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就是我們的方言,原來我們一直在模仿灤平人講話,真醉了!

2020-12-22 人群之中

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漢字文化除了留下很多名勝之外,深不可測。漢語一直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許多來旅遊的外國人會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並有留下來的衝動。

近年來,雖然我們強烈提倡說好普通話,但方言在我們的語言和文化中仍然是獨一無二的。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一定是北京話和東北話。

甚至很多人認為北京話是普通話,其實不是。北京話和普通話有區別,普通話以二花發音命名。北京話裡有很多兒話音。很多人去北京會模仿當地人,但有些人會矯枉過正,每一個字後面都加上孩子的聲音,鬧很多笑話。中國有個普通話之鄉,不是首都北京,是個不知名的小縣城。你知道它在哪裡嗎?

河北省灤平縣位於承德市西部,位於北京、河北和內蒙古的交界處。它是連接三地的交通樞紐,被稱為北京北門。灤平縣歷史悠久,文化古蹟眾多。歷史上很多皇帝去避暑山莊都會經過這個地方,康熙、乾隆皇帝的次數最多。灤平方言是普通話的語音標準,是普通話標準語音的主要匯集地,被譽為普通話之鄉。

灤平方言的發音是方圓,比北京人的標準多了。在這裡,老人和孩子都能說標準的普通話。在灤平縣,除了發音標準,人們的講話都是廣播式的,吐字清晰規範。很多新聞節目主持人喜歡在當地走動,和當地人聊天,這已經完全成為普通話的教科書模板。對於當地人來說,普通話是他們的方言,所以每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灤平縣不僅是普通話的故鄉,也是一個風景優美、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的地方,吸引了許多遊客。當地的金山嶺長城、碧霞山地質公園、老瓦觀星臺等都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將美麗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不過對於灤平縣來說,最出名的還是當地的普通話。當人們去當地時,最重要的是感受普通話家鄉的魅力,然後欣賞旅遊景點。

通過邊肖的介紹,你對灤平縣有所了解嗎?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小縣城是普通話發音最標準的地方。如果有機會,不妨去當地看看,和當地人交流一下,感受一下最標準的普通話發音。

相關焦點

  • 學普通話,原來學的是這個小縣城的「方言」
    守山大叔除了嗓音條件迷人,普通話說得如此純正也讓網友紛紛點讚。你知道嗎?守山大叔所在的河北承德,曾是普通話的採集地。你學的普通話其實是這個小縣城的「方言」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是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灤平,與北京一山之隔,被稱為「普通話之鄉」。有網友說:「學普通話,原來學的是灤平方言!」
  • 一個小縣城的地方方言,為什麼成了13億人使用的普通話?
    1全中國通用的普通話,竟來自這個小山村現在,大部分人認為的普通話,就是北京人的方言,但是這個看法並不準確。北京人的普通話與新華字典裡的發音其實是有一定區別的,最明顯的就是那股 「京城味」,兒化音特別多。而普通話最標準的發音,其實來自這個地方——與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
  • 中國普通話最正宗的地方,一開口就是播音腔,北京人都要靠後站
    就像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口音很容易辨認一樣,除了南方地區口音不同外,每個省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方言。越是偏遠的地方,方言的種類也越多。特別是南方地區過河的話,可能聽不懂自己旁邊的邑說什麼方言。我國有多種方言,但我們統一的標準是普通話。說普通話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北京。大家都認為北京人說普通話最地道。畢竟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北京說普通話是很多地區不能比的。北京人說的普通話真的是地道的普通話嗎?
  • 電影裡「假方言」頻出,口音巨尷尬,方言模仿不來還不如不說
    近幾年電影中都流行"普通話+方言"的臺詞表現形式,它不僅可以豐富電影的層次,又能夠更接地氣的表演。但是不標準的"假方言"卻降低了電影的檔次,聽完之後尷尬無比。這樣的臺詞比普通話多了分生硬感,影響觀影體驗,而且拉低了電影作品的質量。
  • 標準的普通話並不是取自北京話?而是取自一個偏遠小山村的方言?
    普通話作為我國唯一的標準語言,能夠消除全國各地方言上的隔閡,極大的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畢竟我國疆土廣闊,孕育了各色各樣的文化,單單民族就是五十六個,語言種類更是多達上千種。僅以苗族語言為例,小編經常聽苗族的朋友抱怨,有的時候這個村子說的話,旁邊村子裡的人就聽不懂。
  • 雲南人說普通話排名靠後,那是因為我們的方言很板扎!
    其實雲南人普通話說得不好,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方言跟普通話比起來還有更多的優勢,不信咱們就來比一比!最後一名:廣東廣東人大部分都是講粵語或客家話,因為發音差別較大,所以他們講的普通話當然很彆扭。第14名:湖南第13名:湖北第12名:寧夏第11、10、9名:東北三省第8名:山東第7名:河北第6名:天津第5名:江蘇第3名:安徽第2名:北京第1名:原熱河省(包括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遼寧省朝陽市、遼寧省阜新市、內蒙古赤峰市)普通話所謂的北京官話就是熱河地區的方言
  • 北京方言是如何成為普通話的?
    [摘要]聊到方言不得不說北京方言與普通話的故事。其實,在古代的中國,一直也有所謂的官話或雅言。今天我們就聊聊普通話的發展歷程。近日,汪涵準備砸重金保護方言的行為而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聊到方言不得不說北京方言與普通話的故事。
  • 普通話和方言的相互影響
    方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普通話是在方言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我國推廣的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全國通用語言,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語言標誌和寶貴財富。方言與普通話即有所區別,又相互聯繫。
  • 普通話最「不標準」的4個地方,四川省光榮上榜,說普通話太彆扭
    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會造成溝通障礙,所以國家一直在推廣普通話,但一些省份的人因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不願意說普通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4個省份。第1個就是福建,福建一般說的都是閩南話,而閩南話可以說是最難懂的方言了,同樣的他們說普通話也很不標準,在自我介紹時經常說的一句是「大家好,我來自胡建」,如果你們讓他說「標準」,你肯定會覺得很好笑,他們的發音特別搞笑,說句不好聽的,可能福建人在罵你的時候你都不知道他們嘴裡到底說的啥。但有一點福建人特別團結,無論在哪福建人都喜歡「抱團」,互相合作,共同進步。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閩語的形態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時候你會覺得福建人說話簡直就是在說古漢語: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臉叫面,黑叫烏,鍋叫鼎,繩叫索,翅膀叫翼,圖章叫印,房子叫厝,棉襖叫裘。當兩個福建人相互詢問『食糜未』(喝過粥沒有)或『有佇無』(在不在家)時,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進了時間隧道?」
  • 普通話與漢語方言之間的關係及發展
    因此, 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普通話還是漢語都是作為漢語不同的形態而存在的, 普通話源於豐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與方言相互依存, 共同構成了我國豐富的語言生態環境。這對於漢語方言的生存與發展而言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使許多優秀的方言文化消失殆盡。尤其是在我國教育系統推廣普通話的背景下, 包括初高中、小學以及幼兒園在內的大多數學生基本上都形成了這樣一種現狀, 那就是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但卻不會說本地方言。更甚至在推廣普通話的進程中, 還出現了一些消滅方言的聲音, 意圖藉助普通話的推廣、學習來消滅方言, 在我國形成一種統一的語言環境。
  • 這些方言音樂竟然比普通話更有味道!
    日常生活裡,除了我們常聽的普通話版本歌曲外,用方言創造出的音樂也在漸漸展現它在情感表達時的獨特韻味。下面我們常聽到的三種方言歌曲,你最喜歡哪一種?01閩南語最近抖音有一首爆火的閩南語歌曲刷屏網絡,它就是來自臺灣獨立樂團茄子蛋的——《浪子回頭》。
  • 我們為什麼要說普通話?
    普通話是現代民族的共同語言 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 也是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 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團結 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它看似平凡 但卻也同時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 【微廣播】你們不懂,我大"胡建"方言是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一個是遭眾多福建網友吐槽的「蝦油味」普通話,還有一個就是正能量滿滿的見義勇為道德模範張輝。一下子成了「熱點話題」,福州人民有心聲要表達。春晚小品節目《小棉襖》的表演中,演員臺詞中穿插了「蝦油味」發音的普通話表演。演員高曉攀扮演的是一個福州人,滿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引得臺下一片笑聲。在臺詞中提到「胡建」和「胡州」時,不少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的福州網友就已經開始發微博,自嘲福州終於上春晚了。
  • 語言接觸視域下的方言對普通話的影響
    普通話也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系統,一經推廣,必然會與各地方言產生接觸。 關鍵詞:方言;普通話;語言接觸;頻率 作者簡介:   活的應用和語言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任何語言都處於發展變化中。普通話也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系統,一經推廣,必然會與各地方言產生接觸。
  • 三國有普通話嗎?諸葛亮舌戰群儒用的是什麼方言?
    一直很好奇,諸葛亮舌戰群儒那麼牛叉,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指的不是學識和邏輯,而是語言。在相對閉塞的三國時代,如何實現語言的實時溝通,真是個大問題。諸葛亮是琅琊郡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臨沂人。我們再看江東,東吳的官方方言實際上是吳語,與湖北話、山東話差別太大,至少從發音上簡直算是兩個體系。諸葛亮舌戰群儒時到底用的什麼方言,這個讓人挺好奇的。聊諸葛亮使用的方言前,我們先把歷史上的一些官方語言做一個簡單的分析。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普通話實際上是周語,相當於河南話,也就是孔子說為雅言。學術文化、政治經濟等交流,基本上是雅言。
  • 我國最愛說方言的城市,就是不說普通話,第4個最「囂張」!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不同的語言,不同地域的人在不同的風俗習慣中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甚至語言也不一樣,在一些地方,甚至在不同的村莊,語言習慣也有很多差異,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普通話越來越流行,如今,孩子們一入學就用普通話交流,我們的日常生活主要以普通話為基礎,然而,在我國,仍然有四個頑固的城市最喜歡說方言
  • 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方言和普通話轉換真的很難嗎?
    很多港臺地區的明星的普通話就是這種感覺:比較典型的2個代表:1、「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蔡少芬的普通話」2、「大嘎好,我系渣渣輝,探挽懶月,介四裡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擠需體驗三番鍾,裡造會幹我一樣,愛象節款遊戲
  • GAI一家真人秀上講方言沒問題,港臺明星不說普通話就會被噴
    在《新生日記》上,GAI一改往日兇狠的樣子,對妻子王斯然極盡溫柔之能事,一口一個「么兒」,無限寵愛,老婆說什麼是什麼,用四川話來說就是「耙耳朵」。但有觀眾稱雖然他們蠻甜的,但是陳小春應採兒上節目都是儘量說普通話,只有他們一直說方言。
  • 國內方言最多的省份,僅11座城市卻有88種方言,本省人普通話交流
    而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國內方言最多的省份,僅11座城市卻有88種方言,本省人普通話交流。但浙江的方言卻有88種,如果這樣平均下來的話,也就是每一座地級市都有8種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