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說普通話排名靠後,那是因為我們的方言很板扎!

2021-02-08 昆明信息港

最近,一份「全國普通話排行榜」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在排行榜中,河北、北京、安徽等地位居前列,而我大雲南竟然只排在靠後的21位。

其實雲南人普通話說得不好,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方言跟普通話比起來還有更多的優勢,不信咱們就來比一比!

最後一名:廣東

廣東人大部分都是講粵語或客家話,因為發音差別較大,所以他們講的普通話當然很彆扭。

第31名:廣西

廣西人的普通話水平其實跟廣東人很難分出高下,2016年最火的網絡熱詞之一「藍瘦香菇」就是由一名廣西小夥創造的。

第30名:海南

第29名:福建

第28名:香港

第27名:澳門

第26名:臺灣

第25名:新疆

第24名:西藏

第23名:青海

第22名:貴州

第21名:雲南

西南片區和華南片區的人說普通話始終帶有濃重的方言韻味,滇普、貴普、川普……

第20名:四川

第19名:重慶

第18名:甘肅

第17名:江西

第16名:陝西

第15名:河南

第14名:湖南

第13名:湖北

第12名:寧夏

第11、10、9名:東北三省

第8名:山東

第7名:河北

第6名:天津

第5名:江蘇

第3名:安徽

第2名:北京

第1名:原熱河省

(包括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遼寧省朝陽市、遼寧省阜新市、內蒙古赤峰市)

普通話所謂的北京官話就是熱河地區的方言。

雲南話其實屬於西南官話的一支,民國初年,西南官話曾以一票之差落選於北平官話,差點成為中國國語。當時候選的3種方言是西南官話、北平官話、廣東話。

無獨有偶,在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決定通過投票確定一種方言為普通話。當時北京官話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話獲51票,第三名是吳語獲46票,粵語獲25票,名列第四。又是一票之差,西南官話沒能成為普通話。

試想如果當時西南官話成為普通話,那麼再來做一個排行版雲南絕對能進前五。

而且跟普通話比起來,雲南話還有更多的優勢:

雲南方言屬於漢語西南官話,雲南民間至今還保留著不少元明時期中原漢語語彙。例如昆明的老人至今仍把「肉」字念做「如」,這樣的發音據說就是古字「肉」的發音。

在《紅樓夢》中多次出現的「腌臢」(音「阿扎」)一詞,在今天的雲南話中仍很常用,意指人猥瑣邋遢。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所以說雲南話包含古漢語特點,有傳統性是稱得起的。

跟普通話比起來,雲南話裡的一些詞彙要更加生動形象,我們從雲南網網友編撰的一份「雲南話經典語錄」中就可見一斑。

有種主動叫孔雀

有種稱讚叫板扎

有種噁心叫曹耐

有種智商叫憨包

有種神武叫噴缸

有種掩飾叫裝佯

有種倔強叫日鼓

有種相遇叫鬥著

有種心情叫鬼火

有種英俊叫子弟

有種敏感叫渣精

有種不穩叫搖鈴晃襠

有種吵鬧叫芝麻辣喊

有種為人叫鬼眯日眼

有種吝嗇叫小逼時氣

如此豐富而生動的詞彙,再加上人云南人特有的幽默感,能讓一件極其普通的小事變成讓人捧腹的段子。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雲南話配音版的《貓和老鼠》——《大洋芋和小米渣》,這部雲南方言配上的經典動漫曾讓無數人都笑得止不住。

如果雲南人都開始上網講段子,恐怕現在所有的段子手都得失業了……

最近大家都被「小拳拳錘你胸口」刷屏了沒?


在雲南話中,跟「小拳拳」一樣的疊詞應用得更加廣泛,比如箱箱、包包、憨出出、空撈撈、大拽拽、害怕怕呢……念起來是不是顯得雲南話更「萌」了呢?

(拾雲南)

‍‍

相關焦點

  • 臺灣節目驚嘆大陸黑科技「能翻譯方言」,網友吐槽:我們統一說普通話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繼北鬥、大興機場後,臺灣一檔電視節目又讚嘆起大陸「黑科技」科大訊飛的即時翻譯軟體。「五六十種語言,海量的語彙,現在連連線都免了」「在未連線的情況下,有95%的信息都是正確的。」
  • 我們為什麼要說普通話?
    「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 第23屆 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公益廣告 一起來看看吧~ 公益廣告通過四川涼山州金陽縣幼兒園教師布曉霞、雲南怒江州福貢縣農民鬱伍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旗牧民阿古木楞、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教育工作者索南仁青
  • 雲南方言
    吃米線:甩米線。(米線滑,吃的時後甩起湯汁,就叫做甩米線。驚訝時:阿沒沒傻:憨粗粗惱怒:資頭砸腦男子找女子約會:調蛋隨便做事:哄整整4.麗江方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麗江人說普通話!」這句玩笑話讓許多麗江人無所適從。哈哈哈,因為可愛的他們平捲舌和前後鼻音分不清~但是當地人民淳樸的語言和性格,會讓人更愛他們。
  • 最不愛說普通話的兩座城市,大部分人說方言,遊客難懂卻仍然愛去
    重慶是我們國家的直轄市,西部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新一線城市,說到重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慶的九宮格火鍋,但是去過重慶的人們應該能體會到,這座城市的人卻並不喜歡說普通話,通常大部分說的都是方言,來到當地問路的話,基本上也都是非常濃的方言。可是這對於當地人來說根本聽不懂,完全是懵逼狀態,因此如果來到這裡遊玩,也需要提前了解當地語言。那為什麼他們不講普通話呢?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據學者考證,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部分中原人為了避難,逃到閩南一帶定居,唐朝官話在當地推廣開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語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異變,而閩南地帶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當地普遍使用的唐朝官話並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現在的閩南語。而福建其他地區方言的情況也與此類似,大都是因為交通阻隔,受到外界影響較小,保留了自古傳承下來的特色發音。
  • 北京方言是如何成為普通話的?
    [摘要]聊到方言不得不說北京方言與普通話的故事。其實,在古代的中國,一直也有所謂的官話或雅言。今天我們就聊聊普通話的發展歷程。近日,汪涵準備砸重金保護方言的行為而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聊到方言不得不說北京方言與普通話的故事。
  • 普通話和方言的相互影響
    走過什麼地方,什麼地方都有方言。但是現在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絕大多數人都只愛或只會說普通話,自己家鄉的方言都不會說或壓根兒不想說了。有些人認為這是好現象,也有些人認為是不好的現象。那些認為是好現象的,覺著反正大家都是中國人,都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當然都要說普通話,人與人之間才能有共同交流的平臺,如果碰見說方言的人沒辦法溝通怎麼辦?
  • 中國普通話最正宗的地方,一開口就是播音腔,北京人都要靠後站
    就像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口音很容易辨認一樣,除了南方地區口音不同外,每個省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方言。越是偏遠的地方,方言的種類也越多。特別是南方地區過河的話,可能聽不懂自己旁邊的邑說什麼方言。我國有多種方言,但我們統一的標準是普通話。說普通話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北京。大家都認為北京人說普通話最地道。畢竟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北京說普通話是很多地區不能比的。北京人說的普通話真的是地道的普通話嗎?
  • 普通話與漢語方言之間的關係及發展
    因此, 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普通話還是漢語都是作為漢語不同的形態而存在的, 普通話源於豐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與方言相互依存, 共同構成了我國豐富的語言生態環境。這對於漢語方言的生存與發展而言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使許多優秀的方言文化消失殆盡。尤其是在我國教育系統推廣普通話的背景下, 包括初高中、小學以及幼兒園在內的大多數學生基本上都形成了這樣一種現狀, 那就是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但卻不會說本地方言。更甚至在推廣普通話的進程中, 還出現了一些消滅方言的聲音, 意圖藉助普通話的推廣、學習來消滅方言, 在我國形成一種統一的語言環境。
  • 這些方言音樂竟然比普通話更有味道!
    日常生活裡,除了我們常聽的普通話版本歌曲外,用方言創造出的音樂也在漸漸展現它在情感表達時的獨特韻味。下面我們常聽到的三種方言歌曲,你最喜歡哪一種?01閩南語最近抖音有一首爆火的閩南語歌曲刷屏網絡,它就是來自臺灣獨立樂團茄子蛋的——《浪子回頭》。
  • 普通話就是我們的方言,原來我們一直在模仿灤平人講話,真醉了!
    近年來,雖然我們強烈提倡說好普通話,但方言在我們的語言和文化中仍然是獨一無二的。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一定是北京話和東北話。甚至很多人認為北京話是普通話,其實不是。北京話和普通話有區別,普通話以二花發音命名。北京話裡有很多兒話音。很多人去北京會模仿當地人,但有些人會矯枉過正,每一個字後面都加上孩子的聲音,鬧很多笑話。
  • 【創建文明城市】@博山人,方言不好懂,請講普通話!
    【創建文明城市】@博山人,方言不好懂,請講普通話!一個人的語言既是對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像一面雙向透視的鏡子,更是人人持有的第二張「名片」,能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是一座城市開放包容的魅力體現,更是一座城市時尚與氣質的重要標誌。淄博淄博,是一座老工業城市,又是一座轉型升級、充滿生機活力城市,她有著博大、包容的胸懷,也有著提升、奮進的巨大潛力和空間。
  • 國內「最愛」說方言的兩座城市,從不說普通話,遊客:像在國外!
    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登天,一步登天在發展中,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又發現並開發了許多新的景點,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小編就帶你看看我們國家發展中社會的進步,希望你能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來積極評論今天我想和你說的就是,國內兩個「最愛」講方言的城市
  • 盤點方言裡那些無法原汁原味地翻譯成普通話的詞語
    西南官話,也就是現代中國西南方言,又叫上江官話,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沒有之一。  我發現有很多朋友聽到西南官話就會認為是四川話,見到說西南官話的人就認為是四川人。比如我這個貴州人到外省去見到老鄉,說起家鄉話,外省人聽到就會問我是不是四川人。我若回答說不是,對方多半會問:「你不是四川的,為什麼會說四川話?」
  • 廣西人怎麼會說這麼多方言?
    對個人來說,多學一門語言就多一門優勢,廣西人能掌握多種方言似乎是天生賜予的一種技能。常沉浸在多語言切換的環境下能讓思維更活躍、邏輯更清晰。從小就掌握多方言是廣西人不可多得的財富,對將來學習外語也有益。然而方言在廣西流失的速度令人擔憂。普通話不斷推進,方言空間被不斷蠶食。南寧粵語已奄奄一息。據公開數據,南寧年輕人會說方言的比例僅為13%,竟低於移民城市深圳。
  • 國內方言最多的省份,僅11座城市卻有88種方言,本省人普通話交流
    而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國內方言最多的省份,僅11座城市卻有88種方言,本省人普通話交流。 不過大家一般的方言可能都聽得到,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省內講的方言不一樣,但多多少少還是能聽得出來的。而他們浙江這邊就不一樣了, 比如你是杭州人,那你肯定聽不懂台州人講的方言。
  • 這臺「春晚」很「板扎」
    「板扎」(ban一聲,zha二聲)一詞在雲南方言中表示「棒」、「優秀」、「非常好」的意思。用它來形容2月11日在和平廣場舉辦的東川區「濃濃銅都韻•深深信合情」 2015年百姓春節聯歡晚會是再貼切不過了。 東川百姓春晚分為《家》、《景》、《情》、《夢》四個篇章共19個節目。
  • 方言傳承靠後生
    原創 海上夢疊 海上夢疊方言傳承靠後生作者:(海上夢疊)丁迪蒙朗讀:沉默是金由於學堂要求,上海個學生無論學堂、社會、家庭、一般儕講普通話。而交關家長也順勢用並勿標準個普通話搭小囡交流。多少年數來,已經成為了風氣。我個囡兒也是搿能。作者的母親不過,因為外婆是浦東人,年紀大了,勿願意隨大流。因此,阿拉屋裡始終是滬語撐市面個。滬語本來就邪氣風趣、幽默,再加上老人還經常會得冒出一兩句「轟(風)大來邪!」
  • 我國愛說方言的三座城市,幾乎不說普通話,外地遊客:太難懂了!
    我們通過旅遊去感知世界看到祖國的日益變化,我們為之自豪,為之振奮,在看到了燈火闌珊的街道時,不由得感嘆中國的發展如此之快,那趕快一起乘坐「改革開放」的列車,迎接美好的春天吧!隨著普通話的普及,現在大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中都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另外,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也變得頻繁,如果不使用普通話,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不便,但是,在國內最喜歡方言的兩個城市,卻不說普通話,對外國遊客來說很難!
  • 一個小縣城的地方方言,為什麼成了13億人使用的普通話?
    要說普通話最標準的,莫過於新聞聯播裡每天出鏡的播音員了。有誰想說好一口能和他們相媲美的普通話,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麼也想不到,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小鄉村,普通話就是當地的方言。也就是說,這裡的老人小孩,不用後天刻意學習就個個能說普通話,且發音標準,吐字清晰,圓潤流暢,韻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