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選普通話時,北京話、粵語、四川話,哪種方言差一票落選?

2021-01-16 大史說歷史

有傳聞說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為了選出國家通用語言,讓議員們以投票的形式決定,粵語因一票落選於北京話。但四川人對此提出了異議,有人說在1955年,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大會同樣採取投票的方式選出官方語言,北京話獲得52票,四川話獲得51票,四川話也一票落選了。

語言的紛爭還沒完,河南人和陝西人又站出來說,當時討論要選擇哪一種語言作為國語的時候,票選第一的是北京話,第二就是洛陽話,陝西人的說辭與之相同。這樣說來,全國各地的方言都有可能以一票落選於北京話當選國語,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還得要從我們祖先說的話開始分析。我們現在說普通話已經感到習以為常了,哪怕你不是北方人,只要會說普通話大家都是能夠聽懂的,但北方和西南地區的人民聽見粵語還是會很不習慣,很多人不知道,粵語曾經是官話,被人稱為「雅言」,即高雅語言。除此之外,周朝也曾定洛陽口音為官方語言,之後的朝代受此影響,以讀書的方式傳授標準音。加上洛陽地處中原,融合了周圍各地的語言,在讀書人的眼裡,「河洛音」便是最正宗的官話,所以才會有「中原惟洛陽得天地之中,語音最正」的說法。

但是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口音,和粵語、洛陽話真的沒有太相似的地方,那麼普通話是怎麼來的呢?這還跟明清時期的語言有關,因為普通話就源自於那個時期的官話。雍正在位的時候,以北京話為基礎的語言被定為官方語言,還命李光地編寫出了實用的《音韻闡微》,有6500多個常用字被收錄其中,並在文字的旁邊標註了標準音。有了官方的規定,以及規範的學習教材,北京話迅速在全國推廣開來,地位也隨之上升。

對於口音相差過多的地方,學習北京話會困難的事情,雍正也預料到了,他命人在南方地區專門設立了「正音書館」,為的就是幫助當地人更好的學習北京話,讓大家交流起來更順暢,由此可知,從清朝時期開始,以北京話為基礎的語言就是官話了。到了1909年,清政府首次提出「國語」這個說法,民國時期也沿用了下來。

後來政府一直在不斷推進國語的傳播度,慢慢就形成了以北京當地語言為基礎的方言,以北京話口音為標準的發音的國語基礎。還以現代白話文語法為寫作規範,至此,現代漢語體系建立好了。開篇提及的多種方言「一票落選」的傳聞並不是真的,各種方言的爭相討論,也反應出了本地人對自己文化的喜愛,雖然和事實不符,卻並不影響這些傳聞展現出可愛的一面。

相關焦點

  • 當年差一票當選普通話的,到底是粵語、河南話、還是四川話?
    中國疆域遼闊,每個地方都有屬於當地特色方言,也正是因為這些各種各樣的方言存在,才讓我們這個國家更加精彩有趣。但是你知道普通話這個中國標準的官方語言,是從什麼開始確定的嗎?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中國是沒有一個確切的官方語言的。
  • 四川話和廣東話究竟是哪種以一票之差敗給了成為官方語言的北京話
    參與投選的語言有很多種,例如粵語、北京話、四川話等等,不過票數排在前列的為北方話,還有粵語。當時粵語的呼聲非常高,其中主要原因是革命發起地點為廣東,而且廣東戶籍的議員又佔據了一大半票數。所以當時人們最看好粵語,認為粵語成為官方語言已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 普通話漢字讀音是怎麼確定的?哪種方言一票之差落選?
    粵語支持者常說,當初確定普通話的時候,是北方方言與粵語競爭,最後粵語一票之差落選。這種說法很多地方都有,陝西、河南、四川等等都流傳過一票之差沒有成為普通話。現在扒一扒,現在漢語普通話的讀音到底是怎麼確定下來的。什麼時候中國要「統一漢字讀音」?
  • 中國有七大方言,民國初年,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
    來源:江湖/編輯:古風江湖中國有七大方言,民國初年,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說到現在的「國語」大家都知道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選定的,我國有著七大方言,在歷史上「國語」發生過很多次變化,從最開始的「雅言」到明朝的「金陵雅音」清朝的「北京官話」,及現在我們所說的「普通話」,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其中關於國語的確定流傳最廣的就是在民國初年有一種語言差一票成為了國語,到底是哪一種語言差一票差點成為國語呢?這是怎麼回事,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 唐朝人都說廣東話,還差一票就成為國語?這只是一個精彩的段子
    粵語,既廣東話,是現今中國比較強勢的一種方言,其起源於秦漢,發揚於近代,輝煌於世紀之交,在廣東「生猛海鮮」的推動下,曾一度橫掃街頭巷尾,成為僅次於普通話的「扛把子」方言。而據「路邊社」消息,民國初年,廣東話曾以一票之差落選國語,是為廣府一大憾事。
  • 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系咪真噶?
    讓很多人失望的是:這當然是假的。只要我在網上搜索「只差一票成為國語」,我們可以得到:「粵語只差一票成為國語」「四川語只差一票成為國語」「陝西只差一票成為國語」...等各種版本。只要一搜就能得出答案的,還選擇去相信謠言,那我只能恭喜你了:你活得真單純!
  • 粵語是否以一票之差沒能成為國語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國民政府在討論以哪一種方言作為國語時,粵語僅以一票敗給了北京話。也就是說,粵語差一點就成了現在的普通話。這個說法被描繪得有鼻子有眼,甚至,國內某以著作通俗史火遍大江南北的中學歷史教師在其代表作中還煞有介事地提到說,現在西方國家拍的電視劇、電影,每當劇中出現了中國人,就會安排演員說粵語,因為,他們以為那個就是中國的國語,不知道蒙古人已經用北方話佔領了國語。的確,這個說法是有一定迷惑性的。
  • 省港朋友別再為「粵語因一票之差沒成為國語」遺憾了,來看看這些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國民政府在討論以哪一種方言作為國語時,粵語僅以一票敗給了北京話。也就是說,粵語差一點就成了現在的普通話。因為,按照那個中學歷史教師的說法,國會在訂立國語時,廣東籍議員佔據了過半數議席,而且,「國父」孫中山說的也是粵語。所以,把粵語定為國語也就不足為怪了。但是,孫中山高瞻遠矚,他跳出了鄉土觀念,勸那些粵籍同鄉以大局為重,放棄具有九個音階、難懂難推廣的粵語,奉北京話為國語。
  • 當年國語真只差一票就是粵語了?其實不是,最有機會成國語的是它
    2000年那會,國家還出臺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將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規定寫進了法律,才成就了普通話今天的地位。 不過,坊間有不少傳言。說是建國初期,我國在確定官方語言時,來了次全國性的投票,最後票選的結果裡,粵語和四川話也是排名前列的佼佼者,尤其是粵語,更是只差一票就超越普通話成了官方語言。
  • 民國初年粵語差一票成為國語?
    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粵語一票之差成為國語(普通話)。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說,當時在國會內訂立國語時,要求粵語成為中國國語的呼聲相當高。當時廣東籍議員掌握了過半數議席,粵語成為國語理應不成問題;惟孫中山慮及中國之統一問題,逐一向議員遊說以漢語北方話作為國語。
  • 當年粵語真的只差一票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最可能成國語的是它
    如果你有機會,去全國上下轉上一圈,或許也會感慨,當年秦始皇統一文字,的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各地的方言,實在是太難得懂了。 如果將天南地北的人群,放在一個圈子裡,說著各自的方言,卻很難彼此聽得懂,而在南方一些地區,甚至只要差個幾十公裡遠,口音就會大有不同。
  • 當年粵語差一票就成了國語,是真的嗎?其實最有機會成國語的是它
    眾所周知,我們的國語是普通話,不是漢語。說到普通話,在普通話的選舉中,有傳言說"在最後的投票中,粵語和川語是排在前兩位的語言,尤其是粵語,只以一票的優勢超過了作為官方語言的普通話。"也有三票之差的版本,但總的來說,這個傳言並不靠譜,事實也差不多。這個謠言的來源是,當時參與國語討論的人有一半是廣東人。
  • 雲南人說普通話排名靠後,那是因為我們的方言很板扎!
    其實雲南人普通話說得不好,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方言跟普通話比起來還有更多的優勢,不信咱們就來比一比!最後一名:廣東廣東人大部分都是講粵語或客家話,因為發音差別較大,所以他們講的普通話當然很彆扭。第12名:寧夏第11、10、9名:東北三省第8名:山東第7名:河北第6名:天津第5名:江蘇第3名:安徽第2名:北京第1名:原熱河省(包括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遼寧省朝陽市、遼寧省阜新市、內蒙古赤峰市)普通話所謂的北京官話就是熱河地區的方言。
  • 普通話與粵語之爭,其實並不是官話的爭奪,而是白話與文言文之爭
    一票之差輸掉的不是哪一種方言,而是文讀音。粵語好聽但是非常難學,粵語,號稱九腔十八調,用了千年功夫,連廣東省內都推廣普及不開,更別談全國了。漢語中,只有普通話能做到一音一字,其他方言過於複雜,很多話是能說不能寫,即使強制推行也不行。
  • 我們整理了全國的方言表情包,北京腔拽、四川話莽,最狠還是廣東話…
    我們整理了全國的方言表情包,北京腔拽、四川話莽,最狠還是廣東話…四川人說話幽默,語調輕快方言中一些詞語的發音更是讓人覺得奶聲奶氣因此就算四川人說祈使句都能從中擠出調侃的意味來雖說四川方言難懂比如他們管廣場舞叫壩壩兒舞管老鼠叫風車車管櫻桃叫enter???
  • 粵語,究竟是一種方言還是語音?
    經過八阿哥的詳細解說胖哥才明白最後還說:粵語這種方言太難懂了!如果這是一場粵語考試胖哥是不是要報警說進錯考場了但是,方言大多是口語,標準不一。【真or偽】這裡有段傳說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粵語一票之差成為國語(普通話)。
  • 中國方言「最難排行」 找找你的家鄉話!四川居然排...
    天津話基本上沒有什麼讓人聽不懂的字詞,但是由於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差別很大,要是說話語速過快,還是讓人聽不懂。  No.9山東話山東話以其獨特的發音總是讓人覺得很土,但是聽的時間長了就能感覺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別忘了當年孔子孟子說的也都是山東話啊!  No.8四川話
  • 我國最難懂的3大方言:四川話不是最難的,排第一的如同「鳥語」
    文/行走天涯 我國最難懂的3大方言:四川話不是最難的,排第一的如同「鳥語」 眾所周知,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著地方性的方言的,甚至是一個省份,一座城市也分南北地區,也擁有著不同的地方方言,導致很多當地人在一起交流的時候,往往也需要去猜對方到底在說些什麼。
  • 【粵語文化】廣東話的歷史
  • 廣東話之三大方言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廣東有三大方言,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它們都經歷幾百上千年的傳承可謂是各有千秋,有些學者認為這些個語種不是方言而是一種語言,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專屬詞彙和發音,其中粵語被認可是一門語言的支持率最高。粵語是方言。粵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這是目前大多數學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