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與闡教打架,為何截教總是一個個送人頭,闡教總是一擁而上?

2021-01-20 文史風象

這裡所提及的截教與闡教,應該指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教派。因此,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將兩者的關係分清。

《封神演義》的思想,是道教、儒教、西方教(即佛教前身),其中以道教為至尊。

這是有根據的,如小說第五回《雲中子進劍除妖》寫雲中子見紂王:

雲中子欠背而言曰:「原來如此。天子只知天子貴,三教元來道為尊。」

帝曰:「何見其尊?」

雲中子曰:「聽衲子道來:但觀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於天子,下不謁於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網以修真。……參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比儒者兮官高職顯,富貴浮雲;比截教兮五行道術,正果難成。但談三教,惟道至尊。」

三教中以道德為尊,這裡說得清清楚楚,因此連紂王也得給雲中子賜坐。

不過,這裡說的「三教」,一般指儒教、截教與道教(主要是指闡教)。

按《封神演義》中描寫:闡教和截教同屬道教,最高創始人均為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也就是說,闡教和截教實質上僅為道教中兩個不同的派別。

按照小說所敘述,鴻鈞道人一道傳三友,在這三個弟子裡,老子和元始天尊掌闡教,通天教主掌截教。因此,截教門徒見了老子和元始天尊,要稱呼師伯,而闡教門徒見到通天教主,則要稱呼師叔。小說三十八回,截教王魔對闡教姜子牙說得更明確:「你我俱是道門」,對闡教文殊廣法天尊也說:「我和你一樣道門」;又小說四十七回寫道,截教趙公明對闡教燃燈道人也承認:「你師,我師,總是一師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

但是小說中還是有所傾向的,一般認為闡教是道教正統,而截教卻為左道旁門。因此,所謂「三教共立封神榜」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小說第十五回就提及:「……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

所謂「人道」,指的是凡間世俗社會,而這裡所主導的意識形態暗指儒教。但是,小說中把儒教排在道教之後,簡潔明了地道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比儒者兮官高職顯,富貴浮雲」。

因此,在道教的地位中,闡教的地位要高於截教,截教總是處於從屬地位,這也是截教總是要與闡教比個高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朝代更替,《封神演義》是以氣運說來解釋。將商亡之因歸於氣數已盡,將周興解釋為聖主出世。因此,由於商朝氣數已盡,無論截教如何竭盡全力助紂,最終都是回天乏力。而西周氣運旺,因此文王得闡教等正教鼎力相助,勝利在握。

此外,不知道各位看官發現沒有,從塑造截教門人的原型,也可以知道作者是在「打壓」截教的。

截教中門人的原型幾乎都是動物。如龜靈聖母是大烏龜,而虯首仙、靈牙仙、金光仙則分別為獅、象、犼,羽翼仙為大鵬鳥等。

連截教門人自己也很清楚這個弱點,小說第七十三回廣成子三進碧遊宮,多寶道人在通天教主面前造謠挑撥「:……他罵吾教是左道傍門,『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他視我為無物,獨稱他玉虛道法為『無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

又小說第七十七回,元始天尊責備通天教主:「況賢弟也不擇是何根行,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鬥是非,令生靈塗炭。」可見,截教門中門人來歷十分複雜。

又第八十二回:「見截教中高高下下,攢攢簇簇,俱是五嶽三山四海之中雲遊道客,奇奇怪怪之人。」「截教中一意濫傳,遍及匪類。」

為何作者要這樣安排呢?原來動物相較於人,肯定是缺乏理性自製的,且兇狠頑固難以降服。因此,作者是在暗示截教門人很難做到恬靜無欲,要知道「恬靜無欲」可是修真了道的最基本要求。

相關焦點

  • 申公豹是闡教弟子,為何截教門徒和他交好,卻和闡教同門關係不好
    不但是元始天尊如此慎重告誡,就是送姜子牙下山的南極仙翁,也是同樣嚴肅的告訴姜子牙,讓他切記,即便有人喊叫也不能答應。面對元始天尊和南極仙翁的雙重告誡,姜子牙自然記在心中,所以導致後來申公豹喊叫數句,他都沒有答應。
  • 《封神演義》中道教思想的體現——「闡教」「截教」
    而整個闡教門徒自然也都遵循著這一特點。因此,闡教在《封神演義》中在總體上擁有被動、寬容、仁義的「有道」特點。從武王伐紂的過程中來看,闡教的戰鬥多屬於被動迎戰型。從回目標題上看,作者運用「破」字如燃燈議破十絕陣、三教會破誅仙陣,用「遇」字如子牙潼關遇痘神,用「會」字如三教大會萬仙陣等。這些字深刻地顯示出了闡教被動接受截教挑起的戰爭,並且在之後不得已制定策略予以回擊。
  • 為何截教實力如此強?看看截教的教義就知道了,闡教真的不能比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仙界最強大的兩大勢力分別為通天教主所創建的截教和元始天尊所創建的闡教;其中截教無論是門下弟子的數量,還是實力,都遠超闡教,甚至截教四代弟子的實力都已經堪比闡教的三代弟子了;比如「七首將軍」餘化,連敗哪吒和雷震子等,後來要不是楊戩弄清楚餘化的來歷,針對餘化的弱點去對付,這一關恐怕就不好過了
  • 封神演義中,截教整體實力遠超闡教,為何被殺死的都是截教弟子
    《封神演義》中殷商和西歧兩方的軍隊對抗只是次要的,由於太上老君的人教人員數量極其稀少,就只有玄都大法師一個徒弟,由此主要由雙方背後的支持者截教和闡教兩教的對抗。而縱觀雙方的爭鬥過程就會發現,如果闡教不是元始天尊不顧聖人之尊多次出手以大欺小,甚至多次聯手西方二聖圍攻截教,闡教的弟子極有可能會在封神之戰中大部分都隕落。截教和其他兩教的實力對比《封神演義》中,在女媧娘娘造人成功後,人族漸漸興盛,成為天地的主宰。三清也相繼通過立教成聖。不同於太上老君的人教和元始天尊的闡教,通天教主的截教取的就是「截取天地間一線生機」的意思。
  • 截教和闡教在爭什麼?
    事實上,原著裡敢於違逆天命的,正是反派的截教人士。趙公明本來在峨眉山清修,出於和聞太師之間的友誼,就慨然答應赴西岐助陣。趙公明被陸壓道人用卑鄙手段暗算之後,他的妹妹三霄娘娘,更是明知「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還是不惜一死也要為兄報仇……總之,截教人士比起道貌岸然的闡教上仙,看起來有情有義有人性得多。今天的讀者看《封神演義》原著,感情上是很容易偏向截教一邊的。
  • 截教十天君實力有多強?為何會被十二金仙滅殺?
    截教四大弟子以下,有不少能人,擺下十絕陣的十天君實力都在金仙中期以上。趙公明,雲霄、瓊霄、碧霄兄妹,個個神通廣大,早在天皇時期就已經得道,達到大羅金仙之境,論壽元已經活了數千年。可是,在見到聞太師時,大家無一例外,都口稱「聞兄」!  聞太師為何如此受尊敬?  一來,聞太師身份尊貴。他的師父乃是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之一的金靈聖母。
  • 截教失敗的伏筆早已埋下
    封神中通天教主的這四個缺點,導致截教最後以慘敗來收場《封神演義》是因為崑崙山仙道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又因為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闡、截、人道三教共籤押封神榜,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最後以截教慘敗,商朝滅亡,姜子牙封神而結束。
  • 截教很菜嗎?
    OMG,也就是說,現在截教的孩子們,只能流離失所,四處散混了。原因是三個有著羅天上仙修為的小痞子,要統一五大仙域!還有就是有讀者問到:「玄霄,充其量也就是個天仙,卻能位居截教三大高手,是不是截教也太菜了吧,難道就等於3個流沙門的水平」?其實不是的。截教與闡教,最鼎盛的時期,是滅世之戰以前。按照本書的進程,現在是極度凋零.
  • 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多寶道人,為何被指為「截教叛徒」?
    其中,多寶道人是通天教主的大弟子,深得通天青睞,是截教數萬門人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截教中地位如此之高的多寶道人,按常理來說,絕對是最忠誠於通天教主的。但卻有好多人不喜歡多寶道人,說他是截教叛徒,可問題是,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多寶道人,為何被指為「截教叛徒」?他又是怎麼當上截教叛徒的?
  • 《封神演義》中,肉身成聖的是闡教七人,為什麼沒有截教的?
    《封神演義》中,闡教有七個弟子肉身成聖,分別是楊戩、雷震子、韋護和李靖一家四口。那麼,為什麼原本是「萬仙來朝」的截教,卻一個都沒有呢?首先,封神大戰中截教作為戰敗一方,幾乎全軍覆沒,特別是「萬仙陣」一戰,截教弟子被廣成子等人祭起的「誅仙」四劍砍瓜切菜般殺了許多,其餘的「三千紅塵客」被接引和準提度化到了西方教。
  • 截教身為反派組織,人們為何不厭惡反而追捧呢?這三點最為關鍵
    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裡面有一個大反派——截教。但是按照常理,所有的反派都會被鄙視、厭惡。然而現在的事實恰恰相反,許多人都追捧起截教,這是為什麼呢?小編研究總結後,得出了以下幾點想法。截教的受歡迎是有自己的理由,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展示自己的想法呦!
  • 天庭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截教門人不願封神?
    話說崑崙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布雨興雲、善惡之神。
  • 闡教和截教在爭什麼?
    趙公明被陸壓道人用卑鄙手段暗算之後,他的妹妹三霄娘娘,更是明知「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還是不惜一死也要為兄報仇……總之,截教人士比起道貌岸然的闡教上仙,看起來有情有義有人性得多。今天的讀者看《封神演義》原著,感情上是很容易偏向截教一邊的。
  • 封神榜中的截教和闡教是虛構的嗎?
    在封神榜中曾出現了兩個教派:截教和闡教,這兩個教派如今已不復存在。看似與如今的道教沒什麼聯繫,但這仿佛是當今教派的前身。還有種說法:鴻蒙開化之初,神州大陸南贍部洲道門之祖鴻鈞上人創立道教,並收徒三人,授以道門正宗心法,三徒均修成混元大羅金仙萬劫不壞之體,分別發展出道教的玄門、闡教和截教三個道門分支。此三徒正是玄門教主太上老君、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和截教教主通天教主
  • 什麼原因使截教一敗再敗?哪一條決策錯誤導致截教滅亡?
    作為鴻蒙初判就以修仙得道的天下絕頂高手,通天教主為什麼在風雲變幻的時局中沒能把握住機會,帶領截教走出困局,反而使截教走向分裂,滅亡,其中的教訓、經驗令人深思,一個生機勃勃、高手如雲、實力雄厚的天下第一大教為什麼會在頃刻間煙消雲散、迅速瓦解?其背後的背景是什麼?誰在背後操縱?目的是什麼?
  • 截教四大仙,前兩個淪為坐騎,第三個成佛,第四個被囚卻一言九鼎
    截教四大仙,前兩個淪為坐騎,第三個成佛,第四個被囚卻一言九鼎在封神演義中,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闡教是人才濟濟,而截教都是披鱗帶角之輩,都是上不了臺面不堪一擊的妖怪,被殺都死不足惜。可真實的情況卻是,闡教的神仙並非那麼法力高強,而截教的準聖級別高手,比闡教還多。
  • 截教為何有趙公明也有獅象犼?給截教最大打擊的為何是鴻鈞老祖?
    通天教主廣收天下門徒,不在乎出身門第,而闡教卻很重視門第、血統,闡教常常嘲笑截教的門徒的身份是不分披毛戴角、溼生卵化之輩。通天教主帶著剩餘的殘兵敗將逃出萬仙陣,是作鳥獸散,還是潛伏下來,臥薪嘗膽積蓄力量,待機再起,還是一蹶不振呢?當鴻鈞老祖取出三粒藥丸分別讓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吞服下後,並讓三人發誓忘掉今日之事。
  • 封神裡的人闡截三教,代表著什麼階層?教內都收的什么弟子?
    在封神演義的小說當中,有人闡截三個教派。  人闡截三教籤押了封神榜,這才爆發出了封神大戰。  那麼這人闡截三教,收的都是什麼樣的弟子?  首先來說人教。  人教由老子創立。  許多洪荒小說當中,都描述盤古開天闢地身殞之後化出了十二祖巫與人闡截三教的教主。
  • 截教弟子下山,真的是為「義氣」嗎,這其實是一個謊言
    不過歪歪卻認為,這種對截教弟子的說法其實是個誤會,因為他們並不是為了什麼所謂的【義氣】而去找姜子牙麻煩的,他們下山,其實另有打算,什麼打算?在封神演義中,第一波下山入世,應封神大劫的截教弟子,是應聞仲聞太師相邀下山的九龍島四聖。當時,騎著墨麒麟而來的聞太師,一入九龍洞,就被島上的主人,也就是九龍到四聖熱情迎接。
  • 封神演義為何讓一小孩當闡教第三代弟子中的大師兄?原因很簡單
    在《封神演義》中,作者構建了一個獨特的世界觀並虛構了三大教派,分別是太上老君創立的人道教、以元始天尊為首的闡教,以及通天教主帶領的截教。在這三大派之中,以截教勢力最大、群體龐大,門下弟子出身各異,可謂是包羅萬象。不過,在派系爭鬥中,勢力最大的截教卻敗在規模不如其的闡教之下。