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神演義中的截教弟子,在明知道通天教主警告說下山就會死翹翹的前提下,還是為了道友之情,道統之爭而上了封神榜,截教弟子這種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很是令人嘆服,所以很多人都贊他們義薄雲天、擁有磊落真性情的良好品質。不過歪歪卻認為,這種對截教弟子的說法其實是個誤會,因為他們並不是為了什麼所謂的【義氣】而去找姜子牙麻煩的,他們下山,其實另有打算,什麼打算?
在封神演義中,第一波下山入世,應封神大劫的截教弟子,是應聞仲聞太師相邀下山的九龍島四聖。當時,騎著墨麒麟而來的聞太師,一入九龍洞,就被島上的主人,也就是九龍到四聖熱情迎接。
四位道人齊出洞來,大笑曰:「聞兄,那一陳風兒吹你到此?」聞太師一見四人出來,滿面笑容相迎,竟邀至裡面,行禮畢,在蒲團坐下。
賓主寒暄後,聞太師就向四聖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他說有崑崙玉虛門人姜子牙,仰仗自己學過幾年道術,竟然幫西岐姬發作亂反商;又說自己要去東南平亂,分身無術不能去西岐。所以,才來求四聖幫忙,能幫他弄死姜子牙。
頭一位道人答曰:「聞兄既來,我貧道一往,救援桂芳,大事自然可定。」只見第二位道人曰:「要去四人齊去,難道說王兄為得聞兄,吾等便就不去?」
2
從封神2演義原文中四聖對聞太師之請的應對來看,大家都答應的非常痛快,尤其是著頭一個叫王魔的,大包大攬,有點兒怕別人搶走這個機會似的;還有第二個叫楊森的,更是唯恐把他落下,幽幽說,難道你王魔能為聞太師出力,我們就不行!
行,當然行!
於是,王魔、楊森、還有高友乾、李興霸等四聖,送走了聞太師後,立馬就令童兒先送了坐騎到岐山,他們略作準備,借水遁旋即到了朝歌,受紂王親自接見、賜宴後,轉眼到了岐山。然後,就統統死在了黃天化之手。
那麼這裡的問題是,九龍島四聖答應幫聞仲時,是否知道他們這一去的結局。當然知道,那麼,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呢?
3
關於封神中人間的這場商周之戰,在天數的運轉之下,早早就已經顯露出來。而感悟天數越深、距離天數越近的鍊氣士,則體會越深刻。當然,站在鍊氣士塔尖兒的聖人,與天數更是密不可分。
封神榜是天數的產物,而玄都大老爺、闡教主元始天尊、截教主通天等三聖,則是參與其中的制定者,所以對其中的事兒當然門兒清。他們自己清楚不說,連帶著當時伺候在碧遊宮的核心弟子也都知曉。
通天教主是個博愛的聖人,封神榜這場大劫,他自然要全部通知到位,所以就在碧遊宮外貼了副對聯,對聯的意思非常簡單明了:緊閉洞府,靜誦黃庭三兩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
關於這幅對聯,歪歪認為其中有兩番意思:
一是告誡。就是告誡那些已經斬去了三屍,拋盡了六氣,登入大羅彼岸,有成仙了道之機的弟子,讓他們兩耳不聞府外事,一心只讀黃庭經,靜靜等候大劫落幕;
4
二是提點。就是提點那些心有嗔念,根行淺薄的弟子,你們的道德,估計身死道消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捨得拋去肉身,那麼則可以得另一個意義的長生、
九龍島四聖是得通天教主親傳的弟子,且修行了千年,中間也經歷過百十之劫。四聖在不停歷劫的過程中,也在感悟天數,可是他們畢竟德行不夠,能感悟到多少,全在個人造化。可是他們的師父通天是聖人,能看到更遠,更遠是多遠?
封神中,玄都大老爺在誅仙陣中捉多寶道人,卻沒有殺他,是因為他要借多寶數百年後化胡為佛;通天和老君同出鴻鈞道人門下,能差多少,他自然知道,經封神大劫之後,天下鍊氣士將再難成仙道,絕跡人間,為什麼這麼說?
在封神大劫落幕之後,姜子牙冊封諸神,其中被封三山正神炳靈公之職的黃天化,就是負責天下靈氣的神。而黃天化所負責的三山,即為蓬萊、方壺、瀛洲,其上所居住的生靈,都是飛升的鍊氣士,但卻沒有得到天庭冊封的天庭正神的備胎。
5
即是說,自此後,人間徹底歸於人族統治,不存靈氣,自然也不會誕生修道者。所以你看現在,哪還有修道者的存在,別說咱們所居住的鋼鐵叢林了,就是深山老林,怕也尋摸不到半分靈氣。
這一切,通天教主自然推算得出來,所以才有那副對聯。而九龍島四聖是聰明人,看到聞仲上山來請,自然是爭著搶著下山去,唯恐自己被落下,所以才有王魔和楊森那樣的一番對話。
而封神中如四聖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不然你以為僅憑申公豹的幾句挑唆之言,就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下山?
當然不能夠!申公豹是闡教門人玉虛弟子,就算他和姜子牙翻臉,說出【讓西岐血流成河白骨如山】的話,但也不能就此認定,申公豹沒有身負其他任務。話說這些個鍊氣士,都是活了千年,萬年的老怪物,心竅曲裡拐彎都深著呢。
所以不管是聞太師,還是申公豹,他們都只是一個眾截教弟子入世應劫的楔子,是一個上封神榜的機會,而已。
所以,截教弟子下山,並非是為「義氣」,這其實是一個謊言,因為他們另有打算。
截教弟子下山的行為,明晃晃就算主動送人頭給姜子牙砍。可這麼上趕著送人頭,總歸有些憋屈不是,倒不如給自己加點兒戲。所以截教弟子下山,打出的統一口號,即是姜子牙依仗道術欺蔑截教,如此,即為自己掙面子,又能得一個講義氣的人設,兩全其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