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文化各異,有著當地的語言習俗以及語言文化,有的互不相通,有的兼收並蓄。但是,有一門語言是在我國通用的,就是我們每天都要說的「普通話」了。各位,你們知道官方指定「普通話」的由來嗎?
在各個地方流傳著一些故事,故事的內容以「票選普通話」為中心,但是故事的內容因地區不同而各有差異。但主旨內容就一個,當地語言以一票之差落選了普通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有趣的故事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普通話
一、粵語的一票之差
當然,這僅是一個段子,並非真實歷史。話說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之後,國民政府作出了一項重大決策:推選出一門語言作為全國通用語(也就是如今的普通話)。既然是推選,就要用競爭,有投票。
參與投選的語言有很多種,例如粵語、北京話、四川話等等,不過票數排在前列的為北方話,還有粵語。當時粵語的呼聲非常高,其中主要原因是革命發起地點為廣東,而且廣東戶籍的議員又佔據了一大半票數。所以當時人們最看好粵語,認為粵語成為官方語言已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然而,孫中山先生卻把票投給了北方話,孫中山眼界寬廣,且目光獨到,他認為當前形勢應以大局為重。所以他還呼籲同仁一起為北方話投票。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北方話以一票之差險勝,成為了全國通用的官方語言。
這一說法聽起來很容易讓人信服,畢竟結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乍一聽確有其事。如果孫中山先生把票投給了粵語,或許如今我們都必須學習粵語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粵語
二、四川話的一票之差
目前除了普通話和粵語之外,四川話也是我國非常熱門的一門語種,幽默風趣,讓人捧腹不已。很多短視頻平臺都以「四川話」配音,製作爆笑短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追捧。
當然,四川人心中也流傳著一個「四川話一票落選惜敗官方語言」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又是怎麼樣的呢?一同來看看吧。
據傳,1955年時國家政府機關曾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大會上,各地代表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為選出官方語言進行激烈的爭辯。最終,還是決定以投票選舉的方式推選出一門基礎的普通話語言。
最終北京話得票數為五十二票,而四川話的得票數為五十一票,僅僅落後一票,也是非常遺憾了。當然,現在很多四川人都表示沒聽過這件事情。畢竟聽過這事的都已經上了年紀,要是現在的年輕人聽說了此事,會不會心中感慨萬千啊?差一點,四川話就全國通用了!
這些故事真真假假,很容易混淆我們的視線,把我們原有的認知都給搞糊塗了。既然是故事,很大程度上都是人們自發編纂出來的,而真實的那一部分或許就是結合了時代背景,以及真實存在的語種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四川話
三、普通話的追本溯源
想要對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我們要弄清它的來龍去脈。早在周朝之時,曾有規定「以洛邑語音為準」,因為此處是都城所在,天子所居之處,自然以此地的發音為標準。
處於中原地區的洛陽,作為文化交流的中心,受到全國各地語言的影響,在兼收並蓄之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河洛音」,這也是最早最正規的官話。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普通話卻與這「河洛音」沒有絲毫聯繫,畢竟年代跨越數千年,很多東西在流傳中早已被改變得面目全非。
我們如今所說的普通話是承接於明清時期的官話,在康熙、雍正王朝之時,北京話才真正成為了正統的官方語言。大臣李光地編纂了《音韻闡微》,對六千多個常用字進行了規整的讀音標準,使其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雍正皇帝則正式宣布北京話為國家的官方語言,從此之後,北京話就開始流傳全國各地。也就是說,「普通話」並沒有經過什麼投票選舉。而且在1909年時,清政府還正式將普通話稱為「國語」,後來民國政府便沿用了這一稱謂。
圖片來源於網絡:李光地的《音韻闡微》
四、普通話的形成
民國二年時,政府考慮到各地交流問題,還組織了一場「國語讀音統一會」,因為各地的口音不一樣,所以說話時會有明顯差異。此會的目的就是為了統一讀音,解決此問題。
參會人員有來自各個省份的代表,還有教育部總長蔡元培等。其中來自江蘇的有十七位代表,而浙江的有九位,廣東四位等……
或許「粵語一票之差落選」的故事就是由此產生,不過廣東也只有四位代表,所以一票之差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當然,這個會議也不是投票選舉推薦哪一門語言作為官方語言,而是對每一個漢字進行投票,讓最盛行的讀音成為這個漢字的官方讀音。
圖片來源於網絡:參加國語讀音統一會的代表
不過,大部分來自北京的代表,都心照不宣的以北京話為基礎,所以大部分漢字都保留了北京話的讀音。當然,也有一些漢字的讀音兼顧了南北民眾,也算是一場包容性比較強的大會了。
讀音敲定之後,接下來就是拼音的落實事宜,然而,關於拼音的討論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風波。一些代表主張借鑑日本的做法,用偏旁當做字母。還有一些人主張用羅馬字母。也有一些人支持大膽創新,重新編寫一套出來,議論紛紛之下,魯迅等人提出採用先前的臨時符號。
大會召開之前,拼音是有一套臨時國語拼音的,而此次會議則將其臨時之位推到了正式之位。就這樣,在國家的大力推廣下,一套以北京話為基礎語言、以北京語言作為標準語音的普通話體系就產生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北京話
所以啊,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不是根據投票推選出來的,這些「一票之差」的故事都是虛構出來的,只是充滿了趣味性。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原創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