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雲你若修供養而不懺悔業障,這也是無有是處的

2021-01-18 禪悅靜舍

「複次,善男子!言懺悔業障者。」

「複次」:說完廣修供養以後還要懺悔業障,只要你修供給而不懺悔業障,這都是無有是處的。

「善男子」:因此普賢菩薩別稱一聲,善男子!

「言懺除業障者」:懺是懺其前愆,之前所造的罪業要懺除;悔是悔之後過,已不重犯。佛家裡有拜懺的修法,就是說在佛前修習拜佛來悔改。人們拜懺務必得用至誠懇切的心來拜,那樣才有作用,不能馬馬虎虎的。

你看看智者大師,那時《楞嚴經》還沒傳入我國來呢,他就衝著西方拜《楞嚴經》的姓名,拜了十八年。十八年過去,他也沒有看到《楞嚴經》。倘若人們,不必說拜十八年,就是拜十八個月,若沒有一點哪些成效會停止了,說我那麼拜沒什麼用啊!也不拜了。

智者大師一生拜《法華經》,又整天拜懺,抄錄藏經一次次,所造的佛像、木像連肖像,一共算起來有八萬多尊。他出世的那時候,他的母親看到五色祥光到他家中來,之後就生了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十幾歲時,聽一位法師誦念《普門品》,他聽一遍就都還記得了,就仿佛他前世早已念過一樣。等你他去見南嶽大師,大師一看到他,說:「你現在可來了,人們以前在靈山會上一起聽《法華經》,你還記得嗎?如今因緣成熟了,人們又到這個地方來啦!」

南嶽大師就教他《法華經》〈安寧行品〉,又教他讀誦《法華經》、拜《法華經》。當他拜到〈藥王菩薩本事品〉那這段,就開悟了。他就把這一人生境界告知南嶽大師,說:「我拜經拜到『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的那時候,如何看到釋迦牟尼佛還要靈山那兒說《法華經》呢?這是什麼道理?」

南嶽大師就給他們證實,說:「若不是你呀,也得不到這種微妙的人生境界;若就是我呢,都不了解你這種境界。因此你這類境界必須你才可以證得,也務必要我就能夠認識,讓你證明。我現在獲得的是法華三昧的前方便──一旋陀羅尼。」歷經印證以後,智者大師就真的獲得智慧辯才無礙。

南嶽大師就對他說:「你這類智慧型,就是說一般成千上萬的法師,都沒有方法能夠辯贏你的。」從而以後,聰明人就智慧大開,大開圓解。大開圓解以後,他更刻苦,更精進修習《法華經》。等他臨圓寂的那時候,還叫侍者給他們讀誦《法華經》,聽後後,又叫侍者拿香湯給他們漱口,又講過偈頌,坐著就圓寂了。

智者大師到天台山之前,哪個地區原本有許多打魚的,之後他把這些地區都買來回來,此後三百多裡路遠也沒有人打魚,也沒人殺生了,附近人也都皈依了他。因此智者大師有很難以置信的人生境界,他修習的法門是拜懺。

「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殺業無限無邊。若此殺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菩薩自念」:發懺悔心的大部分全是普薩,這些個沒有善根的人,他本質就不容易懺悔。仿佛大家一樣的,一樣皈依三寶、一樣的信佛,有的就想要叩頭拜佛,有的也不拜佛都不念經,甚至是他自身原來發動叫大家念經,念著念著,到之後連他自身都沒念了,這就是業障沒有除。

普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我過去生中,在無始劫那時候,「由貪瞋痴,發身口意」:由於有貪心、嗔心、痴情,而傳出身業、口業、意業這三業,「作諸殺業,無限無邊」:造諸多的殺業,沒有總數,都沒有邊界那麼多。

「若此殺業有體相者」:倘若我這一殺業有一個形體、長相的話,「盡虛空界不可以容受」:就是說全部虛空也容不上啦!這一業障假如有形相的話,把這虛空都是給放滿、脹破了。你看看這一業障有是多少啊!

「我今悉以清靜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真誠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我今悉以清靜三業」:現在我徹底以清淨的三業,不造口業、身業、意業,身口意三業清靜,「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遍於法界較細的微塵數那麼多的諸佛剎土,在一切諸佛和大普薩的前面,「真誠懺悔,後不復造」:真心誠意地來懺悔,之後很難不造這類罪業了,「恆住淨戒一切功德」:經常住於全部淨戒的一切功德上,守持這一戒相。全部的戒相的功德,和全部修的功德,我還在這一功德上住著。

「無如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苦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甚至眾生苦惱不能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顧念相續無有中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無如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苦惱盡,我懺乃盡」:像這模樣,一直到虛空沒了,乃至於眾生都沒有,眾生的業、眾生的苦惱也沒了,我這一懺悔的願力才可以沒有。

「而虛空界,甚至眾生苦惱不能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可是虛空不容易沒有,眾生也不容易沒有,眾生的業障、眾生的苦惱也不容易沒有,因此我這一懺悔的願力也不容易沒有的。

「顧念相續,無有中斷」:顧念中間相續持續,總也連續,「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的身口意三業總也不容易厭倦。叩頭、拜懺要拜得愈多愈好,不可以拜一拜,卻說:「我很艱辛囉,很疲憊了。」要越拜越有精氣神,越懺悔越開心,這才算是真實的懺悔。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淺釋。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若有錯誤皆懺悔!若有福德皆回向!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
    編者按: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經中一一述此十大願,明其功德無量。然此十大願為一切菩薩行願之標幟,故亦稱普賢之願海。以此菩薩之廣大行願,故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6
    十大行願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①禮敬諸佛:禮有七種:(一)我慢禮、(二)求名禮、(三)恭敬禮、(四)無相禮、(五)起用禮、(六)內觀禮、(七)實相禮。後邊三種禮是清涼國師所規定的。今將名稱說出來,等講到此品時,再詳細解釋。
  •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講什麼
    大方廣佛華嚴經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是教菩薩的經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去修持大方廣佛華嚴經,相反我們更加應該去修持大方廣佛華嚴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講什麼。一、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先講了釋伽牟尼佛在成佛之後於菩提樹下為各位菩薩講佛法,主要是與五十五為佛法的對話,與菩薩一起探究佛法的博大精深和奇妙之處,之後又用善財童子努力修行,精進求道,最後成就菩提正果的事來勉勵眾生,讓眾生能夠向善財童子學習。
  • 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題的含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是一部很長的佛教經典。常言「不讀華嚴經,不知人間富貴」那麼佛陀所說的這部經典,經題到底有什麼含義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 51--60卷《大方廣佛華嚴經》(視頻讀誦)
    譬如虛空遍十方,若色非色有非有,三世眾生身國土,如是普在無邊際。諸佛真身亦如是,一切法界無不遍,不可得見不可取,為化眾生而現形。---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一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 ...在每位佛的世界海中,所有的莊嚴,都是不可思議|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179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諸佛世尊世界海,莊嚴不可思議。 此剎海中一切處 悉以眾寶為嚴飾 發焰騰空布若雲 光明洞徹常彌覆 這華藏莊嚴世界海中,所有一切處,完全用眾寶所嚴飾。這種寶發出一種光焰,騰耀於空中,分布好像雲一樣,光明洞徹如瑠璃,常在其上而瀰漫覆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70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70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三十三天眾,而說頌言。
  • 佛教:整部《華嚴經》的核心,都在這四句話裡!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也是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華藏世界的根本經典,經文由實叉難陀翻譯而來。人們常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華嚴經》和《楞嚴經》、《法華經》一樣,共稱為「經中之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60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0爾時,可愛樂光明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天眾,而說頌言。
  • ...流出種種殊勝微妙的寶華,到十方諸佛所去供養|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菩薩在一隻手中,能流出13:07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293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這是半偈頌。所謂「施戒忍辱精進禪,方便智慧諸功德。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神力故。」好像智慧言辭無礙,諸度神通自在,這就是佛的華嚴三昧。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世間淨眼品第一之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世間淨眼品第一之二  復有兜率天王。於成就諸佛轉法輪法門而得自在。樂寶髻天。於虛空界淨光法門而得自在。勝幢天。於廣願海入諸眾生寂靜法門而得自在。百光明天。於一切法無量無相觀行法門而得自在。超踴月天。於佛境界超踴覺力法門而得自在。勝眼光天。於喜修集不可沮壞菩提心法門而得自在。宿莊嚴天。於諸十方佛調伏眾生方便法門而得自在。樂靜妙天。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如民間那些沒有多少聞思的信佛者,將神佛混為一談,在他們看來,都是保佑、滿願又的神明。故一向的做法,就是燒香、禮拜,念念祈求所願。有些則不經思維,人云亦云,說地藏菩薩常處地獄幽冥,度地獄餓鬼等眾生,便產生誤解和偏見,認為地藏菩薩專門度鬼,修地藏法會招鬼,這是嚴重的邪見。
  • 十位主風神所得到的解脫門|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99複次,無礙光明主風神,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間解脫門。不知佛法的人,不知道有主晝神、主夜神、主方神、主空神、主風神等等,有這樣多的神。研究佛法的人,才知道有這樣多的諸神眾。單說主風神,不是一個主風神,而是有無量無邊的主風神。在前邊經文不過提出十位主風神的名字而已。沒有提出的不知道還有多少?所以現在又說複次。
  • 為什麼懺悔業障要在佛前懺悔?原來其中大有深意
    皆仁法師有人問起:「師父,為什麼修懺悔法門懺悔業障時,要在佛前懺悔呢?其中是否有什麼原因呢?」其實,修懺悔法門時,在佛前懺悔是大有深意的,也體現了世尊的慈悲。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原因。
  •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做到這2點,可消除業障,福報自來
    《華嚴經》云:「假使千百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人生想要順風順水,趨吉避兇,首先要消除自己業障,在佛教講,有2種方法,可降服煩惱,消除業障。第一:念佛菩薩名號,讀誦大乘經典。很多人知道這句話,但卻不解其中意,總覺得就念一句佛號,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嗎,雖然這事很讓人難以置信,但確實佛菩薩名號具備無上威力。他能幫你加倍消除罪業。「阿彌陀」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念佛誦經時,最重要的就要虔誠心,對經中所言,深信不疑,只要相信,就走出了「信解行證」的第一步。
  • 十位主空神所得到的解脫門|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97複次,淨光普照主空神,得普知諸趣一切眾生心解脫門。複次就是再說一次,這位淨光普照主空神,他有清淨的光明。這種光明是由般若智慧所現出來的,而能普遍地照耀於十方。在楞嚴經上說:「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舜若多是空神,這位空神可以沒有,但是堅固心不能動轉。
  • 普賢菩薩聖誕日,願廣大佛子信守戒律,以清淨善法供養普賢
    普賢菩薩作為廣行大願的法身大士,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在佛門經典《大日經疏》中,讚嘆普賢菩薩說,普賢菩薩的「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高尚的普賢菩薩從發菩提心起,便開始廣大行願,他的身口意三業是無與倫比的妙善功德,因此作為廣大佛子至心供養的菩薩。
  • 佛教:《華嚴經》中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叢林中歷來也有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之說。《華嚴經》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乃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所宣說的第一部大乘經典,受眾則是文殊、普賢等大菩薩。
  • 善現光明(華嚴經淺釋)
    」                                                  ——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03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賢首品第十二E8.毛光照益三昧門(分五)F1.一頌標門總辨   F2.八十頌別明一毛光明業用F3.一頌類顯一切毛光業用
  • 誦《華嚴經》的功德很大,比如這五條!
    堪受一切眾生供養。」生在人天善處,是投生在有大勢力的人家,一切不吉祥、一切壞朋友、一切不如意的眷 屬、一切邪見、一切煩惱,都會遠離你,並且大家都會恭敬讚嘆你。我們看看,《華嚴經》的功德,有多殊勝!可是,如果你受持《華嚴經》,就可以避免這些,為什麼呢?「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盤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因為你受持《華嚴經》的功德,這些鬼魅魍魎,都 離你遠遠的,沒有一個磨磨蹭蹭的;或者,他們被你受持《華嚴經》的功德所感召,暗地裡親近你,讚嘆你,禮拜你,守護你。這多麼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