場造成根本性損害,拖累美國經濟的整體復甦。美國政府近期公布的若干就業數據呈現改善趨勢,這和各州陸續重啟經濟活動有關。
  • 中國經濟年報來了!2020年中國經濟年報今將揭曉
    按照日程安排,國家統計局今日(18日)將公布2020年中國經濟數據,包括GDP等重磅指標將正式揭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2020年中國經濟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近日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實力將再次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 ...院EMBA盧鋒:全球化時代的全球性疫情——新冠疫情國際經濟影響...
    一旦全球供應鏈重要參與國經濟受疫情衝擊,會對國際經濟產生比歷史時期更大擾動。3)中國在全球經濟地位躍升此次疫情首發地是中國,隨著中國經濟國際重要性提升,與歷史時期比較疫情帶來經濟擾動影響的外溢作用客觀上也會增加。中國對世界旅遊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