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所提及的截教與闡教,應該指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教派。因此,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將兩者的關係分清。
《封神演義》的思想,是道教、儒教、西方教(即佛教前身),其中以道教為至尊。
這是有根據的,如小說第五回《雲中子進劍除妖》寫雲中子見紂王:
雲中子欠背而言曰:「原來如此。天子只知天子貴,三教元來道為尊。」
帝曰:「何見其尊?」
雲中子曰:「聽衲子道來:但觀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於天子,下不謁於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網以修真。……參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比儒者兮官高職顯,富貴浮雲;比截教兮五行道術,正果難成。但談三教,惟道至尊。」
三教中以道德為尊,這裡說得清清楚楚,因此連紂王也得給雲中子賜坐。
不過,這裡說的「三教」,一般指儒教、截教與道教(主要是指闡教)。
按《封神演義》中描寫:闡教和截教同屬道教,最高創始人均為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也就是說,闡教和截教實質上僅為道教中兩個不同的派別。
按照小說所敘述,鴻鈞道人一道傳三友,在這三個弟子裡,老子和元始天尊掌闡教,通天教主掌截教。因此,截教門徒見了老子和元始天尊,要稱呼師伯,而闡教門徒見到通天教主,則要稱呼師叔。小說三十八回,截教王魔對闡教姜子牙說得更明確:「你我俱是道門」,對闡教文殊廣法天尊也說:「我和你一樣道門」;又小說四十七回寫道,截教趙公明對闡教燃燈道人也承認:「你師,我師,總是一師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
但是小說中還是有所傾向的,一般認為闡教是道教正統,而截教卻為左道旁門。因此,所謂「三教共立封神榜」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小說第十五回就提及:「……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
所謂「人道」,指的是凡間世俗社會,而這裡所主導的意識形態暗指儒教。但是,小說中把儒教排在道教之後,簡潔明了地道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比儒者兮官高職顯,富貴浮雲」。
因此,在道教的地位中,闡教的地位要高於截教,截教總是處於從屬地位,這也是截教總是要與闡教比個高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朝代更替,《封神演義》是以氣運說來解釋。將商亡之因歸於氣數已盡,將周興解釋為聖主出世。因此,由於商朝氣數已盡,無論截教如何竭盡全力助紂,最終都是回天乏力。而西周氣運旺,因此文王得闡教等正教鼎力相助,勝利在握。
此外,不知道各位看官發現沒有,從塑造截教門人的原型,也可以知道作者是在「打壓」截教的。
截教中門人的原型幾乎都是動物。如龜靈聖母是大烏龜,而虯首仙、靈牙仙、金光仙則分別為獅、象、犼,羽翼仙為大鵬鳥等。
連截教門人自己也很清楚這個弱點,小說第七十三回廣成子三進碧遊宮,多寶道人在通天教主面前造謠挑撥「:……他罵吾教是左道傍門,『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他視我為無物,獨稱他玉虛道法為『無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
又小說第七十七回,元始天尊責備通天教主:「況賢弟也不擇是何根行,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鬥是非,令生靈塗炭。」可見,截教門中門人來歷十分複雜。
又第八十二回:「見截教中高高下下,攢攢簇簇,俱是五嶽三山四海之中雲遊道客,奇奇怪怪之人。」「截教中一意濫傳,遍及匪類。」
為何作者要這樣安排呢?原來動物相較於人,肯定是缺乏理性自製的,且兇狠頑固難以降服。因此,作者是在暗示截教門人很難做到恬靜無欲,要知道「恬靜無欲」可是修真了道的最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