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
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峰會共分為上午、下午兩場。上午的會議探討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雙循環」下的新經濟格局,展望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下午的會議聚焦企業,探尋產業升級之路,分享後疫情時代如何重振消費。
在上午的峰會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出席並發表了題為「2020年中國與全球經濟總結」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其對於今年世界和中國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未來五年的發展以及世界總體形勢發展的看法。
賀鏗表示,他不認同許多經濟學家所認為的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更甚於1929年的論斷。他表示,二者間的根本原因不同,疫情是經濟之外的因素。
同時,賀鏗稱,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而是老師批改作業打對號的形狀,下去的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是斜一點,事實證明應該是這樣的情況。
對於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賀鏗預測,經濟會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水平是肯定的,同時增速會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他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8%,也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增長的基數低。
關於「雙循環」這一概念,賀鏗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雙循環內外循環相互促進,不僅僅是中國和中國以外的關係,也包括中國一個區域的經濟和另外區域的經濟相互促進的關係。所以雙循環不要從簡單的國內國外來理解,國內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省份之間,不同的發展區域之間各種各樣的環套環,要從這個環套環當中來解決雙循環的問題。
下附演講全文:
賀鏗:非常高興來參加搜狐財經的盛會,但搜狐財經給了我一個我不能勝任的題目,要把2020年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作一個總結,我屬實擔當不起。下面我只能談三個觀點,我還不敢談與大家分享,因為分享都是好東西,我談到的是個人的學習體會,不成熟,所以只能供大家參考、批評。
第一個觀點,對今年的世界中國經濟的總印象。
第二個觀點,介紹五中全會,談他對於中國現在和未來的五年、十五年的一些學習體會。
第三個觀點,個人對於世界總的形勢發展,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總的印象
第一個印象,就是剛才主持人都談到的,我們面臨著百年未遇的大變局,這個變局首先是沒有預計到的新冠肺炎,其次是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以及後來出現的逆中國化、逆全球化的問題,都是以前沒有充分的預計到,也是百年未有的變局。
新冠肺炎對於經濟的影響,在一季度讓中國和稍晚一點的歐美等國家有一點措手不及,對於經濟的影響是嚴重的,也是突然的,在此情況下許多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在三月份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次是比1929年更嚴重的一次經濟大危機、一次嚴重的衰退。
但我是一個另類,我是堅決不同意這麼一個看法,根本的原因是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和1929年的經濟大衰退根本原因不同。疫情的影響是經濟之外的因素,1929年的經濟大衰退是經濟內部的問題,二者不可簡單的相提並論。外部的因素減弱和移去之後,經濟會較快的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我當時描述的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而是老師批改作業打對號的形狀,下去的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是斜一點,事實證明應該是這樣的情況。
中國一季度的經濟是斷崖式的,突然下降到6.8%,二季度增長很快恢復到3.4%,三季度是4.9%,我預計四季度在6%左右也就是回到去年的經濟水平。全年的經濟應該是增長2%左右,IMF的預測是1.9%,明年的經濟是8%左右,IMF預測比我還要高一點,是2.2%。全世界的經濟大概也是這樣。根據預測,發達國家預計是全年-4.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可能是-3.3%,但統一的看法是明年經濟增長都將是去年經濟增長速度的一倍左右。
因此,經濟會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水平是肯定的,之所以速度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那是因為今年的基數低,速度是同比的,我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8%,也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增長的基數低。新冠肺炎對於經濟的影響,我們要有冷靜、正確的判斷。
貿易戰,我一直認為貿易戰對中國對外貿易影響不會很大,根本的原因是商人和政客的利益是根本不同的,商人是賺錢,有錢賺就要做,政客是想制裁誰、阻擋誰的發展,二者之間根本不同。事實上,中國由於商品價廉物美,又是日常的用品,所以跟美國的貿易沒有達到美國的希望,貿易數字有所下降也不是制裁的結果,而是新冠肺炎的影響。美國的逆差,我們的順差並沒有減少多少,雖然有一些變動也是疫情的影響。
科技戰對於我們而言是比較重要的,必須在未來的若干年攻克一些核心技術,要自強自立,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更好的發展前途。
金融戰對我們的金融改革是起著正面的促進作用,對於香港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可能有所影響,這是我們要充分注意的一點。
對於中國的金融,建立一個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體系,要深入思考。華爾街的金融理論是不可能適應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這些都是我們從事金融研究專家的教授需要深入思考的。
對於逆中國化,我也說過,逆不了,中國的跨度大,中國的基點是要發展自己的經濟,讓更多的人過上比較好的生活,究竟怎樣的道路必須適合中國,美國人、西方人也不能用他們的觀念來思考我們的問題,當然我們自己一定要深化改革,更加開放,改革的問題是不可以向回倒退,一定要向前進,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希望,對於中國的經濟、世界的經濟我覺得印象應該是積極的。
二、關於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
我認為五中全會對於中國的情況判斷是非常務實的、實事求是的,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地振興鄉村,要把實體經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最近人民銀行副行長提出「我們不能再玩錢生錢的遊戲」,這是提的非常之好。所以一定要圍繞著實體經濟發展,而且把核心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在主要的卡脖子的技術上有一些重大的突破,這都是非常恰當的,非常好的。
對於雙循環,我講兩點個人認為是獨特的體會:
雙循環不是一個產品向外出售不了而轉內國外銷售的簡單問題,雙循環需要貫徹到社會再生產的全過程,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個環節:
1.在生產環節一定要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資金鍊這四方面搞的比較健全,以國內為主。
2.分配是一定要解決現在收入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東中西部、城市農村差異那麼大,內需上不了,內循環就循環不起來,一定要解決分配相對合理的問題,我一直強調分配的問題要在激勵機制和社會均等之間找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需要理論家、需要管理者共同探索,平均是不行的,差異太大也是不行的,在分配問題上要做文章
3.流通一定要用現代的科技建立好的流通系統,例如物聯網使得我們的流通成本大大下降,現在我們的流通成本是很高的。
4.消費,不僅僅是消費環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產品是否安全的問題,質量是否好的問題,我們要高質量的發展經濟,讓消費者對於我們自己的生產消費品放心,不至於認為國外的好,我們的就不好。此外,還要有好的消費環境,口袋裡面要有錢。
因此雙循環必須在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都要注意、都要做工作,都要打通,哪裡堵點這個循環就循環不好。
雙循環內外循環相互促進,不僅僅是中國和中國以外的關係,也包括中國一個區域的經濟和另外區域的經濟相互促進的關係。所以雙循環不要從簡單的國內國外來理解,國內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省份之間,不同的發展區域之間各種各樣的環套環,要從這個環套環當中來解決雙循環的問題。
三、對世界總體發展趨勢的看法
有以下四個觀點:
一是合作是世界的主流,G20會議的情況以及金磚五國會議的情況,都說明了這一點,世界需要合作,民粹主義、單邊主義是不得人心,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是世界經濟處在重要的發展節點上,它走向的方向是智能化,因此必須抓住站穩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是制高點,在智能化上下功夫。
三是像國際歌唱的,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必須自立自強,必須把握一定的戰略定力,把自己的事做好,這一點我們是應該注意的。
四是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如果改革得好,開放能夠打開得更大,我相信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期,所謂跨越式發展就是國外還有很多先進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拿來使用,縮短我們發展的過程和時間。這個跨越式發展期,我認為我們經濟增長速度應該在8%左右,這樣的發展期可能還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們把握住這個跨越式的發展期,我們就有可能完全我們的目標。
五中全會提出來的目標任務是很大的,大家可能也都體會到了。到2035年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展國家的水平,中等發達國家現在人均GDP是三萬美元左右。雖然現在是三萬美元多一點,但中等發達國家也不是站在這兒等,按3%的增長速度,我本就應該預計到中等發達國家在2035年是4萬美元以上,由現在一萬美元到四萬美元,這需要多大的努力,這不需要詳細計算,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按照五中全會提出各種要求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我們的目的就一定能夠達到,謝謝各位。
(註:現場速記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李顯傑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