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影視甚至遊戲 讓文學呈現前所未有的廣度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曾經看似涇渭分明的嚴肅文學、網絡文學、公號寫作、影視劇本等陣營,正加速彼此交織融合——坐擁近780萬微博粉絲的暢銷書作家馬伯庸首次亮相《收穫》,最新小說《長安的荔枝》即將首發長篇專號2021年春卷;早期在網絡上連載的小說《繁花》列入 「中國網絡文學20年20部作品」,也拿下茅盾文學獎等主流獎項,推出單行本七年多來加印40餘次,累計發行近80萬冊;一些公眾號人氣作者的文章一經發布,點擊量迅速攀升至「10萬+」,影視界、出版界紛紛拋來合作「邀請函」……新技術新媒介的催化下,文學寫作呈現出愈發斑斕多元的局面。

對此,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評論家嚴鋒將其形容為新的「大文學」局面,面對 「文學的吸引力下降了」「小說已不再是主流的文娛形式」等悲觀聲音,他更願意從寬泛維度打量蓬勃多元的文學現場——「隨著文學市場發育壯大,故事的載體、渠道、受眾無不發生變化。如果把眼界擴大一些,我們會發現網絡文學、影視乃至遊戲的參與,讓文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廣度和質量都令人欣然。」他認為,所謂無邊界,並不是「我要成為你」,而是呼喚一種新的大文學、大故事、大媒介,讓文學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更多想像和表達,持續探索講故事能力的可能性。

從「敵視」到「取經」,不同「文學部落」屏障不斷消弭

有學者提醒,很長一段時間,文學秩序中的確存在不同「文學部落」的分野,一些關注主流作家、經典作家的批評家,對類型文學、民間寫作者常常視而不見,不同圈層作者群體之間往往也存「敵視」或偏見。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何平觀察到一個現象,技術革新使得全民寫作成為可能,評價體系加入了讀者、市場、資本等維度,但不同版圖、部落之間的對話有限,「圈內自萌循環」現象仍存在。

「可喜的是,這種屏障正不斷消弭,不同風格、趣味的文學實踐各美共存。」他認為,比起上世紀80年代人們只能通過期刊雜誌去讀小說,眼下不同口味的讀者能通過多樣化載體去接觸自己愛讀的文學類型,對創作者來說反而打開了更遼闊的空間。不少作品也打破了所謂通俗小說與純文學的界限,很難簡單歸類到某一種。

「大家對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網絡文學很容易產生刻板印象——似乎前者更講究文字,立意更深;網文相對不那麼講究,廣度沒那麼大,商業指向更強。但與其刻意製造界限,不同圈層或部落之間也可以彼此取經。」在文學期刊發表過作品、既寫偵探小說也開罪案公號,自稱「公號寫作者」的何襪皮認為,所謂的界限「並不像電燈開關非明即暗,更多時候是中間地帶,可以逐漸調節亮度」。

這也就不難理解,不少老牌純文學期刊正向優秀的類型小說、網絡作品敞開懷抱,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正越來越頻密地交集。《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一直嘗試向劉慈欣約稿,希望下一部《三體》落地;不少評論家也認為,《琅琊榜》等熱門網文在小說結構、語言上有很多值得傳統文學領域作家借鑑之處。而一些動輒生產幾百萬字的網絡小說作家,也對寫作方式多了自省與「文體自覺」,曾寫下《慶餘年》《擇天記》的貓膩半年前進入「半退休」狀態:「我在嘗試能不能創作一些小體量的作品,改變過往的網文碼字模式。」

文學的河流究竟流向何方?「讀者在哪,生命力就在哪」

跳出「單一部落」的自我窄化,需要作家不局限於書齋內的知識生產,而是貼近文學現場的一線,找到創作與讀者更緊密的聯結。

恰如作家走走所說:「把結界打破,讓文學的窄門更寬一些。」

「文學的河流究竟會流向何方?無論是被歸類為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的作家,各有各的強項和特點。你很難說,阿耐的《大江大河》究竟是純文學還是網絡文學?或者說其構架是不是比傳統長篇的構架更牢固?一些傳統的長篇是不是只是在篇幅上把中篇拉長?」編劇、作家海飛談道,重要的不是去定義寫作類型,而是找到真正能走到讀者心裡去的力量,「讀者在哪,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就在哪」。

眼下,當代文學中更具年輕特質和創意態度的寫作,正在傳統文學視野外野蠻生長。日前舉行的滬上「無界對話:文學遼闊的天空」論壇上,評論界也關注到這股新生力量。在出版人、評論家李偉長看來,與其「吐槽」小說閱讀的體量和比例縮減了,不如說文學寫作愈發細化,行業寫作正在崛起,專注垂直於某一職業或能提供更多信息「乾貨」的創作,在多媒體互動、跨媒介敘事的助推下,受到一批年輕受眾的文化認同,引發了更廣泛讀者的情感共鳴。

以馬伯庸的歷史寫作為例,《長安十二時辰》用精準的仿真歷史知識來建構故事的世界,對唐長安地理、風俗的細節鋪排和繁複描繪,栩栩如生,讓不少「考據派」粉絲直呼過癮。恰如艾柯所言:「要講故事,首先要建造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要儘可能地填充起來,直至細節。」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活動啟動 網絡影視文學遊戲等你來評
    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精選我國2017年以來重要網絡文藝作品約150部,評論範圍拓展到了網絡文藝各門類各領域,包括網絡展演(網絡戲劇、音樂、曲藝、舞蹈、書畫、攝影、非遺等)、網絡影視(網絡劇、網絡綜藝、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網絡文學、網路遊戲等,還可評論「網際網路+文藝」、人工智慧文藝、網絡文藝志願服務等現象,以及對網絡文藝、新媒體藝術的研究等。
  • 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 "+"出網絡文學新時代
    「平臺+」生態系統逐漸完善 「在今天網際網路時代和文化大發展的時代,網絡文學的價值不僅僅局限於紙質出版物,而是以創作、文學為基礎,不斷開花結果,衍生出影視作品、遊戲作品、動漫作品、有聲作品等,形成強擴展性和序列化的產業模式。」中文在線集團執行總裁戴和忠表示。
  • 啟動「雲騰計劃」,愛奇藝文學打通網絡IP與影視創作全產業鏈
    受此影響,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喜好與口味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轉變。於影視而言,文學尤其是網絡文學已經成為提供靈感甚至內容的重要源頭。 然而,網絡文學的先天基因決定了在其轉化為影視IP時,往往存在精品缺乏、世界觀過弱、內容張力不足等問題,成為阻礙其向精品IP進擊的最大桎梏。
  • 「新麗傳媒+騰訊影業+閱文影視」,騰訊系「網際網路影視航母」首次...
    耦合模式是數字內容產業從廣度轉向深度的關鍵「2020年是被按下『暫停鍵』的一年。疫情這隻『黑天鵝』,給很多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給我們這個原本就有些艱難的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程武在發布會上直言,在影院停擺的近180個日夜,電影人彷徨過、掙扎過,不僅有上萬家影視企業倒下,有數千「橫漂」等待覆工,還有很多影院老闆甚至靠抵押房子、拓展外賣業務在咬牙苦撐。儘管電影產業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但讓很多人都驚嘆的是,當產業復工後,便迅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反彈。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海內外從業者齊聚,共享網絡文學產業盛宴
    白皮書指出,網絡文學出海呈現三大趨勢:翻譯規模擴大,原創全球開花,以及IP協同出海。目前,起點國際已上線超1700部中國網絡文學的英文翻譯作品,隨著國內網絡文學IP全面開發的規模效應不斷增強,網絡文學IP改編出海也初具規模。
  • 愛奇藝文學會員正式納入愛奇藝VIP會員權益體系 影視文學互哺鏈路...
    網絡文學用戶使用率上升空間巨大 愛奇藝文學發展成績顯著據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閱讀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55億人,較2018年末的4.32億人增加2337萬人,網民使用率為50.4%。伴隨著網絡文學作品質量的提升,用戶閱讀網絡文學的黏性也逐年提升。
  • 愛奇藝文學會員正式納入愛奇藝VIP會員權益體系 影視文學互哺鏈路再縮短
    網絡文學用戶使用率上升空間巨大  愛奇藝文學發展成績顯著據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閱讀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55億人,較2018年末的4.32億人增加2337萬人,網民使用率為50.4%。伴隨著網絡文學作品質量的提升,用戶閱讀網絡文學的黏性也逐年提升。
  •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專家熱議網絡文學改編繼電視劇《大江大河》贏得滿堂彩後,它的續集《大江大河2》又成了熱播劇。《大江大河2》的豆瓣評分9.2分,多個話題先後登上微博熱搜榜。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日前,記者採訪網絡作家、影視編劇及專家學者,與他們探討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未來的方向和途徑。網絡文學IP能否緩解影視原創編劇缺少的困境有多少網絡小說被改編呢?「影視市場的半壁江山。」網絡作家唐欣恬這樣形容。
  • 網絡文學走出海外 《盤龍》中國熱
    該網站早期翻譯經典的武俠小說,後來開始轉向原創的時下網絡小說,成功吸納許多歐美讀者。卡扎德的故事更成為人們講起華語網絡文學出海的經典案例,真真切切讓人意識到這股來自中文世界的神奇文學力量。最大的英文在線問答網站Quora,甚至有專門討論中國網絡文學的板塊。
  • 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影響力排行榜
    作品流量通過知名度、曝光度呈現,如點擊、收藏、榜單等表現;作品付費則通過銷量、訂閱、打賞等粉絲行為體現,付費粉絲規模決定作品的商業影響力。作家如果停止創作,粉絲會逐漸流失,影響力也會持續下降。  泛娛樂的開發則為網絡文學帶來更大的空間。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舉行 共探影視內容新...
    主辦方邀請多名文藝評論家文學改編影視劇理論專家編劇等共同就即將發布的《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報告》進行研討;探索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價值和規律,及《慶餘年》等網文影視劇改編的成功經驗,並對新類型網文題材如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的現象級IP《詭秘之主》《第一序列》等進行了重點討論。
  • 建立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
    儘快搭建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促進高質量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作品的誕生,形成健康的、良性的網絡文學影視化生態環境,迫在眉睫。 本屆論壇以產業數位化為背景,考察網絡文學和影視之間的深度融合,搭建網絡影視劇的評價體系。 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興文化,為影視作品的改編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 【融達·秦淮】分布文化:文都南京鮮活的網絡文學「風景」
    ,已經成為人類文學發展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由網絡小說轉化出版的圖書,改編的影視作品、遊戲、動漫、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帶火了大眾娛樂市場,打造出「網際網路+」的龐大產業。在蔣鋼看來,網絡文學的發展恰逢其時,作為內容資源,它極大地豐富了下遊產業鏈中影視、動漫、遊戲、出版等等的主題、類型、創意、產品和市場。蔣鋼介紹,分布文化已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遊戲、動漫等。
  • 文學「內卷」了嗎?來自不同文學圈層的作家說:文學的天空從未像...
    作為主持人,文學評論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平說:「之所以推動這樣一場包容了各圈層、各部落的文學論壇,是因為近20年來的媒體革命並沒有帶來文學的『越界』和激活,反而讓科幻文學、網絡文學、影視文學、傳統期刊文學各圈層,沉溺於自己的小圈子,『圈地自萌』,缺少對話。」文學的邊界存在嗎?很多人會覺得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網絡文學之間有邊界感。
  • 鍛造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精品(圓桌談)
    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以「新時代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於8月20日至2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舉行,110餘位網絡作家、網絡文學專家、網絡文學組織工作者、文學網站負責人及相關產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中國網絡文學如何從「擴張式」向「內涵式」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圍繞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取得的成功經驗、網絡文學作家如何更好地面向現實發揮自身優勢等話題,本報記者特約5位嘉賓展開討論。
  • 騰訊通過遊戲,滲透到動漫、網絡文學及電影,全方位娛樂生態形成
    2011年7月,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第一次提出了「泛娛樂戰略」的構想,即以IP運營為軸心,以遊戲運營平臺和網絡平臺為基礎,跨平臺多領域的商業拓展模式。《洛克王國》是騰訊自主開發的一款兒童網絡娛樂社區遊戲,基於這款遊戲,互娛部門進行了多層面的授權開發。
  •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 -唐山廣電網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日前,記者採訪網絡作家、影視編劇及專家學者,與他們探討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未來的方向和途徑。網絡文學IP能否緩解影視原創編劇缺少的困境有多少網絡小說被改編呢?「影視市場的半壁江山。」網絡作家唐欣恬這樣形容。
  • 互動影像,到底是影視還是遊戲?
    相較於此,互動遊戲則獲得較充分的發展,在影像技術水平十分有限的時期,以文字和圖片為載體的文字劇情類遊戲就成為交互式娛樂的主要模式;隨著影像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交互式遊戲通過真人拍攝或3D畫面開始呈現出電影質感,電影與遊戲之間的邊界也愈發模糊。
  • 網絡文學論壇|胡慧娟、曹珉玥暢談IP改編的成功秘訣與趨勢亮點
    IP改編的影視劇大火,更多人意識到一直以來最容易被忽略的女性向作品有著足夠撼動甚至改變整個市場的力量,女性向網絡文學IP改編也迎來轉折點。她以電視劇《美人心計》《步步驚心》的成功為例,認為兩部作品是女性向網絡文學IP改編的良好開端。她列舉了根據晉江文學城同名小說改編的仙俠劇《花千骨》,以及近年來火爆螢屏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香蜜沉沉燼如霜》《南方有喬木》《一千零一夜》等更多女性向劇目,表明女性向網絡文學IP改編正在走進大眾視野,將會有更多此類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
  • 李燕臨 齊維顥 | 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現行生態與重構審視
    「網際網路+」使得影視劇行業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藉助文學藝術的故事藍本,再以影視化的方式呈現,最終網絡文學與影視的聯姻產生了「IP影視劇」這一製作模式。在「網際網路+」大環境下,IP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內容新穎,能夠改編成許多種類的文化產品,而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數IP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