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學普通話,原來學的是這個小縣城的「方言」

2021-01-13 央視頻

前段時間,河北承德農民大叔於新偉,用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的視頻,引來不少網友點讚。網友紛紛表示,一開口就被驚豔到了!

點擊視頻

再感受一波他的磁性聲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守山大叔朗誦《再別康橋》受關注(央視頻號:萬象)

看完視頻,有沒有被於大叔的嗓音迷倒?還有網友喊話大叔,「求開電臺專欄」

。其實對於朗誦,於大叔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

守山大叔除了嗓音條件迷人,普通話說得如此純正也讓網友紛紛點讚。你知道嗎?守山大叔所在的河北承德,曾是普通話的採集地。

你學的普通話其實是這個小縣城的「方言」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是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灤平,與北京一山之隔,被稱為「普通話之鄉」。有網友說:「學普通話,原來學的是灤平方言!」

俗話說,十裡不同音,要想讓天南海北的人自由交談,是一項艱巨工程。新中國成立後,需要建立一套規範的通用語言體系,並向全國推廣。然而,依照何種標準形成最終的規範,眾口難調。

作為全國規範,普通話需要音節口型順暢,聲調簡明,易於分辨,甚至要求語速適中,氣流連貫,韻味充足,適於廣播、演講和日常交流。

▲資料圖:國家語委來灤平採集樣音

從普通話的規範來看,灤平話音準分明,字正腔圓,語調比當時的北京話要「硬」一些,顯得直接、清晰,尤其是沒有北京胡同裡那種兒化、省字、尾音等發音習慣,易於學習推廣。

在這種背景下,灤平在上世紀50年代初成為普通話語音採集地之一。

為何灤平成為普通話的發源地?

地理上並不屬於中心的灤平,為什麼人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有人說:「在灤平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是灤平人,他的普通話水平至少是二級甲等!」

其實,灤平與普通話之間深厚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

明朝初年,徵戰不斷,中原地區人口銳減。於是,地處山區、受戰亂影響相對較小的河北北部山區成為當時人口內遷的重要基地。

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並下令將古北口外的居民和軍隊全部撤回長城以內,在長城外很大範圍形成一片無人區,灤平就處在這個無人區的最南邊。這樣的情況,一直到清初再次從北京周邊向灤平移民開荒才得以改變。

▲河北承德金山嶺長城 圖源:視覺中國

「灤平明代以前的方言究竟是怎樣的,現在已無從考證。而明代灤平200多年的歷史斷層,像磁帶消磁一樣,『洗』掉了原來的方言,灤平成了一盤等待錄音的空白磁帶。」

明朝的官方語言為南京官話,永樂年間遷都北京,隨之而來的南京話就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滿清入主北京以後,積極學習漢文化特別是語言文化,他們學說的北京話,就逐步成為清代推廣的新的北京官話。這個時期,恰好是滿清旗民在灤平開田建莊的高峰時期。

▲資料圖:朱棣遷都北京後

莊田與京城交往密切,受當時北京官話影響較大。灤平像是空白磁帶,大量來源多樣的移民沒有強勢方言,通用的就是清朝推廣的北京官話。可以說在清朝時灤平就是北京官話推廣的先行區,影響廣泛的北京官話最終成為普通話的前身。

相關焦點

  • 普通話就是我們的方言,原來我們一直在模仿灤平人講話,真醉了!
    漢語一直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許多來旅遊的外國人會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並有留下來的衝動。近年來,雖然我們強烈提倡說好普通話,但方言在我們的語言和文化中仍然是獨一無二的。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一定是北京話和東北話。甚至很多人認為北京話是普通話,其實不是。北京話和普通話有區別,普通話以二花發音命名。北京話裡有很多兒話音。
  • 自學普通話方法,在家自學普通話怎麼學
    自學普通話方法首先你要弄清字詞的正確拼音,也就是讀音,如有些字必須分清前鼻音後鼻音,還有「l、n」這樣的鼻音,這樣你的普通話的發音才標準。這點你可以多聽教材裡的錄音,聽那些標準的發音。然後就是多讀了,純粹是多讀,讀的多了,熟練了,就行了。有人說跟北方人學發音,其實北方人說的並不是標準的普通話,只是他們的發音更接近普通話而已。舉例說,北京話就是。
  • 一個小縣城的地方方言,為什麼成了13億人使用的普通話?
    要說普通話最標準的,莫過於新聞聯播裡每天出鏡的播音員了。有誰想說好一口能和他們相媲美的普通話,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麼也想不到,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小鄉村,普通話就是當地的方言。也就是說,這裡的老人小孩,不用後天刻意學習就個個能說普通話,且發音標準,吐字清晰,圓潤流暢,韻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員。
  • 戴凱勳1975年整理的流沙河瓦子坪方言與普通話對應規律表。
    小小的兩個詞「菠菜」和「襯衫」,幾乎就可以看出,從寧鄉東向寧鄉西的方言變遷。地緣接近長沙,經濟發達的縣城,說話已經非常接近普通話和長沙話。位於上寧鄉和下寧鄉中間的煤炭壩鎮,似乎既接近普通話,又保留了上寧鄉話的口音,處於過渡地帶。最西部的流沙河話,似乎最土,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發音。
  • 外國人學方言,是種啥感覺?(上)
    正如西田聰所言,體驗「十裡不同音」非常有趣,令人著迷,而且和當地人用方言交流能快速消弭距離感。說方言能消弭距離感視頻中的西田聰將方言說得如此地道,和他喜歡學相聲分不開。2012年,在北京語言大學留學的西田聰有機會體驗相聲大師丁廣泉在該校開設的「快樂課堂」,由此進入相聲世界。「我最喜歡的相聲段子是《普通話與方言》。
  • 河北一小縣城被譽為普通話之鄉,人人說話字正腔圓,比北京話標準
    在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中,最有趣的一種大概就是語言吧,雖然我們平時都說著普通話,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而且有些地方的方言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都互相不通,這現象在南方的縣城中特別普遍,而為了讓大家能互相聽得懂,便用北方官方作為普通話的基礎,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而北方官話一般指的是北京話,所以就有人覺得,北京話就是最標準的普通話。
  • 香港女演員胡杏兒老公李承德曬出兒子學普通話畫面,小奶音萌翻天
    香港女演員胡杏兒老公李承德曬出兒子學普通話畫面,小奶音萌翻天升級為爸媽的人都有一個特性,就是越看自己的孩子越覺得可愛,好看,所以最後沉迷在曬娃的旅途中一去不復返,這個曬娃的特性是不分人群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夫妻都熱衷於此事,9月17日晚,中國香港女演員胡杏兒的老公李承德曬出了兒子李奕霆學普通話的視頻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知道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已在我國範圍中有很多省份的劃分,卻又由於每個省之間擁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特色,所以方言就成了這些文化特色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雖然說普通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說普通話,在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言語
  • 我國這個「魔性」方言,不僅全國各地能聽懂,連外國人都想學
    不過有的時候還是會遇到一些尷尬,比如說去到一個地方,想通過交談的方式向本地人打聽一些當地的民俗,但每個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樣,還有許多年紀大一些的,真的是說不了普通話,但他們說的話我也聽不懂,只能幹著急。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方言我都聽不懂,有一種方言在我看來就根本算不得方言,因為我真的聽得懂,來這旅遊的朋友和當地人交談根本就沒有什麼語言壓力。
  • 我國沒有方言的城市,自古就開始使用普通話,培養眾多播音主持人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地域遼闊,自然也帶給我們許多民族特色,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方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大家生在他鄉,就會說同一種方言,兩個人很快就會成為朋友。如今,我有了統一的官方語言,但方言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組成部分,還是捨不得丟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保護方言,但是,中國有一個小縣城承德,普通話很標準,從古到今都在用普通話,這令人驚訝,這個縣城也因言語而生氣。
  • 一些年輕的父母不許孩子講方言,只講普通話,對嗎?
    國慶節孩子從大學回來了,跟我們在一起說的是一口家鄉方言。我們就問他,在學校裡也說方言嗎?他說在學校裡多數時候講普通話,因為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如果人人都講方言,那就沒辦法交流了。但是,他又說在宿舍裡他們常常會冒幾句方言出來。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在福建省內的多種方言背後,蘊含著多種文化的精粹。一旦方言失傳,以其為載體的各種藝術、技藝也將會隨之消失,其中包括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閩劇、福州評話、莆仙戲、福建南音……  近年來,年輕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多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方言越來越少被使用,能說會聽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受眾群體縮小,一些極具地域特色的藝術也漸漸失去了其原有的影響力。
  • 英語普通話海寧話 杭海城鐵將三語報站?原來是……
    陳熙元告訴記者,這是他們海寧方言圈裡的小夥伴們共同發起的一次奇思妙想,也可以說是一個夢想,可以在杭海城鐵裡聽到海寧的方言。通過這次招募,他們有27名成員參加到這個項目,不僅有學生,也有成年人的加入,一起為這個項目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共同發起的成員「其實大家也各有各的事情忙,許多工作也都是大家有空才開展的。」
  • 跟我學講普通話
    這裡是由會東發布推出的《跟我學講普通話》欄目。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內容是《宗教事務條例》的第十三部分。我是今天的領學主播王舒燕,在今天的學習中有以下詞語,受本地方言影響比較容易讀錯,請大家特別注意,現在我帶領大家先認識這些詞語。
  • 我國最難懂3種方言:外地人學不會,外國人聽不懂,有你家鄉嗎
    要論方言和普通話有什麼區別,只要把「張家輝」和「渣渣輝」拉出來舉例子就行了。漢語方言非常多,多到了讓外國人懷疑人生的程度,外國人經常覺得漢語難,漢字難學,發音難學,一個標準普通話就能學一輩子,如果再算上方言,恐怕給十輩子也分不清。通常情況下漢語方言分10種,包括官話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粵方言、贛方言等。 但是這樣的分類也只是粗略分,再細分下去,恐怕某個方言區的人,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種類型。
  • 胡杏兒大兒子學普通話,小奶音勁可愛,超高語言天賦獲網友稱讚
    眾所周知,小孩子學什麼東西都是非常快的,所以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提高語言能力,從小便會教導他們學習不同的語言。,他們早早就為大兒子李奕霆準備了學習普通話的書籍,讓兒子從小就學習普通話。近日李乘德就把兒子上課的影片上傳到社交平臺,見小奕霆的萌萌小奶音十分動聽,說起普通話來可愛的不得了,獲得許多網友的喜愛
  • 中國最好學的方言,不僅全國各地都能聽懂,很多人一聽就能學會
    中國最好學的方言,不僅全國各地都能聽懂,很多人一聽就能學會現如今時代的不斷發展,讓旅遊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感受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美食文化。我們都知道,中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很多地方的方言更是堪稱外語,外地人根本不懂說什麼。但是在我們國家卻有這樣一個地方,當地的方言非常容易聽懂,只要你是聽普通話的,就一定能夠聽懂當地的方言。很多人看到這裡或許會猜測是北京,確實我國的普通話是通過北京方言演變而來的,但是有些北京話外地人還是聽不懂的,所以並不是北京。
  • 國內「最愛」說方言的兩座城市,從不說普通話,遊客:像在國外!
    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登天,一步登天在發展中,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又發現並開發了許多新的景點,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小編就帶你看看我們國家發展中社會的進步,希望你能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來積極評論今天我想和你說的就是,國內兩個「最愛」講方言的城市
  • 普通話和方言的相互影響
    認為不好的人,就想著中國原本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地區方言肯定就會有各地區方言的語言特色,如果只是單單地叫人們都去說去學普通話,從而忘了本,這樣就不好了,就好像丟棄了我們祖先長久以來為我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就似乎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置之於不顧。在普及普通話的同時,普通話和方言的種種矛盾就應運而生了。
  • 搞火自貢話才是四川方言裡最難學的...
    全四川就數自貢話最難學,從來沒聽哪個外地人能流利的說自貢話的,個人感覺其中的平舌和捲舌發音普通話十分接近,而邊音和鼻音則與一般而言的四川話很接近,所以我感覺自貢話是普通話和四川方言的結合,所以但凡自貢人說普通話都十分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